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固定方法在PICC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PICC置管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10cm×12cm透明贴膜,但固定方法不同,观察组采用高举平台无张力粘贴方法,对照组采用捆绑式粘贴方法,观察两组的皮肤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患者舒适度及意外脱管情况。结果两组透明贴膜固定方法对皮肤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外脱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举平台无张力粘贴固定方法,可减少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黄晓琴 《蛇志》2017,(3):335-336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2月行PICC置入术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PICC置管术后的常规护理,如使用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观察组行PICC置管术后给予水胶体敷料预防护理措施,即将10cm×10cm的康惠尔水胶体敷料沿静脉穿刺走向覆盖于置管部位上方约5cm处,置管7天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防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为2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对防治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具有显著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韩忠秀  唐忠敏 《蛇志》2016,(4):473-474
目的观察热敷联合握球活动预防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早期肢体肿胀的效果。方法将86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38例)。观察组置管后24h指导患者进行热敷及握球活动,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指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肢体肿胀情况及渗血发生率、导管脱出情况。结果对照组肿胀发生率为22.9%,观察组为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及置管后1周导管体外刻度变化,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ICC患者早期进行热敷联合握球活动,能有效预防肢体肿胀的发生,且不引起穿刺口渗血及导管脱出,具有安全、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5,(4)
目的观察999皮炎平外用联合口服维生素C用于鼻咽癌患者PICC敷料过敏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在我科行PICC置管对3M透明敷料发生过敏的鼻咽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外涂999皮炎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换药+外涂999皮炎平联合口服维生素C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9皮炎平外用联合口服维生素C对PICC敷料过敏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PICC置管感染,感染率为8.59%。根据感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感染与年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无关(P>0.05),而与合并基础疾病、乳腺癌分期、留置季节、置管时间、化疗次数、换药天数、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4×109/L、置管时间>10个月、留置季节为夏季、化疗次数≥4次、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7 d是影响 PICC 置管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感染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分高于感染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的PICC置管感染率,且感染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化疗次数、置管时间、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留置季节有关,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以尽可能减少 PICC 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蛇志》2018,(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行PICC置管的老年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出现PICC置管困难症状。将10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实施PICC置管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患者根据PICC置管困难原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4.0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41/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为96.00%(4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39/50),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PICC置管困难的老年患者,在准确分析置管困难原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韩忠秀  唐忠敏 《蛇志》2015,(1):43-44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12~2013年同期放化疗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置管后不给予热敷处理;观察组采用地塞米松浸泡导管后行PICC置管,并常规进行热敷。观察两组患者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率为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热敷预防PICC所致机械性静脉炎疗效好,而且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价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南楼老年患者PICC置管情况,记录超声引导及传统PICC置管两种方法的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超声引导组共512例次,传统PICC组共384例次,超声引导组均选择肘上静脉置管,传统PICC置管组均选择肘下静脉;超声引导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总成功率分别为96.7%,99.6%,传统PICC组分别为78.6%,86.2(P<0.01);超声引导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9%,对照组为12.0%(P<0.01)。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置管术显著提高了置管成功率,降低了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PICC组比较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蛇志》2017,(4)
目的分析量化物理干预预防血液肿瘤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血栓(CRVT)的效果。方法将175例血液肿瘤行PICC置管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行PICC置管后给予量化物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CRVT和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CRVT发生率为2.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3.41%,低于对照组的5.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量化物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血液肿瘤患者PICC置管穿刺侧肌群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微循环和淋巴回流,在预防血液肿瘤患者CRVT发生率和降低感染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为血液疾病患者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尖端定位,探讨该方法对血液病PICC置管患者置管全程中的良莠影响及护理对策。将100例血液病进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进行PICC尖端定位;试验组采用PM-12心电监护仪引导腔内心电引导三向瓣膜PICC尖端定位技术进行PICC置管术。分析、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液病患者置管过程导管尖端定位准确率、准确判断尖端位置的时效性,置管后出血、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 CRBSI)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PICC尖端到位率差异显著(p0.05)、CRBS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导管异位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置管后穿刺点出血、局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操作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操作的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血液病患者进行心电定位PICC到端尖的准确率高,患者对该方法比较满意;但置管后穿刺点出血、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传统体外测量、X线导管尖端定位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8月在我科治疗的8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留置PICC的临床资料,观察PICC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84例PICC置管均成功,置管时间38~128天,置管长度38~50cm;出现机械性静脉炎10例,导管破损、漏液6例,穿刺侧肢体肿胀4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3例,皮肤过敏2例,感染1例。结论 PICC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并发症相对少、感染率低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疗程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重症神经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锁骨下静脉,首选右侧,如果穿刺右侧失败改为左侧。穿刺成功后用扩张器扩皮,最后顺导丝置入导管,根据患者身高置管长度为12~15 cm,局部缝合固定,外敷纱布封闭或用一次性贴膜封闭。静脉留置管接三通静脉输液管。结果:286例首次穿刺右侧成功282例,4例失败后改选左侧成功。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最短3天,最长45天,留置时间平均为18天。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中抢救治疗重症患者是十分便利、有效的措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较其他深静脉穿刺置管如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及PICC相比较,更利于护理并具有费用低廉的优点。其方便、有效、经济的特点十分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5月行PICC置管的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患者86例为对照组,2013年6月~2014年5月行PICC置管患者8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按PICC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循证护理概念和实施步骤制定护理措施加以具体指导。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能提高护理实践的科学性,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PICC留置导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护理质量也得到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需行PICC置管、浅静脉直视下不明显或触摸不到、不适合盲穿患者4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改良方法包括穿刺支架超声引导以及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替代Seldinger包内的穿刺针进行,并与23例标准PICC法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改良PICC患者4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7.6%;标准PICC患者2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1.3%。两种方法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改良患者中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1例及导管异位1例;23例标准PICC患者中发生6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2例,导管异位1例,静脉炎1例及局部感染2例。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回馈教学对血液肿瘤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方便抽样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一二病区2017年11月~2018年6月收治的PICC置管患者188例,按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95例与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采用回馈教学干预患者,观察患者3个月导管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上肢静脉血流速度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置管后握拳运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管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回馈教学有利于提高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握拳运动依从性,可加快上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提高握拳运动依从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大肠癌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接受深静脉置管术的大肠癌患者301例次,干预组151例次,接受深部热疗;对照组150例次,术后不接受深部热疗,观察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22例次,发生率为14.6%,无导管相关感染;观察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52例次,发生率为34.7%,导管相关感染2例,发生率为1.3%。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Ⅰ级、Ⅱ级、Ⅲ级和IV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6%、7.3%、4.7%和0.0%,而对照组分别为4.0%、17.2%、12.2%和1.3%,各级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是预防大肠癌化疗深静脉插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肿瘤患者实施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本研究选取博习诊疗中心实施PICC置管治疗的12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照组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别。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无差别;干预后,研究组带管日常生活、带管运动、日常导管观察等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ICC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p<0.05)。本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实施PICC留置导管治疗的过程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PICC留置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感染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11月收治的100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0)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n=50)采取强化型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PICC相关性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发生感染3例,发生率为6%;试验组发生感染1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与2013年感染菌种没有太大的变化,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率有所下降,其他菌种没有明显减弱的趋势。结论 强化型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PICC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预防控制感染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及大剂量乙醇分次硬化治疗肝肾巨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最大直径≥8 cm肝脏或肾脏巨大囊肿,囊肿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PTC针穿刺一次性大剂量无水乙醇囊内冲洗法。研究组38例,采用置管引流分次大剂量无水乙醇冲洗法。两组治疗方法比较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随访一年,观察囊肿直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别。结果置管引流分次硬化治疗组术后疗效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置管引流大剂量乙醇分次硬化治疗肝肾巨大囊肿疗效更显著,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模拟临床给药途径,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多次鞘内注射巴氯芬注射液,观察其局部刺激性,同时进行犬行为学观察,为巴氯芬注射液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12只Beagle犬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巴氯芬给药组。行腰椎穿刺置管,使用单通道微量注射泵泵入给药,给药剂量为1000μg/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连续给药7d,恢复期7d。每日进行行为学观察,给药结束及恢复期结束时每组麻醉2只动物,取给药部位脊髓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给药及恢复期期间动物行为未见异常,给药结束时各组均有部分动物观察到置管处表皮感染现象,进行局部消毒处理后在恢复期第3天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给药及恢复期结束时各组动物脊髓均可见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或脊髓内钙盐沉积,各组无差别。给药结束时巴氯芬组1例动物脊膜处有肉芽组织形成,判定与置管操作有关。结论巴氯芬注射液Beagle犬腰椎穿刺置管连续7d鞘内注射,给药剂量为1000μg/d对脊髓无局部刺激性作用,动物行为也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