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为缓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的骨架型、膜控型、渗透泵型、胃内滞留型、定时释药等口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结构及其在人体外释放药物的作用范围和作用程度加以概述。结果:通过实验研究发现针对相同的药物可以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将该药物做成不同的剂型结构,同时同一剂型结构又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的剂型。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笔者制备了胆甾醇基γ-聚谷氨酸负载阿霉素纳米胶束(DOX/NPs),并考察了该载药纳米胶束体系的形态与粒径、载药量、包封率以及体内外释药的特性。结果表明:DOX/NPs的最佳载药量为22.4%,包封率为90.2%,平均粒径为(312.3±7.2)nm,电镜下观察呈现明显的核壳结构。体外释药结果显示,DOX/NPs能延缓阿霉素的释放,并具有p H敏感的释药特性。小鼠体内释药结果表明:阿霉素经包埋后其消除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平均滞留时间(MRT)均明显大于游离阿霉素,达到了药物缓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薰衣草精油(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体外释药模型。方法:以芳樟醇及乙酸芳樟酯为指标,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溶出度的方法;选用硬脂酸、聚乙二醇6000(PEG 600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为辅料,优化辅料配比,采用熔融法制备LEO缓释固体分散体,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结果:LEO缓释固体分散体的最佳处方配比为硬脂酸∶PEG 6000∶单硬脂酸甘油酯:LEO=3∶5∶1∶1,该条件下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在体外能够持续释药12 h,体外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结论:所优选的处方配比工艺稳定可靠,所得缓释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改善药物溶出,缓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了异烟肼PLA缓释微球(IN-PLA-MS).首先采用球磨法制备IN微粉颗粒,平均粒径为0.161μm,然后将IN微粉超声分散于溶有PLA的二氯甲烷溶液中(S/O),将制备的混悬液进行喷雾干燥.制备得到的微球形态圆整光滑,无粘连,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5.62μm,粒径均一;体外释放试验中,IN-PLA-MS23天累积释放70%,且无明显突释;大鼠(Rattus norvegicus)体内考察中,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质谱(LC-MS/MS)测定肺部药物浓度,微球在大鼠体内持续释药4周.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过程容易控制,采用包裹IN微粉颗粒的方法,未引入水分,一方面避免了因水分挥发在微球内部留下的空隙,另一方面抑制了药物在微球表面的迁移,有效地减少突释,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研究制备了包载10,11-亚甲二氧基喜树碱(MD-CPT)的透明质酸纳米乳(HANs)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载MD-CPT透明质酸纳米乳的细胞吞噬,并进行了体内药代动力学分析.通过优化制备条件,得到了皮肤渗透性良好的缓释剂型.从CLSM观察到药物被细胞摄入并传递入细胞核,同时,载药纳米乳的细胞吞噬效率呈时间依赖性,不同细胞株HSF、HUVES、MCF-7、KF的细胞吞噬率略有不同.用Rhodanmine B标记HANs,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载药纳米乳透过角质层到达真皮层的拟动态过程.利用HPLC检测MD-CPT血药浓度,测得经皮给药半衰期T1/2是静脉注射的3.6倍,肌肉注射的1.6倍,体内药物滞留时间显著增加;血药浓度峰谷值差异小,曲线平缓,说明经皮给药能保证血药浓度呈现可控的持续性.最终通过活体成像系统和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直观地反映出经皮给药后药物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各组织器官药物含量,确定载药纳米乳主要采取胞间渗透的扩散方式,在局部给药的区域滞留时间较长,有利于对浅表性的病灶区持续给药,延长药效,而剩余的MD-CPT和解离的HANs都进入了血液循环,最终通过新陈代谢被排出体外.为无创型HANs经皮给药系统应用于浅表性肿瘤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长效重组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重组药物半衰期的长短显著影响药物在使用时的剂量以及治疗的效果,所以延长其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防止药物在体内迅速降解成为现在药物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针对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几种重组药物长效化方法.如定点突变、化学修饰、基因融合、药物剂型和给药方式的改变等,结合目前已经上市的和正在研发中的长效重组药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建立准确、灵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研究灯盏甲素在正常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采用改良Zea longa方法制作MCAO模型,正常和模型大鼠灌服灯盏细辛提取物后,UPLC-MS法测定灯盏甲素的血药浓度,通过DAS2.0软件拟合出药动学参数,SPSS11.5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灯盏甲素在正常和MCAO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与正常大鼠的药动学特征相比,灯盏甲素在MCAO大鼠血浆中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达峰浓度(Cmax)均明显增大,清除率(ClZ/F)、表观分布容积(VZ/F)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减小,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存在明显的双峰。表明灯盏甲素在MCAO大鼠体内较正常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反应了该药用于临床治疗脑缺血损伤疾病的合理性。造成这种差异吸收的原因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的膜通透性增强使药物跨膜转运加快,也可能是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使通过细胞旁路通道的药物转运加快。  相似文献   

8.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1,平均粒径在100~250 nm之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57±3.45%和3.10±1.19%,体外持续缓慢释放达48 h以上,累计释放率超过70%,缓释效果明显。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的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为聚乳酸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为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免疫缺陷大鼠肝脏原位肿瘤模型,以阿霉素为模型药物,在肿瘤组织注射吸附有阿霉素的载药微球,建立肿瘤组织内抗肿瘤药物缓释与长效作用的研究方法。方法:利用MHCC-97H高侵袭肝细胞癌细胞系在免疫缺陷裸鼠皮下成瘤后,解剖瘤块并切割,种植于免疫缺陷大鼠肝脏原位;进行开腹给药,将阿霉素载药微球精准注射进大鼠肝脏原位肿瘤组织中;收集大鼠血液、肿瘤组织标本等,检测药物在大鼠体内特别是肿瘤组织内的留存情况,最后进行PET/CT小动物活体成像,确定阿霉素载药微球在免疫缺陷大鼠肝脏原位肿瘤组织内缓释作用与长效抗肿瘤活性。结果:通过大鼠肝脏原位接种肝细胞癌瘤块可建立免疫缺陷大鼠肝脏原位肿瘤模型;使用阿霉素载药微球对病灶进行精准给药可实现阿霉素载药微球在体内的缓释作用;索拉非尼(Sorafenib)联用阿霉素载药微球可更显著地抑制大鼠肝脏原位肿瘤的生长。结论:建立了免疫缺陷大鼠肝脏原位肿瘤模型,建立了肿瘤组织内抗肿瘤药物缓释与长效作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制备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进行体外和SD大鼠体内评价。实验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藤碱磷脂复合物,乳化超声法制备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考察其粒径分布、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及体外释药等基本理化性质。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青藤碱混悬液和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比较药动学行为及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平均粒径为201.32±5.05 nm,Zeta电位为-22.2±1.5 mV,包封率为80.31±1.01%,载药量为4.42±0.28%,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药模型符合Weibull释药模型,拟合方程为:LnLn(1/1-Mt/M∞)=0.576 6Lnt-1.478 1(r=0.988 8)。体内药动学研究结果表明,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改变了青藤碱的药动学行为,增强了体内吸收,延长了青藤碱在体内滞留时间,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到了1.75倍。因此,青藤碱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可显著促进青藤碱体内吸收,提高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1.
万氏牛黄清心缓释胶囊在比格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格犬单剂量交叉口服万氏牛黄清心缓释胶囊和市售普通丸给药的药动学.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只比格犬单剂量口服万氏牛黄清心pH-依赖型梯度释药胶囊和市售丸后血浆中盐酸小檗碱的血药浓度.血浆样品采用碱化后乙醚萃取浓缩方法制备.以青藤碱为内标物质,流动相采用乙腈-0.1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磷酸(30:70:0.01),检测波长为262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盐酸小檗碱及青藤碱的测定无干扰;最低检出限为1.25ng·mL-1;盐酸小檗碱在1.25~25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绝对回收率为82.94%~88.36%,方法回收率为89.28%~92.29%;日内精密度RSD≤4.87%、日间精密度RSD≤7.03%.缓释胶囊和普通丸药动学参数AUC0∞分别为668.02和809.95 h·ng·ml-1,MRT分别为5.27和4.34h,缓释胶囊相对于普通丸的生物利用度为84.6%.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处理简单,无干扰,灵敏度高,适合测定中药缓释制剂的药物动力学研究.万氏牛黄清心缓释胶囊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药物在体内呈梯度释放.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的标准手段。从给 药方式上而言,相对于静脉系统化疗及单纯的肝动脉灌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尤其是进行明胶海绵补充栓塞,可明显改善物代 谢动力学参数,既减少外周药物浓度和非靶器官毒性,又能增加局部药物浓度从而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从剂型上而言,阿霉素 碘化油乳剂能明显降低血药峰值浓度,并能选择性分布于肝脏肿瘤内,达到靶向治疗肝癌的目的。加用明胶海绵补充栓塞,上述 作用会更加明显。肝动脉化疗药微囊栓塞也能取得较明显的物代谢动力学优势,缓释、增加局部浓度、延长作用时间和减轻药物 不良反应。无论外周血药峰值浓度(Cmax)还是曲线下面积(AUC),载药洗脱微球(DEB)栓塞均显著低于阿霉素碘化油乳剂栓塞, 从而取得比传统的化疗栓塞更好的肝癌治疗效果。对不同给药方式及载药剂型的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对不断提高TACE的疗 效和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盐度1‰和15‰下诺氟沙星肌肉注射给药(剂量10mg/kg)和盐度15‰下药饵口服给药(剂量15mg/kg和30mg/kg)后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药代动力学。在盐度1‰和15‰下,南美白对虾肌注给药后血药浓度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血药浓度与时间关系曲线适合用二室模型来描述,其药动学方程分别为C0=35.422×e-9.778t 4.363×e-0.165t和C0=35.144×e-13.335t 7.888×e-0.608t,但两盐度下部分药动学参数差别较大。药饵口服给药时,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未呈明显的正相关,且血药浓度—时间关系曲线均表现出双峰现象。以30mg/kg剂量药饵口服给药后,药峰出现的时间分别为给药后4h和12h,峰浓度分别为2.86μg/mL和2.04μg/mL;以15mg/kg剂量给药时也得到相似的双峰现象,但第二峰浓度出现的时间为8h。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益生菌双歧杆菌与枸杞多糖提取物设计为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OCDDS),制备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考查其体外释放行为及体内定位作用。方法以枸杞中多糖为指标,对制剂进行体外溶出实验,并利用X-射线跟踪技术验证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在人体内的靶向性。结果该制剂在人工胃液2 h、人工小肠液4 h,几乎不释药,而在人工结肠液中6 h释药达到100%,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对缓释制剂的规定,且体内实验在结肠中黏附性较好。结论0710合生元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在体外结肠液中释放良好,在体内结肠具有靶向性,达到制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新型癌症化疗制剂载阿霉素(Adriamycin)、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微球(ADM-PLGA-NP),研究其性质及体外释药特点。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包封材料,阿霉素为模型药物,采用复乳蒸发法制备ADM-PLGA-NP,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分布,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载药率及包封率,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考察微球对ADM的缓释作用。结果:ADM-PLGA-NP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约(237±12.7)nm,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为(6.42±1.67)%和(53.82±8.34)%,药物在体外缓慢释放,5 d累积释放量达85%。结论:通过复乳蒸发法制备的ADM-PLGA-NP性质稳定,具有药物缓释性,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药物化疗载体。  相似文献   

17.
采用S/O/W和W/O/W法,和不同的苄丝肼载药量制作缓释微球,用HPLC考察其释放曲线、突释情况和包封率,实验表明S/O/W法制作的苄丝肼微球缓释效果更好,达到了6d,包封率能达到70%以上,突释情况可以接受,苄丝肼载药量低的微球能达到更高的包封率。  相似文献   

18.
一种药物必须能以适当浓度出现在作用部位,通过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然后方能引起一定的药理反应。优良的药物除了理化特性适宜与受体相互结合之外,同时也必由于它符合体内转运规律,容易从给药部位到达作用部位,形成有效浓度。各类药物在吸收、分布、排泄等转运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各自的特征。决定这些特征的因素很多,譬如组织亲和力的差别,便是原因之一,脂溶性药物如硫喷妥、双苄胺等容易  相似文献   

19.
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消除规律, 有助于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1)单次口服剂量 20 mg/kg 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 第一次达峰时, 强力霉素在肾、血和肌肉中浓度迅速上升, 达峰时间 Tmax (1)出现在 30min, 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浓度上升缓慢, 出现在 1h; 肝、肾、血和肌肉第二次达峰的时间 Tmax (2)出现在 8h, 第二次达峰浓度 Cmax(2)大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 (1)。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63.242、1282.077、142.379、62.348 μg·h /mL。消除半衰期[T1/2b]: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40.668、48.767、36.527、31.091h, 平均滞留时间(MRT):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46.585、56.989、48.859、42.428h; (2)连续口服剂量 20 mg/kg 的强力霉素 5d, 停药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肝脏中浓度最高, 肌肉+皮中浓度最低。在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 药物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皮、肾脏、肝脏。若以肝脏为靶组织, 最高残留限量 300 μg/kg,休药期不低于 30d; 若以可食组织肌肉+皮为靶组织, 最高残留限量 300 μg/kg, 休药期不低于 19d。  相似文献   

20.
长效缓释微球是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骨架材料中的微米级别的药物释放载体,这种新剂型可以显著降低给药频率,同时大分子材料的包裹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目前广泛应用在蛋白多肽等药物。已有一些用于治疗糖尿病、精神病、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被批准上市。然而,因为微球的制备工艺繁杂、质量控制困难,至今只在少数产品上应用,现在越来越多的口服难吸收的生物药物开始产品化,长效缓释微球在提高患者依从性方面备受瞩目。本综述对目前典型的微球制备技术做出分析和评判,以期对完善微球制备工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