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赵凯丽  唐运宽 《蛇志》2017,(2):227-229
<正>毒蛇咬伤(poisonous snake bite)是急诊科的一种危重症疾病,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夏秋季节较为常见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毒蛇咬伤的发生率虽然仅在0.3%左右,但其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分别为5%~10%和25%~30%~([1,2])。由于毒蛇咬伤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如得不到正确的及时救治,蛇毒素迅速在体内扩散而影响机体多器官功能,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丧失而死亡~([3,4])。因此,临床上对毒蛇咬伤的急救治疗原则是尽早行  相似文献   

2.
《蛇志》2018,(3)
正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有毒蛇50多种,每年被毒蛇咬伤病例在50万人次以上,死亡率为5%~10%,致残率为25%~30%~([1])。而蝮蛇在我国是分布最广的一种蛇类,蝮蛇伤是夏秋季常见的危急症,其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病势变化快等特点~([2]),一旦被蝮蛇咬伤,蛇毒素经伤口吸收迅速,常引起伤肢肿胀明显,疼痛剧烈,即使应用抗蝮蛇毒血清及其他解毒药物后,伤肢肿胀疼痛仍不易缓解~([3]),是蝮蛇咬伤患者的主  相似文献   

3.
罗威 《蛇志》2013,25(1):46-49
我国常见蛇类有165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以沿海到海拔1000m左右的地区较多。其中有毒蛇类47种,剧毒蛇10种。我国每年4~11月为蛇伤高发期。每年毒蛇咬伤患者约10万人次[1],致残率25%~30%,病死率5%~10%,属临床常见危重症。有毒蛇分神经毒、血循毒和混合毒三类,中医按临床证型分风毒、火毒和风火毒。中医以清  相似文献   

4.
丁雄飞 《蛇志》2004,16(4):31-31
我校附院中外科系国家级重点专门治疗毒蛇咬伤的科室,每年抢救的毒蛇咬伤合并农药中毒病人约占蛇咬伤病人总数的4%左右,这些病人的农药中毒症状大多不明显或被毒蛇咬伤症状所掩盖。2004年8月,我科成功救治1例典型蝮蛇咬伤合并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我区地处江西省西部,气候温和,自然条件适宜蛇类生长繁衍,毒蛇种类较多,因此毒蛇咬伤病例多发常见[1].我院每年收治毒蛇咬伤病人200余例,其中银环蛇咬伤30余例.2012年我院成功救治1例银环蛇咬伤致呼吸麻痹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银环蛇咬伤救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键  李桂敏  李丕荣  赵文 《蛇志》2007,19(3):205-208
银环蛇咬伤在我国占各类毒蛇咬伤的8·12%,居第五位。随着毒理学的研究进展,发病机理明确,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及综合治疗,蛇伤的死亡率明显下降,然而,就诊延误或救治不当,银环蛇伤仍是各类毒蛇伤病死率之首。现将近年的救治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和总结,以期为有效地救治银环蛇咬伤有所帮助。1银环蛇咬伤的流行病学银环蛇咬伤的流行病学变化很大。根据国家卫生部资料显示,南方几省近5年毒蛇咬伤危重病人中,伤18万人,死亡2·5万人,且蛇伤病人每年以3%的速度逐年上升,已构成常见急诊之一[1]。银环蛇咬伤在我国占各类毒蛇咬伤的8·12%,居第五位,而死亡…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3)
目的分析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蛇咬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衡阳市2018年1~12月份的1214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致伤蛇种、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月份、就诊时间、毒蛇辨认能力等资料的分布特点。结果衡阳市主要致伤蛇种为蝮蛇(65.7%),其次为不明蛇类咬伤(21.7%)、眼镜蛇咬伤(10.0%)、五步蛇咬伤(1.07%)、竹叶青咬伤(0.7%)、银环蛇咬伤(0.8%);患者多为男性农民,且40岁以上多见;毒蛇咬伤时间集中在每年夏秋季节,以4~10月份为主;被咬伤后大部分患者能在4 h内来院就诊,蛇伤以轻型为主,预后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湖南省衡阳市毒蛇咬伤具有显著流行病学特点(致伤蛇种以蝮蛇最多,季节分布以夏秋季为主,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就诊时间以4 h内为主),针对性宣教、预防可明显降低毒蛇咬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陈腾飞  文丹  何卫东 《蛇志》2015,(2):170-172
<正>毒蛇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生物物种。西半球北纬50°至南纬50°与东半球北纬65°至南纬50°都存在毒蛇;海蛇则分布于北纬30°至南纬30°的印度洋和太平洋中[1]。有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每年有421000~1841000例毒蛇咬伤患者,并有20000~94000例死亡,而南亚和东南亚是毒蛇咬伤最严重的受灾区[2]。我国是蛇伤的高发区域,目前已知蛇类有209种,其中毒蛇高达80余种[3]。根据蛇  相似文献   

9.
赵彩明 《蛇志》2007,19(3):197-198
毒蛇咬伤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我国每年约有10万人次被毒蛇咬伤,特别是南方各省的农村山区等地,更是蛇害泛滥,严重危害和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毒蛇伤人后,蛇毒沿着人体的血液和淋巴循环运行全身,产生各种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如救治不当,会致残甚至危及生命。现将红外线在蛇伤后期的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65例毒蛇咬伤的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剑明 《蛇志》2007,19(4):286-287
毒蛇咬伤是湛江地区的常见病。我院于2005~2006年,共救治165例毒蛇咬伤病人,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毒蛇咬伤165例,男100例,女65例,年龄6~76岁,平均32岁。就诊时间:1~96 h,平均12 h。按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蛇伤急救学组通过的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的标准进行分型[1]:轻型96例,重型38例,危型31例。其中竹叶青蛇咬伤81例,眼镜蛇咬伤54例,银环蛇咬伤30例。1·2治疗方法伤口及时行清创术:分别用双氧水、生理盐水、0·3%碘伏冲洗伤口,2%利多卡因10 ml 地塞米松5~10 mg封闭伤口周围;应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本…  相似文献   

11.
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与程序化救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远新  黄伟青 《蛇志》2006,18(2):121-122
目的通过分析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评价程序化综合救治方法对儿童毒蛇咬伤的疗效。方法通过观察17例毒蛇咬伤儿童的临床特点,尽早进行病情预测,同时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病情分型予程序化综合救治。监测病情变化、伤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儿童毒蛇咬伤的特点为不明种类毒蛇咬伤多,症状较成人严重,易发生并发症。经过早期程序化综合救治总有效率100%,伤口渗血、肿胀明显缓解,无1例死亡,平均留观时间4.5天。结论根据儿童毒蛇咬伤特点,早期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能提高毒蛇咬伤疗效。  相似文献   

12.
柳晓萍  周忠礼 《蛇志》2010,22(3):272-273
由于全球气候的改变,我国北方更适于毒蛇生长繁殖,因而每年毒蛇咬伤病例在相应增多。山东省枣庄属长江以北,过去被毒蛇咬伤的病例罕见,而近年来毒蛇咬伤病例明显增多。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0年6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36例,经用抗蝮蛇毒血清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小儿毒蛇咬伤的特点,以提高小儿毒蛇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救治13例小儿毒蛇咬伤的临床经验.结果 小儿毒蛇咬伤的特点是症状较成人重,易发生并发症,但经过早期程序化综合救治,13例全部治愈,无伤残.总有效率100%.结论 根据小儿自身特点,伤后及时到专科医院就诊,尽快应用抗蛇毒血清,准确预测和尽快应用程序化救治,才能提高疗效,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陈连芽 《蛇志》2007,19(2):129-130
2006年我所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7种毒蛇咬伤患者594例,均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94例中,男345例,女249例,其中住院538例,门诊56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3岁,平均37岁。1·2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确的蛇咬伤病史(时间、地点、咬伤部位等)。(2)局部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不红、不肿、不痛或微痛麻木;②血循毒蛇咬伤红肿疼痛,甚则溃烂坏死;③混合毒蛇咬伤有疼痛麻木感,伤口周围红肿,肿胀漫延,常有水泡、血泡或伤口溃烂。(3)全身症状。①神经毒蛇咬伤多在1~5 h出现症状,有头昏,出汗,胸闷,四肢无力,瞳孔散大,视物不清,舌强不…  相似文献   

15.
《蛇志》2018,(1)
正毒蛇咬伤为常见临床急诊,以夏秋季多发,常年均可发生。毒蛇咬伤后除局部出现中毒症状外还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毒蛇咬伤的早期救治尤为关键。本文就毒蛇咬伤引起凝血功能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救治提供参考。1蛇和蛇毒世界上有蛇2000多种,其中我国有170余种,有近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泉州地区毒蛇咬伤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及研究,为本地区毒蛇咬伤的防治、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泉州市中医院2006~2011年毒蛇咬伤的病例资料,参考周边县市医院救治蛇伤病例,分别按地区,蛇伤种类,患者年龄、性别、职业,致伤月份,咬伤部位,受伤至就诊时间,严重程度,治疗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泉州地区毒蛇咬伤病例每年4~10月份均有发生,以7、8、9月份为蛇伤高峰期,占59.54%,且以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2)以南安市、晋江市、惠安县、安溪县、石狮市、洛江区及市区等发病率高,共1789例,占92.07%;发病率较低的是永春县、德化县,共154例,占7.93%。(3)主要致伤蛇种为竹叶青蛇,占71.8%。(4)患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77%;男女比例为1.5∶1,男性略高于女性;发病年龄在1~88岁,主要集中在30~79岁(1793例,占92.28%)。(5)咬伤部位以四肢多见,占99.28%,尤以下肢较为多见,占58.93%。(6)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对偏低,重危症病例的比例逐年下降,总体预后较好,死亡率亦明显下降。结论泉州地区为毒蛇咬伤高发区,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等流行病学特点,建立泉州地区蛇类资源的生态分布,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对降低本地区毒蛇咬伤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诊救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琼库  覃永安 《蛇志》2010,22(3):235-237
目的总结分析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急诊救治经验。方法收集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 80例神经毒类毒蛇咬伤抢救成功率100%,痊愈率100%,总有效率100%。结论综合治疗神经毒类毒蛇咬伤的疗效显著。早期使用氧疗和机械辅助呼吸以及抗蛇毒血清等治疗方法是神经毒类毒蛇咬伤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周丽  李清平  蒋笑怡 《蛇志》2015,(2):172-174
<正>五步蛇是我国常见的剧毒蛇之一,被其咬伤后除有全身中毒症状外,局部可出现肿胀、剧烈疼痛,严重者可致患肢坏死。患肢一旦出现坏死,难以痊愈,严重影响肢体功能,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1]。如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筋膜室内压异常增高,发生蛇伤筋膜间隔综合征,导致肌肉、神经缺血坏死,严重者肢体残废,甚至截肢[2]。因此,临床上对毒蛇咬伤的救治原则是分秒必争,减少毒液在患者体内扩散,严防器  相似文献   

19.
毒蛇咬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林可干 《蛇志》1994,6(1):41-41,59
毒蛇咬伤林可干(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Poisonoussnakebite)为毒蛇所咬后出现的症状。多见于湿热地区的农村和山区。毒蛇咬人,但未有效注毒或注毒量极少,可不引起中毒症状,此时可称为毒蛇咬伤,临床上一般并不重要。若毒液注入量大,可引...  相似文献   

20.
毒蛇咬伤5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总结毒蛇咬伤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经验教训,以提高对蛇伤抢救与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6年至2008年7月我科收治的568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循毒类毒蛇咬伤245例(43.13%),神经毒类毒蛇咬伤99例(17.42%),混合毒类毒蛇咬伤204例(35.91%),其他毒蛇咬伤20例(3.58%).经采取常规处理伤口,局部封闭(予相应抗蛇毒血清及胰蛋白酶、地塞米松),静滴抗蛇毒血清及对症治疗.痊愈548例(96.47%),好转16例(2.8%),未愈(成植物人)1例(0.18%),死亡3例(0.53%).结论 毒蛇咬伤应尽早正确的伤口处理,尽早应用相应抗蛇毒血清,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患者就诊时间的早晚及处理伤口是否及时、正确、有效与病情预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