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科学是指公众在职业科学家的引导下参与从事科学研究.大型真菌是在生活史中能够形成肉眼明显可见子实体的一类真菌的统称,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需要在分类学研究认识其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大型真菌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公众有认识这些大型真菌种类的意愿.另一方面,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极高,仅依靠为数不多的职...  相似文献   

2.
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大型真菌多样性与植被及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东南高寒森林地区3个样地的9个样方两年内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及其与植被类型和大型真菌发生的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基于不同样方物种种类的样方层序聚类分析表明大型真菌的物种发生受植被类型影响较大.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急尖长苞冷杉林内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大于青冈树和落叶松混交林,后者大于青冈林.应用典范对应分析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大型真菌物种发生和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物种的发生受不同环境因子的驱动,其发生是植被类型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但由于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生境丧失与破碎化, 以及资源过度利用等因素, 其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全面评估中国大型真菌的生存状况, 国家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于2016年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的编制工作。经广泛和全面收集文献资料, 依据IUCN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与标准, 结合大型真菌特点和国内研究现状, 制定了中国大型真菌红色名录评估方法和流程, 动员和组织了全国相关研究力量, 对9,302种大型真菌的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 中国大型真菌受威胁物种(包括疑似灭绝、极危、濒危、易危)共97个, 占被评估物种总数的1.04%; 近危101种, 占总数的1.09%; 无危2,764种, 占总数的29.71%; 数据不足6,340种, 占总数的68.16%。此次评估工作汇集了全国140多位专家的智慧, 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涉及物种数量最大、类群范围最宽、覆盖地域最广、参与人员最多的一次大型真菌生存状况评估, 对我国大型真菌多样性保护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型真菌是校园生态环境中重要的生物组分,优美的校园生态环境通常孕育着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对我国7所高校校园大型真菌资源多样性研究进行了综述,校订了已报道文献中校园大型真菌的物种名录,对校园大型真菌资源的研究、保育、利用与科普等方面提出了展望,以期为校园大型真菌的生态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陈晓  白淑兰  刘勇  李国雷  江萍  张硕 《生态学报》2013,33(21):6935-6943
真菌在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间伐如何影响真菌进而影响凋落物分解,对深入了解间伐调控人工林凋落物分解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抚育间伐后的中龄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I)、轻度(II)、中度(III)和强度(IV)4种间伐强度,于2011年对间伐后林下大型真菌进行两次调查,分析了不同间伐强度下大型真菌的科的分布、优势种组成和生态指标(包括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1)8月、9月采集到的大型真菌分别为35种和25种,分属13个科和10个科;(2)在大型真菌出菇期,间伐改变了大型真菌的优势种组成,对照林下大型真菌优势种最初为外生菌根菌(粘盖乳牛肝菌 血红铆钉菇)后变为腐生菌(大盖小皮伞和脐顶小皮伞),而间伐后林下优势种始终为腐生菌;(3)间伐影响大型真菌的生态指标,中度间伐林下大型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最高。总之,适度间伐不仅有利于提高林下大型真菌的丰富度与多样性,同时使其群落结构发生改变,群落优势种由外生菌根菌变为以分解凋落物为主的腐生菌,可促进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6.
<正>应用真菌研究室为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独立实验室,成立于1999年,目前有教授2名,副教授1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5人。主要开展大型经济真菌资源和多样性研究、植物重要病原真菌系统学与进化,稀有药用真菌资源挖掘及其次生代谢调控等研究。实验室研究方向:(1)地下大型真菌系统学与进化;(2)植物病原真菌系统学与多样性;(3)大型真菌多样性;(4)稀有真菌次级代谢产物分离与鉴定;(5)药用真菌次级代谢的分子调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北京小西山大型真菌多样性现状,为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提供数据支持和依据,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和文献查询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共采集小西山大型真菌共2门5纲10目33科65属148种。大型真菌主要优势科有6个,依次为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蘑菇科(Agaric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鬼伞科(Psathyrellaceae)、红菇科(Russula)、牛肝菌科(Boletaceae),共包括99个种,约占总种数的36.5%。现有大型真菌生态习性多样,木生、土生和共生类型均有分布,尤以木生和土生真菌为多。区系分布以世界广布属和温带分布属为主,极少其他成分。分布特征与栎类、油松等为代表的典型林分类型及海拔密切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真菌生物多样性调查及其保护、利用应与森林经营相结合,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念为指导,从林分类型、立地条件、人为干扰特征与大型真菌的关联性方面开展定量研究,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型真菌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于2018年7月-10月和2019年7月-10月采用踏查法对大别山鹞落坪自然保护区和天堂寨自然保护区、仙居县和溧水区的大型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600多份样本,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进行物种鉴定,参考大型真菌书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大别山研究区共鉴定得到大型真菌84种,隶属5纲11目27科56属;仙居县研究区大型真菌共计87种,隶属6纲10目25科56属;溧水研究区大型真菌79种,隶属5纲10目22科38属。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是三个研究区的共有优势科。α-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不同的生境下,多样性是溧水研究区>仙居县研究区>大别山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物种的丰度与海拔和纬度呈负相关,三个研究区的大型真菌物种不仅有一些北温带特征,也有一些泛热带成分,世界分布属和北温带分布属占当地属总数的大部分。  相似文献   

9.
皖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柴新义  许雪峰  汪美英 《生态学报》2010,30(6):1508-1515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该区内设置的样地Ⅰ(针阔混交林)、样地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Ⅲ(落叶阔叶林)、样地Ⅳ(琅琊榆-刺槐林)和样地Ⅴ(竹林)共5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内的大型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选用了物种丰富度(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优势度曲线(K-dominance)等指标,对该区大型真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植物群落类型有着密切关系。R的变化趋势为样地Ⅱ样地Ⅰ样地Ⅲ样地Ⅳ样地Ⅴ;H′的变化趋势是样地Ⅰ样地Ⅱ样地Ⅲ样地Ⅳ样地Ⅴ;E的变化趋势是样地Ⅰ样地Ⅲ样地Ⅱ样地Ⅳ样地Ⅴ。另外,季节变化对大型真菌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秋季大型真菌出现的种类及个体数量较高,R和H′高于春季,而E值却相反。选用的群落多样性指标能较客观地反映该地区大型真菌群落的组成,并揭示不同群落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掌握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森林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区系特征以及与生态环境的响应, 拓展森林生物学研究内涵, 以广东和江西两个具有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省份, 各选取2个具有不同人为干扰程度的保护区, 结合野外调查、标本馆记录和文献统计, 分析了大型真菌多样性、区系特征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强而降低。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7种, 其中, 食用菌66种, 药用菌47种, 木腐菌96种, 外生菌根菌121种;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74种, 其中食用菌206种, 药用菌94种, 木腐菌180种, 外生菌根菌134种; 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49种, 其中食用菌53种, 药用菌52种, 外生菌根菌56种, 木腐菌104种;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2种, 其中食用菌70种, 药用菌67种, 外生菌根菌64种, 木腐菌47种。南岭保护区有优势科19个, 鼎湖山保护区有优势科13个, 九连山保护区有优势科5个, 庐山保护区有优势科5个; 四个保护区有相同科的数量为27, 约占总科数的36%。大型真菌群落结构也随着人为干扰的增加发生变化, 共生菌呈现下降的趋势, 木生菌则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属级区系成分分析中, 4个保护区均具有从泛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地理区系特征。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大型真菌丰富度与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的相关性不显著。人为干扰强度对大型真菌物种组成与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 虽然能够增加木腐真菌的种类和数量, 但总体上对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水平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In experiments on Black Sea skates (Raja clavata), the potential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of the ampullae of Lorenzini and spike activity of single nerve fibers connected to them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electrical and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Usually the potential within the canal was between 0 and –2 mV, and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250–400 k. Heating of the region of the receptor epithelium was accompanied by a negative wave of potential, an increase in input resistance, and inhibition of spike activity. With worsening of the animal's condition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became positive (up to +10 mV) but the input resistance of the ampulla during stimulation with a positive current was nonlinear in some cases: a regenerative spike of positive polarity appeared in the channel. During heating, the spike response was sometimes reversed in sign. It is suggested that fluctuations of the transepithelial potential and spike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stimulation reflect changes in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on the basal membrane of the receptor cells, which is described by a relationship of the Nernst's or Goldman's equation type.I. P. Pavlov Institute of Phys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I. M. Sechenov, Institute of Evolutionary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Leningrad. Pacific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Far Eastern Scientific Center,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SSR, Vladivostok. Translated from Neirofiziologiya, Vol. 12, No. 1, pp. 67–74, January–February, 1980.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Evolution of living organisms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volution of structure of the system of regulations and its mechanisms. The functional ground of regulations is chemical signalization. As early as in unicellular organisms there is a set of signal mechanisms providing their life activity and orientation in space and time. Subsequent evolution of ways of chemical signalization followed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delivery pathways of chemical signal and development of mechanisms of its regulation. The mechanism of chemical regulation of the signal interaction is discussed by the example of the specialized system of transduction of signal from neuron to neuron, of effect of hormone on the epithelial cell and modulation of this effect. These mechanisms are considered as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of the fine and precise adaptation of chemical signalization underlying functioning of physiological systems and organs of the living org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