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病原细菌无毒基因与植物抗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诱导的防卫反应种类繁多 ,其中包括活性氧水平升高、植物抗毒素 (phytoalex in)的生物合成、水解酶类和抑制蛋白的释放 ,以及超过敏性反应 (hypersensitivere sponse ,HR)等。HR被认为是植物对病原体抗性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 ,是病原菌无毒基因 (avirulencegene,简称avr基因 )产生的诱导剂与植物抗性基因 (resistancegene ,R基因)产生的受体之间相互识别的结果。avr基因是植物病原体中决定对带有相应抗病基因的寄主植物特异的不亲和无毒性基因。Staskau…  相似文献   

2.
植物病原细菌hrp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rp基因决定植物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及抗病寄主过敏性反应,hrp基因在植物和动物病原细菌中具有同源性,编码产物具有HR的激发子、调节和组成Ⅲ型泌出系统等功能,hrpM是P.sying合成β-(1,2)—葡聚糖必需的,除了Avr蛋白和harpins外致病性或毒性蛋白也可从Hrp系统泌出,表明hrp基因在病原细菌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勇  李多川 《生命的化学》2001,21(5):405-407
高等植物过敏性反应 (hypersensitiveresponse ;HR)是植物受到病原细菌侵染 ,发生非亲和性反应时 ,在病原菌入侵点周围植物组织局部快速死亡形成枯斑 ,是植物对病原菌抗性的一种普遍表现形式。hrp基因 (hypersensitivereactionand pathogencitygene)是一类决定病原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植物产生过敏性反应的基因。近年来发现和鉴定的hrp基因越来越多 ,使得hrp基因成为植物病原菌与寄主植物互作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内容。1.hrp基因的遗传组成hrp…  相似文献   

4.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t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5个属中。但此后又有人提出有些属中仍有异质性。这些分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多相分类法过度。新的方法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此外,植物病原棒形细菌分类系统的完善还有赖于植物病理学和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科学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植物识别子与病原细菌识别子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相互作用体系中植物识别子和病原细菌识别子的种类、性质,评述了两类识别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学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7.
壳聚糖对植物病原细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通过测定最小抑制浓度和相对抑制率,观察了分子量和脱乙酰度对壳聚糖抑制植物病原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Erwinia cartovara Var carotovara、油菜黄单孢菌绒毛草致病菌Xanthamonas campestris Pv holcicola、丁香假单孢菌黍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pyings Pv panici)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分子量和脱乙酰度的增大,壳聚糖的抑菌效果相应降低,而且各种病原细菌对不同,壳聚糖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植物病原细菌的hrp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尹启生  宋纪真  侯明生 《遗传》2005,27(5):852-858
hrp基因存在于4类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中,决定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及抗病植物过敏性反应。本文从hrp基因族,hrp基因avr基因的关系,hrp基因的编码产物harpin蛋白,hrp基因调控与功能以及hrp基因参与植物-细菌互作等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当前植物病原细菌hrp基因的研究状况,并分析了hrp基因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RAPD分析技术对萎蔫短小杆菌落葵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asellae pv. Nov.)和萎蔫短小杆菌糖甜菜致病变种(Curtobacterium flaccumfaciens pv. beticola pv. Nov.)及植物病原棒形细菌4个属的15个菌株进行分类研究:从5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共产生225条带,多态性条带占804%。遗传相似矩阵及UPGMA聚类分析,表明这两个新致病变种与萎蔫短小杆菌属亲缘关系近,最小相似系数为0.6511;与其他属细菌亲缘关系较远;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植物病原棒形细菌新近提出的分类地位的改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PCR技术在植物病原细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rep-PCR,AFLP和RAPD等多种基因组指纹分析方法,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辅助分析,用于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图谱有助于理解病原细菌的分类,群体结构。还有利于设计特异,灵敏,快速检测策略用于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已有许多以PCR为基础的检测技术如rDNA-PCR,ITS-PCR,ARDRA等,有很多特异性引物及检测程序,已在植物病原检测和病害诊断中广泛应用,PCR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的辅助分析。为植物病原细菌群体动态和生态学知识提供了基本框架,使植物病理学进入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植物病原细菌的双组分传导系统何晨阳,饶军华,王金生(南京农业大学植保系南京210014)病原细菌与寄主植物之间建立成功的寄生关系是一个动态的信息交流过程。病菌的双组分传导系统是对环境信号,尤其是植物特定成分以及有关条件的识别,并且能有效传递,改变基因...  相似文献   

12.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5个属中。但此后又有人提出有些属中仍有异质性。这些分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多相分类法过度。新的方  相似文献   

13.
hrp基因决定植物病原细菌对寄主植物致病性和诱导非寄主及抗病寄主过敏性反应 ,hrp基因在植物和动物病原细菌中具有同源性 ,编码产物具有HR的激发子、调节和组成Ⅲ型泌出系统等功能 ,hrpM是P. syringae合成 β (1 ,2 ) 葡聚糖必需的 ,除了Avr蛋白和harpins外致病性或毒性蛋白也可从Hrp系统泌出 ,表明hrp基因在病原细菌致病性和寄主范围等方面具有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青枯菌细菌素的纯化及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来自马铃薯、花生和甘薯上的17株菌作为指示萄,检测了另外17株青枯菌产生的细菌素;采用Eckhardl法和改良的Kado法检测了这些细菌素产生蘸的内生质粒。结果表明,青枯菌致病性菌株与它们衍生的相应的非致病性菌株所产生的细菌素具有相同的抑菌诺和抑菌强度,青枯菌细菌素的产生与其致病性之间没有相关性;B2、AM2、AP7、M2和P7等蘸株产生的细菌素不是由质拉编码的。  相似文献   

15.
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乳杆菌细菌素不仅种类多,产生菌在发酵过程中还可产生良好的保健功效,因此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对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种类、分子结构、抑菌机制及遗传控制做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并简要介绍了植物乳杆菌细菌素在食品、医药、饲料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植物乳杆菌细菌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物被膜是微生物附着在生物或非生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三维结构,细胞被其自身所产生的胞外聚合物所包围,生物被膜的形成被认为是微生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时所产生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众多微生物能够在植物叶、维管束和根等组织中生长,并在植物不同组织表面附着形成生物被膜,病原细菌的生物被膜随植物内部环境动态变化是其有效发挥致病作用的关键,研究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调控机制是认识植物-病原菌互作的重要方面。文中将系统地介绍植物病原细菌生物被膜特征、组成成分、分子调控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天然产物中开发生物农药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热点,海洋微生物因其独特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许多从陆地微生物中未曾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为新型生物农药开发带来了佳音。从微生物多样性、抑菌物质的种类与结构和抑菌机理3个方面阐述深海细菌防控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海洋微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植物病原细菌通过复杂和精细的全局性调控网络来协调多个层面的毒性决定因子。在不同的植物病原细菌中,这些全局性的毒性调控网络控制着细菌的侵染策略、存活以及在面临寄主植物防卫系统的互作环境中实现成功侵染的病程。本文详细分析了植物病原细菌4个重要属(假单胞菌属、果胶杆菌属、黄单胞菌属和雷尔氏菌属)的模式病原菌主要的毒性调控系统,包括群体感应系统、双组分调控系统、转录激活调控子以及转录后、翻译后的调控机制。在此基础上,重点评价了一些模式菌株全局性毒性调控机制的异同点,总结了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并绘制了精细的网络调控图。这些分析表明,虽然一些相同的调控系统控制着病原菌的毒性,但是在不同种以及种下的亚种或者致病变种中这些调控机制功能各异,对于病原菌全毒性的贡献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植物乳杆菌R260产细菌素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获取植物乳杆菌R260产细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发酵液对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抑菌效价.结果 产细菌素的最佳培养基是MRS培养基,最适起始Ph为6.5,最适接种量和接种种龄分别为3%和12 h,产细菌素最适发酵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0℃和20 h:细菌素在对数期开始产生,稳定期产量达到最大值.结论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细菌素的产量,达1656 IU/ml.  相似文献   

20.
植物病原细菌中超氧阴离子释放及其释放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验发现很多植物病原细菌具有自身释放超氧阴离子的现象 ,其释放规律与菌株的致病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并且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是多位点的 ,在细胞膜、细胞壁及无菌滤液中用化学方法及电子自旋共振法 (Electronspinresonance ,ESR)都能够检测到超氧阴离子的释放。无论是自然生理状态下 ,还是SOD酶活性被抑制后 ,都显示各组分中无菌滤液的超氧阴离子浓度最高 ,可能是植物病原细菌超氧阴离子释放的主要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