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急性肺损伤是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其发生机理尚不明了。本文简述了白细胞(主要指中性粒细胞)在正常肺中的分布和代谢;讨论白细胞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作用,白细胞可聚集于肺并通过释放蛋白酶、超氧化物自由基、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或通过与补体、凝血—纤溶、激肽系统等共同作用造成肺组织破坏。白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肺微血管栓塞导致肺损伤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肺微血管栓塞时聚集于肺内的血小板以及未栓塞区域过度灌流在肺损伤中可能不起直接作用;而凝血系统、纤溶系统和补体系统的激活,以及肺内产生的 TxA_2等可引致粒细胞在肺内聚集,同时 C_3a、C_5a 等使粒细胞激活,导致肺损伤。  相似文献   

3.
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疾病的最终治疗方案.供体短缺是肺移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脑死亡供体是肺移植供体的重要来源.然而,脑死亡过程会诱发急性肺损伤并且加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死亡肺损伤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全身炎症改变、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其肺损伤表现于肺间质水肿、血浆外漏和肺泡出血,造成肺水肿等.深入探索脑死亡肺损伤的机制,将对治疗及实施肺保护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SARS相关急性肺损伤与抗粘附免疫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桂芝  李晓  周同  张冬青  邓伟吾  陈楠 《生命科学》2003,15(3):134-136,188
SARS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肺损伤的早期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有关,后期表现为肺纤维化。患者体内免疫防御机制可出现针对SARS病毒的过度激活,造成肺部白细胞免疫炎性损伤。粘附分子及其介导的白细胞粘附可能参与了SARS的急性肺损伤。设想在病毒感染早期,通过抗粘附免疫调节,抑制患者过激的免疫防御机制,阻抑活化白细胞的粘附级联反应,进而减轻肺损伤,以减轻或延缓病变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硫酸锌对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SMAO)休克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行腹部手术分离出肠系膜上动脉并夹闭,2h后松夹,复制家兔SMAO休克模型。检测给与硫酸锌后SMAO休克家兔血浆及红细胞膜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黄嘌呤氧化酶(XOD)含量;同时检测肺组织MDA、SOD和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含量,并观察小肠和肺的病理改变。结果:硫酸锌可使MDA及XOD含量降低,且可防止SOD和PS减少,避免了SMAO休克后肺损伤的进行性加剧。结论:SMAO休克并发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过程代谢紊乱有关,硫酸锌通过其稳膜作用能减轻或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休克后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婷  邓立普 《蛇志》2012,24(3):286-290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指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而导致的肺泡渗出液中富含蛋白质的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可伴有肺间质纤维化。病理生理改变以肺顺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蛇志》2020,(1)
国内外研究表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异常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临床上对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制剂的替代疗法也日益重视。本文就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功能、急性肺损伤后的变化及其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RDS)时急性肺水肿的机制,我们应用静脉注射油酸引起RDS模型研究的肺血管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变化。我们的实验发现肺损伤后系数明显升高,证实油酸引起肺损伤早期确实存在急性肺水肿;肺微血管面积密度增大定量反映肺组织中血管扩张,充血;血浆6-酮-PGF1α和TxB2含量变化以及P/T比值呈增加趋势提示该变化与血扩张有密切关系;血清ACE活性升高表明血管内皮细胞膜受到损伤;此外形态学观察也发现血内皮细胞有形态及功能改变,提示血管内皮细胞是 引起急性肺水肿更直接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炎症反应及肺水清除的影响,探讨油酸性急性肺损伤中p38MAPK的作用机制,为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干预脂肪栓塞综合征诱导肺损伤提供新途径。方法:24只SD雄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油酸模型组(8只)和SB203580干预组(8只)。油酸模型组大鼠经右颈静脉注射油酸0.20 ml/kg,造成急性肺损伤模型;SB203580组大鼠在油酸造模前30 min静脉注射SB203580;建模4 h后处死动物,检测血气分析、右下肺湿干重比(W/D)、肺系数(LI)、肺通透指数(PPI),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含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油酸模型组大鼠Pa O2及Pa O2/Fi O2明显降低,右下肺湿干重、肺系数和肺通透指数、BALF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以及pp38MAPK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明显的急性肺损伤;与油酸模型组相比,以上指标在SB203580干预组则明显改善(P0.01)。结论: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反应在油酸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显著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肺水肿,对油酸性肺损伤具有明显的肺保护作用,意味着对p38MAPK的抑制可望为临床上伴有脂肪栓塞综合征(FES)的ALI的防治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7):1402-1403
<正>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周育森团队联合该院实验动物中心曾林团队、基础医学研究所黎燕团队、上海复旦大学姜世勃团队及德国Inflarx Gmbh公司首席科学家郭仁锋团队进行科研攻关,发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一种新的致病机制。该病毒通过感染,可导致人体一类免疫蛋白分子--补体系统的过度激活,从而引发急性肺损伤。他们根据这一发现,采用新的治疗策略即通过一种针对过敏毒素C5a的抗体药物来调节补体的分子表达水平,证实可以大大降低"炎症因子风暴",显著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从而能够有效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该项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国际传染病研究领域权威学术期刊《临床  相似文献   

11.
内源性一氧化碳减轻大鼠双侧后肢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Zhou JL  Ling YL  Jin GH  Zhang JL  Shi ZL  Huang XL 《生理学报》2002,54(3):229-233
通过观察血红素氧化酶(HO)阻断剂--锌原卟啉(ZnPP)对肺组织、肺泡间质多形核白细胞数目肺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湿重干重之比的影响,并对肺组织HO活性和血内碳氧血红蛋白水平(COHb)进行检测,以探讨内源性HO/一氧化碳(CO)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肺损伤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大鼠双侧后肢I/R可导致急性肺损伤,同时使肺组织中HO活性和血内COHb水平显著升高;应用ZnPP预处理可使HO活性和COHb水平显著降低,但肺损伤却进一步加重。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肢体I/R致肺损伤时,肺组织中HO活性和内源性CO生成增多或减轻大鼠肢体I/R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脂多糖(LPS)和石墨粉颗粒分别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形态学差异,探讨不同来源细颗粒物成分导致急性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140只SPF级18~20 g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经气管内分别滴注LPS溶液及石墨粉混悬液制备急性肺损伤小鼠。记录各组动物死亡率,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NE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MCP-1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G(石墨粉)组和L(LPS)组均有不同程度病理学改变,G组小鼠肺部有大量巨噬细胞渗出,L组小鼠肺部渗出物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肺组织中NE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L组与G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肺组织中MCP-1mRNA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L组与G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来源颗粒物引起肺部的病理损伤不同,可能引起炎症反应的机制也存在差异,即成分复杂的细颗粒物导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存在混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rginine)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AG)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AG治疗组(50mg/kg)、L-精氨酸(500mg/kg)、(250mg/kg)和L-精氨酸(250mg/kg)+AG(50mg/kg)治疗组。经腹腔给药,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定时取静脉血测定血浆中NO含量,于规定时间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和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氨基胍可明显升高MAP,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血浆中NO含量,可显著降低肺组织中NOS活性,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改善肺损伤;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L-精氨酸与氨基胍联合应用亦得到上述类似结果。结论:L-精氨酸和氨基胍分别单独给药以及二者联合给药对内毒索性肺损伤均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前体物质L-精氨酸(L-Arg)在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LPS组和L-Arg(500 mg/kg)组.腹腔注射LPS(100 μg/kg)复制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在LPS注射2 h后,取大鼠肺称其湿重与干重,计算肺湿干比,测定肺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白细胞数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LPS组肺湿干比、肺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P<0.01,n=8),病理学切片见急性肺损伤性变化;与LPS组相比,L-Arg组肺湿干比、肺灌洗液蛋白含量和白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1,n=8),肺组织急性损伤显著减轻.结论 L-Arg具有抗LPS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由酵母样真菌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引起的肺炎,是免疫缺陷患者重要的致死原因。Pj一般不导致系统性感染,仅在肺部繁殖,引发严重损害肺换气功能的间质性肺炎。Pj通过主要表面糖蛋白(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MSG)的抗原转换,逃避宿主免疫系统清除,而宿主利用dectin-1识别β-(1,3)-D-葡聚糖(beta-1,3-D-glucan,BG)、甘露糖受体识别MSG,启动天然免疫反应,继而CD4+T细胞聚集活化,调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分泌干扰素γ的细胞毒型CD8+Tc1细胞有助于控制Pj感染,特异性抗体有助于调理加强吞噬细胞清除Pj,而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和非Tc1CD8+T细胞与肺损伤有关。血浆BG水平可以辅助诊断PCP,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8的水平与肺损伤及死亡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超声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兔急性肺损伤时,观察PS肺内吸入量信分布。方法:大肠杆菌内毒素致兔急性肺损伤后,采用^99mTc-DTPA和PS混合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测定SP吸入肺内百分比及各种肺野所占比例。结果:流急性肺损伤经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吸入肺内量(以磷脂汁)正常组、气管插管雾化组、口罩 经组分别为5.34、7.01、5.61mg/kg体重,上、中、下肺野极差分别为6.6、1、9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急性肺损伤死亡率高且目前尚无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对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健康纯种白兔24只,随机分成3组(n=8):①正常对照组,②生理盐水雾化组,③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各组分别测定动脉血气、肺干/湿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和凝血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生理盐水雾化组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动脉血氧合指数、肺干/湿重比值显著降低(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较生理盐水雾化组动脉血氧合指数、肺干/湿重比值显著升高(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生理盐水雾化组和低分子肝素雾化治疗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改善肺换气,提高氧合,降低肺泡渗出,并且对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急性肺损伤。本研究为急性肺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多种原因所致急性肺损伤早期基本病理变化。尽管前人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肺损伤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仍不清楚。氧中毒作为急性肺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早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高氧及其产生的氧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蛇志》2018,(3)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在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表达。方法应用脂多糖(Lipopolysacharide,LPS)在健康昆明小鼠气管内滴注建立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查找文献,筛选小鼠肺组织在炎症后差异表达的lnc RNAs,选取部分lnc RNAs(LncRNA IL-7R、LncRNA H19、LncRNAHotair、LncRNA Maltal1、LncRNA acta-1、LncRNA Cot2)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可能与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发生相关的lnc RNAs表达的变化,及其与LPS诱导急性肺损伤主要信号通路TLR4-MYD88-NF-kb P65通路的相关成员的变化水平,为其在急性肺损伤发生中的机制研究提供前期基础。结果气道内直接滴入LPS 24h后,TLR4、MYD88、LncRNAH19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肺组织中,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基因表达水平增高(P0.05);LncRNA IL-7R、LncRNAHotair、LncRNA Maltal1、LncRNA acta-1、LncRNA Cox2基因水平的表达,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经地塞米松干预后,在急性肺损伤炎症小鼠肺组织中,干预组TLR4、DYD88、LncRNA H19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实验组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0.05)。结论 LncRNA H19、LncRNA IL-7R可能通过信号通路TLR4-MYD88-NF-kb P65参与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早期表达,但其与肺损伤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Xiao GL  Luo ZQ  Xiao G  Li C  Xiong XD  Yang Y  Liu HJ 《生理学报》2008,60(3):403-408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是一种血浆含量丰富的脂蛋白,通常认为它可在体内发挥抗炎作用,能够与内毒素结合而抑制其生物活性.为探讨人HDL对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将昆明小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组、HDL组和LPS HDL组,腹腔注射LPS(10mg/kg体重)复制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模型,于腹腔注射LPS 30min后经尾静脉给予人血浆HDL(70mg/kg体重),6h后结束实验.处死动物前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变化(PaO2, pH, PaCO2).处死后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计数灌洗液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数量,测定蛋白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并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值、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髓过氧化酶(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TNF-α)含量.结果显示:(1)HDL改善小鼠肺换气功能,显著降低LPS所致的PaO2、pH的降低和PaCO2的增高(P<0.01);(2)HDL显著抑制LPS所致的肺泡灌洗液中WBC数量、总蛋白浓度和LDH活性的增高(P<0.01),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值、MPO活性、MDA和TNF-α含量(P<0.05, P<0.01);(3)病理形态学分析及评分显示,HDL治疗组小鼠在出血、肺水肿及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程度均低于LPS所致肺损伤组(P<0.01).结果提示,HDL可减轻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