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化感作用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21,他引:77  
选用具有强化感作用的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大田稗草为受体,研究了水稻化感作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提高水稻叶片浸提液浓度,可以相应增强对稗草生长的抑制效果,这种抑制效果与杂草的种植密度呈负相关;化感水稻叶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物质稗草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从而影响其生长;苯丙氨酸氨解酶(PAL)的活性大小与酚类物质的含量吴正相关;多种酚类物质的化感作用之间可能是增效的,也可能是拮抗的。  相似文献   

2.
黄鳝血液生理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健康黄鳝血液的几项生理参数。结果 ,红细胞 2 .37× 10 12 L ,白细胞 4.16× 10 9L ,血栓球 6 1.6× 10 9L ,血红蛋白 134 .5 gL ,红细胞最大脆性 0 .35 % (NaCL溶液 ) ,血沉 1.0 5mmh ,凝血时间 1.75min。并将黄鳝的血液生理参数与其它几种鱼类作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高温对昆虫影响的生理生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杜尧  马春森  赵清华  马罡  杨和平 《生态学报》2007,27(4):1565-1572
温度是影响昆虫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将其与某一时间的种群数量结合,可用于对昆虫未来种群数量进行预测预报。过高的环境温度常使昆虫的生长发育、生殖及存活等受到严重影响,对这种影响缺乏了解降低了害虫测报的准确性。探明高温对昆虫生理生化的作用机理是了解高温对昆虫生命活动影响的根本途径。总结了高温对昆虫生理生化的重要影响。高温使昆虫表皮的蜡质层瓦解,油脂融化,表皮渗透性增加,虫体大量失水。引起昆虫体内重要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改变许多重要大分子的电荷状态,使生物大分子的动力学能量增大,离子键、氢键和范德华力降低,分子间疏水作用增强,大分子保持形状的能力降低,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物大分子行使其功能。高温使昆虫细胞骨架瓦解,细胞遭到破坏;细胞膜内磷脂组分比例改变,细胞膜流动性下降。虫体内重要遗传物质DNA和RNA复杂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在高温下发生改变,对昆虫性状的稳定遗传造成严重影响。细胞内蛋白质的数量和种类组成均发生改变,原有常温下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关闭,空间构象及功能发生变化,而产生耐热性物质(如热激蛋白)的蛋白质合成系统则开启。高温影响酶及酶促反应速率,对昆虫体内神经传导关键酯酶——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使昆虫无法进行正常的神经传递,丧失躲避不良环境的能力。高温影响脂质、低聚糖等物质的代谢。最后梳理了高温作用下昆虫各种生理生化指标发生变化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并提出高温对昆虫造成伤害的顺序过程假设。讨论了不同程度的高温对昆虫造成死亡的机理可能不同。指出了未来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如高温对昆虫造成损害的最初作用位点;高温伤害的完整生理生化路径;耐热性产生的生化基础;高温对昆虫不同发育阶段或生命过程的具体作用机制等。  相似文献   

4.
以4年生忍冬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和叶面喷施方式,设置不同质量浓度的铜肥(10,30,50 mg/L Cu2+,分别表示为Cu10、Cu30、Cu50)和硼肥(20,40,60 mg/L B4O2-7,分别表示为B20、B40、B60)及其配施组合处理,测定忍冬叶片的光合参数以及茎藤的营养物质、药效成分含量、矿质离子含量,探究施铜和硼肥对忍冬光合生理、营养物质、矿质离子及其茎藤品质的影响,为优化忍冬栽培技术和提高其药材品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喷施一定质量浓度的铜硼肥有助于提高忍冬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尤以B40Cu50配施处理最佳;适宜质量浓度的铜硼肥有利于增加总叶绿素含量,高质量浓度的铜硼肥则起抑制作用。(2)配施铜硼肥对忍冬藤中营养物质及药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比单施铜、硼肥更显著,其中B40Cu50处理可显著提高忍冬藤中可溶性蛋白、淀粉、还原糖含量,B20Cu10处理可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有利于忍冬藤中绿原酸和马钱苷积累的最佳配施处理分别是B60Cu50和B20Cu30。(3)喷施铜硼肥对忍冬藤矿质离子的含量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单施与配施铜硼肥处理忍冬藤矿质离子含量均有增加,且配施铜硼肥比单施铜硼肥增加效果显著,尤以B20Cu10、B20Cu30、B20Cu50处理最佳。综合考虑,B40Cu50配施处理可有效增加忍冬藤的营养与药用指标成分含量,是忍冬叶面喷施铜和硼肥的最佳比例。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黄鳝(Monopterus albus)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 试验分7组, 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17.1±0.2) g的幼鳝25尾, 分别以鱼粉和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 配制蛋白质含量为32.74%(T1)、38.50%(T2)、42.26%(T3)、48.35%(T4)、52.65%(T5)、57.87%(T6)和62.31%(T7)的7种等能不等氮饲料, 养殖期为60d。以生产性能、蛋白质保留率和生理生化指标等综合评价确定蛋白质的需求量。结果: (1)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 饲料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 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保留率(PRR)与蛋白质效率(PER)先升高后降低; 饲料蛋白质含量57.87%组获得最好的生长性能, 52.65%组蛋白质保留率最高。(2)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 黄鳝血清中尿素氮(BUN)含量升高, 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先降低后保持稳定, 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糖(GLU)含量降低; 丙二醛(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 在52.65%时最低。(3)随饲料蛋白质含量升高, 黄鳝肝胰脏、胃和肠蛋白酶活性先显著上升后呈缓慢上升趋势; 肝胰脏脂肪酶活性先显著下降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胃和肠脂肪酶活性各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胃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 肝胰脏和肠呈先显著下降后缓慢降低的趋势。综上: 当饲料蛋白质含量低时, 黄鳝会加大摄食量满足蛋白质需求, 在饲料蛋白质含量过高时, 氧化应激增加, 黄鳝通过降低摄食量减少蛋白质摄入。以WGR、PER、SGR及饲料系数(FCR)为评价指标确定幼鳝对饲料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48.51%—52.60%。  相似文献   

6.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中常用生化试剂的消光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及其消光系数是其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重要参数。植物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研究中往往需要对参与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水平的变化进行定量 ,以确定某一代谢反应速率、有关酶类的催化活性和方向、反应的动力学特性以及这些反应对环境条件变化的响应等。然而 ,迄今能从文献或有关专著、手册上查到的具有已知特征吸收峰和消光系数数据的生化试剂种类仍相当有限。有些化合物虽已了解其吸收峰 ,却未有已知的消光系数作为定量换算的依据 ,致使不少研究者在发表文章时只能以该物质吸收峰值的变化 (ΔA或ΔOD)来表示反应的相对速率和活力 …  相似文献   

7.
切花品质的生理生化基础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切花品质的形成和采后变化与切花中水分、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挥发性物质、色素物质、矿质元素、维生素和植物激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及其变化密切相关。切花采前的栽培管理水平也对切花品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9.
10.
通过测定正常果与脱落果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探讨化橘红生理落果的机理.结果显示,N、P、K、Ca、Mg含量正常果一致地高于脱落果;脱落果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正常果则先升后降;果实中生长促进类内源激素(GA3、IAA、ZT)含量正常果显著高于脱落果,而ABA/(GA3 LAA ZT)值则是脱落果显著地高于正常果;三类水解酶活性均为脱落果显著高于正常果.说明化橘红果实的脱落与果实内部的矿质元素、总糖、内源激素含量和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黄鳝碱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Tris-HCl缓冲液(pH8.6)抽提,正丁醇处理,30%-75%硫酸铵分级沉淀分离,DEAE-Sepharose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纯化,从黄鳝内脏组织中分离纯化出电泳纯的碱性磷酸酶。该酶提纯倍数为564倍,比活力达到3015U/mg。酶学性质和动力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催化磷酸苯二钠的水解反应,最适pH值为10.2,pH小于7和大于12均不稳定;最适温度为40℃,温度高于50℃不稳定;米氏常数Km值为1.17mmo1/L。金属离子对该酶的催化活力有不同的影响,K+对该酶活力无影响,Mg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Zn2+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鳝食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271尾野生黄鳝的食性研究表明,全长小于100mm的稚鱼,其食性随着全长的生长而变化,稚鱼前期以摄食轮虫,枝角类为主,后期则以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为主,而全长101mm-200mm的幼鳝及全长大于200mm的成鳝的食性,随全长变化相对稳定,且细鳝和成鳝的食谱基本相同,其主要食物组成均包括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蚯蚓,昆虫幼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其肠内含物中的饵料生物种类含量均在季节变  相似文献   

13.
河蟹、克氏原螯虾、黄鳝摄食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疫区围网养殖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试验,解剖观察食性表明:河蟹、黄鳝、克氏原螯虾都可以摄食钉螺、蚊幼虫.为进一步验证它们的这一食性及其摄食量,通过模拟网栏养殖模式的数据统计表明:河蟹每天每只能摄食蚊幼虫2.4尾、钉螺4.8个;克氏原螯虾每天每只能摄食蚊幼虫17.尾、钉螺0.9个;黄鳝每天每尾摄食蚊幼虫8.1尾、钉螺0.7个;河蟹、克氏原螯虾、黄鳝摄食生态的研究为生物灭螺、灭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鳝性逆转时生殖腺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黄鳝由雌转雄性时,其生殖腺滤泡细胞变得肥大和充满分泌物,卵母细胞的微绒毛、线粒体与放射带退化,卵黄液化。滤泡细胞吞噬卵黄颗粒并消化吸收后,最后形成类胡罗卜素瘤。随着卵巢的退化,精细胞与精巢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5.
黄鳝性逆转与性腺蛋白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胶电泳方法,对262黄鳝的性腺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雌性黄鳝随着性腺的成熟性腺蛋白组分有所增多,相反雄性黄鳝随着性原的成熟其性腺蛋白组分则有所减少;;雌鱼性腺Ⅱ-Ⅲ期为10-12条区带,雄鱼性腺Ⅲ-Ⅵ期为13-10条区带。兼性期性腺蛋白组分明显增加为15-19条区带,其增加的蛋白带为一组位于凝胶偏负极端、分子量相近的蛋白分子,性逆转时精巢的组建可能与这组蛋白的调节有关。性逆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在试验中,维生素E设6个梯度,分别为Ⅰ0mg/kg、Ⅱ50mg/kg、Ⅲ125mg/kg、Ⅳ200mg/kg、Ⅴ275mg/kg、Ⅵ350mg/kg,前后进行175d饲养试验,以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E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Ⅰ、Ⅱ、Ⅲ、Ⅳ组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显著提高(p0.05),Ⅴ、Ⅵ组则提高不显著(p0.05),卵中VE的含量反映了饲料中VE的含量。雌鳝卵巢中SOD活性,Ⅳ、Ⅴ和Ⅵ组比Ⅰ和Ⅲ组显著低(p0.05),相应地,MDA含量Ⅳ、Ⅴ和Ⅵ组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p0.05)Ⅰ、Ⅱ和Ⅲ组雌鱔,虽然其卵巢中SOD活性较高,但因饲料中抗氧化性的VE缺乏或不足,引发卵子脂质过氧化,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导致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孵化。综上所述,雌鳝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能有效地改善雌鳝的繁殖性能,其最适添加量为200mg/kg。    相似文献   

17.
黄鳝体内胃瘤线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胃瘤线虫幼虫主要寄生于黄鳝的体腔内 ,以包囊形式附着于肠壁及肠系膜等处。该线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有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但有些波动 ,在体长 35 0— 4 0 0mm的黄鳝中其感染强度先有所下降 ,后又迅速增加 ,体长 4 5 0mm以上的黄鳝其感染率降低。这可能宿主鱼的食性改变及对寄生虫的感染产生免疫力等有关。胃瘤线虫的种群平均丰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而缓慢地增加 ,其种群平均丰度 (M)与宿主体长 (L)符合直线方程M =- 1 0 76 0 0 0 0 85L的变化规律。随着黄鳝体长的增加 ,胃瘤线虫种群在黄鳝中的频率分布的尾增长 ,即黄鳝感染较多线虫所占的比例增加。 4— 5月份黄鳝体内的胃瘤线虫种群组成中以体长较大的虫体 (4 0— 6 0mm)为主。胃瘤线虫种群在宿主黄鳝种群中呈聚集分布 ,且聚集强度随线虫种群平均丰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黄鳝单条染色体的显微分离及特异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显微分离黄鳝单条染色体及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在Olympus倒置显微镜下用毛细玻璃微针手工分离黄鳝减数分裂Ⅰ终变期3号染色体,将期DNA作模板进行DOP-PCR扩增后,分别以α^-32P-dCTP和Biotin-11-dUTP标记的单条染色体DNAPCR扩增产物及Biotin-11-dUTP标记的大豆18SrRNA基因作探针进行Southern杂交,FISH和Dot杂交来检测其特异性,结果表明:(1)减数分裂Ⅰ终变期染色体标本是进行染色体显微操作的理想材料;(2)DOP-PCR扩增产物片段在200-1000bp之间,平均600bp左右;(3)杂交结果显示,本研究所获得的单条染色体是黄鳝3号染色体;(4)与显微操作仪和微激光分离相比较。该方法不需要昂贵仪器,在常规实验室即可操作,具有广泛的普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催产时黄鳝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次报道哺乳动物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诱导黄鳝排卵过程中,血浆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含量变化的规律。根据172尾黄鳝血样放射免疫测定结果,试验组雌鱼于排卵前相继出现E2和P浓度高峰(P〈0.01);雄鱼于催产后24h出现T浓度峰值(P〈0.01);试验组雌鱼的T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对照组,雄鱼的E2和P浓度及雄鱼的T含量差异不显著(P〉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黄鳝膀胱上皮表面结构。发现其膀胱上皮表面具有许多平行排列的黏膜纵褶和褶间沟,它们的表面具大量微嵴,这些微嵴排列成指纹状结构;微嵴分为边嵴和中央嵴,其断面呈短指状;上皮表层细胞的顶面形态为近六边形。它们的界限是边嵴;边嵴间存在着一些呈椭圆形的微孔;在微孔下方发现一类含许多松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