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白色转绿突变系W25转绿过程中,第5d后叶片内总糖,淀粉,蔗糖,还原糖及总氮的含量都逐渐增加,完全转绿后一星期达到亲本2177S水平,W25除还原糖含量一直较2177S高,蔗糖在完全转绿时已达2177S水平外,其叶片内总糖,淀粉和总氮的含量须再经一段时间才达到亲本的水平;总糖和淀粉含量在转绿开始时明显较亲本低,淀粉累积极微。总氮含量增加的幅度较亲本明显,而蔗糖含量的变化与亲本相仿,2177SC  相似文献   

2.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与亲本2177s苗期叶片内碳水化合物总量及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亲本2177s幼苗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在两种温度下基本稳定。但W25却有明显不同,25℃下W25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比20℃下的低,但还原糖含量明显地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酮酸激酶和谷氨酸胺合成酶活性强,游离氨基酸中Ser、Glu、Val的含量明显较低,Arg、Pro、Thr的含量明显较高,尤其是Thr含量接近了亲本水平。  相似文献   

3.
水稻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5与亲本2177s苗期叶片内碳水化合物总量及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亲本2177s幼苗叶片内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代谢在两种温度下基本稳定。但W25却有明显不同,25℃下W25叶片内蔗糖和淀粉的含量比20℃下的低,但还原糖含量明显地高,蛋白质含量较高,丙酮酸激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强,游离氨基酸中Ser、Glu、Val的含量明显较低,Arg,Pro,Thr含量明显较高,尤其是Thr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25个sh-2甜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5个sh-2型F_2籽粒的5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杂种优势、亲子回归关系.结果表明,亲本间,除籽粒还原糖含量外,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F_2籽粒品质有明显影响.F_2籽粒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近低亲遗传,而蔗糖含量近高亲遗传.杂种F_2籽粒可溶性总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普遍介于双亲之间,杂种优势不强;还原糖含量普遍表现为低亲,没有超亲优势;蔗糖含量以超亲为主,有明显杂种优势.亲本对F_2杂交籽粒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正效应;除还原糖品质外,其他品质性状受父本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了解sh-2甜玉米亲本营养品质性状,能很好的预测其F_2籽粒营养品质性状,使育种更有目的性.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四季花’龙眼芽体和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性,以5~6年生植株的秋梢为材料,结合花芽形态分化进程的显微观察,计算各时期花芽分化率,测定相应进程内叶片和芽体的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还原糖和淀粉含量,统计叶片和芽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秋梢花芽分化过程中,花芽分化率在花序主轴分化期达到最高;叶片和芽体在各分化时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叶片淀粉含量变化呈显著的降低趋势,而芽体淀粉含量则呈反向趋势,反映出花芽分化期叶片与芽体碳水化合物的源库关系;与叶片相比,芽体中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和蔗糖含量变化与花芽分化的相关度更高,所以测定芽体中某些碳水化合物含量即能反映出花芽分化的真实状况。  相似文献   

6.
以山药、日本薯蓣和黄独3种薯蓣属植物为材料,研究珠芽育苗中其茎叶生长与珠芽内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薯蓣在茎蔓生长过程中珠芽内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逐渐降低.山药和黄独的珠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茎蔓生长初期不断增加,随着茎蔓节数继续增加又逐渐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在叶片展开前不断增加,叶片展开后又急剧降低;日本薯蓣珠芽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茎蔓节数增加逐渐上升,但保持相对较低水平.3种薯蓣珠芽内α-淀粉酶活性均强于β-淀粉酶,其在茎蔓和叶片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薯蓣珠芽内淀粉主要在α-淀粉酶作用下转化分解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从而为茎蔓和叶片生长提供能量,且还原糖含量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7.
以两个在自然条件下难开花的甘蔗品种‘ROCl6’和‘ROC22’为材料,研究经光周期诱导甘蔗花芽分化和成花逆转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未分化前,两品种经光周期诱导后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从花芽分化诱变期开始,两品种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明显高于对照(未分化)。随着花芽进一步分化,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逐渐降低并低于对照,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蛋白质含量始终高于对照。成花逆转植株在花芽分化前期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也高于对照,但低于正常抽穗开花植株;之后随着花芽分化的停止,其叶片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一直保持较稳定的水平,仅蛋白质略有降低。说明甘蔗花芽分化期间大量的基因表达并且合成各种蛋白质的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程昕昕  刘正 《广西植物》2012,32(3):382-385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遗传学现象。甜玉米杂种优势在各性状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该研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按照P(P-1)/2对5个shsu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F2籽粒的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籽粒的4个品质性状很难同时达到理想效果,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双亲含量的影响较大,基本是近低亲本遗传。为能得到较高的F2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可尽量选择具有高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亲本;F2籽粒蔗糖、淀粉含量却受父本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程昕昕  刘正 《广西植物》2012,32(3):382-385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的遗传学现象.甜玉米杂种优势在各性状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该研究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按照P(P-1)/2对5个shsu双隐性甜玉米自交系组配的10个杂交组合F2籽粒的4个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籽粒的4个品质性状很难同时达到理想效果,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双亲含量的影响较大,基本是近低亲本遗传.为能得到较高的F2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可尽量选择具有高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亲本;F2籽粒蔗糖、淀粉含量却受父本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检测低温(4℃)贮藏条件下转AcInv反义基因与否的马铃薯品系块茎中干物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变化的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各转基因品系块茎中干物质含量变化不大,淀粉含量虽有下降但较为平缓;转基因品系中的还原糖含量增加幅度比受体品种的明显降低,转Aclnv反义基因的‘甘衣薯1号’和‘大西洋’块茎抗低温糖化能力明显高于未转AcInv反义基因的品系。  相似文献   

11.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烤烟成熟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和部分酶活性及植株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中性无色膜处理)相比,红膜处理烟叶转化酶活性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淀粉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蓝膜处理烟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低,淀粉和总糖含量较高;绿膜处理烟叶转化酶活性增强,淀粉酶活性减弱,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植株生长状况表现为红膜处理较好,绿膜最差,对照和蓝膜处理差异不大。研究发现,红膜处理更能改善烟株的生长环境,明显调节烟叶转化酶和淀粉酶活性,促进淀粉和还原糖累积,有利于烟株更好地生长。  相似文献   

12.
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设对照(CK)、保水缓释硒肥(W)、生物炭基硒肥(C)、硒酸钠硒肥(S)4个处理来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品种为早大白)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在生育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各器官的硒含量呈现:苗期根茎叶片;成熟期叶片茎块茎的特点;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W处理下的总硒、无机硒、有机硒含量呈增大趋势,产量、有机硒转化率、粗蛋白、还原糖和V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处理和S处理下,马铃薯以上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低施硒量(0.126 kg/hm2)时,3种硒肥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之后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0.379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提高了4.87%—5.44%,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2.18%—20.03%,还原糖提高了6.45%—12.90%,Vc含量提高-0.54%—3.11%,有机硒转化率增加13.00%—15.10%,淀粉含量增加了-0.73%—1.12%;综合考虑3种硒肥对马铃薯含硒量、产量、品质的影响,W处理最佳,C处理次之,S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13.
硫氮配施对持绿型小麦氮素运转及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持绿型小麦品种‘豫麦66号’、‘潍麦8号’及非持绿型品种‘小偃6号’为材料,采用以氮肥为主区硫肥为副区的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2个施氮水平[纯氮120kg/hm2(N120)、220kg/hm2(N220)]和3个施硫水平[纯硫0kg/hm2(S0)、20kg/hm2(S20)、60kg/hm2(S60)]下植株各部位的含氮量、叶片干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探讨硫氮配施对不同类型小麦氮吸收及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处理下,持绿型小麦植株的总含氮量、氮素转运量、叶绿素含量、叶片含水量及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非持绿型小麦。N120处理条件下,不同硫肥处理时持绿型小麦与非持绿型小麦变化趋势相同,开花期茎和叶含氮量及叶绿素含量在S60处理下均低于其他2个硫肥处理,生育后期叶片含水量下降幅度也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N220处理条件下,3个品种开花期叶含氮量、收获期总氮累积量、氮收获指数、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含水量在S60处理下均高于其他2个处理,其中非持绿型小麦在高硫处理条件下灌浆期的叶绿素含量的增长率明显高于持绿型小麦,而灌浆中后期叶片含水量的下降幅度则明显低于持绿型小麦。研究发现,施用硫肥在氮肥不足时会对小麦植株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叶片衰老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但在氮肥充足时却在氮素的吸收利用、延缓叶片衰老及最终籽粒产量和总生物量等方面表现出正面效应;本实验条件下,220kg/hm2左右施氮量和60kg/hm2左右施硫量有利于各品种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高N和高S水平对于延缓小麦的衰老而言,非持绿性小麦比持绿型小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麦博儒  郑有飞  吴荣军  梁骏  刘霞 《生态学报》2010,30(14):3883-389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pH模拟酸雨对冬小麦籽粒氨基酸、蛋白质、可溶性糖、还原糖、淀粉以及总酸度的胁迫效应,以期为防治我国农作物的酸雨灾害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pH≤4.5酸雨处理会抑制总游离氨基酸的合成,且酸度越强,抑制越明显。蛋白质(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含量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逐步下降,且在极酸性条件下降低较明显。pH≤4.5酸雨处理对可溶性糖的合成会有较强的抑制作用。pH≤2.5时还原糖的合成明显受抑。随着酸雨酸度的增强,总酸度和酸糖比均表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pH=3.5处达到最大值。pH≤3.5酸雨处理显著抑制淀粉的合成,且对支链淀粉的影响较明显,致使淀粉支/直比下降。  相似文献   

15.
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试材,研究光周期诱导菊花成花过程中Ca2+载体A23187和Ca2+螯合剂EGTA处理对花芽分化及其过程中叶片Ca2+分布和蔗糖、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叶片Ca2+含量在花芽未分化期(Ⅰ)处于较低水平,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迅速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下降;Ca2+亚细胞定位表明,在未分化期(Ⅰ)Ca2+沉淀主要分布在液泡、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细胞质内较少,而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细胞质内积累大量的Ca2+沉淀.A23187处理的菊花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比对照分别提前2 d和3 d,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加;EGTA处理的叶片Ca2+含量比对照显著减少,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分别比对照推迟4 d和8 d;A23187和EGTA处理的叶片Ca2+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向细胞质流入并密集.A23187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达到峰值,比对照达到峰值的时间提前2 d,与Ca2+达到峰值的时间一致,而EGTA处理的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处理2 d时没有明显变化,8 d时才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即所有处理的蔗糖、可溶性总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启动期(Ⅱ)均增加并达到高峰,之后有所减少,但其在整个花芽分化过程均高于光周期诱导前的含量;对照和A23187处理的淀粉含量在处理2 d时开始减少,而EGTA则在处理8 d后开始减少,至花芽分化结束所有处理的淀粉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低于诱导前).表明Ca2+碳水化合物参与了光周期诱导的菊花成花过程.  相似文献   

16.
缺氮及氮素形态对烟草幼苗糖代谢的影响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缺氮及不同氮素形态对烟草幼苗糖代谢的影响机理。该试验以‘中烟100’为试材,设置正常供氮为对照(CK,NO3-∶NH4+=1∶1)、缺氮(T1)、单一铵态氮(T2)和单一硝态氮(T3)4个处理的沙培试验,检测烟株功能叶片的全氮、还原糖、总糖、蔗糖淀粉的含量及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并分析根、茎、叶等3个部位糖代谢关键基因(SUT1、INV、GBSSI、AGPase)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1)烟株功能叶片的全氮含量表现为T3CKT2T1。(2)与CK前期相比,T1处理显著增加了烟株叶片的还原糖、总糖、蔗糖及淀粉含量,降低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对转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其中烟株叶片淀粉积累表现为T1T2CKT3。(3)缺氮及氮素形态对糖转运蛋白基因(SUT1)、焦磷酸化酶基因(AGPase)和颗粒淀粉合成酶基因(GBSSI)等关键基因的表达影响显著。研究认为,缺氮及不同氮素形态下烟草幼苗氮素利用率与淀粉积累成反比,其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SUT1)在氮素形态影响烟叶糖代谢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机磷对叶片淀粉和蔗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_3植物大豆的叶片无机磷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淀粉则显著增加。蔗糖积累数量较少,随叶龄增长略有增加。 不同浓度P_i处理的大豆植株,在光合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叶片中P_i含量的增加,淀粉积累不断减少,蔗糖不断增多。各种年龄的大豆叶片都在含较多P_i时有利于蔗糖合成,不利于淀粉合成。 C_4植物玉米经不同浓度P_i处理,叶淀粉与蔗糖的积累都稳定在一定水平上。P_i浓度过高时,积累数量都下降。在C_4植物玉米叶组织中,P_i含量的变化不是调节淀粉与庶糖合成的重要因素。在C_3植物大豆和C_4植物玉米的叶组织中,P_i对淀粉和蔗糖合成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对2个含有酸性转化酶(AcInv)反义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品系及对照品种进行低温贮藏(4℃)及室温还暖处理.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供试材料均表现出还原糖含量升高,总淀粉含量下降的趋势.低温处理40 d时,"Ac转Atlantic"和"Ac转甘农薯2号"的还原糖含量比未转基因品种低23%和18%.总淀粉含量分别比未处理前下降约1.0%和1.3%,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约1.4%和1.7%,淀粉直/支比明显低于对照,分别为0.29和0.38.块茎的石蜡切片显示,转基因块茎中深蓝色淀粉颗粒明显少于未转基因对照.另外,对低温贮藏的块茎室温还暖后,2个转基因品系的还原糖含量仍低于对照品种.实验结果证明反义AcInv基因对低温贮藏下块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具有下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 (OryzasativaL .)转绿型白化突变系W2 5在转绿过程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的动态变化过程表明 ,白化突变体内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Rubisco含量极低 ,随着转绿过程各组分含量迅速提高 ,转绿至第 30天时超过野生种 2 177s;Rubisco初始活力与Rubisco活化酶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ubisco活化酶基因表达的研究结果表明 ,突变体的Rubisco活化酶表达高于野生种 2 177s。在转绿过程中 ,Rubisco活化酶含量的提高要先于Rubisco和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0.
湖南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许自成  王林  王金平  肖汉乾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86-1190
以湖南烟区烤烟样品和对应的土壤样品为材料,研究了烤烟化学成分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水平较高,平均为39.06g.kg-1±11.90g.kg-1;烤烟化学成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烟叶总氮和总钾含量较高,烟碱、总糖、氯和还原糖含量适宜;烤烟烟碱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土壤有机质出现平台的转折点为36.25g.kg-1,与之对应的平台阶段的烟碱含量为3.00%;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1);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则有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少的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组后,多重比较分析表明烟碱、总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石油醚提取物、钾、氯离子、总氮/烟碱、还原糖/烟碱、钾/氯在组间差异均达到5%的显著水平,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在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