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的分子指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敏 《微生物与感染》1994,17(4):167-168,179
分子指纹法包括:细菌全细胞蛋白SDS-PAGE图谱分析法,染色体DNA限制酶酶切图谱分析法,rRNA基因限制酶酶切图谱分析法。分子指纹法能敏感表达幽门螺杆菌(HP)基因变异,从菌株水平准确鉴定HP,并应用于HP感染复发,耐药性,致病机理和分子流行病学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已被公认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癌的重要病因,但其 致病与免疫机制等多问题的深入解决尚有 待于动物模型的发展。本文好在小猪、犬、猴、裸鼠胃中建立的HPB感染模型,或用HP近似菌如Helicobacterfelis(HF)或Helicobactermustelas(HM)在小鼠、雪貂胃中建立的拟HP感染模型,并介绍了它们在观察抗HP疗法疗效、HP及其近似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幽门螺杆菌(HP)的流行病学、胃内定居及定居相关因子、胃内生长代谢及代谢产物(包括多种酶和毒素)以及免疫病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该菌在胃、十二指肠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疫苗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蚴杆菌(HP)于1983年被发现,是一种与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有关的重要致病因子,目前只能采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尚无有效的免疫制剂问世,其疫苗和动物模型的研究正在加紧进行中。疫苗研究方面,全菌体死疫苗似不可行,DNA疫苗效果也不理想,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活疫苗或组分菌苗可能是有效途径。另外研究发现,HP疫苗可能还具有治疗作用。动物模型研究方面,目前公认用HPSS1株建立的HP小鼠模型较为成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的制备与纯化、毒素活性的测定方法、氨基酸成分与氨基酸末端序列分析、毒素的理化性质与致病机制以及抗细菌毒素抗体的产生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且与胃癌的发生有关。本文报告了幽门螺杆菌疫苗及其相关性研究的成果,包括细菌的分离培养、毒力基因分型、抗原的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基因工程株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幽门螺杆菌遗传物质基础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其遗传物质交换的机制,并介绍了基因克隆技术在该菌中的研究成果。HP不仅染色体DNA的大小结构表现出差异性,而且其限制修饰酶也有明显多样性,自然转化是其遗传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该菌多个与致病有关的基因已成功克隆,基因克隆技术是研究该菌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微生物教研室650031)柳爱华(昆明结核病防治院检验科650031)经过近十年的广泛深入地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n,HP)的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毒力相关基因及所致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洪涛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34-36,39
幽门螺杆菌(Hp)作为各种常见胃肠疾患的重要病原已得以确认,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的尚未阐明。目前倍受关注的是其两个特征性致病因子:细胞空泡毒素(VacA)和细胞毒相蛋白(CagA)。国外科研人员对这两种因子编码基因、同常见胃肠疾患的相关性以及在HP致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关系密切。脲酶是其主要的定植因子和致病因于,也是主要抗原成分和疫苗候选抗原之一。本文就脲酶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细胞定位、致病机制以及检测方法和疫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P)是胃炎和胃溃疡的重要病原体,越年越多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HP的感染与胃癌的发生也密切相关,因而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目前对其机制所知不多,有关文章主要分析了HP感染所引起的炎性刺激,HP感染对人染色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HP感染所致细胞程序性死亡变化对肿瘤发生的影响。本文就将这几方面的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建平  乐军  王洪海 《生命科学》2002,14(3):182-185
结核病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其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的致闰机理与众不同。脂类代谢在致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巨噬细胞被入侵的细菌修的机理也是研究细菌持续感染致病的重要突破点,研究细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开发新的疫苗和治疗药物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刘立华 《微生物与感染》1999,22(5):17-19,30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病因。除了细菌产生的毒性致病因子外,由于感染诱导的自免疫反应也可能是引起胃粘病变的重要因素;(1)Hp感染可致B细胞异常增殖,在胃粘膜后期青草厢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HP感染不仅诱导抗菌抗体,而且可诱导针对胃粘膜结构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参与胃粘膜的炎性损害并可能与粘膜萎缩有关;(3)HP菌体成分与胃粘膜上皮组织间存在交叉怕,这是该菌感染导自身抗体的原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L型的体外诱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胃内可能影响NP变成L型的一些因素,如抗生素、胃液、胆汁等为诱导剂,进行HP一L型的体外诱导。梭芋青霉素纸片法和含药平板法可诱导出HP一L型的园球体和丝状体,在L型平板上形成典型的“油煎蛋”佯或丝状菌落。梭千青霉素诱导HP一L型纸片法浓度为10一200ug/片,含药平板法浓度为0.156一0.01ug/ml。融羧苄青霉素诱导的“油煎蛋”样菌落不稳定易回复,丝状菌落则较稳定,在Skirrow平板上也能生长。胃液可诱导HP形成稳定的L型,这种L型为丝状菌落,涂片油镜下呈长丝体。胆汁对4株不同的HP经多次诱导均未成功,形成的HP一L型作了免疫酶(PAP法)染色和染色体DNA酶切图谱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复发的主要机制;(1)残留菌复燃,复发多由胃中治疗前同一菌株复燃所致,而有些病人可能带有几株不同的HP,敏感株被杀死后,耐药株残留引起复发,该菌还能转变为球形菌致病。(2)新菌株再感染,口腔储存库中的HP可由口进入胃中引起复发;同一家族或配偶带有相同的HP菌株,可经口一口传播引起再感染,人-人之间也可能经粪-口传播引起再感染。  相似文献   

16.
经口给予小鼠门螺杆菌(HP)抗原疫苗2周后,提取脾淋巴细胞和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LPL),检测细胞毒活性和IL-2诱生能力的改变。结果显示HP抗原疫苗能增强吸LPL细胞毒活性和IL-2的分泌量。对脾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影响不大,IL-2诱生能力稍有下降。证实HP抗原疫苗对胃粘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有免疫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检测10例普通猪的胄组织,有8例分离到螺杆菌样细菌(HLO)。其菌落、菌体形态和某些生化反应与幽门螺杆菌(HP)相似,但其尿素酶活性较低,HLO全菌蛋白的SDS一pAGE图谱也与HP的不同。本文就HP和HLO及其伴发的人、猪慢性胃炎的特点,作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王宁  邹全明 《生命的化学》2004,24(6):487-489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传统治疗方案面临着耐药性和依从性差的问题,而其治疗性疫苗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综述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分别阐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免疫机制、主要抗原、佐剂、已有的治疗性疫苗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尿素酶的纯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Sephacry1 S-200和Q-Sepharose两步层析,从HP蒸馏水浸液中提取纯化尿素酶,并对其特性进行了测定,证明HP尿素酶各含一个66kD和29.5kD的亚单位,并以6个分子聚合成625kD大分子蛋白,有很好的抗原性,并显示特异的血清学反应。用HP超声浸液抗原和尿素酶,加入2μg霍乱毒素粘膜佐剂,给SPF BALB/C小鼠口服免疫,可使80%小鼠抵抗HP活菌的攻击,证明尿素酶是一种抗HP的保护性抗原。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被认为是引起人类胃部疾病的元凶之一。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是由细菌外膜自发脱落而形成的囊泡状结构,其具有细菌外膜多数成分,包括外膜蛋白、多糖、脂质以及其他蛋白组分。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关注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同时,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疫苗,在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中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潜力。因此,本综述总结了目前关于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组成成分的研究,并讨论了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存活和致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膜囊泡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