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及瓠瓜的性别表现与激素控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瓜(Cucumis sativus L.)及瓠瓜(Lagenaria leucantha Rusby)幼苗期间,用乙烯利(150ppm)喷洒处理,可以明显地增加雌花的发生,减少雄花的发生;而用赤霉素处理可以增加雄花的发生,而减少雌花的发生。 瓠瓜的主蔓很少着生雌花,而只生雄花。经乙烯利处理后,可以连续十余节都着生雌花,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瓠瓜的开花习性。但对于侧蔓上的雌雄性别的影响很少。 乙烯利处理,可以大大增加黄瓜及瓠瓜的雌花数,但对于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而不同。其中以早期产量增加较明显,而总产量不一定增加。 当乙烯利与赤霉素混合处理时,对性别表现的效果,要看赤霉素的浓度来决定。高浓度(1500ppm)的赤霉素可以抵消乙烯利对性别表现的作用,低浓度(50ppm),不能抵消乙烯利的这种作用。 乙烯利促进黄瓜多生雌花的效果有一定的持续时期。在处理后8,12,24小时后,再喷高浓度赤霉素会增加雄花数及降低雌花数,但48小时以后则几乎没有什么作用。 黄瓜幼苗经乙烯利处理后,会增加其茎端组织的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而赤霉素处理,会抑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以网纹甜瓜(Cucumis melo L.var. reticulatus Naud.)品种’西域1号’为试验材料,于幼苗3叶1心期喷施浓度为150 mg·L-1的乙烯利溶液进行处理,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分别对处理和对照植株不同时期的主蔓和侧蔓花芽分化过程进行形态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经乙烯利处理后,幼苗植株主蔓花原基持续向两性花分化,最终发育形成两性花。未经处理植株的主蔓花原基在分化早期与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但在雌蕊出现后,不再继续发育,最终发育形成雄花。处理植株主蔓两性花发育过程与侧蔓两性花发育过程相同。  相似文献   

3.
根据吸收光谱和薄层层析分离后显色斑点的 R f值及荧光颜色,在雌雄同株的瓠瓜植株中鉴定出了甾类性激素雌酮。雌酮的含量随瓠瓜植株的发育进程而变化。在具有2—3片真叶的幼苗中未发现雌酮。当幼苗长至4—6片真叶时,已开始出现雌酮,但含量极少。在已现蕾开花的具有11—13片真叶的植株中,雌酮含量明显增加。这表明甾类性激素雌酮与瓠瓜的开花过程密切相关。瓠瓜幼苗经150ppm CEPA 处理后发生“雌性化”,在这种已现出雌花蕾的具有11—13片真叶的植株中,鉴定出了雌酮;瓠瓜幼苗经40ppm GA_3处理后发生“雄性化”,在这种已现雄花蕾的具有11—13片真叶的植株中也鉴定出了雌酮。  相似文献   

4.
以网纹甜瓜‘西域1号'为材料,于幼苗三叶一心期喷施浓度为150 mg/L的乙烯利诱导主蔓形成两性花,以清水为对照,比较乙烯处理后形成的主蔓、侧蔓和对照侧蔓两性花,以及处理与对照雄花外观形态、解剖结构及花粉表面超微结构间的异同,并对其花粉活力进行了测定,以明确乙烯对甜瓜花器官形态及花粉结构和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诱导形成的主蔓两性花外观形态和解剖结构与对照侧蔓两性花没有差异,花粉超微结构相似,但存在部分畸形花粉,花粉活力仅为70%左右,显著低于其他花粉的活力,但其雌蕊发育正常,授粉后可正常结实.研究证实,乙烯处理对主蔓雄花及侧蔓两性花器官形态及花粉结构和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乙烯利(2-氯乙基磷酸)对番茄果实有明显的催熟作用。不管是在植株上喷洒处理,或采收后浸果处理均属有效。采收后浸果处理的浓度,可以从1000—4000ppm,浸果处理时药液温度(20℃及30℃)对催熟的效果影响不大。但在浸果后,要在较高的温度(22—25℃)下,才能获得预期的催熟效果。采收前植株喷洒乙烯利,浓度从500—2000ppm可以提早红熟6—8天,增加红熟果实的早期产量,但对总产量影响不大。这种对产量的一时的增加,主要是增加红熟果实数而不是单果重。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变异不大。而可滴定酸度则迅速降低。乙烯利处理对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只有少量的增加。西瓜在采收前用乙烯利喷果处理,浓度100—500ppm,可提早成熟5—7天,及增加果汁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乙烯利处理对果肉各部位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比不处理的有相应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苗期高温处理对黄瓜衰老和性别分化及激素含量的影响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瓜品系新泰密刺、EP-6、XC-1苗期高温处理后植株衰老进程加速,雌花分化受抑,3个品系中EP-6雌花分化对高温不敏感,XC-1高温下较抗衰老.茎尖中精胺含量较低和乙烯释放量较高的植株衰老进程加速,腐胺和GA3含量较高的植株雄花分化加快.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毛榉科植物中一个新分布的属——三棱栎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乔木。三叶轮生具成对合生的叶柄间托叶,或叶互生具离生的托叶。花序穗状,自正常和退化两者叶的腋中生出,单性,雄花序位于下方而雌花序位于上方,或仅有雄花序,簇状,或为雌雄同序下方具雄花而上方具雌花。雄花序挺直或曲折。雄花:(1—)3—7朵簇生,每簇具1基生和2侧生苞片;花被具6个复瓦状裂片,裂片下部合生;雄蕊6,与花被裂片对生,花药大(如栎属Quercus),宽卵圆形,基部心形,近背着但不为丁字着;退化雄蕊缺失。雌花:单生或3(—7)朵簇生,两种情况下承以3枚  相似文献   

8.
乙烯利,GA3对采后番茄果实中乙烯,CaM含量的影响(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00ppm乙烯利或75ppm GA_3处理绿熟期采收的番茄果实,前者促进而后者减少乙烯释放速率;乙烯利处理的果实采后出现两个CaM高峰,而GA_3处理与对照都出现一个CaM高峰。  相似文献   

9.
黄瓜花性别分化与内源多胺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黄瓜雌、雄花几个主要发育时期和性别逆转过程中内源多胺的变化。结果表明 ,雄花在不同发育时期 ,内源腐胺含量均高于雌花 ,腐胺含量的显著升高伴随着花粉粒的形成 ,高腐胺含量是雄花发育的特征。雌花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后直到雌花发育成熟 ,其内源尸胺含量均高于雄花 ,高尸胺含量可能有利于雌花的发育。高水平的内源多胺、精胺和亚精胺可能有利于雌花大孢子母细胞的形成。亚精胺和腐胺含量随着大小孢子四分体形成和大孢子核的连续分裂而分别表现下降和上升。雌性系黄瓜经硝酸银诱导雄花处理后 ,茎尖内源亚精胺含量下降 ,腐胺含量上升 ,从而诱导雄花形成 ;雄性系黄瓜经乙烯利诱导雌花处理后 ,茎尖内源亚精胺含量上升 ,腐胺含量下降 ,从而诱导雌花形成  相似文献   

10.
苗期高温处理对黄瓜衰老和性别分化及激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瓜品系新泰密刺、EP-6、XC-1苗期高温处理后植株衰老进程加,给花分化受抑,3个品系中EP-6雌花分化对高温不敏感,XC-1高温下较抗衰老。茎中精胺含量较低和乙烯释放量较高的植株衰老进程加速,腐胺和GA3含量较高的植株雄花分化加快。  相似文献   

11.
乙烯利诱导水稻雄性不育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用1.0~2.0%浓度的乙烯利可以诱导小穗与花粉高度不育。 乙烯利处理影响花药的一些生理过程:抑制花药呼吸,干扰花药氮、碳代谢,降低花药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淀粉在药壁中异常积累,可能因此导致花粉数减少和花粉败育。 乙烯利处理时水稻雌蕊也有一定杀伤作用,使受精能力下降。可见,乙烯利并不是一种最理想的选择性配子诱杀剂,在生产上应用尚有一定限制。  相似文献   

12.
张秀实   《广西植物》1984,(2):113-122
<正> 本种与尖叶榕(F. henryi Warb.)相似,但叶多变异,长披针形或为琴形,全缘或两侧裂片状,背面被极少白色糖毛,榕果近球形或圆锥状,表面散生白色糙毛,榕果体下部收缢;总花梗长约5毫米,雄花长约2毫米,花被片4,倒卵形,雄蕊2—3枚,雌花长5毫米,有梗,花被片4,倒披针形,子房具柄,花柱侧生,柱头漏斗形;瘿花与雌花相似,但  相似文献   

13.
表油菜素内脂(BR)可抑制离区组织中纤维素酶活力,从而明显控制柑桔幼果外植体幼果的脱落。BR与GA_3,NAA混合处理对控制脱落有加成作用,与BA混合使用时则无,与乙烯利混合时有拮抗乙烯利加速脱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瓜花性别分化和内源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黄瓜雌花中GA3 和IAA含量均高于雄花 ;雌花在大孢子母细胞时期以后直到发育成熟 ,IAA含量持续增加 ,雄花中IAA含量则下降 ;ZT含量增加有利于大小孢子母细胞的形成而ABA含量增加则有利于四分体的形成。高水平的ZT/IAA和低水平的GA3 /ZT有利于大孢子母细胞和花粉粒的形成 ,大孢子四分体在高水平的GA3 /ZT和低水平的ZT/IAA下形成。雌性系黄瓜经硝酸银处理后茎尖中GA3 增加、IAA和ZT减少 ,有利于雄性分化 ;强雄性系黄瓜经乙烯利处理后 ,茎尖中GA3 下降 ,IAA和ZT增加 ,有利于雌性分化。据此认为内源IAA可能是黄瓜性别发育的关键性激素  相似文献   

15.
蔓生型南瓜资源部分植物学数量性状的评价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123份蔓生型南瓜(Cucurbita moschataDuch.)自交系的茎节间长度、主蔓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柄长度、叶柄粗、第一朵雌花着生节位、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花径9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叶柄长度、第一雌花着生节位和主蔓20节内着生雌花数5个性状可以作为蔓生南瓜植物学性状评价的代表性状,并采用9级评价分级体系将这些代表性状进行评价分级,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南瓜种质资源评价系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十一)减数分裂 1.一般分裂过程的观察 (1)玉米一般植株在形成“喇叭口”(即最后一片叶刚露)前一周内,即进入减数分裂。以刀片切开叶鞘取样,雄花序先端小穗颖长3—4毫米时最为合适。由于花序上雄花极多,所以比较容易获得处于分裂时期的花药。玉米的整个雄花序的发育顺序是由顶向基进行的。而每一分枝则以中部偏上的小穗先发育,依次上下推移。小穗通常成对,有柄小穗比无柄小穗发育早。每一小穗含两朵花,第二小花比第一小花发育早。花药以2—3毫米时适宜。  相似文献   

17.
答:夏秋,走进已经抽穗的玉米地里观察,会发现有的玉米植株不长果穗,有的雄花上也长了果穗。玉米的性别是由BaBa、TsTs二对基因决定的。Ba控制雌花序、Ts控制雄花序。植株BaBaTsTs既长雌花序、又长雄花序为正常;当基因Ba(为显性)突变为ba时,基因型baba  相似文献   

18.
以该课题组自主选育的普通丝瓜(BG-1-1-3-1)为材料,采用人工遮光的方式,研究不同光周期[6、8、10和14 h/d(自然光周期,CK)]处理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为丝瓜设施栽培中的光照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随着光周期的缩短,丝瓜幼苗生物量的积累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均以光周期为10 h/d时最高。(2)丝瓜幼苗叶片GA_3、IAA和ZT含量在光周期为8和10 h/d时较低,而在光周期为6和14 h/d时较高,但ABA含量变化趋势却相反。(3)当光周期为10 h/d时,丝瓜的第一雌花节位、第一雄花节位均最低,雌花总数和果实产量最高。研究发现,适当的短日处理可以促进丝瓜雌花的分化和果实产量提高,并以光周期10 h/d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小麦孕穗期用4000ppm乙烯利处理诱导雄性不育时,穗部乙烯大量释放的时间集中在大约10天以内,形成高峰。乙烯熏气直接处理三天(1~100ppm,每天12小时),明显增加不育率,但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其它方面未见影响。AgNO_3(500ppm)预处理对乙烯利(乙烯)抑制小麦生长和杀雄等具有拮抗作用。对杀雄过程中乙烯利的运转、分解以及乙烯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细胞分裂素对渍水小麦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与土壤渍水同时向小麦地上部喷洒细胞分裂素类物质显著减轻了渍害,表现为叶绿素的降解及类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积累均减慢。不同种类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减轻渍害的活性大小次序为:6-苄氨基嘌呤(6-BA)>玉米素>6-呋喃氨基嘌呤,无生理活性的嘌呤类衍生物6-甲基嘌呤则没有减轻渍害的作用。地上部喷施IAA和GA_3不能延缓因渍水引起的衰老加速,ABA处理则有加重渍害趋势。 比较了经6-BA处理与不处理的植株在渍水时的乙烯产生和衰老出现的时间进程。未经6-BA处理的植株受渍3天时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渍水诱导乙烯产生显著增加,约4天达到高峰。6-BA处理使植株叶绿素含量至少在受渍后5天内没有下降,而乙烯产生量大大地增加,高峰期同样也在受渍后4天。说明渍水引起乙烯增生和衰老加速是受渍小麦体内独立进行的两个过程,乙烯是衰老加速的促进剂,而不是触发这一过程的“板机”。 6-BA处理增加小麦幼苗乙烯产生是由于它提高了体内乙烯生物合成前体卜氨基环丙烷-1-羧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