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斑点杂交生物素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一种用于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子杂交方法,以生物素-7-dATP标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R_(22)株M片段的cDNAR_3克隆作探针,与人源性的EHFVH-114、H-435株RNA基因组进行斑点杂交,得到阳性结果,可检出5pg的cDNA或RNA。此探针与疱疹病毒DNA不出现杂交信号。以上结果说明这种标记探针具有EHFV特异性,可以扩大应用范围,结果还表明动物源性和人源性EHFV均具有共同的保守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人羊膜传代细胞(Wish细胞)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EHFV武株及76118、A9、R22、R4、陈株等5个代表株接种Wish细胞。结果Wish细胞感染EHFV后第1代第8~10天即可查见明显的特异性荧光,荧光光强度随代数和时间而增加,TCID50为10~4~/10~5ml。并用荧光阻断试验和双份血清证实在Wish细胞内繁殖的病毒为EHFV。此结果为EHF病原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敏感细胞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长爪沙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性进行了试验,用3株野鼠型(A9、R3、76-118)和1株家鼠型EHFV(R22),并用对EHFV敏感的Vero-E6细胞作对照,结果沙鼠腹腔巨噬细胞感染EHFV后,第1代第8天前即可查见明显的特异性荧光,第16天左右达高峰,病毒滴度≥10~(-7.5),与Vero-E6细胞比较,培养上清液的病毒滴度,沙鼠MΦ较Vero-E6细胞高1~4个对数,当感染病毒量很低时,在Vero-E6细胞内测不出特异性抗原,而在沙鼠MΦ内病毒仍可繁殖,滴度达10~(-5.(?)),中和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和荧光阻断试验均证明,沙鼠MΦ内繁殖的病毒确实为EHFV。  相似文献   

4.
研究采用地高辛原位杂交和免疫荧光检测技术分别检测病毒RNA2和衣壳蛋白在患病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稚鱼中分布。地高辛检测结果表明病毒RNA2主要分布在脑、脊髓、视网膜和鳃上;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和地高辛检测结果一致, 表明病毒靶器官主要也是脑、脊髓、视网膜和鳃。肠道中几乎检测不到阳性信号, 可能不是病毒的靶器官。因此可以推测神经坏死病毒感染赤点石斑鱼的主要途径是鳃, 而不是肠道。    相似文献   

5.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和ELISA法比较了几株中国和日本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抗原性,IFA法不能区分大鼠属和姬鼠属来源的病毒,ELISA竞争试验表明,大鼠型病毒(R22、SR-11和TR-352株)与姬鼠型病毒(A 9株)存在弱单向交叉反应,交叉ELISA证实,A 9株与R22株、SR-11株和TR-352株均有较显著的抗原性差异,但R22,SR-11和TR-352株彼此间抗原性相近,本文讨论了有关EHFV抗原性比较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b/c鼠作为动物模型,把EHFV悬液经口灌入和食饵浸毒喂饲进行感染,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结果,实验用鼠可感染发病,从其脑、肺脏器检出抗原,从血清干查出抗体。并从脑、肺脏器中分离出EHFV。经单克隆抗体抗原决定簇鉴定,分离株与感染株一致。因而证实EHFV可经口感染,此研究结果对今后EHF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预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证明猪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从啮齿动物中分离的动物源株(R_(22))和从EHF患者血中分离的人源株(HB_(55))都可感染猪,并可在其体内许多组织中复制增殖。家猪在接种EHFV后第6—9天有一个短暂的发烧期,表现出病毒血症。于接种后的第7—11天(R_(22))和7~20天(HB_(55))可在组织中、特别是脾和肺中,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DFA)很容易地捡出EHFV抗原。亦可在感染EHFV的猪血中检出EHFV抗体。从感染后的荧光阳性猪脾、肺可分离出感染性病毒。但R_(22)病毒株在感染猪后的第15天便完全消失,而HB_(55)株在感染后的第20天仍可查见,似乎动物源株(R_(22))和人源株(HB_(55))有所差异,然而都对家猪有感染性。从而,首次证实了家猪为EHFV的敏感实验动物,可作为EHFV的分离,增殖及疫苗研制等的新动物模型。这一发现,对EHF的研究将起积极作用,也提示猪在EHF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1985年我们研制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抗体致敏的诊断血球,建立了检测EHF抗原的R-PHA方法。用此法检测本所分离的EHF病毒株感染的VeroE_6细胞培养上清液,以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脑悬液等,均获得良好结果。以后又应用此法检测了EHF早期病人血清、白细胞冻融液及人工感染EHFV的小白鼠乳鼠血清等,并作了特异的EHF抗体阻断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从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收集了自病人及各种动物分离到的40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用出血热病毒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抗原分析,发现大多数省市分离的EHFV株能与MA25-1 McAb起反应,但湖北、湖南分离的EHFV不与之起反应,而该McAb对EHFVA9株抗原的滴度为1/2560。实验还发现,湖北省内长江以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Q25、J173。WP43和从江南地区分离的EHFV毒株A24和HA1018在抗原性上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22株cDNA克隆及其特异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22株RNA,经polyA接尾,以Oligo-dT做引物,合成cDNA。用pUC18为载体转染E.coli Mc1061,建立cDNA克隆。再经菌落杂交,选择病毒特异性的5个阳性克隆制成缺口翻译探针,与病毒RNA3个片段进行反杂交,确定RNA片段的特异性。结果表明,3个克隆为中(M)片段的cDNA,另两个分别为大(L)和小(S)片段cDNA。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克隆的DNA中含病毒特异的核苷酸序列。  相似文献   

11.
野田村病毒科Nodaviradae分为2个属,分别为主要感染昆虫的α野田村病毒属(Alphanodavirus)和主要感染鱼类的β野田村病毒属(Betanodavirus)。野田村病毒的基因组由2条单链正义RNA分子(RNA1和RNA2)所组成,RNA1编码蛋白A,即病毒负责复制病毒两条基因组的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催化亚基。RNA2编码衣壳前体蛋白α,此前体蛋白α先组装成原病毒粒子,再经历一次自我催化的成熟切割成2个病毒的衣壳蛋白β和γ,就成了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粒子。在RNA复制过程中,从RNA1的3′末端会合成一个不被包装进病毒粒子的亚基因组RNA3。RNA1能在无RNA2的情况下自我复制,并持续地产生亚基因组RNA3,RNA3的合成采取的是提前终止机制。本文还介绍了野田村病毒复制的调节、非结构蛋白的功能和病毒复制在细胞内的定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应用Vero-E_(?)细胞直接从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肺中分离出EHFV-R_(36)株。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建立了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液体抗原及抗体的反向被动血凝(RPHA)和血凝抑制(RPHI)方法,RPHA检测EHFV抗原的敏感性与ELISA相近;RPHI检测EHFV抗体与IFA的符合率为97.3%,敏感性略低。  相似文献   

14.
植物抗病毒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植物病毒的长期斗争中,植物进化出多种抗病毒机制,其中RNA沉默和R基因介导的病毒抗性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两种机制.一方面,RNA沉默是植物抵抗病毒侵染的重要手段.植物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可形成病毒来源的双链RNA,经过DCL蛋白的切割、加工形成sRNA,与AGO蛋白结合形成RISC指导病毒RNA的沉默,用于清除病毒.相应地,病毒在与植物的竞争中进化出RNA沉默抑制子,抑制宿主RNA沉默系统以逃避宿主RNA沉默抗病毒反应,增强致病能力.另一方面,植物也进化出R基因介导植物对包括病毒在内的多类病原的抗性.R蛋白直接或间接识别病毒因子,通过一系列的信号转导途径激活植物防御反应,限制病毒的进一步侵染.对植物抗病毒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植物抗病分子基础的理解,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潜在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植物抗病毒分子机制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5.
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中植物病毒组成的一个属,病毒粒子为球状,直径80~110nm,粒体外层由一层脂质包裹。基因组属于负单链RNA,由三个片段组成,分别被称为L RNA、M RNA、和S RNA。L RNA为负链、含单个开放阅读框架(ORF),M RNA和S RNA均为双义R  相似文献   

16.
小RNA病毒3C蛋白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RNA病毒科病毒包括数目众多的小RNA病毒,其中很多小RNA病毒是人畜重要的病原体。不同种属的小RNA病毒的3C蛋白酶具有典型的G-X-C-G基序和Cys-His-Asp/Glu催化中心;小RNA病毒3Cpro完成P1区VP2~VP3、VP3~VP1;P2区的2A~2B、2B~2C以及整个P3区成熟剪切;小RNA病毒多聚前体蛋白3Cpro成熟剪切分析显示,3Cpro作用底物具有明显的Q-G/S/A/V/H/R和E-S/G/R/M喜好性及种属特异性;固有免疫应答重要配体分子TRIF、MAVS、IRF3、IRF7和NEMO的3Cpro酶切位点预测显示,不同配体分子具有数目各异的可能酶切位点,其中TRIF和NEMO的3Cpro可能作用位点具有多样性。上述问题的探究,为基于小RNA病毒3Cpro的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制和小RNA病毒免疫逃逸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分离一株呼肠孤病毒(命名为EsRV905株),采用Trizol试剂提取病毒核酸,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碎胶法回收基因组各节段。随机引物法合成第一节段的cDNA文库,胶回收试剂盒去除小片段,平端连接于载体,化学转化,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子,酶切鉴定重组质粒。从基因组第一节段的重组质粒中选择2个插入片段为1.5kb的质粒测序,结果得到包括RNA聚合酶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一段序列。结果说明,这株蟹呼肠孤病毒的RNA聚合酶定位于基因组第一节段。  相似文献   

18.
病毒侵入细胞必须及早控制其主要机器。病毒有许多方法可以有选择地关掉对寄主细胞特异的功能,并使细胞机器转向复制病毒。当小鼠或家兔细胞的抽提物翻译它们自己的信使RNA及脑和心肌RNA时,如果有病毒存在,病毒RNA优先被翻译。这种竞争并不是先入为主的结果,而是某种突然袭击使得细胞的信使RNA钝化。这种竞争由寄主细胞中某种因子调节,这个因子优待病毒RNA。这些因子是起始翻译mRNA时所必需。据推测,这是一种或者几种蛋白质。但还不知道它的结构,它为什么破坏自  相似文献   

19.
猪瘟病毒基因表达谱芯片的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同种组织RNA自身比较实验及不同组织RNA的差异分析实验对猪瘟病毒(classic swine fever virus, CSFV)cDNA芯片实验的重复性进行检验.利用相关系数(correlationcoefficient, R)、变异系数(coefficientofvariation, CV)和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rate, FPR)分析猪瘟病毒cDNA芯片数据的可靠程度,对cDNA芯片实验数据作了整体的评估.结果证实,该芯片系统得到的猪瘟病毒cDNA表达谱数据相关系数一般大于0.9,假阳性率控制在2 %以内.另外,通过比较猪瘟病毒芯片制备中点样浓度、mRNA和总RNA以及不同标记过程对实验的影响,来分析猪瘟病毒芯片数据的系统误差来源,得出结果:重复两次实验,可以克服绝大部分实验系统引入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华绒螯蟹体内分离到一株呼肠孤病毒(命名为EsRV905株).采用Trizol试剂提取病毒核酸,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碎胶法回收基因组各节段.随机引物法合成第一节段的cDNA文库,胶回收试剂盒去除小片段,平端连接于载体,化学转化,利用蓝白斑筛选阳性克隆子,酶切鉴定重组质粒.从基因组第一节段的重组质粒中选择2个插入片段约为1.5kb的质粒测序,结果得到包括RNA聚合酶主要特征性结构的一段序列.结果说明,这株蟹呼肠孤病毒的RNA聚合酶定位于基因组第一节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