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嗅感受器主要感知外界环境中化学信号分子.本文采用银染、NADPH-组化染色和电镜技术来观察黑斑侧褶蛙(Petophylax nigromaculatus)的嗅器和犁鼻器的功能差异及细胞组成.银染法可对嗅上皮和犁鼻上皮的细胞进行分类及区分.其中,支持细胞胞核深染成黑色,嗅细胞胞核银染为花斑状.细胞计数显示,犁鼻上皮的嗅神经细胞含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嗅上皮.组化结果显示,黑斑侧褶蛙嗅上皮和犁鼻上皮对NADPH-d表达模式差异显著,前者表达明显高于后者.电镜结果显示,黑斑侧褶蛙嗅上皮和犁鼻上皮的支持细胞由两种类型的细胞组成,分别为纤毛型和颗粒型支持细胞.  相似文献   

2.
龙娣  郭炳冉  高玲  江乐  高燕  卢少俊 《兽类学报》2011,31(3):272-277
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Fos 蛋白在不同季节刺猬嗅球各层次的表达差异,探讨c-Fos、嗅觉、冬眠三者的关系。分别选取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6 只野生健康刺猬,固定剥离嗅球,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显色,拍片,载入Motic Images Advanced 3.2 软件,测量四个季节刺猬嗅球各层次c-Fos 的表达率,将结果载入GraphPadPrism4 软件分析,Microsoft Excel 作图。结果表明:c-Fos 蛋白在成年刺猬嗅球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阴性对照不着色,且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1)与秋季相比,冬眠期c-Fos 蛋白在刺猬嗅球各层次的表达均有极显著的降低(P <0.01);2)与夏季相比,冬眠期c-Fos 蛋白在外网丛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有极显著降低(P < 0. 01),在嗅神经层、嗅小球层、室管膜层的表达也有显著降低(P < 0. 05);3)与冬眠期相比,春季c-Fos 蛋白在嗅小球层、僧帽细胞层、颗粒细胞层的表达有极显著的升高(P <0. 01),在嗅神经层、外网丛层、室管膜层的表达却没有显著变化(P ﹥ 0.05);4)嗅神经层c-Fos 的表达在春季显著低于秋季,夏季与秋季没有显著差异。颗粒细胞层夏季显著低于秋季(P < 0.05)。秋季c-Fos 在其余各层次的表达与春季、夏季相比都有极显著的提高(P <0.01)。结论:秋季刺猬嗅球神经元最活跃,嗅觉最灵敏,冬眠期刺猬嗅球活跃性大大降低,嗅觉系统最迟钝。c-Fos 在刺猬嗅球中的强表达表明其在嗅觉信息的传递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c-Fos 表达率的显著季节性差异揭示了刺猬嗅球的活跃性与其冬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Song HY  Liu ZQ  Zheng L 《动物学研究》2012,33(2):211-217
用免疫组织化学strept acti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以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α(IL-1α)、神经生长因子-β(N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胚龄13d、19d、24d、28d(E13、E19、E24、E28)和日龄7d、15d(P7、15)的皖西白鹅(WesternAnhuiwhitegoose)小脑皮质中的阳性细胞进行定位和半定量检测,探讨IFN-γ、IL-1α、NGF-β和TNF-α在小脑皮质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外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有IFN-γ和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IL-1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有NGF-β阳性表达;且在所检测的6个时期中,4种细胞因子均在E19表达最强。Purkinje细胞层在E13、E19、E24、E28、P7、P15均有IFN-γ、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NGF-β阳性表达;内颗粒层细胞在E13、E19、E24、E28、P7、P15有IFN-γ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P7有IL-1α、TNF-α阳性表达;在E13、E19、E24、E28有NGF-β阳性表达。结果表明,E19可能为小脑皮质发育的"关键期";IFN-γ、IL-1α和TNF-α可能由小脑皮质自身合成;NGF-β可能由投射到Purkinje细胞的区域转运而来,且可能在Purkinje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营养作用;IFN-γ可能在颗粒细胞迁移过程中起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4.
许多哺乳动物依靠信息素 (同类的其它动物产生的半化学物质 )启动神经内分泌反应和社会群居行为。啮齿类动物通过两个不同的神经回路———主嗅系和副嗅系探查化学信号。在主嗅系 ,通过被动呼吸或主动吸气 ,嗅上皮的嗅感受神经元可被微量的挥发性物质激活 ,嗅感受神经元投射至主嗅球 ,后者的僧帽 /簇状细胞再投射到嗅皮质。在副嗅系 ,位于鼻中隔基部的犁鼻器 (VNO)主动张缩 ,使其感受神经元接受非挥发性物质的刺激 ,然后将兴奋传至副嗅球 (AOB) ,后者的僧帽细胞再通过内侧杏仁核投射到下丘脑。主嗅系大面积毁损动物的生殖行为保存完好 ,…  相似文献   

5.
棕色田鼠雄性幼体不同发育期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发育时期雄性棕色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进行组织学观察, 探讨棕色田鼠出生后犁鼻器和副嗅球的发育规律。实验以出生后当天(0 日龄) , 5 日龄, 15 日龄, 25 日龄以及成年棕色田鼠为研究对象,副嗅球采用Pischinger 氏染色法染色, 犁鼻器用H. E. 染色法染色后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 棕色田鼠出生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就已具有成体的基本结构, 随着动物个体的发育, 犁鼻上皮逐渐增厚, 犁鼻管变长, 犁鼻上皮中神经元密度增加; 腺体逐渐增大, 犁鼻管腔填充物增多, 犁鼻管背外侧的静脉血管逐日增大, 管腔周围出现越来越多的血管; 副嗅球长宽都增加, 僧帽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渐增长, 各层细胞密度变化稍有不同;出生后15 日内, 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增加, 15 日龄以后又开始降低, 25 日龄及成体的僧帽细胞层细胞密度与5日龄的相似; 颗粒细胞层细胞密度持续增高。实验结果提示, 棕色田鼠5 日龄时, 犁鼻器和副嗅球已具有了完整的结构, 到25 日龄时可能达到了功能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嗅上皮接收和传导气味信号是嗅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嗅上皮的损伤在通常情况下可自发恢复,但特定疾病或衰老造成的嗅上皮损伤会引起嗅觉功能减退和嗅觉障碍。嗅上皮主要由基底细胞、支持细胞以及嗅感觉神经元组成。为了在体外建立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嗅上皮类器官,本研究采用3D细胞培养技术,通过筛选小分子药物,构建了包含多种细胞类型的嗅上皮类器官模型,包含水平基底样细胞、球形基底样细胞、支持样细胞和嗅感觉神经元样细胞多种细胞类型。类器官培养体系中多种生长因子和小分子化合物在细胞增殖速度、细胞组成以及不同细胞类型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等方面对类器官产生影响。Wnt信号通路激活剂CHIR-99021能够提高嗅上皮类器官的成克隆率和增殖速度且有利于提高嗅上皮类器官中嗅感觉神经元样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培养体系的任一因子均能提高类器官中cKit阳性的球形基底样细胞克隆比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维生素C均有利于类器官中水平基底样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建立的嗅上皮类器官系统模拟了嗅上皮干细胞分化产生多种嗅上皮细胞类型的过程,为研究嗅上皮组织损伤再生、嗅觉障碍病理...  相似文献   

7.
本工和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大鼠嗅球中僧帽细胞损伤后,B-50(GAP-4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外侧嗅束切断,导致约40%的僧帽细胞内B-50mRNA表达显著增高。持续到损伤后10d,在损伤后4周已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外侧嗅束切断后,大量僧帽细胞逐渐退化。因此本文工作报道嗅球中部分僧帽细胞,具有应答损伤而致细胞内B-50mRNA上升的能力,但这种反应并不伴随被切断的嗅束的再生。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大鼠嗅球中僧帽细胞(一种CNS神经元)损伤后,B-50(GAP-4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外侧嗅束切断,导致约40%的僧帽细胞内B-50mRNA表达显著增高。持续到损伤后10d,在损伤后4周已下降至对照水平。而外侧嗅束切断后,大量僧帽细胞逐渐退化。因此本文工作报道嗅球中部分僧帽细胞,具有应答损伤而致细胞内B-50mRNA上升的能力。但这种反应并不伴随被切断的嗅束的再生。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口须味蕾分布模式及味蛋白α-味导素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黄颡鱼口须味蕾的分布模式及其α味导素的表达,应用连续石蜡切片和环境扫描电镜对口须味蕾的数量、形态和分布进行了研究,并用整体包埋免疫荧光组化方法检测了黄颡鱼4种口须味蕾中α味导素的表达。结果显示:黄颡鱼口须味蕾主要分布在口须中间2/3区域,存在三种类型的味蕾:Ⅰ型与Ⅱ型味蕾突起于上皮表面,Ⅲ型味蕾平齐于周围上皮;味蕾细胞中有α味导素的强表达。结果提示,黄颡鱼口须味蕾的数量、形态及其分布模式是其适应底栖生活习性的结果;α味导素在各种口须味蕾中的强烈表达说明α味导素在黄颡鱼味觉感知与信息传导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也意味着脊椎动物味觉信号转导存在着共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嗅球成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种获取高纯度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的方法.方法:从新生SD大鼠(3d)嗅球中迅速分离嗅神经层和嗅颗粒层,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接种于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板内培养2d,采用NGFRp75和S100蛋白双标免疫组化、以Hoechst33342复染鉴定OECs的纯度.结果:OECs的纯度为(95.64±2.76)%.结论:本法是一种相对简便易行且经济、稳定、有效的OECs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利用稳定过表达人类T型钙通道α_(1G)亚单位的HEK-293细胞研究了T型钙通道在细胞增殖中的作用。RT-PCR和标准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分别从mRNA转录水平和T型钙通道蛋白功能水平验证了α_(1G)单位的过表达的实现。生长曲线表明,T型钙通道α_(1G)亚单位的过表达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HEKα_(1G)~+细胞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13.7±0.3h)比对照HEK-293细胞的细胞群体倍增时间(22.1±1.1h)缩短了约8h;流式细胞分析结果也与此吻合,在稳定过表达了人类T型钙通道α_(1G)亚单位的细胞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率比对照HEK-293细胞高,相反地处于G_0/G_1期的百分率比对照HEK-293细胞低,以上结果证明过表达T型钙通道α_(1G)亚单位能促进细胞增殖;T型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mibefradil抑制HEKα_(1G)~+细胞增殖,IC_(50)为3.5/μmol/L,表明在HEK-293细胞过表达T型钙通道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可以被T型钙通道特异性阻断剂mibefradil抑制,这就进一步证明了T型钙通道在促进细胞增殖方面的直接作用。Western杂交结果提示了T型钙通道α_(1G)亚单位的表达是通过某种信号途径提高了与细胞周期有关的蛋白质,cyclin A、cyclin E和CDK2的表达水平,从而刺激了细胞周期的进程。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细胞增殖的机制并为开发治疗与细胞增殖异常有关疾病的新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除单鼻型的圆口类外, 脊椎动物的左、右两侧嗅觉器官和嗅神经皆互为独立地分布于头前端, 而且它们的前鼻孔(外鼻孔)、嗅腔、嗅觉副囊腔(部分鱼具嗅觉副囊)与后鼻孔(或内鼻孔)也都互为相通, 且多呈开放状态。它们还通常具有一个体积相对较大且较稳定的嗅腔, 而嗅上皮则多位于嗅腔的一侧。此外, 鱼类的嗅囊与鼻窝之间通常也无明显间隙。然而, 运用常规的解剖学方法发现, 黄鳝(Monopterus albus)外周嗅觉系统(嗅觉器官和嗅神经)在解剖结构上已发生如下重大变化: (1)虽然具有前、后鼻孔, 但两者互不相通, 而嗅腔仅靠前鼻孔通至外界; (2)两侧嗅囊的末端及两侧嗅神经的前段均分别发生了合并。此外, 在该鱼上还发现:(1)嗅囊为一柔软而扁塌的长管囊结构, 其唯一的开口(即位于前鼻孔球上的前鼻孔)却常呈关闭状, 故此时该嗅腔实际上是一个体积被压扁到最小且暂时被封闭的空间; (2)嗅囊纵向地贴附于长鼻窝的内侧壁上, 它仅占鼻窝的一小部分空间, 故鼻窝显得相对很宽敞; (3)嗅觉副囊不与嗅腔相通, 而与鼻窝共同经后鼻孔通至外界; (4)两侧嗅囊的末端相向地穿越鼻窝内侧壁, 进入筛骨与额骨之间的“筛-额横管”, 在那里发生嗅囊合并;(5)嗅囊壁周缘几乎都内衬着嗅上皮, 且具数个褶窝(说明该嗅囊有扩张的可能)。因此, 黄鳝的这套解剖学特征不同于包括鱼类在内的所有脊椎动物的外周嗅觉系统。研究所发现的黄鳝这套形态学特征不仅为脊椎动物外周嗅觉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解剖学新模型, 同时也为动物进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关前、后鼻孔互不相通的进化特例。此外, 研究还依据上述发现提出嗅囊扩张-压缩假说以解释气味媒质进出于黄鳝这种特殊嗅腔的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成年转基因小鼠嗅鞘细胞的培养、纯化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嗅鞘细胞具有修复中枢及外周神经损伤的潜能。我们选用了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eGFP)的成年小鼠,分离其双侧嗅球嗅神经纤维层及嗅小球层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予以纯化。同时结合共聚焦、相差显微镜,细胞增殖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等技术,对其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原代培养转基因成年小鼠嗅球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15d后,主要存在两种不同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的细胞。一种是带有长突起的双极或多极OECs,表达P75~(NIR)(P75lowaffinityneurotrophicreceptor)S100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另一种则是对Thy1.1抗体免疫反应阳性,呈扁平或内皮样形态的成纤维细胞。(2)根据不同类型细胞在未覆层的培养器皿上贴壁速度的差异,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易行、不需任何抗体或昂贵仪器的细胞纯化方法,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OECs。(3)在连续纯化培养22d后,OECs仍能保持较高的增殖活性。本实验支持和丰富了OECs发育的相关理论,为进一步体内移植修复CNS损伤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光镜观察了秦岭蝮Gloydius qinlingensis嗅觉系统和犁鼻系统的组织结构.结果显示秦岭蝮嗅觉系统主要包括嗅器和嗅球,犁鼻系统主要包括犁鼻器和副嗅球,并且嗅器和犁鼻器已经完全分离形成两个独立的囊,犁鼻器位于嗅器的内侧.嗅器粘膜上皮进一步分化为嗅上皮和呼吸上皮,背侧嗅上皮下的固有层内有丰富的Bowmans腺,腹侧呼吸上皮内有大量的杯状细胞,其固有层未见有Bowmans腺.鼻腔的中段出现了发达的犁鼻器,犁鼻上皮明显比嗅上皮厚,其固有层内未见有犁鼻腺,在犁鼻腔内还有蘑菇体.  相似文献   

15.
应用组织学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手段从不同侧面系统研究了小鼠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轮廓乳头味蕾数量、形态及α-味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出生当天小鼠轮廓乳头内尚未有味蕾存在,但在生后早期迅速发育,在出生后最初4周内味蕾的数量、大小迅速显著地增长(P<0.001),味蕾的形态也从幼年期的椭圆形到成年期的长椭圆形,味蕾细胞明显延长;发育过程中离体味蕾的形态大小同组织学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α-味蛋白阳性味蕾与阳性细胞在出生后最初2周内显著增长(P<0.001)。结果表明,味蕾发育过程是一个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Fc受体(FcR)是一种表达在免疫细胞表面的受体分子, 由多亚基构成, 通过与免疫球蛋白(Ig)的Fc段结合引起包括炎症因子释放和吞噬作用等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克隆得到了虹鳟FcγR的α亚基基因(FcγRα)和γ亚基基因(FcRγ)的cDNA序列, 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FcγRα和FcRγ的序列进行了特征分析,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其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亚群中以及在Poly (I鲶C)和LPS刺激后头肾中的表达。结果显示:FcγRα的cDNA全长1677 bp, 开放阅读框为954 bp, 编码317个氨基酸; FcγRα由信号肽和2个Ig样结构域构成, 但没有跨膜区和胞内区。FcRγ亚基存在2种形式, 分别命名为FcRγ1和FcRγ2(包含FcRγ2a和FcRγ2b两个剪接异构体), 它们均由信号肽、跨膜区和胞内的免疫受体酪氨酸活化基序(ITAM)构成。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表明虹鳟FcγRα与斑点叉尾鮰FcRI相同率最高(30%), 虹鳟FcRγ1和FcRγ2a/2b与哺乳动物FcRγ相同率最高可达40%。组织表达显示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头肾、脾脏和血液中表达较高; 细胞亚群表达显示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髓样细胞群中表达最高; LPS和Poly (I鲶C)刺激后,FcγRα、FcRγ1和FcRγ2a/2b在头肾中的表达显著上调, 这表明FcγR在机体抗细菌和抗病毒免疫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沼泽田鼠(M.fa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呈管状结构;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中间管壁(犁鼻粘膜)变成底部,侧面管壁(假覆层上皮)变成犁鼻管顶壁,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血管面积均小于成体[动物学报49(2):248—255,200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重组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融合蛋白Ag85B-ESAT6(Antigen 85 B,6-kDa early secretory antigenic target,AE)和热休克蛋白X(heat shock protein X,Hsp X)与氢氧化铝和聚肌胞苷酸(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构建的新型结核病亚单位疫苗AEH/Al/IC在小鼠中的免疫原性。方法用疫苗(AEH/Al/IC)和佐剂(Al/Poly I∶C)分别免疫雌性BALB/c小鼠3剂次,每剂次间隔10 d。末次免疫后第10天,经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 G、Ig G1和Ig G2a的抗体效价,经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检测小鼠脾细胞分泌抗原特异性IFN-γ和IL-2的细胞频数,经ELISA检测小鼠脾细胞抗原特异性IFN-γ、IL-2和TNF-α的分泌量。结果与佐剂组相比,疫苗组诱导小鼠产生了高水平的AE和Hsp X特异性抗体;疫苗组诱导小鼠产生的AE和Hsp X特异性IFN-γ和IL-2阳性脾淋巴细胞(斑点形成细胞spot forming cells,SFC)均高于佐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P0.05; IL-2:P0.05);疫苗组小鼠脾细胞AE特异性IFN-γ、IL-2和TNF-α分泌量明显较佐剂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 X特异性IFN-γ和TNF-α分泌量比佐剂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病亚单位疫苗AEH/Al/IC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的结核病预防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小鼠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浸润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缺血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的比例及脾和胸腺中CD8+CD122+T细胞数量变化;RT-PCR方法检测CD8+CD122+T细胞对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条件下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NF-α,IL-1β,IFN-γ的影响。结果:各时间点脑缺血组织中均有CD8+CD122+T细胞浸润,且随脑缺血时间延长,缺血侧脑组织中CD8+CD122+T细胞/CD3+T细胞比例逐渐增加,5 d和7 d组差异显著,与非缺血侧相比,P5d0.05,P7d0.05;MCAO小鼠脾及胸腺中CD8+CD122+T细胞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星形胶质细胞经OGD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显著增高,PIFN-γ0.01、PTNF-α0.001、PIL-1β0.01;CD122-blocked组与CD8+组相比,IFN-γ、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高,PIFN-γ0.05、PTNF-α0.05、PIL-1β0.01;CD8+组与HBSS组相比,IFN-γ表达降低,P0.05;IL-1β表达有降低的趋势。结论:CD8+CD122+T细胞在脑缺血过程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其保护作用通过CD122抑制星形胶质细胞TNF-α,IL-1β,IFN-γ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IF-1α信号通路在百草枯(paraquat,PQ)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20μmol/L浓度的百草枯溶剂对大鼠Ⅱ型肺泡上皮RLE-6TN细胞干预24 h,随后在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用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RLE-6TN细胞中HIF-1α、上皮表型标记蛋白E-cadherin及间质表型标记蛋白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使用HIF-1α靶向si RNA抑制其表达后,进一步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IF-1α、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体外百草枯溶液可显著诱导大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RLE-6TN细胞HIF-1α表达升高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同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也增强。靶向沉默HIF-1α基因后,百草枯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过程被逆转,同时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减弱。结论:百草枯通过调控HIF-1α信号通路来诱导RLE-6TN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发生,进而促进肺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