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通过单笔心电图机叠加记录ECG、心音图和颈动脉图后测得。对83例患者进行了STI均值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左室造影的相关研究。患者除陈旧性心肌梗塞及室壁瘤外,根据冠状动脉(CA)狭窄程度而分组。STI随CA狭窄程度及范围的增加而显著异常,提示心功能随心肌缺血程度加重而进行性恶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降低也支持这一点。CA狭窄程度、范围与射血前时间/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呈正相关。在决定左室功能的异常方面,PEP/LVET和LVEF的临床意义完全相同。提示STI在评价冠心病心功能上是有用的。排除影响STI的某些因素后,PEP/LVET≥0.38可作为判断冠心病左心功能减退的标志。但轻度CA狭窄患者的STI可正常,这可能与静息时尚有足够的CA贮备力有关。  相似文献   

2.
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参考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作者对长爪沙鼠血液生理生化 33项指标进行测定 ,比较国内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种群。方法 实验动物空腹 1 2h ,次日眼球采血 ,分两组 ,分别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 年龄的差异对大多数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影响较大 ,性别差异除GLU、CK、CRE、UA、TG、GOT、CHO、ALP、LDH、RBC、HGB、MCHC、PLT、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外 ,各指标均不受影响。结论 饲育不同地区长爪沙鼠大多数生理、生化指标差异较大 ,提示饲育环境与年龄差异是这一指标波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综合评价冬小麦的抗旱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主分量分析与模糊图论方法对河北省南部8个冬小麦品种在缺水条件下的抗旱性状作了分析;认为影响8种生理指标的主要因素是叶片失水、保水能力以及失水竹伤害程度,并对8个冬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强弱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1988年和1989年春夏之际异常和正常的桔园小气候环境对柑桔树开花结果物候期、抽梢生长、幼果发育、生理落果、当年果实产量和品质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柑桔树的座果率受许多生态生理因素制约,但第一次生理落果主要与开花期桔园的小气候环境有关,第二次生理落果则与树体营养生理代谢密切相关。据此提出了预测预报柑桔树第二次生理落果的指标及其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
模拟酸雨对油菜花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秦优九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模拟酸雨处理对油菜花期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模拟酸雨pH=4.0~5.0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油菜的生长,植株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均略高于对照(pH 6.0)或与对照相当,但差异不显著.随着模拟酸雨酸度的增强,植株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生理特性、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等生理指标逐渐下降,且随酸度增强下降幅度增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最终导致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粒重和实际产量等指标逐渐下降.但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对酸雨敏感性不同,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随酸雨酸度的增强而显著下降,而粒重受酸雨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两系杂交稻结实率的生理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在两系杂交水稻抽穗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物质ALA对旗叶6个生理因素的综合影响,并对各生理因素与结实率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了分析,所得结果如下:10-70 mg/L ALA处理的旗叶生理指标值与其最优值的关联度均比对照高,其中以30 mg/LALA处理与最优值的关联度最大.在灌浆前期,影响水稻结实率的主要生理因素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在灌浆中期、灌浆后期,影响水稻结实率的主要生理因素分别是叶绿素含量和鞘糖含量、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上述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喷施10-70 mg/L ALA,能提高旗叶的生理活性.在水稻的整个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对水稻结实率作用最强烈,是水稻籽粒灌浆动态生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患心脏、心血管病的人数逐年上升。推广该疾病的早期预报、诊断应用技术,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在生理、临床医学上进一步挖掘心脏信息有着重要意义。无创伤心功能STI微机系统对心脏功能的评定有实用意义并与常规检测仪相比有其突出优点。作者在研制的新一代心功能STI微机检测仪时,从提高系统各方面性能出发,力图使检测系统工作更准确可靠,操作更方便。本文就该系统的软件、硬件二方面简要叙述其构成与设计上独具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及预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黄土高原小流域尺度上,地形和土地利用是影响土壤属性变异的重要因素.在横山县朱家沟小流域采集111个表层土样,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及景观位置土壤养分变异及分布特征,分析土壤养分与地形因素的关系并利用相关环境信息进行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表现为坝地最高,灌木地最低,而全磷含量以梯田最高.在不同景观位置,沟平地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景观位置,而全磷差异不显著.土壤有机质与复合地形指数CTI、汇流动力SPI、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全氮与沉积物运移指数STI显著负相关,而全磷只与坡度β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较好,而全磷预测结果较差;回归-克里格预测有效地减小了残差,与实测值较为接近,预测精度高于回归预测.  相似文献   

9.
杨树生理生态指标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庞发虎  杨建伟  庞振凌  杜瑞卿 《生态学报》2010,30(12):3188-3197
为了揭示杨树生理生态指标与环境因子间综合复杂的关系,找出重要指标,在适宜土壤水分、中度干旱和严重干旱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研究水分胁迫对杨树生理生长变化的影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片气孔导度(Gs)随光合有效辐射(PAR)和CO2浓度变化的反应关系;在中度干旱条件下,通过直接相关和综合相关分析,揭示各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结果分析表明,水分胁迫对杨树生理生长变化有显著影响,是主要因子。在中度干旱条件下,对杨树有重要影响的因子依次为:光合有效辐射(PAR)、CO2浓度、大气温度(Ta);能够反映杨树生理生态特性的重要指标依次为:耗水量、蒸腾速率(Tr)、呼吸速率(R)和净光合速率(Pn).由此获得基本结论:杨树的生理生长变化受土壤水分、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CO2浓度和大气温度等多个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极其显著,其生理生长变化特征也宜采用多个指标来反应。直接相关分析不足以反映它们间的复杂关系,综合分析优于直接相关分析,分析方法科学合理,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0.
刺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缩元递阶矢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对刺槐综合影响,揭示其重要影响因子,研究设置了水分适宜、干旱、严重干旱3种不同生境,从环境因子--刺槐生理变化--刺槐生长状况3个层次采用多个指标进行了实验观测.根据实验结果,利用缩元递阶矢量分析法对层与层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供水量和温度是两个重要的因子.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环境因子对叶水势和WUE有一定的影响,对其它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刺槐基本上不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能够按自身生理发展.但随着干旱加重,环境因子对刺槐的影响加重,刺槐的生理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在干旱、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WUE是3个重要指标,生理变化对枝条生长有制约性.刺槐在生长季内的生物总量明显下降,土壤水分对刺槐的生长、成活有重要影响.由此得出:刺槐的生长与土壤水分、土壤有效供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种植刺槐时要注意它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土壤的水分含量.缩元递阶矢量分析法是一种值得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给成年四川白兔的肉质研究、保种育种、饲养管理和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从血液理化特性等方面研究四川白兔的种质特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四川白兔20只,雌雄各半,体重1.5~3 Kg,在普通环境中饲养观察一周,试验前禁食12h,自由饮水,清晨空腹耳缘静脉采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对成年四川白兔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将雌雄四川白兔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血液生理指标中只有血小板表现为雌雄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四川白兔生化指标中,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肌酐、差异显著(P0.05),其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所测成年四川白兔各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雌雄间多数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了成年四川白兔雌雄间多数生理生化值基本一致,不受性别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龟鳖类血液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龟鳖类血液学的研究涉及生理生态、系统进化、遗传、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相关领域,目前已测定了不少种类的血液生理和血液化学指标及这些指标因性别、季节、温度、盐度、潜水等因素的变化。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特别是白细胞分类、血清酶活性、生化指标的调节机制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40年生无病虫害闽楠植株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采用L_8(2~7)正交试验方法,设置插穗来源(枝条顶部、枝条中部)、枝条长度(10cm、15cm)和留叶数(保留1片和2片全叶)3个插穗因素,研究插穗因素对闽楠扦插苗生根、生长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影响,筛选适宜插穗处理方式,揭示插穗调控扦插苗生根和生长机理。结果表明:(1)闽楠插穗来源、长度及留叶数显著影响扦插苗的生根、生长及理化特性。(2)闽楠扦插最适合的插穗处理是取长度为10cm的中部枝、保留2片叶。(3)影响闽楠扦插生根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插穗来源,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PPO和POD活性;影响闽楠扦插苗新梢生长最主要的因素是插穗的留叶数,关键生理指标是根系IAAO活性和MDA含量。研究表明,各插穗因素显著影响着闽楠扦插苗的生根及生长,并以长度10cm、保留2片的中部枝为插穗最佳;该研究结果为闽楠扦插繁殖技术制定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植物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寿命是衡量种子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种子萌发、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高低。种子寿命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种子自身的结构、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以及调控种子寿命相关的关键基因。研究储藏过程中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应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掌握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对于减少种子内部能量消耗,进一步延长种子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了调控种子寿命的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外部因素对种子寿命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15.
小麦湿害生理及其与小麦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就我国小麦生产所存在的主要灾害之一,即湿害的生理研究现状及其与小麦生产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归纳总结了小麦湿害鉴定的指标和方法及影响小麦耐湿性因素,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小麦湿害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测定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在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曾测量分析了房缺、室缺和动脉导管未闭患者中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STI),发现心内分流和心外分流的心功变化有其不同的特点,其中房缺患者在STI上的变化是以PEP、ICT和Q-S_1延长,LVET缩短,PEP/LVET和ICT/LVET比值增大为特征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房缺患者中分流量、肺动脉压、年龄等与STI异常的关系,并比较手术前  相似文献   

17.
叶片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最后环节,其对物质的循环再利用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植物叶片衰老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影响、多机制协同调节的复杂生理过程。该文从环境因子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对植物叶片衰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谷子孕穗期抗旱指标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谷子孕穗期在干旱环境的形态、生理、生化性状变化趋势,筛选谷子孕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以20个谷子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模拟干旱棚中分析了谷子孕穗期干旱胁迫条件下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表明:单穗重、单穗粒重、株高、穗下茎长、千粒重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孕穗期抗旱性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岐化酶活性(SOD)4个指标与抗旱指数的相关性显著,可作为孕穗期的生理、生化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确立了千粒重、单穗重、叶绿素和SOD等4个指标的相对值为谷子孕穗期抗旱性综合指标,以抗旱指数为因变量,4个综合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对供试品种的抗旱性进行预测具有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单一增强UV-B辐射(2.5、5.0和7.5 kJ·m-2·d-1)以及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株Y98-16T和Y99-63C)侵染复合胁迫对水稻(Oryza sativa L. )品种'黄壳糯'('Huangkenuo')和'合系41'('Hexi-41')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3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剂量(2.5和5.0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自然光)有所降低;而在高剂量(7.5 kJ·m-2·d-1)单一UV-B辐射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较对照有所增加.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经低剂量(2.5和5.0 kJ·m-2·d-1) 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降低;而经高剂量(7.5 kJ·m-2·d-1)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后再接种稻瘟病菌,'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总体上均有所增加,且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与SOD活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与对照(仅接种稻瘟病菌)相比,接种稻瘟病菌后再经不同剂量UV-B辐射处理,'黄壳糯'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均有所增加;而 '合系41'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变化各异.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8-16T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或P<0.01);而接种稻瘟病菌菌株Y99-63C后再用UV-B辐射处理,2个水稻品种幼苗叶片的3个生理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增强UV-B辐射和稻瘟病菌侵染复合胁迫条件下,因2个胁迫因子的作用顺序不同、稻瘟病菌菌株不同、UV-B辐射量不同以及水稻品种的差异,水稻幼苗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和SOD活性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成像(speckle tissue imaging,STI)技术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室节段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7例2011年1月~2012年6月于我院急诊行PCI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72小时、1个月、三个月及六个月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常规超声心动指标E/A及LVEF,并用STI技术测定左室基底部及心尖段的旋转角度及解旋角度.结果:PCI术后患者基底部与心尖部心肌节段旋转及解旋角度均显著提高(P均<0.05),但LVEF仅在术后六个月较术前提高(P<0.05),其余时间的E/A及LVEF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患者左室功能改善,表现在心肌节段旋转解旋角度提高,二维STI技术可定量评价PCI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