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绒面壁纸作为卵卡收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卵的方法。利用显微镜测试了绒面的绒毛高度和密度,并从落卵量和卵的孵化率两方面对这种卵卡和传统的滤纸卵卡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滤纸卵卡和绒面卵卡上的总落卵量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03.77±51.03)粒和(330.23±44.85)粒,其中成虫交尾后48 h内的落卵量平均为(303.77±51.03)粒和(330.23±44.85)粒,其中成虫交尾后48 h内的落卵量为(176.31±38.96)粒和(223.92±30.69)粒(P<0.001)。成虫交尾后48 h内产下的卵平均孵化率为93.97%和94.56%,48 h后产下的卵平均孵化率为83.87%和83.58%,即成虫交尾后48 h后产下的卵的孵化率显著低于交尾后48 h内产下的卵(P<0.001),但同期落于两种卵卡上的卵孵化率差异不大。因此,使用绒面卵卡能显著提高初孵幼虫的数量,在得到相同虫量的情况下,显著降低成本。且相对于人工刮制的传统卵卡,使用绒面卵卡,很好的避免了因手工制作导致的一致性差、耗时长、人工费昂贵的问题,为收集桃小食心虫卵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用苹果饲养桃小食心虫CarposinaniponensisWalsingham的方法。在温度(25±1)℃、RH60%~70%的条件下,着重研究不同日光照时数对该虫一些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日光照时数15h为最佳,在上述条件下连续饲养7代未发现退化现象。与人工饲料饲养比较,该法饲养所获得的幼虫历期、幼虫脱果率、蛹重、单雌产卵量及孵化率等指标均有所提高,表明该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桃小食心虫防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慈仁 《昆虫知识》1992,29(2):91-92
<正>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多种落叶果树特别是苹果上的重要害虫。过去对此虫只注重于树上防治,在其成虫产卵至初孵幼虫蛀果期,年需喷洒对硫磷等杀虫剂3~5次。但此期间,辽宁果区正值雨季,往往降雨频繁,不能适期施药,  相似文献   

4.
桃小食心虫蛾的趋光性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侯无危  杨自军 《昆虫学报》1994,37(2):165-170
桃小食心虫Carposlna niponensis Walsingham属鳞翅目蛀果蛾科的一种夜间活动的小蛾。文献记载该蛾虽然为夜间活动,但无趋光性。我们在室内用五种单色光(350、375、405、383、333毫微米)对枕小食心虫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蛾不仅对上述的单色光有反应,而且对350毫微米单色光的反应比较明显。室外的实验选择在不施农药又少人为干扰的枣林,设置4个诱虫光源(20瓦黑绿灯、20瓦黑蓝灯、20瓦黑橙灯和20瓦黑光灯管),每个光源彼此间隔50米。经两年田间诱虫试验结果表明,上述4种光源都能诱到该蛾,其中以20瓦黑绿双光灯管诱蛾量为多,经显著性测定,黑绿灯诱蛾量极显著。此外,光源与诱芯或光源加诱芯的联合诱蛾实验,同样表明黑绿灯最有效。经室内外的实验结果证明桃小食心虫蛾有趋光性。  相似文献   

5.
桃小食心虫复眼对不同光源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夜晚活动的昆虫,对不同的光源有着明显的选择性。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我们先后对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Hubenr)、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ee、粘虫Leucania sep-arata(Walker)和三带喙库蚊Gulex(C.)trita-eniorhynchus Giles等进行了有效光源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不同寄生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出土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花蕾  马谷芳 《昆虫知识》1993,30(1):22-25
  相似文献   

7.
桃小食心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7~29℃、RH80%±7%和光周期L:D=15:9的条件下,测定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各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了桃小食心虫卵、幼虫、蛹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各虫态的发育速率与温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桃小食心虫卵、幼虫、结茧前期、蛹及生殖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02、9.44、10.58、10.09和9.51℃,有效积温分别为87.3、238.6、10.7、156.9和31.6日·度,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9.22℃和543.2日·度。  相似文献   

8.
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小食心虫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东南亚及俄罗斯远东地区,是果树的重要害虫。本文涉及了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的最新进展、学名的变更历史及原因、成虫趋光性行为及人工合成饲料、分子生物学、生态学、防治技术及测报、滞育的研究等内容,为全面了解桃小食心虫的研究现状和寻求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探讨新的防治途径将会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9.
桃小食心虫复眼的外部形态及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慰曾  李世文 《昆虫学报》1993,36(3):354-356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蛾复眼的外部形态与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蛾等较相似,但大小及结构明显不同,它的体长为o.54毫米,宽为o.50毫米,每只复眼大约有l500个小眼组成。 小眼密度为每平方毫米3301个。透明区占小眼总长的64%。网膜细胞多在远端膨大,细胞核也大都在此集中。本文对小眼及其周围分10个层次进行了描述和摄影。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形态学和组织学水平上研究_『桃小食心虫 Carposina sasakii 幼虫消化道和屿氏管的结构.桃小食心虫幼虫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组成.前肠细短,肌肉层薄.前肠与中肠交界处有突出的胃盲囊.中肠长且粗大,内有围食膜,肠壁细胞较大,外层为发达的环肌和纵肌.后肠上皮细胞内陷很深.6根念珠状的马氏管位于中、后肠分界处.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为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对害虫防治工作毫不重视,三化螟的为害常达20—3O%,甚至更高。解放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它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治和研究工作,使其为害大为降低。但由于长期使用某些杀虫药剂易于引起害虫发生抗药性,故有必要合成和筛选更多的高效低毒的新农药,以及研究生物防除等其他途径来防治三化螟。在进行这些研究中,用人工饲料在室内连续饲养三化螟,以大量提供标准的试验材料,是一个重要的前提。 Bottger(1942),Beck、Lilly和Stauffer(1949),Beck和Stauffer(1950)成功地用人工饲料饲养玉米螟。Koyama等(1951)和Ishii(1952)改进了Beck的人工饲料并用来饲养二化螟。但就三化螟来说,由于它的食性单纯和生活条件的要求特殊,一直未能用人工饲料成功地饲养一个世代以上(Ouye,1971)。我们从1970年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1973年获得初步结果(郑忠庆、林爱莲,1973)。1974年又在1973年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某些饲养条件和连续饲养的可能性,目前已经连续饲养到第五代幼虫。本文报道这些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桃小食心虫在辽南苹果产区为二化性兼性滞育害虫。据在熊岳的观察, 第一代幼虫通常于7月下旬开始脱果, 凡脱果日期愈晚的幼虫, 进入滞育的百分率愈高。在中间温度下, 滞育的发生决定于幼虫发育期间昼夜光照时数:在每日光照13小时下发育时, 全部滞育, 在15小时下发育的, 基本不滞育。根据田间第一代幼虫发育期间温度和日照时数的变化与幼虫滞育百分率进度的关系推算结果, 第一代幼虫发生期间的温度是在光周期反应的适温范围内, 故温度不是引起滞育的主要因素。推算出来的临界光周期位于14小时50分—14小时13分之间(在熊岳出现该光周期的日期为7月21号左右)。最后, 讨论了田间第一代幼虫发生期早晚与滞育百分率及第二代发生量的关系:在春季干旱的年份(如1955、1957), 由于第一代幼虫发生期被推迟, 滞育百分率提高, 从而减少了当年第二代的发生量;相反, 在第一代幼虫发生期较正常年份提前的1956年, 该代的滞育百分率降低, 从而相应增加了第二代的发生量。  相似文献   

13.
以化学纯饲料饲养北京的桃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修改后的Dadd和Mitter(1966)全纯饲料配方配制成人工饲料饲养定居在北京温室烟草上的桃蚜 Myzus persicae可完成生活史井连续饲养3代。本文描述饲料配制、饲养和取食量测定的方法。这3代初羽化无翅孤雌胎生雌蚜的平均体重分别为:440±90.7μg,264±104.9μg和312±127.9μg。用放射性同位素稀释法测定取食量的结果得悉若虫期的总取食量每蚜约为1.74μg,相当于1.16μl。  相似文献   

14.
黄地老虎的人工饲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幼虫的一种人工饲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灰菜粉和麦胚粉.已用这种饲料连续饲养黄地老虎16个世代,幼虫期存活率在88—96%之间,平均93.3%,蛹期死亡率不到5%,成虫平均产卵量在千粒左右,孵化率约90%.这些指标均优于用鲜灰菜饲养的第一代黄地老虎.除黄地老虎幼虫外,这种饲料还可以用来饲养棉铃虫和甘兰夜蛾幼虫.  相似文献   

15.
粘虫的一种新人工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富春 《昆虫学报》1981,(4):379-383
  相似文献   

16.
沈志成  龚和 《昆虫学报》1992,35(3):273-278
本文比较了龟纹瓢虫Proyl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取食蚜虫和取食雄蜂蛹粉时的卵黄发生情况.当取食雄蜂蛹粉时,体内卵黄蛋白出现迟,积累速度慢,产卵前期长.但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点滴处理后则能达到与食蚜对照相当的水平.ZR512对取食雄蜂蛹粉瓢虫的作用显著大于取食岈虫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R512能促进这两种瓢虫取食雄蜂蛹粉,但对成虫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推论,雄蜂蛹粉基本能够满足这两种瓢虫生殖的营养需要,但对其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使瓢虫处于类似生殖滞育的状态.本文根据不同食物条件对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不同,建议用卵黄蛋白的量作为生理指标,以快速初步筛选和评估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不含昆虫物质的赤眼蜂幼虫人工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赤眼蜂繁蜂过程中天然奇主卵供应不足、成本过高的困难,我们进行了赤眼蜂幼虫人工饲料的研究。用鸡蛋黄、氨基酸溶液、鸡胚液、牛奶、蛋白陈等配制的人工饲料,以悬滴培养法培育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获得初步成功,化蛹率为20—40%,羽化率一般为5%、最高可达16%(1/3个体能展翅)。蜂体大小和发育速度与柞蚕卵培育的相似,但生活力略差,有交配能力并可在柞蚕卵内产卵,后代多为雌性。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植食性昆虫的人工饲养,近年来日益引起重视,根据 Singh(1977)的总结,约有 754种重要害虫可用人工饲料饲养,而有些种类已达到大量生产应用的水平。人工饲养主要根据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用来研究基础理论课题,如研究昆虫的营养生理、昆虫生态、昆虫毒理等;二是用来研究害虫的防治与益虫的利用,如研究杀虫剂、不孕剂、昆虫激素、性诱剂、辐射不育,或培养害虫的天敌等;都需要不受地区或季节的限制而获得大量标准化的试虫。  相似文献   

19.
棉铃虫一种新的实用人工饲料(英文)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报道饲养棉铃虫的一种新的含有番茄酱的实用人工饲料。取食这种饲料时,绝大部分幼虫只有5个龄期。因此,幼虫历期大为缩短。在该饲料中加入适量绿豆粉取代麦胚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成虫的繁殖力。在连续12代饲养期间,幼虫期存活率在87.5%-98.7%之间,蛹期死亡率不到5%;第11代成虫平均产卵千粒左右,孵化率达86.5%。这些结果表明,经过2年连续饲养后,棉铃虫的活力并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