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lCa通道抑制剂--尼氟酸(Niflumic,NFA)对大鼠骨髓来源的晚期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应用EGM-2完全培养液进行体外培养,以第三代或第四代的晚期EPCs作为靶细胞,应用RT-PCR检测晚期EPCs上是否存在Cl Ca通道标志基因TMEM16A和Cl Ca4的表达。采用CCK-8法、Ed U标记法、划痕实验、Boyden小室实验及Matrigel法分别检测10μmol/L NFA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内皮分化标志v WF和CD3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晚期EPCs表达ClCa通道标志基因TMEM16A和ClCa4;NFA抑制晚期EPCs的迁移功能(P0.05);但对EPCs的增殖、分化及成血管能力有促进作用。NFA上调了晚期EPCs的CD31和v WF基因和蛋白表达。结论:NFA能促进EPCs的增殖、分化及成血管能力,抑制EPCs的迁移能力。NFA对EPCs生物学特性的这类影响将为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选择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脏疾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6d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时间20min的电磁辐射对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同等剂量全身照射大鼠,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大鼠骨髓能成功分离培养获得EPCs。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大鼠接受全身照射后各时相点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但超微结构显示在照射后3h后开始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足突肿胀,12h后出现部分足突融合。结论:电磁辐射导致EPCs生物功能显著减弱,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电磁辐射可能与起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高脂血症可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降脂红曲制剂血脂康胶囊对高脂模型大鼠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给予Wistar大鼠高脂饲料30 d,造成高血脂大鼠模型,灌服血脂康胶囊。密度梯度离心法分别分离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血脂康治疗组大鼠骨髓单核细胞,应用EGM-2MV进行体外培养。以4~6代EPCs为靶细胞。采用Edu标记技术、CCK-8检测法、粘附能力测定试验、改良的Boyden小室、Matrigel法、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分别检测EPCs增殖、粘附、迁移、体外成血管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高血脂模型组大鼠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及成血管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炎症因子MCP-1表达则高于对照组;与高脂模型组EPCs比较,血脂康可明显促进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及成血管,下调MCP-1的表达。结论:高脂状态下大鼠EPCs的增殖、粘附、迁移及成血管等生物学功能受损,血脂康能调整脂质代谢,改善高脂血症大鼠EPCs功能,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i 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卵巢癌细胞中抗波形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mi R-181a对抗波形蛋白和E-钙粘蛋白的表达情况的调控;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i R-181a对卵巢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mi R-181a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增加mi R-181a的表达后,EMT过程中的相关蛋白激活水平下调,mi R-181a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EMT过程;过表达mi R-181a后可以明显影响Vimentin[D1(4.58±0.85)vs(0.29±0.02),P0.05;D5(4.16±0.79)vs(0.29±0.02),P0.05]和E-Cadherin[D1(4.75±0.41) vs.(4.56±0.38),P0.05;D5(2.19±0.18) vs.(4.56±0.38),P0.05]蛋白的表达;COC1细胞的迁移能力随mi R-181a的表达的增高而降低[(19.24±4.31)%vs.(25.95±6.02)%,P0.05;(51.25±8.75)%vs.(73.49±12.54)%,P0.05];过表达mi R-181a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卵巢癌COC1细胞的侵袭能力[(74.64±8.21)vs(231.98±21.72),P0.05]。结论:mi R-181a通过调控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影响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电磁辐射对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s)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肾脏疾病的可能关系。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接种至纤维连接素包被的培养板上,培养6d后进行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鉴定EPCs。采用MTT比色法、Transwell小室和黏附能力测定实验,观察平均功率密度为65mW/cm2,时间20min的电磁辐射对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的影响;同等剂量全身照射大鼠,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脏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从大鼠骨髓能成功分离培养获得EPCs。EPCs的增殖、迁移、黏附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大鼠接受全身照射后各时相点无明显组织学改变,但超微结构显示在照射后3h后开始出现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足突肿胀,12h后出现部分足突融合。结论:电磁辐射导致EPCs生物功能显著减弱,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电磁辐射可能与起肾脏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研究孕激素诱导micro RNA-1a(mi R-1a)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EECs)的表达及其对EECs增殖的作用。用雌激素(E2组)或雌、孕激素联合(E2P4组)处理去卵巢小鼠,q PCR检测mi R-1a的成熟体mi R-1a-3p的表达;将mi R-1a-3p拟似剂或抑制剂注入各组小鼠的一侧子宫角,另一侧注入拟似剂或抑制剂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mi R-1a-3p对EECs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检测mi R-1a-3p对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2、cyclin E1和cyclin E2表达的影响。在体外实验,将分离培养的原代小鼠EECs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雌激素处理(E2组)和雌、孕激素联合处理(E2P4组),q PCR检测mi R-1a-3p的表达;再用mi R-1a-3p拟似剂作用于雌激素预处理细胞,对照组给予非特异性拟似剂,Ed U掺入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体内q PCR结果显示,E2P4组小鼠EECs mi R-1a-3p的表达量相比E2组明显增加(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mi R-1a-3p拟似剂能够将E2处理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阻滞在G1/S期(P0.05);mi R-1a-3p抑制剂能够部分逆转P4对细胞周期进程的G1/S期阻滞(P0.05)。小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i R-1a-3p拟似剂能较明显地抑制cyclin E1和cyclin E2蛋白的表达(P0.05),而对cyclin D2蛋白表达无影响(P0.05)。体外q PCR结果显示E2处理组和E2P4联合处理组细胞中都未检测到mi R-1a-3p表达,体外Ed U掺入实验表明外源性mi R-1a-3p拟似剂能够一定程度抑制雌激素促细胞增殖作用(P0.05)。以上结果表明,孕激素可通过诱导mi R-1a-3p表达引起细胞周期G1/S期阻滞,从而抑制EECs细胞增殖,这种抑制增殖作用与其抑制cyclin E1和cyclin E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小RNA-223 (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结肠癌HT-29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检测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mi R-223模拟物(mi R-223 mimics,mi R-223 mimics组)及microRNA无关序列(mi R-223 NC,NC组)转染入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 R-223和TWIST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WIST的蛋白表达,Tran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 R-223对TWIST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Transwell迁移与侵袭实验检测mi R-223 mimic及Twist si RNA共转染后人结肠癌细胞系HT-29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癌旁结肠组织比较,mi R-223在结肠癌组织中呈现明显高表达(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mi R-223 NC组比较,转染mi R-223 mimics后的HT-29细胞中的mi R-223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转染组相比较,mi R-223 mimics转染组穿透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5),且mi R-223 mimics转染组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与mi R-223 NC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转染mi R-223 mimics的HT-29细胞的TWIST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双荧光素酶检验结果显示TWIST为mi R-223的下游靶基因。共转染TWIST si RNA和mi R-223 mimics的结肠癌HT-2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较单独转染mi R-223 mimics的HT-29细胞显著减弱(P0.05)。结论:mi R-223可能通过上调下游靶基因TWIST水平促进结肠癌HT-29细胞的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8.
改善血流、促进血管新生是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由于载脂蛋白A(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75%~98%的结构同源性,因此,ApoA也可能通过类似Plg的方式抑制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而影响血管发生的能力.本文研究ApoA对EPCs 血管发生的影响及机制.为了编码人ApoA全长cDNA序列的pSG-5表达载体,转染COS-7细胞株后进行培养,收集培养液,免疫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ApoA蛋白;从转ApoA基因小鼠、野生型对照鼠及正常对照鼠骨髓分离培养EPCs,经ApoA处理后移植下肢缺血实验小鼠,于移植后第3、7、14天后观察ApoA对EPCs黏附、迁移及血管发生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ApoA能显著降低 EPCs的黏附、迁移能力,Matrigel胶上,EPCs血管腔样结构严重破坏,体内实验揭示,EPCs归巢至ApoA转基因小鼠缺血组织血管周围的数量及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减少.结果表明,ApoA能损伤EPCs的黏附、迁移及归巢,最终损伤EPCs的血管发生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观察地骨皮提取液对高糖培养的人脐血内皮祖细胞(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等能力的影响,探讨地骨皮提取液对高糖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分离人脐血单个核细胞,接种培养后收集贴壁细胞,采用双荧光染色法及ecNOS和Flk-1基因的表达对EPCs的生物学特征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EPCs分成5组:正常对照NG组、高糖HG组、HG+地骨皮提取液不同浓度组(1 g/组、2 g/L组和4 g/L组);用重贴壁法测定EPCs黏附能力,改良Boyden小室法测定其迁移能力及CCK-8法测定增殖能力。结果显示:(1)HG组EPCs的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较NG组明显下降;(2)HG+地骨皮提取液不同浓度组EPCs黏附、迁移和增殖能力均比HG组高;对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以2 g/L干预组效果最为明显。提示地骨皮提取液能部分恢复高糖对EPCs黏附、迁移及增殖能力的抑制,对高糖所致的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i R-5195-3p对人宫颈癌细胞系Si Ha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人宫颈癌细胞SiHa和正常上皮细胞HaCaT中mi R-5195-3p的表达水平。将mi R-5195-3p mimic转染至Si Ha细胞中构建外源性过表达细胞株,阴性对照组中则转染NC mimic,并用q RT-PCR验证转染效率;通过MTT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 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Vimentin与snail m 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细胞Si Ha中的mi R-5195-3p表达水平较HaCaT偏低(P 0. 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mi R-5195-3p mimic的SiHa细胞中mi R-5195-3p水平显著增高(P 0. 01);并且其体外增殖(P 0. 001),迁移(P 0. 001)与侵袭能力(P 0. 001)明显减弱;同时E-cadherin表达水平上调而Vimentin、snail表达水平下调。结论:过表达mi R-5195-3p可能通过阻碍EMT通路抑制宫颈癌细胞Si Ha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滑膜细胞为研究对象,明确mi R-10a对滑膜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首先用q RT-PCR对筛选得到的异常表达mi RNA进行验证,进而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报告基因、Western印迹方法,明确mi R-10a的靶基因,最后采用Transwell、划痕实验考察mi R-10a对RA成纤维细胞样滑膜细胞(FLS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mi R-10a在RA患者滑膜组织及细胞中低表达;TAK1和BTRC是mi R-10a的靶基因;mi R-10a可促进IL-6、IL-8等炎症因子的表达;mi R-10a可促进FLS细胞的侵袭、迁移。结论:mi R-10a可通过调节NF-κB的活性影响RA FLS细胞的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24对心脏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mi R-24的表达水平。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转染mi R-24 mimics、mimics control、mi R-24 inhibitors、inhibitors control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Col-1、α-SMA的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靶基因预测库预测mi R-24的靶基因,荧光素酶鉴定靶基因的正确性,并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中Furin的表达。结果:心脏成纤维细胞HEH2中mi R-24的表达水平与心肌细胞H9C2相比差异显著(P0.01),心脏成纤维细胞中mi R-24表达上调。mi R-24 mimics组中Col-1、α-SM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imics control组(P0.01)。mi R-24 mimics组中细胞OD值较mimics 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1),mi R-24 inhibitors组中细胞OD值较inhibitors 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1)。mi R-24 mimics组、mimics control组、mi R-24 inhibitors组、inhibitors control组细胞凋亡无显著性差异(P0.05)。mi R-24 mimics组细胞迁移数目明显低于mimics control组,差异显著(P0.01),mi R-24 inhibitors组细胞迁移数目高于inhibitors control组,差异显著(P0.05)。mi R-24 mimics组细胞中Furin蛋白和m RNA水平明显降低,野生型Furin和mi R-24 mimics共转染的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最低。结论:mi R-24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高表达,通过靶基因Furin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合成Col-1、α-SMA,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u JH  Tao QM  Chen JZ  Wang XX  Zhu JH  Shang YP 《生理学报》2004,56(3):357-364
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氟伐他汀对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human 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板中,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分别为0.01、0.1、1、10μmol/L)和辛伐他汀(1 μmol/L),培养一定的时间(6、12、24、48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鉴定FITC-UEA-I和DiI-acLDL双染色阳性细胞为正在分化的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进一步鉴定EPCs,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s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粘附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结果显示,氟伐他汀可显著增加外周血EPCs的数量,并且EPCs数量随氟伐他汀浓度增加及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1 μmol/L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4h对EPCs的数量影响最为显著(较对照组增加15倍,P<0.05).在动物实验中,喂养氟伐他汀3周后,大鼠的EPCs也较对照组增加2倍(P<0.05),进一步支持了体外实验的结果.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也显著改善外周血EPCs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增殖能力和体外血管生成的能力,相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1 μmol/L)对EPCs数量和功能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上述观察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可增加EPCs的数量,改善EPCs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消渴丸对GK大鼠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消渴丸连续给药12周后测定并比较GK大鼠血清EPCs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结果:消渴丸可使GK大鼠EPCs数量显著升高,其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体外生成血管能力也明显改善。结论:消渴丸可以升高GK大鼠动脉血中EPCs数量并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血mi R-17-92簇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胃癌125例(Ⅰ期35例,Ⅱ期28例,Ⅲ期39例,Ⅳ期23例)和癌前病变24例(包括肠化生及上皮内瘤变),同时选择65例慢性胃炎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患者血清中的mi R-17-92基因簇的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及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mi R-17-92基因簇表达水平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慢性胃炎与癌前病变mi R-17-92基因簇表达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mi R-17-5p表达明显高于慢性胃炎(P0.05),mi R-19a-3p、mi R-19b-3p、mi R-20a-5p和mi R-92a-3p表达则显著低于慢性胃炎及进展期胃癌(P0.05);(3)miR-17-5p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较mi R-19a-3p、mi R-19b-3p、mi R-20a-5p、mi R-92a-3p及CEA更高;(4)miR-19a-3p、mi R-19b-3p、mi R-20a-5p、mi R-92a-3p高低表达组与在胃癌的浸润深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i R-19b-3p高低表达组在胃癌的临床分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5)miR-17-5p、mi R-19a-3p、mi R-19b-p、mi R-20a-5p、mi R-92a-3p诊断早期胃癌的阳性率较CEA、CA199高。结论:外周血mi R-17-92基因簇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EA和CA199,这可能为胃癌的早诊早治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micro RNA(mi 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目的基因表达的功能性小RNA分子。mi R-17-92基因簇是一个高度保守的基因簇,编码6个mi RNAs,分别为:mi R-17、mi R-18a、mi R-19a、mi R-19b-1、mi R-20a和mi R-92a。细胞自噬(autophagy)是将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以及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进行消化降解的过程。mi RNA的异常表达可影响自噬水平,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mi R-17-92基因簇与细胞自噬及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具有潜在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或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对mi R-17-92基因簇与细胞自噬和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预测并验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中mi R-181a对靶分子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m RNA水平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 R-181a可能调控的靶基因OPG,构建含mi R-181a结合位点的OPG m RNA 3′UTR(3′untranslated regions)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通过双荧光素酶载体系统检测mi R-181a与OPG m RNA 3′UTR相互作用对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转染mi R-181a进入BMMSCs并与破骨细胞共培养,TRAP(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染色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数目的改变。结果表明,双荧光素酶报告提示,mi R-181a的靶分子为OPG m RNA,上调mi R-181a(mimics组)水平后,破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下调mi R-181a(inhibitor组)水平后,破骨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显示,mi R-181a可以负调控OPG的蛋白水平,进而影响破骨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微小RNA-146a(mi R-146a)、mi R-14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NSCLC患者记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0例健康体检者记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两组血清mi R-146a、mi R-141的表达水平,分析NSCLC患者血清mi R-146a、mi R-14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比较血清mi R-146a、mi R-141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NSCLC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NSCLC组患者的血清mi R-146a、mi R-141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NSCLC患者血清mi R-146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NSCLC患者血清mi R-141表达水平与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血清mi R-146a、mi R-141单一诊断及两者联合诊断NSCLC的AUC分别为0.841、0.772、0.921,敏感度分别为85.1%、80.5%、93.5%,特异度分别为84.2%、75.3%、89.8%。结论:NSCLC患者血清mi R-146a、mi R-14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部分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两者联合检测对NSCLC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 R-345调控TGM1表达影响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首先,采用RT-qPCR检测T24和RT4细胞中mi R-345、TGM1的表达;再采用mi RNA-NC、mi R-345 mimic、NC inhibitor、mi R-345 inhibitor、control si RNA、si TGM1和pc-DNA3.1/TGM1等转染膀胱癌细胞;然后,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双荧光报告酶检测mi R-345的靶基因;最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M1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mi R-345在T24和RT4细胞中表达低于正常细胞(P0.05)。mi R-345过表达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mi R-345表达沉默时,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双荧光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GM1为mi R-345的靶基因,mi R-345过表达抑制TGM1的表达(P0.05);mi R-345表达沉默时则表达上调(P0.05)。当TGM1表达沉默时,T24和RT4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减弱,细胞凋亡率上升;TGM1过表达时该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mi R-345通过下调靶基因TGM1的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观察他汀类新药(匹伐他汀)对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包被有人纤维连接蛋白培养板上,培养7 d后,收集贴壁细胞,加入不同浓度匹伐他汀(分别为0.001μmol/L、0.01μmol/L、0.1μmol/L、1.0μmol/L)培养24h,用免疫荧光法观察EPCs吸收FITC-UEA-I和Dil-acLDL情况对EPCs进行鉴定,然后分别采用MTT比色法、改良的Boyden小室、粘附能力测定实验对各实验组测定,来观察匹伐他汀对EPCs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功能影响。结果:匹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匹伐他汀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EPCs的数量及增殖、迁移与粘附能力(P0.05)。匹伐他汀浓度在0.1μmol/L时对EPCs影响达到最大。随着药物浓度的继续增大,EPCs的上述功能反呈下降趋势,但1.0μmol/L组仍高于对照组。结论:匹伐他汀能增加体外培养EPCs的数量及增殖、迁移和粘附能力,可作为EPCs培养的一种改良方法,为其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