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基本运动形式是新陈代谢。微血管是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正常微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相对恒定的基本条件,通透性的异常改变又是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所谓微血管的通透性,主要指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通透微血管的能力。小分子物质容易通过微血管壁,且受局部血流、淋巴流的影响。大分子物质通过微血管的能力,能反映微血管壁的机能或形态的变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只有在注射标记物质的条件下,利用它们本身分子大小或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标记),进行镜下活体观察、组织标本的观察和仪器的测定。微血管通透性变化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方法的限制,大部分是定性描述,缺乏简便、精确的定量方法,影响了对微血管通透性的深入研究。本文简要地叙述几种常用的方法,供开展这方面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低置式密闭颅窗模型及兔软脑膜微血管观察马虹徐镰陈进贵张日新(江苏职工医科大学,南京210029)在脑循环研究中,密闭颅窗以其能对清醒动物软脑膜微血管的动态变化进行直接、连续观察及慢性长期追踪等优点,已成为探讨影响脑循环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他因素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陆面水文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土壤、植被、大气统一体内水分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复杂特性,形成一人比较反映真实情况,定量模拟这些交换过程模式的重要性已引起大家的注意,早在1969年Phillp就强调用这种统一体现观点去陆地与大之间的水热交换,生态工作者过去的许多工作都已说明发生在陆气交界面上的水热交换过程同覆盖陆地的植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不同陆面生物圈结构物理及植物生理性质将对这种交换过程的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对气候与环境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微血管通透速度的图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微循环活体观察和荧光示踪技术,通过计算机数字图象处理对荧光素钠(FINa)和FITC-Dextrans(FD-4,MW4000,FD-150,MW150000)在肠系膜微血管的通透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了正常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对不同分子量荧光物质的通透方程,得到了通透系数及对通透系数评价的定量方法。结果证实:颈动脉注射荧光素钠后4s即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很快,通透系数为3.362×10-8cm2/s。注射FD-4后15s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比荧光素钠慢1倍左右,通透系数为1.718×10-8cm2/s。注射FD-150后8s可在微血管中见到,扩散速度很慢,约为荧光素钠扩散速度的1/70,通透系数为0.0486×10-8cm2/s。荧光物质的渗出部位主要在毛细血管及细静脉,在细动脉则极少见到。证实我们计算得出的通透系数能够较好地反映肠系膜微血管通透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及得到的通透方程可以用于微血管物质交换参数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略介绍了研究脑脊髓微循环应用放射性微球技术测量脑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原理和方法,也介绍了脑组织的供血来源、微血管的分布、动-静脉分流、侧支循环以及各种因素影响脑脊髓微循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基于微血栓运动分析的微血管特征结构自动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血栓运动分析的微血管特征结构自动提取策略。提出用灰度梯度直方图统计来自动选阈的快速阈值值化算法,检测形态复杂的微血管图像边缘,抑制次要的微血管,采用低阈值双窗二次角点选择策略选取边缘曲线角点。通过微血管显微图像及其二值化图像分析,建立反映含微血栓的微血管特征结构模型,利用微血管的先验知识,给出提取微血管特征结构的算法,最后给出微血管显微图像结构的提取结果,实验证明该算法是十分有效的。含微血栓的微血管的特征结构建立,复杂的微血栓的匹配和识别问题将得到简化,微血管及微血栓的形态变化及运动估算任务得以减轻。该研究对于脑微循环障碍和老年病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法,制作金黄地鼠颊囊微血管铸型的方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制作之铸模清晰地显示了该组织微血管的立体构筑并能较好地显示血管新生的功能性变化和肿瘤情况下微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是一种研究微血管构筑及病理情况下微血管变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表解(见33页)二、设计根据科学性,精确性,逻辑性以及直观形象的原则,以简明扼要的形式,概括了高等动物物质代谢的全部教材内容,并重点突出地反映出教材中的三个主要内容.1、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表解鲜明地体现了三个要点:①体内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跟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②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只有依靠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才能维持,其中循环、消化、  相似文献   

9.
《生理通讯》2008,27(4)
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最近在《循环研究》期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将成人血液、骨髓和脐带中的“祖细胞”(progenitor cell)移植到老鼠的身上,结果发现不仅长出了微血管还同老鼠本身的血管一起担负起输送血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毛细血管是循环系的末梢部分,也是循环系中的一个重要的枢纽部分。由于血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的,所以毛细血管的结构、透性及其血流量的调节问题,是近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细胞工程     
用生长在 cytodex-3型微载体上的叙利亚仓鼠肾细胞系(ATCC CCI15)为材料测定动态细胞培养系统的生物学性能。这种系统是专为太空生物学实验而设计的。用自身供能的渗透泵来进行培养基的交换循环。本系统无任何机械振荡装置及探测器。肾细胞的生长特性由细胞密度、糖耗、乳酸分泌量、pH 值等反映出来,本培养系统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树鼩视网膜来源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技术以及永生化细胞株,为体外利用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利用Ⅱ型胶原酶、分散酶和DNaseⅠ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出原代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利用差速消化法纯化内皮细胞,然后利用携带SV40T基因的慢病毒转染细胞,再挑取单克隆后进行传代培养。对传至50代以上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鉴定以及核型鉴定。结果 采用混合酶消化法能够分离获得微血管内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呈不规则多角形和梭形。经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传代培养后细胞形态一致,到第50代时细胞形态结构仍较好。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标志性蛋白VWF、CD34、Claudin1、ZO-1和永生化SV40T表达阳性。生长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生长旺盛,第2~4天时处于对数生长期,第4天进入平台期。细胞核型结果显示:染色体数与树鼩染色体相同,即所获取的细胞为永生化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成功建立的树鼩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较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为视网膜病变及眼科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中国虎纹蛙脾微血管铸型进行了观察,发现脾实质的白髓和红髓之间界限不甚清晰,脾血窦形态大小不一,相续连接成网,窦壁上有少数裂孔。脾微循环为闭锁和开放性循环共存的类型,且大部分为开放性循环。脾实质断面上有动静脉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扫描电镜的方法对中国虎纹蛙脾微血管铸型进行了观察,发现脾实质的白髓和红髓之间界限不甚清晰,脾血窦形态大小不一,相续连接成网,窦壁上有少数裂孔.脾微循环为闭锁和开放性循环共存的类型,且大部分为开放性循环.脾实质断面上有动静脉吻合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周磊 《动物学杂志》1994,29(1):44-46
本文介绍了应有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灌注法,制作金黄地鼠颊囊微血管铸型的方法及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制作之铸模地显示了该组织微血管的立体构筑并能较好地显示管新生的功能性变化和肿瘤情况下微一血管系统的病理性改变。是一种研究微血管构筑及病理情况下微血管变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朱欢  高炳宏 《生命科学》2020,32(8):855-863
采用文献资料法总结有氧运动对普通人群、运动员、慢性病患者微血管反应性的干预效应及可能机制,为有氧运动干预过程中微血管功能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1)有氧运动能提高普通人群(中老年)、耐力性运动员微血管反应性,预防与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生,提升运动表现;(2)有氧运动能改善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患者微血管反应性,促进患者康复,但人体研究案例较少,未来应加强人体干预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3)微血管流体剪切应力增大是有氧运动提高微血管反应性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此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增加、线粒体动力学改善、胰岛素水平与敏感性提高、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等在提高微血管反应性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利用方式下潮棕壤交换性钙镁的剖面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水稻田、玉米地、撂荒地和人工林地4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对潮棕壤0~150 cm土层中土壤交换性钙(Ca)和交换性镁(Mg)的剖面分布及Ca/Mg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交换性Ca含量及储量差异不明显;林地各土层的土壤交换性Mg含量均显著高于水稻田(P<0.05);交换性Mg储量大小依次为林地、玉米地、撂荒地和水稻田(P<0.05).不同利用方式交换性Ca/Mg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0 cm以下土层水稻田Ca/Mg显著高于其他3种利用方式(P<0.05).土壤生态系统中Mg的优先固持、土壤管理以及植物自身的特性如生物量的循环速率、生物量在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分配、根系的分布等,对土壤剖面中交换性Ca和交换性Mg的构成以及土壤交换性Ca库和Mg库的重建等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红外吸收光谱研究不同含水量的溶菌酶膜的H-D交换动力学,以期阐明水合对溶菌酶分子活动性的影响。 酰胺Ⅱ带与酰胺Ⅰ带峰高之比A_Ⅱ/A_Ⅰ随交换时间延长成指数下降,它反映处于不同状态的质子交换速率。在一定水合范围内交换速率与水合溶菌酶水含量有关。分别在交换10分钟及5小时后的A_Ⅱ/A_Ⅰ测量表明,在R<0.2范围内,交换的质子数随水含量同步增大。R≥0.2交换质子数不再进一步增大。最初10分钟内交换的反应速度常数K_f随水含量的改变亦遵循定律。R≈0.2为一临界水含量,是溶菌酶分子维持其晶体和溶液中的空间结构及表现其活性所必需。低于此值时,溶菌酶分子的活动性随水含量而改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体外微血管培养模型为基础,用鼠尾胶原包埋大鼠动脉环,并将包埋的动脉环转移到种有人肺癌A549细胞单层的培养皿中,用MCDB 131无血清培养液对动脉环和肿瘤细胞进行共培养,从而建立肿瘤微血管体外生成模型。大鼠动脉环于培养后第3天从血管壁长出微血管芽,第6至10天长成微血管丛,两周后新生微血管开始萎缩;没有肿瘤细胞刺激的条件下,大鼠动脉环新生微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人肺癌A549细胞能够促进血管生成。体外大鼠动脉环肿瘤微血管培养模型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适合研究肿瘤血管新生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20.
微循环的概念动物及人体的血液循环是一个整体系统,心脏是动力部分,各级动脉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级静脉负责血液回流。在动、静脉系统的交接处,也就是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有一簇簇网状分布的微细血管把微动脉和微静脉连接起来。现代生理学把这一局部的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称为微循环。由于这一部分毛细血管在开闭时循环血量的变化幅度很大,可以排出或潴集大量血液,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海绵样”结构,甚至有的微循环学家认为,人体就是由微血管组成的“海绵体”。从历史上看,微循环的研究早在30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