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对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分别在笼舍和洞穴环境条件下出生的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幼虎的警戒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幼虎的警戒行为多样;洞穴出生的幼虎警戒性整体高于笼舍出生的幼虎;在笼舍与半散放区连通的环境中,2组幼虎组内在每个测量时间点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8,F=5.690,P0.001;逃逸距离:df=18,F=4.875,P0.001),而2组幼虎之间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警戒距离:df=1,F=7.461,P=0.072;逃逸距离:df=1,F=3.288,P=0.167);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逃逸距离随时间增加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组幼虎的警戒距离与时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笼舍组:R~2=0.082 0,P=0.235,n=19;洞穴组:R~2=0.084 2,P=0.228,n=19),而逃逸距离与时间显著相关(笼舍组:R~2=0.318 5,P=0.012,n=19;洞穴组:R~2=0.304 9,P=0.014,n=19)。  相似文献   

2.
散养与野生丹顶鹤孵卵期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7年4月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对散养和野生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的孵卵期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的孵卵期行为模式基本相同.在总体行为发生频次上,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明显高于野生丹顶鹤,游走行为则低于野生丹顶鹤.行为日节律的比较表明,一天中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波动小于野生丹顶鹤.由于人为干扰,散养丹顶鹤的繁殖行为显著高于野生丹顶鹤的繁殖行为(P<0.05).在个体间差异比较中,散养丹顶鹤与野生丹顶鹤在觅食表达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散养丹顶鹤的警戒行为表达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1985年4月至1986年3月观察了饲养6年的雄性白鱀豚“淇淇”的十种宏观行为,即顺时针方向游、逆时针方向游、仰游、侧游、转游、直立、玩、性行为、捕食和休息。行为型式变换次数的统计表明,白鱀豚存在明显的食前节律和昼夜节律。另外,顺时针方向游发生在夜间为多,逆时针方向游白天发生的多。以上2种行为所占的总时间大致相等。典型的休息行为均发生在夜间,全年在1月和5—8月出现2个高峰期。4—5月和8—9月出现2个性行为高峰。转游在早晨和白天摄食后共出现1个高峰期,而且与饲养池条件有关。呼吸行为的昼夜节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03 年 5 月~ 2004 年 5 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观察法对人工饲养条件下蜡皮蜥(Leiolepis reevesii) 的昼间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昼间不同天气下蜡皮蜥行为时间分配中, 休息行为占有绝对的比例, 其次为运动、晒太阳、警戒、摄食和其他行为。晴天其休息、运动和晒太阳行为分别占 94 73%±0 01%、3 24%±0 01%和 1 56%±0 01%, 而阴天休息、运动和晒太阳分别占97 03%±0 02%、1 31%±0 01%、0 89%±0 01%。晴天和阴天蜡皮蜥的运动、警戒、休息和晒太阳等行为在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5); 雄、雌和亚成体的行为时间分配上, 只有雌雄之间的警戒行为存在差异性 (P<0 05)。在活动节律方面, 晴天和阴天蜡皮蜥只有在行为发生的起始和持续时间上有差异, 晴天其晒太阳的高峰期在10:00~11:00, 运动高峰期在11:00~14:00, 休息低谷期在10:00~13:00, 而阴天晒太阳的高峰期出现在11:00~12:00、运动高峰期11:00~15:00, 其休息未表现出明显的低谷。  相似文献   

5.
2013年4月-2015年10月,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录音笔和GPS对2只野化培训的圈养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幼体雪雪和华妍进行连续观察,收集声音数据,分析其休息、觅食、嬉戏和活动的行为节律。结果表明:(1)雪雪的日行为节律有3个觅食高峰(08∶00、18∶00和22∶00),2个休息高峰(03∶00-06∶00和11∶00-14∶00),各行为中仅嬉戏表现出有高度统计学意义的差异(F=1.944,df=359,P<0.01);休息时间占比为56.03%±10.58%、觅食为19.43%±18.49%、活动为19.30%±7.81%、嬉戏为5.24%±4.61%。(2)华妍有3个觅食高峰(10∶00、15∶00和20∶00),3个休息高峰(01∶00-06∶00、11∶00-13∶00和16∶00-19∶00);4种行为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休息时间占比为55.37%±10.38%、觅食为28.09%±17.79%、活动为14.61%±8.52%、嬉戏为1.93%±1.79%。(3)大熊猫幼体的日行为节律存在季节性差异。研究结果为大熊猫野化培训和野外放归提供了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不同野化训练条件下朱鹮的行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7月至201 1年1月,在陕西省洋县朱鹮生态园和华阳镇朱鹮野化训练基地,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行为取样法,对2处野化训练大网笼中朱鹮(Nipponia nippon)(n洋县=30只;n华阳=22只)的行为进行研究,同时调查2处大网笼野化训练条件的不同.结果表明,在觅食行为的时间分配中,秋季洋县群的划动寻觅、探...  相似文献   

7.
王子健  高明  吕洪伟  周亮  易华清  刘莉  刘冬平 《生态学报》2021,41(13):5487-5494
于2019年7月-2020年1月对北戴河朱鹮野化种群非繁殖期的日间活动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休息(41.8%)、觅食(39.7%)和理羽(13.3%)是北戴河朱鹮非繁殖期的主要行为。在行为节律上,有3个觅食高峰、2个休息高峰和2个理羽高峰。成鸟和幼鸟行为分配相似,但成鸟的警戒和社群等其他行为比例显著较高。与野生种群相比,北戴河野化种群的觅食时间显著较少,主要原因是野生个体需要花费较多时间搜寻食物,且飞行等活动的能耗较高。朱鹮在冬季的休息和理羽行为比例高于夏秋季,觅食行为则相反,这样可以在低温和大风天气降低能耗,是对北戴河气候环境的有效适应。为了提高朱鹮对多种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今后北戴河朱鹮的再引入奠定基础,我们建议在冬季要确保朱鹮有充足的适宜觅食地,同时在野化网笼中进行必要的环境丰容,如在网笼内增加常绿树种和阔叶树种,部分侧网上安装防风板,或在网笼中设置防风避寒的伞棚等设施,以供朱鹮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行为谱和活动节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夏秋两季(7-11月间),采用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对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和活动 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秋两季饲养条件下扬子鳄的个体行为主要包括休息行为(水中休息、陆地休息、晒 太阳、挠痒、打哈欠、伸懒腰);运动行为(游泳、潜水、爬行、摆尾);摄食行为(摄食、漱口);冲突行为(打斗、对视);嬉 戏行为(嬉戏、堆积);吼叫行为;排泄行为等。 夏季,扬子鳄休息行为的时间最多,日变化规律显示:早晨6:00-7:00为休息高峰期;下午12:30-13:30为潜 水高峰期。秋季,用于晒太阳的时间最多,秋季早晨6:00-7:30为潜水高峰期,且一天中扬于鳄晒太阳活动出现三 次高峰即10:30-11:00,13:30-14:00,16:30-17:00。统计结果表明,夏秋两季潜水、晒太阳和休息3种个体行为差 异性较为显著。在30℃-36℃之间,扬子鳄潜水时间和温度之间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同时表明,长期人工饲养 对扬子鳄的某些弹性行为如摄食行为等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行为描述的基础上,对扬子鳄的有关行为机制进行了 探讨。而影响扬子鳄行为表达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和食物资源;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空间和生境等。  相似文献   

9.
周小平  谭迎春  宋仕贤  王鹏彦  张和民 《四川动物》2005,24(2):143-146,F002
2003年7月8日~2004年7月7日,用聚焦动物法和点取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首次进行放归前期野化培训的两岁龄大熊猫双胞胎之一“祥祥”,及其对照个体大熊猫双胞胎之二“福福”(生活在传统兽舍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并对观察数据进行定性分析。X^2适合度检验表明:1.在不同的环境下,大熊猫的行为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取食、机械行为、人为干扰和寻食行为所占时间不同;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行为的影响不同。2.行为多样性指数不同。3.在不同环境下,大熊猫的生态习性也是有差异的。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不同竹子的利用;二是对不同区域的利用。培训结果表明,影响将来放归的重要因素是圈养条件下形成的机械行为和对人及人工食物的依赖性。因此,在将圈养出生的大熊猫真正放归野外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白头鹤孵卵后期的行为节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2003~2004年连续2年的4月末至5月初在黑龙江大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对3对野生白头鹤(Grus monacha)的孵卵过程进行了定点观察,结果表明,白头鹤的卧巢行为(t=-4.92,P=0.00)和护巢行为(t=3.09,P=0.007)在雌、雄个体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孵卵阶段的卧巢行为(t=2.95,P<0.01)、护巢行为(t=4.29,P<0.01)和育雏行为(t=-6.79,P<0.01)表现出不同的节律性。天气状况是影响白头鹤孵卵期各行为的重要因素,晴天时的凉卵行为(t=1.55,P<0.01)和育雏行为(t=4.06,P>0.01)时间明显多于阴雨天。对雌、雄个体行为同时进行观察的结果表明,雌(雄)鹤卧巢行为的时间与雄(雌)鹤护巢行为的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4和R=0.86)。  相似文献   

11.
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又称中国虎,为我国特有虎亚种,是现存5个虎亚种中最濒危的一种.它曾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以南至珠江以北的广大地区,现仅分布在福建、江西、广东和湖南交界的南岭山地林区,野外数量不足30只(韩宗先,2004),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濒危等级划分为极危(CR),亦被认为是"最优先需要国际保护的动物"(IUCN,2010).  相似文献   

12.
圈养华南虎交配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地点 在上海动物园虎山进行观察,虎山由半放养区和笼舍区构成。半放养区模仿野外环境,面积约250m^2。笼舍在半放养区后,共5间,每间由活动铁门隔开。  相似文献   

13.
Twelve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found from genomic DNA‐enriched libraries of the South China tiger (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 The number of observed alleles for each locus in 53 individuals ranged from five to 14; the expected and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was 0.480 to 0.883 and 0.333 to 0.956, respectively; and the mean polymorphic information content (PIC) was 0.729. These markers would be considered a useful tool for the study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South China tiger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PCR和质粒克隆测序方法,获得了华南虎线粒体D-loop区的480bp序列和东北虎、孟加拉虎线粒体D-loop区的503bp序列;同时还获得了这三个虎亚种和金钱豹线粒体ND5基因5’端309bp的部分序列。根据D-loop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p-distance)分别为0.11088和O.11087,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994;根据ND5序列分析,华南虎与孟加拉虎、东北虎的平均距离分别为0.11434和0.11758,而东北虎与孟加拉虎间的平均距离为0.00324。三个虎亚种的mtDNA D-loop和ND5序列比较表明,华南虎是这三个虎亚种中最为古老的亚种。  相似文献   

15.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野生东北虎捕食家畜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 年5 月至2004 年10 月通过跟踪调查,我们搜集到野生东北虎捕食珲春自然保护区居民家畜的数据,共计38 起捕食事件,有51 头家畜遭到捕食。这些数据包括:捕食事件发现时间、被捕食家畜的数量、类型、年龄、性别、虎痕迹照片和捕食点的GPS 数据。运用Mann-Whitney U 检验对数据的差异性进行了检验;结合ArcView GIS和MapIn fo 分析,对捕食点的空间属性进行了量化,用多个生态因子对其进行了表征;运用PCA 分析了多因子中的主要成分。这些数据表明:在珲春,东北虎主要捕食牛和马,对猪和羊没有捕食,对牛和马的捕食也不存在偏好。东北虎倾向捕食成年个体,并且,大多数情况下只捕食1~2 个个体。成功的捕食事件中,多为1 头遭捕食;该捕食策略为虎权衡后的选择。捕食家畜事件多发生在3 ~11 月的非冰冻期。影响捕食地的生态变量重要性排序为:距最近居民区距离> 海拔> 距最近道路距离> 土地利用(Ⅱ型)类型> 坡度> 坡向> 距最近水源距离> 植被类型> 道路类型> 土地利用(I 型)类型。距最近居民区距离为:3 666 ± 2 308 m,极显著地近于休息卧迹、警戒卧迹和刨痕。该距离更多地集中在4 000 m以下区域。海拔为280 ± 114 m,极显著地低于休息卧迹,显著低于警戒卧迹和刨痕。由于当地居民区多集中在海拔较低的区域,因此,这种显著的不同可以看成是一个伴生的结果。距最近道路距离为:522 ± 543 m,极显著地近于刨痕,显著近于休息卧迹和警戒卧迹。上述2 个人为干扰因子,对捕食的影响具有相似性。对上述3 个生态因子的详细研究说明,虎并不愿意有意识地如此接近人类聚居区,而是家畜食物的诱惑,令虎冒险前往。在26 个捕食点中,14 个在用材林,6 个在特护林,3 个在农田,2 个在灌木林,1个在居民区。被调查的当地居民共损失了 11 851 kg家畜,合人民币116 126元。  相似文献   

16.
笼养东北虎行为的时间分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1998 年4 月至2001 年3 月, 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哈尔滨动物园的4 只笼养东北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笼养东北虎在全年的昼夜行为时间分配表现为睡眠所占比值最多; 其次是卧息和活动; 摄食和其它行为(包括饮水、排尿、排粪、修饰、嗅闻、嬉戏、站立、直立、发声等) 最少。在不同季节笼养东北虎的活动变化规律基本相似, 一昼夜的睡眠、运动和卧息均有两个高峰期, 但高峰期出现和持续的时间有所差异。睡眠的高峰期在10 : 00~14 : 00 和20 : 00 至次日06 : 00 , 活动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4 : 00~17 : 00 , 卧息的高峰期在05 : 00~10 : 00 和13 : 00~20 : 00 , 摄食仅在16 : 00~20 : 00 有一个高峰期。冬季(12~2 月) 与春(3~5 月) 、夏(6~8 月) 、秋季(9~11 月) 相比, 东北虎在白昼睡眠的时间显著减少,夜晚则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7.
个性研究在动物生态研究和迁地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华南虎(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作为最濒危的虎亚种,目前仍然缺乏对其个性特征的研究探索.本文通过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对6只圈养华南虎进行个性评估,并对比不同性别的华南虎个性特征的差异,使用新异物体测验进一步验证个性特征主观评价法的结果.最终提取...  相似文献   

18.
To date, most studies of the Bengal tiger (Panthera tigris) are of biological research, techniques, conservation, population modeling, or tiger– human conflicts. Few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understand the rural population that share a region with the tigers, and some of the villages are even displaced in the name of conservation. Hence, we undertook a survey of 10 villages that are located in the buffer zone of the Bor Tiger Reserve (BTR). Most of the villagers interviewed had encountered tigers, most considered them a boon and beneficial to their livelihood, and almost all displayed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stressed the necessity to conserve tigers in order to ensure their own continued survival. Some stressed the religious connotation and significance because the tiger is the animal of transport of the Goddess Durga. A minority expressed a negative attitude that resulted not from damages incurred by the tigers, but from discontent following inept handling of property losses by the authorities, who did not provide compensation in time, or paid only a small part of the original value of the loss. We conclude tha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tinued goodwill of the local stakeholder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state and national governments react in a timely manner and ensure that the farmer is compensated in full. Support of the villagers who cohabit with tigers will ensure the continued survival of the two entities.  相似文献   

19.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 3月~ 2 0 0 1年 4月 ,在哈尔滨动物园和黑龙江东北虎林园采用全事件取样法、扫描取样法和目标取样法 ,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在时间分配方面 ,笼养东北虎的休息远远高于半散放东北虎 ,而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则明显低于半散放东北虎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运动较为接近。在活动规律方面 ,虽然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均有 2个运动的高峰期 ,但笼养东北虎的相对集中且变化幅度较大 ;半散放东北虎的休息有 1个明显的高峰期和 2个不明显的高峰期 ,与笼养东北虎的 1个高峰期有很大不同 ;笼养东北虎的摄食仅出现在 16∶0 0~ 17∶0 0 ,而半散放东北虎则在 1d中均有发生 ,且在 9∶0 0~ 11∶0 0和 14∶0 0~ 16∶0 0有 2个高峰期 ;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的站立和其它行为变化规律较为相似 ,但半散放东北虎的发生强度要远远高于笼养东北虎。通过对笼养和半散放东北虎各种行为进行的配对T检验 ,发现二者的休息、摄食、站立和其它行为存在极显著差异 (P<0 0 0 1)。  相似文献   

20.
华南虎圈养种群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华南虎谱系》307 只登录个体的统计表明, 其圈养的历史有46 年。在人工繁殖的38 年中产122 胎287仔。现存圈养华南虎分散在全国22 家单位, 有57 只个体, 性比M∶F = 1185 , 能成功繁殖后代的个体仅5 只(只占818 %) , 是一个衰退的种群。通过SPARKS 和GENES 软件分析发现: 从1977 年开始, 圈养种群的基因多样性便逐渐下降而近交系数却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