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溶藻弧菌噬菌体的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海产品中检出29株溶藻弧菌噬菌体,从中选出4株进行鉴定。据噬菌斑特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透明,一类是不透明。但大小各有差异,直径均在0.5—3.0mm。电镜可见形态也可分成两种类型:即头部呈长轴六角形,尾部细长,结构简单;另一类头部呈等轴六角形,但棱角不甚明显,尾部很短。这些噬菌体的增殖效价均可达108-9pfu/ml,对溶藻弧菌的综合裂解率为72.22%,单株平均裂解率在9.72—44.4%。4株噬苗体的特异性高,原液与612株属外常见菌作交叉裂解试验,均未出现交叉裂解现象;与697株属内弧菌I昊I试,也仅对副溶血弧菌有39.0%的交叉裂解,但将原液稀释至10RTD时,大部分交叉现象消失,表明两菌间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创伤弧菌脓毒症,是由创伤弧菌引起的致死性疾病,主要见于慢性肝病患者。创伤弧菌是一种嗜盐的革兰阴性(G-)条件致病菌,自然存活于热带及亚热带海水中,可寄生在滤食海生动物体内(如牡蛎、蚌、蟹等)[1]。我国在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广西等沿海地区贝壳类海产品中都曾检测到创  相似文献   

3.
选用自行分离鉴定的8株噬菌体对105株溶藻弧菌作了诊断和分型试验,结果阳性诊断率为79.05%;对83株能被诊断液裂解的菌株作了分型,共分出29个噬菌体型,其中以040、540、200、211和002等5个型较多见。  相似文献   

4.
随机采集江苏省各地区的超市和农贸市场鲜活水产样品252份,参考国家标准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化特性测定并结合特异性基因测定的方法对溶藻弧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252份样品中共有198份分离鉴定出溶藻弧菌,其分离率为79%。其中,淡水产品的检出率为76%,海水产品的检出率为81%。淡水鱼中的溶藻弧菌检出率低于淡水虾贝类产品和海水产品;沿江地区的又高于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农贸市场的高于超市。结果表明,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携带情况非常普遍。  相似文献   

5.
溶藻弧菌是严重危害水产养殖的病原菌,能引起鱼类、虾类、蟹类及贝类发生细菌性疾病。溶藻弧菌的大面积发病能引起水产养殖业巨大经济损失,并且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在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中,溶藻弧菌一直是检验检疫的重点,其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溶藻弧菌的检测技术进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溶藻弧菌铁载体合成及外膜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研究了海洋动物病原菌溶藻弧菌的铁摄取机制。溶藻弧菌能够在高浓度铁螯合剂2-2二联吡啶的培养基中存活。在限铁环境中,溶藻弧菌生长受到抑制,补加铁可以消除这种抑制作用。通过铁载体定量检测,发现分离于发病鱼体的溶藻弧菌MVP01产铁载体量大于分离于海水的菌株No·1·1587。互补实验证明溶藻弧菌的铁载体粗提物能够被铁载体合成缺陷的大肠杆菌突变株AN93利用。在铁限制培养环境中,溶藻弧菌合成了约80kD铁调控外膜蛋白。铁摄取系统在溶藻弧菌的生存和致病性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一种能够对人类以及鱼、虾、贝类等水产品致病的弧菌,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也给水产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该物种基于全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和重要遗传元件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采集自全国4个省份的68株溶藻弧菌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全基因组序列,并结合113株公开发表的...  相似文献   

8.
Touchdown PCR扩增溶藻弧菌HY9901 AcrA基因部分序列, 得一460 bp片段, 再以反向PCR和巢式PCR联合扩增其侧翼序列, 拼接得一由1101 nt组成, 共编码366 aa的完整基因。该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与几种弧菌的同源性都比较高, 与创伤弧菌YJ016、副溶血弧菌RIMD 2210633、灿烂弧菌12B01、霍乱弧菌O1 N16961同源性分别为76%、73%、71%和70%。  相似文献   

9.
海水及海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海东海海域随机采集海水样品50份及各市场购买海产品95份,参照国标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验方法,对采集样品进行了分离与鉴定。样品增菌后选用TCBS及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对其进行初步分离,挑取可疑单菌落进行生理生化验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中从9份海水、24份海产品中分离出溶藻弧菌菌株,分离率分别为18.0%与25.3%。  相似文献   

10.
溶藻弧菌脂多糖对石斑鱼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G菌细胞壁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细菌内毒素的主要物质,不仅可引起机体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也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og-wald发现LPS能导致实验鱼产生特异性抗体,而且还增强鱼体的免疫吞噬能力;Mac Arthur等报道LPS可提高鲽(pleuronectes platessa)体内巨噬细胞的游走能力;Solem认为LPS可促进大西洋鲑(Atlantic salmon)巨噬细胞的分裂且提高其吞噬活性和鱼体抗感染的能力。本文用溶藻弧菌LPS免疫石斑鱼后,分析了石斑鱼血清抗体效价的变化、LPS对石斑鱼血清溶菌酶、酚氧化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抗菌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及LPS对石斑鱼免疫保护效果,将为充分利用LPS免疫学特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是常见的鱼类致病菌,导致鱼类患出血性败血症、溃疡等疾病。大黄、金银花、甘草等中药因具有天然活性、不易产生细菌耐药性而有望替代抗生素抑制这些鱼类致病菌。回顾细菌的致病性和中药的药理活性,从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转录水平阐述了中药抑制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分子机制。这些研究对人类了解和控制致病菌的感染、提高鱼类免疫力以及推广应用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TouchdownPCR扩增溶藻弧菌依赖ATP的DNA解旋酶rep基因部分序列,得一1.2kb片段,再以反向PCR和巢式PCR联合扩增其侧翼序列,拼接得一由2016bp组成,共编码671aa的完整基因。该基因演绎的氨基酸序列与几种弧菌的同源性都比较高,与副溶血弧菌RIMD2210633、溶藻弧菌12G01、Vibriosp.Ex25、创伤弧菌YJ016、霍乱弧菌RC385、灿烂弧菌12801、费氏弧菌ES114及矿angustumS14分别为96%、95%、95%、94%、92%、91%、89%、86%。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去乙酰化酶cobB基因的功能.进行了cobB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CobB蛋白质诱导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CobB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09750 kD,理论等电点为5.15,化学式为C1186H1865N339O369S10,亲水性平均系数(G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辽宁沿海地区溶藻弧菌污染情况,分析其耐药性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 在辽宁沿海地区采集牡蛎,分离溶藻弧菌,选取15种抗生素对其进行耐药分析,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分离出52株阳性菌株,夏季检出率高于春秋两季,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85%、26.96%、9.62%,同时对2种抗生素耐药菌株占23.08%;经聚类分析52株阳性菌中有3种优势群。结论 辽宁沿海海域溶藻弧菌对一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PFGE结果表明存在遗传多样性,并有优势菌存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溶藻弧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溶藻弧菌是中国南部水产养殖业中弧菌病的最主要病原菌,其快速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溶藻弧菌外膜蛋白OmpK基因序列,设计一套引物,通过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针对致病性溶藻弧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检测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nnal amplification.LAMP).应用LAMP技术,在65℃温育1 h的条件下扩增溶藻弧菌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特异性梯度条带.该研究建立的LAMP法特异性检出致病性溶藻弧菌,其检测下限比PCR法低一个数量级,相当于n(cell)=38/mL的菌液浓度,灵敏度更高.综合分析表明,LAMP技术是快速、简易、实地诊断溶藻弧菌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kdpD基因对溶藻弧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Overlap PCR和同源重组技术,结合正负向筛选,构建kdpD基因无标记基因框内敲除突变株,比较kdpD突变株和野生株HY9901在生长速率、胞外蛋白酶活性以及毒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溶藻弧菌kdpD基因敲除突变株。体外实验表明,kdpD的缺失对溶藻弧菌的生长曲线和胞外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不明显,但是突变株的泳动能力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出现下降。斑马鱼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突变株毒力下降了8.84倍。【结论】kdpD基因参与调控溶藻弧菌的泳动能力、被膜形成和毒力,但不影响生长速率和胞外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大黄鱼源溶藻弧菌的鉴定及其菌蜕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菌蜕是诱导Phi 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Lysis E)在革兰氏阴性菌中表达后所获得无细胞内容物的细菌空壳。菌蜕生物安全性高,能以类似活菌方式诱导机体产生良好的系统和黏膜免疫应答。【目的】对分离自患溃疡病大黄鱼肝脏中的病原菌株16-3进行种属鉴定,利用温控调节表达系统控制Phi X174噬菌体裂解基因E在该菌株中的表达来制备菌蜕,为防控鱼类溶藻弧菌感染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菌株16-3进行鉴定;构建温控裂解质粒p BV220-Lysis E,并将其电转至溶藻弧菌菌株16-3,形成重组溶藻弧菌菌株16-3(p BV220-Lysis E);将不同起始浓度的重组溶藻弧菌培养物同时进行42°C升温诱导,比较其溶菌动力曲线和裂解效率的差异;在最佳条件下制备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电镜观察其形态与结构,采用倾注平板法测定冻干菌蜕中的活菌数。【结果】综合菌株16-3在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 RNA基因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特性,确定其为溶藻弧菌;构建了温控裂解质粒p BV220-Lysis E和重组溶藻弧菌菌株16-3(p BV220-Lysis E);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制备的最佳条件是选择起始浓度OD600为0.3的菌液进行诱导,诱导3 h后即可收获菌蜕,其裂解效率为96.9%,但经冻干处理后的菌蜕无活菌残留;电镜观察发现菌株16-3菌蜕保持原细胞的基本形态,但细胞表面有明显的溶菌孔道,且由于细胞内容流失而使细胞表面发生皱缩。【结论】制备出溶藻弧菌菌株16-3菌蜕,为其作为疫苗或疫苗递送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罗鹏  胡超群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67-1372
[目的]调查类似霍乱弧菌毒力岛(VPI)转座酶(vpiT)的基因是否在溶藻弧菌中分布,并了解其全序列及侧翼序列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对94株溶藻弧菌是否携带类似VPI的vpiT基因进行PCR检测,对阳性株进行了PCR产物直接测序,根据获得的部分已知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反向PCR扩增出全长类似vpiT的基因valT及部分侧翼片段,对反向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然后对获得的valT及侧翼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94株溶藻弧菌中只有从粤东对虾池水分离的2个株E06011、E0612在PCR检测中产生了预期扩增片段.测序表明两者序列(valT-S1)完全一致.根据反向PCR及克隆最终获得的溶藻弧菌E0601全长valT基因及部分侧翼序列valT-S3.对valT-S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valT是一个高度类似于霍乱弧菌毒力岛vpiT的转座酶基因.[结论]根据上述结果及相关文献,有理由相信valT基因及其侧翼片段是异源获得,霍乱弧菌VPI元件或整体很可能在包括溶藻弧菌在内的弧菌种间转移.  相似文献   

19.
溶藻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及其对小鼠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多重PCR检测和小鼠动物实验,对溶藻弧菌环境分离株的毒力因子进行评估,以期获得较强致病菌株和弱致病菌株之间的差别,并初步探讨该菌毒力因子对小鼠的致病机理。【方法】采用多重PCR体系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我妻氏血平板溶血实验和平板酶活实验检测溶藻弧菌株的溶血素和胞外酶;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动物,攻毒方式为灌胃和腹腔注射,根据小鼠的致病症状和死亡情况来分析和对比溶藻弧菌的胞外分泌物以及菌体本身的毒性。【结果】10株溶藻弧菌产淀粉酶、卵磷脂酶的比例为100%,脂肪酶、明胶酶次之(为70%),脲酶均未被检出;神奈川现象阳性菌株率为60%。毒力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10株溶藻弧菌中toxR、Collagenase、tlh、FlaA、ompW、AspA、fur这些与毒力有关的基因均有分布,而toxS、trh、tdh、UreR并未检出。10株溶藻弧菌中的VA009对小鼠显示了较强的致病性,能造成腹腔积液,经腹腔注射感染此菌后7 d内死亡率高达80%。【结论】不同的溶藻弧菌对小鼠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溶藻弧菌菌体本身比胞外分泌物对其毒性的贡献要大,而副溶血弧菌的毒性则由其胞外分泌物起主要作用;比较我们筛选出的强致病菌株与弱致病菌株,其上述毒力基因的分布并没有差别,说明溶藻弧菌可能存在一套与副溶血弧菌不同的独立的毒力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PFGE和REP-PCR两种分型方法对溶藻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和亲缘关系的研究;并将两种分型方法进行对比,并结合对抗生素耐药试验结果对其关联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辽宁省2017年食品中分离的39株溶藻弧菌进行分型,应用BN(7.6版本)软件分析同源性。以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REP)为引物,对40株溶藻弧菌DNA进行扩增,得到DNA指纹图谱,并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DNA扩增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同时将两种聚类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用肉汤稀释法测定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PFGE和REP-PCR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均可分出两种优势带型A型和B型,且包含的菌株一致。PFGE分型方法在一些菌株中出现的DNA条带更多更复杂一些,分辨力指数(DI)为0.974,REP-PCR分型方法的DI为0.936。溶藻弧菌对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达57.5%,其次是氨苄西林(20.0%)和红霉素(12.5%),三重耐药菌比例达12.5%。结论 PFGE和REP-PCR两种方法均可以对溶藻弧菌进行分型,且均具有较好的分型能力,分辨力和再现性都很好,但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更优于REP-PCR分子分型。耐药菌株间带型具有高度同源性,优势带型菌株易耐药。综上所述,PFGE和REP-PCR两种分子分型方法对于评估溶藻弧菌流行及分布规律均是有用的,并且分型结果是一致的,都可以对菌株间亲缘关系进行有效溯源,因此在溶藻弧菌所致疾病爆发流行时,在普遍缺乏昂贵的PFGE专业设备和昂贵的配套BN软件以及专业操作人员的实验室,可以应用REP-PCR方法和SPSS统计软件代替PFGE方法和BN软件对菌株进行快速有效溯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