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建生 《化石》1997,(1):12-16
随着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不断出现,刻划在文字起源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但对刻划的分类、其表意特点、与文字的关系等,学术界至今在认识上仍存在着较大分歧。早期刻划的发现八十年代中期,在法国多德根地区的罗斯冰河保留层,曾发现一块牛肋骨上有几条被有意识刻上的曲线,距今约10.7万年。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远古时代人类刻划痕迹。根据被刻划材料的质地,粗略地可分为硬质和软质两大类。前者如骨、牙、石、竹、木等,后者有沙、土、皮肤等。虽然一般说来,硬质材料保存的年代较为久远,但也不是绝对如此,比如在泥块和陶…  相似文献   

2.
3.
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园 《化石》1995,(4):7-7
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文园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它西起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东至山东监利入海,全长5400多公里。它拥有流域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219条,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九个省...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津 《化石》1995,(4):9-10
长江流域的史前文化文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在世界上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州的亚马逊河,位居第三。它西起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的西南侧,东流至祟明岛入海。全长63侧公里,拥有700多条主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贵州、湖南、湖北...  相似文献   

5.
徐自强 《化石》1995,(4):5-7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徐自强中国大地的远古文化,华夏神州的古代文明,是在长时期中独自演化而成的一个完整体系。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国古代文化立足的自然条件是比较独特的。从外鸟瞰:西面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西南为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西北为阿尔...  相似文献   

6.
吉学平 《人类学学报》2007,26(3):221-221
第17届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于2007年4月7—8日在北京举行,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推荐的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时代遗址以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多学科参与的发掘理念和新方法新技术的使用、以及整个发掘过程贯穿保护意识等符合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的主要标准,从24项入围项目中脱  相似文献   

7.
8.
2007年7月25日至30日,由法国古人类学研究所(IPH)和欧洲史前研究中心(CREPT)主办的"早中更新世手斧文化:和谐概念的诞生"国际学术会议在法国南部的东比利牛斯省(Pyrénees-Orientales)佩皮尼昂市(Perpignan)的托塔维尔(Tautavel)召开.此次会议由古人类学研究所Henry de LUMLEY教授召集并主持,来自29个国家的15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河南舞阳大岗细石器地点发掘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记述的是河南省舞阳县大岗细石器地点第4层出土的石制品,它属于以楔状石核为特征的细石器技术传统,上覆的第3层属于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晚期,它的发现对研究细石器技术传统的分布和发展,探讨中原细石器遗存与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关系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的新材料及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森水 《人类学学报》1996,15(4):277-293
本文记述了漳州莲花池山旧石器时代文化地点1994年新发现的12件石制品,重新研究了1990年从该地点出土的27件石制品,对石制品的特点作了可能的综合,对其文化关系和时代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盛桂莲  赖旭龙  王頠 《遗传》2004,26(5):721-728
1953年Watson & Crick 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Abstract: Since Watson & Crick put forward 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 and hereditary mechanism in 195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event marks the birth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his new field of biology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50 years. On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ing many relative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 its own proceeding pace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reaction from the other fields.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s most deeply impacted b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Most importantly, molecular anthropology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paleoanthropology. This new branch provides reliable method and vital direction for paleoanthrop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history,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Two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 which include “out-of-African theory” and “theory of multiregional ev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ow molecular anthropology is applied in paleo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人类演化》一书,作者是美国密歇根大学古人类学教授沃尔波夫,大13开本,厚达900多面。初次看到如此又大又厚的书时,着实使人吃惊。16午前,沃尔波夫曾出版过一部《古人类学》教科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现在出版的虽然书名为《人类演化》,但在编写材料的安排次序上,与前者并无二致,而在内容上却大大扩充了。全书内容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人类演化的基础知识,分三章,分别论述年代测定、演化理  相似文献   

16.
消息与动态     
《人类学学报》2007,26(4):0-344
贵州大方响水发现石器时代遗址2007年8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考古所及毕节地区、毕节市、大方县等文博部门联合组成野外考察队,对毕节地区的几个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点、古人类遗址进行实地考察。根据当地化石爱好者孙贵川等人提供的线索,在大方县响水乡韦家坡穿洞中发现相当数量的石制品、动物遗骸等遗物。韦家坡穿洞位于北纬27°16′14·8″,东经105°30′35·5″。洞穴沿层面发育于三叠系石灰岩中。洞口向西,高出洞前小河30余米,海拔约1370m。洞宽约8m,高约12m,进深20余米。洞内堆积由口及里略斜,…  相似文献   

17.
《人类学学报》1990,9(4):285-28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89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北京房山区召开了古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隆重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60周年。此次会议的筹备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特别是孙鸿烈副院长多次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学报》1989,8(3):292-292
1989年2月,该县农民在西牛角峪村采石中,发现少量的动物化石。它们埋藏于石灰岩裂隙的红色粘土中,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鉴定为哺乳动物化石的肢  相似文献   

19.
黄学诗 《化石》1990,(2):5-5
从肯尼亚北部发现的2.5百万年前的人类头骨,意味着目前已被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从而出现了许多可能的新解释。根据目前的理论,简直很难发现一种新的人科化石能导致人科分支树的重大改变。然而1985年夏季在肯尼亚北部发现的一具阳当完整的头骨正是这样类型的化石。包括著名的“露西”骨架在内的南方古猿阿法种,是十多年前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这具新头骨无疑是继阿法种材料后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又一重大发现。并因此使人们对人类起源问题重新进行考虑,至少意味着现在一般为古人类学界所接受的人科两分法不得不被三分法所代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