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同时选取38例慢重肝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d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患者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中和晚期存活率的差异。结果联合血浆置换组生存率为72.5%,而对照组生存率为50%(χ2=4.168,P=0.041)。其中,中期慢重肝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生存率为72.2%,而对照组生存率为38.9%(χ2=4.050,P=0.044),早期和晚期慢重肝患者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其生存率与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黄献球 《蛇志》2004,16(4):16-18
目的 探讨应用大剂量美能与贺普丁能否阻断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慢重肝 )病人病情的恶化。 方法 观察应用该疗法组 (联合组 ) ,并与普通组及单剂组比较慢重肝病人各项临床症状、体征、化验结果的变化。 结果 应用该疗法后能减轻慢重肝的临床症状与体征 ,降低病死率。与普通组及单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大剂量美能与贺普丁治疗慢重肝疗效确切 ,降低了病死率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毒蛇咬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毒蛇咬伤患儿给予局部切开排毒、封闭、抗蛇毒血清和支持保护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血浆置换,观察比较血浆置换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尿素、肌酐、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情况。结果血浆置换前,患儿局部伤口红肿、渗血、患肢明显肿胀,具有刺痛或麻木感,D-二聚体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出现凝血障碍与肝肾功能异常。血浆置换后,患儿伤口结痂,患肢肿胀消退,无刺痛或麻木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尿素、肌酐、白细胞计数均低于治疗前,Fbg、血小板计数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治愈率为93.75%(15/16)。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儿童毒蛇咬伤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蛇志》2019,(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青少年急性肝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6例青少年急性肝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行单一血浆置换治疗,实验组行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持续性治疗3次后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INR)、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以及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等相关生化检测指标、3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96.9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杨柳芬 《蛇志》2006,18(1):56-57
血浆置换是把患者血液引出体外并通过膜式血浆分离器,将血液中的血浆与细胞分离,弃掉分离出的血浆,同时输入体内新的血浆或代替品,使血液净化,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2003年5月-2004年10月我院血透中心应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蛇志》2020,(2)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对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凝血指标及心肌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指标、心肌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升高,天冬氨酸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结合血浆置换治疗能有效改善重型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凝血指标及心肌指标。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选择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血小板输注组(20例)及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以及治疗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小板输注组患者治疗显效数10例,有效数6例,总有效率80.00 %,PE组患者治疗显效数27例,有效数12例,治疗总有效率97.50 %,PE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PE组患者的PLT、RBC计数和Hb水平出现了明显的升高,WBC计数出现明显的下降(P<0.05),血小板输注组PLT、RBC计数和Hb水平也出现明显升高,WBC计数水平出现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PE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优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血小板输注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人数为4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 %,PE组总不良反应发生人数3人,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50 %,PE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血小板输注组(P<0.05)。结论:血血浆置换及血小板输注治疗均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细胞计数异常情况,但血浆置换治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 vs 72.5 %,P<0.05);两组TBA、AST、ALT、TBi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 vs. 27.50 %,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肝炎病人行血浆置换术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通过沟通、观察、查阅病例,收集要行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重症肝炎病人的资料,包括身体状况、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等,提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寻求问题原因,经分析后进行护理帮助,做到了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进行评估和护理。结果:10例重症肝炎病人在行血浆置换术前较以往病人情绪稳定,6例肝性脑病病人家属能周到的照顾病人,积极配合治疗。16例病人都能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结论:重症肝炎病人行血浆置换前,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较以前无护理措施者或肤浅的指导能降低手术危险性,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术(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LPE)与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治疗的101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DPMAS+ LPE)治疗组51例和全量血浆置换术(PE)治疗组50例。对首次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的肝功能、凝血系列、血小板等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DPMAS+LPE组与PE组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DPMAS+LPE组对胆红素清除效果优于PE组,两组TBIL下降率分别为36.5±17.1% vs 25.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MAS+LPE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前有所降低(P<0.0001),PE组治疗后PT、PTA、APTT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纤维蛋白原(FIB)、血浆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PLT)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P<0.05),但两组PLT下降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重血浆分子吸附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术,与全量血浆置换术比较,不仅在清除血清胆红素方面更有优势,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无明显不良反应,可节约血浆用量,是治疗肝衰竭有效、安全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可谓息息相关,互为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与血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关,且可诱发肝性脑病、二重感染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了慢性肝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且菌群失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微生态制剂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抑制产生内毒素的G-数量,减少肠氨的产生,辅助治疗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2.
将51例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术前随机分成两组1)处理组(A组,n=25),术中给予300mg/kgL-精氨酸治疗;2)对照组(B组,n=26).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CPB)停机后2h及CPB停机后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发现两组病例CPB后2h及CPB后24hTNF-α水平与同组术前基础值比较有显著的升高(P<0.05);CPB后24hTNF-α水平,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降低(P<0.05).提示CPB可引起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血浆水平的显著性升高;L-精氨酸可以降低CPB术后TNF-α血浆水平,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6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血液灌流组(n=30)、联合治疗组(n=36),两组均接受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血液灌流组和联合治疗组分别接受血液灌流、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水平。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血液灌流组比较,联合治疗组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较短,而长托宁用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且抢救成功率较高(P0.05)。治疗1周后联合治疗组血浆ALT、AST、总胆红素显著低于血液灌流组(P0.05)。治疗过程联合治疗组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血流灌注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能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治疗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因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进行治疗的83例患者纳入研究,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42例患者,对照组41例患者。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血浆置换治疗,观察组患者额外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期为7天。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黏膜屏障功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短于对照组,而ChE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不全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两组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及D-乳酸、白蛋白(albumin,Alb)、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天冬氨酸转氨酶(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肌酐(creatinine,Cr)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谷氨酰胺(glutamine,Gln)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血浆DAO及D-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Gln、Alb、TP水平高于对照组,AST、ALT、C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联合血浆置换能够促进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恢复,减少消化系统并发症发生,保护胃肠道黏膜。  相似文献   

15.
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谱改变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谱变化特点 ,对 6 0例病人进行 1 7种氨基酸检测和支芳比值分析 ,并设立慢性肝病组和糖尿病组作两两对照。结果显示 :观察组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增高 ,部分支链氨基酸下降 ;支芳比值降低。成糖氨基酸中缬氨酸改变明显 ,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原性糖尿病人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 ,与慢性肝病、糖尿病改变均不同 ,在进行保肝治疗和营养支持时要针对其特点 ,科学合理地补充氨基酸和能量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肝炎血浆置换术前护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武玲 《生物磁学》2005,5(4):42-44
目的:通过分析重症肝炎病人行血浆置换术的护理问题,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手术的危险性。方法:通过沟通、观察、查阅病例。收集要钉血浆置换治疗的16例重症肝炎病人的资料,包括身体状况、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等。提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问题。寻求问题原因,经分析后进行护理帮助,做到了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进行评估和护理。结果:10例重症肝炎病人在行血浆王换术前较以往病人情绪稳定,6例肝性脑病病人家属能周到的照顾病人,积极配合治疗。16例病人都能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结论:重症肝炎病人行血浆置换前,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较以前无护理措施者或肤浅的指导能降低手术危险性,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 (RCA)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L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RCA行DPMAS联合LPE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RCA的抗凝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成功完成10例次治疗,治疗结束体外循环管路内无凝血块形成,RCA可延长体外循环管路使用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未出现代谢性酸碱紊乱。有2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钙(total calcium,Catot)/离子钙(ionized calcium,Caion)≥2.5判定为枸橼酸蓄积,24小时后恢复正常。在治疗中、治疗结束后患者无新发或再发出血现象。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代谢枸橼酸的能力,且RCA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延长体外循环管路的使用时间,同时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运用RCA行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AFIP的治疗方法,其中31例妊娠急性脂肪肝,首选剖宫产术终止妊娠,其次考虑阴道分娩。5例患者因为发生肝功能衰竭而采用MARS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1例的患者获得了良好的预后,尤其是5例AFLP肝功能衰竭患者均采用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均获痊愈。结论妊娠急性脂肪肝通过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思连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红 《生物磁学》2006,6(1):53-54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思连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思连康液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素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思连康(每次两粒,每日三次)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思连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思连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肝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密切相关。酒精性肝病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而微生物群落失调又可进一步加重肝病进程。本文综述了酒精性肝病与肠道微生物群落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后生元和噬菌体等肠道微生物及其相关产物改善或治疗肝病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