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Ma HJ  Wu YM  Ma HJ  Zhang LH  He RR 《生理学报》2003,55(5):505-510
应用记录肾传入神经多单位和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肾动脉内注射辣椒素对麻醉家兔肾神经传入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肾动脉内注射辣椒素20、40和60nmol/kg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兴奋肾传入纤维的活动,而动脉血压不变;(2)静脉内预先应用辣椒素受体阻断剂钌红(40mmol/kg),可完全阻断辣椒素对肾传人纤维的兴奋作用。(3)静脉内预先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kg),能延长并增强肾传入神经对辣椒素的反应。以上结果提示:肾动脉内应用辣椒素可兴奋肾传人纤维的自发放电活动。一氧化氮作为抑制因素参与辣椒素诱导的肾传入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2.
在67只清醒麻痹的雄性大鼠身上,记录了157个弓状核(ARC)的单位放电。实验分四组:(1)正常对照组;(2)下丘脑内侧基底部(MBH)前去传入组;(3)MBH后去传入组;(4)内侧前脑束(MFB)损毁组。正常对照组ARC 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为2.03±0.3Hz(n=60),MBH前、后去传入组,ARC单位的平均自发放电频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减慢(P<0.01),说明从MBH前、后侧传入ARC的纤维对ARC单位有紧张性的兴奋作用。 在正常对照组,大多数ARC单位都能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起反应;但在MBH前去传入组,大多数ARC单位对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不起反应。说明隐神经伤害性刺激和电针信息是从MBHM侧的神经通路传入ARC的。 在MFB损毁组,ARC单位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持续时间(2206.9±305.9ms,n=13)比正常对照组(1300.0±190.4ms,n=24)显著延长(P<0.05),说明MFB对ARC单位的伤害性反应有抑制性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自发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HJ  Ma HJ  Liu YX  Wang QS 《生理学报》2004,56(2):192-197
应用记录肾神经传入纤维多单位和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肾动脉内注射腺苷对麻醉家兔肾神经传入纤维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肾动脉内注射50,100和200nmol/kg腺苷可呈剂量依赖性地兴奋肾神经传入纤维的活动,而动脉血压不变。(2)肾动脉内预先应用选择性腺苷A1受体阻断剂DPCPX(160nmol/kg),可部分阻断腺苷对肾神经传入纤维的兴奋作用。(3)静脉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0.1mmol/kg)预处理,延长并增强了肾神经传入纤维对腺苷的反应。以上结果提示,肾动脉内应用腺苷可兴奋肾传入纤维的自发放电活动,一氧化氮作为抑制性因素参与腺苷诱导的肾神经传入纤维兴奋。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麻醉的兔、猫、猴三种动物剥制颈迷走神经纤维细束,并记录其放电。看到有一部分迷走传入纤维放电与自发呼吸的呼气相同步。用切断腹腔迷走支和返喉神经,向食道注气或抽气、人工气胸等方法证明这种传入放电来自肺部的感受器。肺回缩极易使之兴奋,肺充气则不易兴奋之。其适应性慢,纤维传导速度中等。作者设想这种感受器和肺牵张感受器一起组成“成对感受器”,认为这有利于动物对呼吸的深度和频率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5.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对电刺激迷走神经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93只大鼠的1059个PVH单位的电活动,观察了电刺激颈部迷走神经对PVH单位自发放电的效应和所引起的PVH单位的诱发反应。电刺激迷走神经分别使46个及10个PVH单位呈诱发兴奋和抑制反应。给予迷走神经以不同强度的刺激时,发现PVH神经元对激活A和C两类纤维的强刺激反应,而对仅激活A类纤维的弱刺激则不反应。PVH单位对电刺激坐骨神经或迷走神经的反应有以下几种:对迷走神经和坐骨神经刺激均作出兴奋或抑制反应;仅对迷走刺激作出兴奋或兴奋-抑制反应,而对坐骨神经刺激不反应;对坐骨神经刺激作出兴奋反应,而对迷走神经刺激不反应。讨论了迷走神经到室旁核的中枢传导特点以及内脏传入和躯体传入信息在PVH单位会聚的可能意义。  相似文献   

6.
刺激左侧内脏大神经,同时记录肋间神经反射放电(VSR)及脊髓灰质单位电活动。由于 VSR 的阈值相当于内脏神经中 A-delta 纤维的阈值,故以诱发放电阈值等于或略高于 VSR的阈值的单位为 A-delta 单位。阈值等于或高于 VSR 中 C 突起的阈值的单位为 C-单位。我们所观察到的90个 A-delta 单位广泛分布在 Rexed 第Ⅰ、Ⅱ、Ⅲ、Ⅳ、Ⅴ、Ⅵ、Ⅶ层,这和Pomeranz 等报道脊髓灰质中对内脏神经的 A-delta 纤维传入起反应的神经元仅分布在第Ⅴ层有所不同。我们记录到的30个 C 单位分布在第Ⅰ、Ⅳ、Ⅴ、Ⅶ、Ⅶ等层。在64个单位中有62个可观察到内脏大神经和肋间神经传入的会聚。在本工作中,我们还观察到自发放电受刺激内脏大神经抑制的单位。有许多单位的诱发放电出现在 VSR 时程以外,显然不可能参与 VSR 的反射弧。  相似文献   

7.
猫背外侧索中上行纤维的电生理学特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俊 《生理学报》1986,38(1):9-18
在麻醉猫的脊髓的背外侧索中用显微解剖法剥制出神经纤维细束,研究其传入的单位放电活动。根据对自然刺激的反应共记录到五类性质的不同的单位:肌梭传入单位(n=111),对轻压刺激敏感的低阈值机械感受单位(n=85),对触毛十分敏感的毛单位(n=65),毛—低阈值机械感受性混合单位(n=17),以及仅对伤害性刺激有反应的高阈值机械感受性单位(n=11)。其中肌梭单位最易观察到,可能是肌梭的传入纤维的直径较粗,因而较易完整无损地被分离到。值得指出,所有传递躯体感受信息的脊髓上行纤维均位于背外侧索的外侧三分之一处,而其他纤维则主要分布于背外侧索的内侧三分之二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黄彰海  孙文颖 《生理学报》1986,38(6):589-596
本文在 79只清醒麻痹大鼠身上,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丘脑束旁核痛兴奋(PfPE)和痛抑制(PfPI)单位的放电及其对刺激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的反应,并观察切割脊髓背外侧束的效应。主要结果如下:(1)刺激DMH使PfPE 单位的自发放电及痛放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使PfPI 单位的自发放电增多,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2)刺激DMH引起PfPE 单位的抑制效应,在切割脊髓背外侧束后仍然出现。上述结果提示:DMH 对丘脑束旁核在处理痛觉信息上具有调制作用,这种调制作用可能不通过脑干下行性抑制系统完成,而主要是通过脊髓上联系抑制丘脑束旁核神经元对痛传入的反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刺激外周神经及中缝背核区对猫小脑皮层浦肯野细胞(Purkinje Cell,PC)电活动的影响。在清醒的去大脑猫上记录刺激桡深神经(NRP)及腓深神经(NPP)时PC的电变化,并观察刺激中缝背核区对PC自发放电以及肢体神经传入冲动诱发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刺激NPP和NRP均可引起小脑皮层第Ⅴ和第ⅦA小叶的PC产生兴奋或抑制反应。刺激中缝背核区对PC自发放电以及诱发活动主要起抑制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1.在氯醛糖麻醉的猫上,观察了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大核(NRM)对脊髓腰段背角神经元传入活动的影响。2.按照对刺激的反应型式,在背角记录到非伤害性低阈值传入、广动力范围、伤害性热敏以及高阈值传入诱发的自发放电抑制等四类神经元。3.刺激 PAG和 NRM对记录到的多数背角神经元皮肤传入反应有明显抑制效应,而对自发放电抑制性神经元产生去抑制。4.比较刺激两脑区的抑制效应:NRM 作用较PAG 强;PAG 活动对背角伤害性反应抑制的选择性较 NRM强;阿片肽拮抗剂-纳洛酮拮抗NRM刺激的抑制。5.这些结果提示PAG和NRM对脊髓的下行抑制,可能有一部分是通过不同神经机制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12.
13.
A study of four species of Erysiphaceae (Uncinula salicis, Podosphaera leucotricha, Erysiphe cichoracearum, and Microsphaera diffusa) revealed that the binucleate stages of the ascocarp are initiated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ose of Diporotheca rhizophila Gordon & Shaw. The “appendages” developing on immature ascocarps are considered to be receptive hyphae. Appendages characteristic of mature ascocarps are produced much later. Lysis of certain centrum cells occurs, and asci are initiated from some of the remaining binucleate centrum cells. Resorption of centrum cells by the asci is supported by this investigation, corroborating Björling's earlier studies on Erysiphe graminis.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