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变异与宿主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的新进展使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发生了革命的变化。由突变HBV所致不同类型的感染是由宿主免疫系统,干扰素(IFN)的反应和病毒基因型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所致。本文从病毒变异与宿主免疫应答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HBV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错位双链RNA(ampligen)是一种已知的干扰素诱导剂。单独和/或与其它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治疗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阳性鸭。这些药物包括丙氧鸟苷(ganciclovir)和原核细胞DNA促旋酶B抑制物(coumermycinAl)。单独和/或联合该两种药物时,对鸭血清和肝组织内DHBV均有抑制作用,但以三种药物联合时抑制效果最好。上述下种方案治疗结束后肝内松弛环状DNA(RC)和超螺旋DNA(SC)持续存在,而且不能消除血中鸭乙肝表面抗原(DHBsAg)。对治疗的大多数鸭血清干扰素,测定结果表明,ampligen能诱生鸭干扰素,但其出现时间与抗病毒效果产生没有平行关系。本研究为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诱导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肝炎病毒蛋白对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军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5):1-2,12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蛋白以及丁型肝炎病毒(HDV)基因组RNA与双链RNA依赖性蛋白激酶(PKR)之间可以进行特异性结合,使病毒感染的靶细胞对干扰素(IFN)的敏感性发生了改变。同时,肝炎病毒基因组及其编码产物与感染靶细胞中PKR分子之间的结合,将产生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用人重组r-干扰素(rhu-IFN)作用HEP-2细胞后HLA-DR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检测来探讨r-干扰素对HEP-2细胞HLA-DR抗原表达诱导作用及体外抗增殖活性。用单克隆抗体CR3/43(抗HLA-DR)和Ki-67(抗PCNA)。以链霉素一生物素技术(LSAB)检测HEP-2细胞HLA-DR抗原和PCNA表达,结果显示:r-IEN诱导HLA-DR抗原和抑制PCNA表达其强弱与r-IFN剂量有关。资料提示:r-IFN不仅对HEP-2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同时能调节其细胞膜特性,因而在喉癌的治疗中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酵母生产的HBsAg的化学结构及其免疫原性汪恩浩(深圳康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深圳,518057)用重组DNA技术生产有用蛋白质,不仅要求多肽应正确表达,而且多肽应有正确的三维结构。对于多聚体蛋白,如干扰素、胰岛素、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其三维结构通过链间和链内二硫键维持。虽然重组酵母细胞可以忠实地表达HBsAg,酵母生产和纯化后的HBsAg具有20nm颗粒形式,但其中的亚单位是通过非共价键结合在一起,其免疫原性很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重组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对住院治疗的108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研究。治疗前所有病例HBsAg、HBeAg、HBVDNA均阳性,ALT均大于正常值3倍。结果发现,总有效率女性高于男性(P<005);病程短于3年者明显优于长于3年者(P<001);CAH明显高于CPH(P<001)。9例治疗无效者,2例检出前C区变异;1例野生株和变异株混合感染者疗程结束后表现为无效。47例治疗无效者(包括部分复发者),检出干扰素中和抗体2例;结合抗体6例。治疗期间有类流感症状者显效率明显高于无反应者(P<001);总有效率高于无反应者(P<005)。治疗中ALT升高大于基值2倍以上者疗效更好(P<001)。结果表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红菌乙素修饰物(-乙醇胺,简称HB-E)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AH)光敏损伤以及HB-E被AH细胞摄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HB-E在640nm光照的条件下对AH细胞产生很强的光动力作用;细胞对HB-E的摄取速度快(室温下2min,达到平衡),在饱和时每个细胞可摄取HB-E分子5×109个;经多种竹红菌素修饰物光敏能力的比较中HB-E光敏作用明显要大于其它的光敏剂;光敏机理的研究中确定了活性氧的作用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大剂量胸腺肽联合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作用,发现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的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VDNA阴转率和HBVDNA有效下降率分别为760%、440%、560%和960%。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表明,联合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亚群上调,CD8+亚群下调,二者比值趋于正常,说明国产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机理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竹红菌乙素修饰物(-乙醇胺,简称HB-E)对小鼠腹水肝癌细胞光敏损伤以及HBE被AH细胞摄取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HB-E在640nm光照的条件下对AH细胞产生很强的光动力作用,细胞对HB-E的摄取速度快(室温下2min,达到平衡)在饱和时每个细胞可摄取HB-E分子5×10^9个;经多种竹红菌素修饰物光敏能力的比较中HB-E光敏作用明显要大于其它的光敏剂,光敏机理的研究中确定了活性氧的作用是存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HAV,HBV,HCV,HDV和HEV重叠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LISA法检测了108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血清中的五种肝炎病毒──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成型(HEV)肝炎病毒的标志物,并采用PCR技术检测了患者血清HBVDNA、HCVRNA及HDVRNA。结果五种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者35例(32.4%),单纯HBV感染者73例(67.6%)。HBV、HAVM重感染率为4.6%,HBV、HCV二重感染率为9.2%,HBV、HDVM重感染率为14.8%,HBV、HEV二重感染率为1.9%,HBV、HCV和HDV三重感  相似文献   

11.
鱼类培养细胞干扰素的诱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对紫外线灭活的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F9株,在几种鲤科鱼类培养细胞中诱导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及影响干扰素产量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纯化的GCHV在紫外线照射5分丧失感染性,但获得了在CAB等5种鲤科鱼类培养细胞中高铲诱导产生干扰素的能力。干扰素的诱导需要病毒高复数感染细胞。干扰素主要在诱导后14小时时内产生。培养上清中的新生牛血清对干扰素的产量有抑制作用。而在PH6.2-7.8范围内对干扰素产量无  相似文献   

12.
在胶束非均相体系中竹红菌乙素光敏作用特征的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简称HB)属于脂溶性醌类光敏剂。本文采用近代ESR实验技术,探讨了HB在TritonX—100胶束非均相体系中光敏反应原初过程的特征。首先证明,在非均相体系中,HB仍具有产生1O2的作用,进而证实,HB通过电子传递亦能产生HB-,O2-和·OH自由基。结果发现,HB在非均相胶束体系中,上述活性中间体(1O2和自由基)的相对产额均显著高于均相体系值。这表明,在非均相体系中,HB光敏反应激发能转移和电子传递具有新的特点和规律。据此推测,HB在生物非均相体系中的光敏损伤作用将会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观察干扰素α-2b(安达芬)治疗18周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学及血清HBV DNA等变化。采用肝组织损伤程度knodell计分法、免疫组织化学及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对22例病人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治疗结束时有55%(12/22)病人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得以改善(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减少≥2分),其中16例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3者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有明显降低(P〈0.05),而G≤2的6例  相似文献   

14.
六种固氮蓝藻提取液对玉米的促长作用和提取液成分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用六种固氮蓝藻的提取液处理玉米种子,同时对其提取液氨基酸组成和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B12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固氮鱼腥藻HB686(AnabaenaazoticaHB686)、球孢鱼腥藻HB1017(A.sphaericaHB1017)、多变鱼腥藻HB1058(A.variabilisHB1058)和小单歧藻HBTT(TolypothrixtenuisHBTT)的提取液中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B12的含量高于鱼腥藻SP.HB1042(Anabaenasp.HB1042)和繁育管链藻HB38(AulosirafertilissimaHB38)。同时,促进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效果前四种藻较好,后两种则较差。  相似文献   

15.
观察一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25例)经α-干扰素(IFN-α)抗病毒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和受体水平的变化与乙肝病毒消长之间的关系。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标本ELISA法同步检测,根据治疗后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DNA)阴转分应答组(10例)与无应答组(15例)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6水平下降,尤其答应组下降明显;治疗后应答组IL-2水平明显升高(P〈0.01),sIL-2R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IFN抗HBV疗效,实现感染细胞水平上的抗病毒性肝炎导向治疗,我们将抗HBsAg单克隆抗体(McAb)的F(ab')2片段与IFN文联,所得交联体称为乙型肝炎导向干扰素(T-IFN)。应用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作模型,对T-IFN进行了体外抗HBV实验:通过检测细胞上清液HBsAg、HBeAg和HBVDNA水平的变化,结合细胞存活率来评价其抗HBV活性,并与游离IFN和McAb以及二者的混合法(Mix)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经12天作用,T-IFN在细胞存活率、对HBsAg和HBeAg抑制率及时HBVDNA抑制作用等方面均优于游离崳桑疲巍ⅲ停悖粒夂停停椋裕椋疲魏鲜逝ǘ任保担埃啊常埃埃埃桑眨恚欤谡庖慌ǘ认拢赴婊盥省荩罚梗叮ィ龋拢螅粒缫种坡剩担罚场叮罚叮ィ龋拢澹粒缫种坡剩矗埃薄担保玻ィ危模猎冢保妫缢揭韵拢欢嘤εǘ鹊模桑疲巍ⅲ停悖粒夂停停椋模危猎冢欤穑缢揭陨希龋拢螅粒绾停龋拢澹粒缫种坡示陀冢裕桑疲巍L崾荆砸唬桑疲慰赡茉诓《荆危模粮粗啤⒉《镜鞍缀铣杀泶锏榷嘞罨方谏戏⒒右种谱饔谩#裕桑疲慰梗龋幔中Ч庞冢桑疲巍  相似文献   

17.
家蚕病毒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得到并分析了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Noclear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NPV)和质型多角体病毒(BombyxmoricytoplasmicPolyhedrosisVirus缩写为BmCPV)包涵体(即核型多角体BmNPB和质型多角体BmCPB)在银胶溶液中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光谱。BmNPB和BmCPB通过氨基酸残基侧链的S原子、COO-(COOH)和NH2(NH)基团以及蛋白质分子的N-末端与银表面相作用。Trp残基金部或大部处于疏水环境中。BmNPB中蛋氨酸残基侧链的S-CH2和CH2-CH2链分别为扭曲和扭曲式构型。BmCPB中的S-CH2和CH2-CH2链则分别属于反式和扭曲构型;C-C-S-S-C-C链为反式-扭曲-反式结构。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的产生和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的4个开放读框(ORF),分别编码包括X蛋白在内的7种病毒蛋白;其中X蛋白具有广泛的反式激活作用,并且可能和与HBV感染相关的肝细胞癌的发生有直接关系〔1〕。HBVX蛋白已证明不与双链DNA相结合,其反式激活作用的发挥有赖...  相似文献   

19.
衰老过程中的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过程中的脱氢表雄酮及其硫酸酯研究E.-E.Bauhieu(法国)[编者按:DHEA(S)的抗衰老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是DHEA(S)研究先驱Baulieu教授在1995年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的综述报告。现在他正在法国进行DHEA(S)抗衰老的临...  相似文献   

20.
对379例良、恶性肝组织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显示,33%的慢性迁延性肝炎(6/18)、76%的慢性活动性肝炎(26/34)、92%的肝硬变(57/62)和97%的肝细胞性肝癌(HCC)(58/60)中有HBxAg表达,阳性率高于HBsAg或HBcAg。癌周肝中的HBxAg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癌周肝。与其它2种HBV抗原不同,HBxAg表达在细胞类型上有较明显的选择性,在肝小多角细胞(SPLC)、小细胞性不典型增生(SCD)及HCC中较强。与IGFⅡ、c-erbB-2、c-myc和EGF-R表达进行的对照研究表明HBxAg与IGFⅡ和c-erbB-2这2种HCC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关系密切。PCNA染色结果显示HBxAg阳性组织的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HBxAg阴性组织。我们的结果还表明HBxAg表达与肝细胞不典型增生的发生和进展有关、提出HBVX基因可能通过其表达产物(HBxAg)首先激活IGFⅡ、c-erbB-2基因,继而引起显著的SPLC增生和SCD而参与HCC发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