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当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由于果味好、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引起国内外普遍重视。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资源极为丰富,全世界猕猴桃共有54种(变种),我国就有52个种(变种)。虽已部分加以利用,但仍处于野生状态,其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都有待进行。虽然新西兰对中华猕猴桃蛋白酶(Actinidin)进行过研究,但据梁畴芬考证,他们研究的材料是中华猕猴桃硬毛变种(Var.hispida)的栽培品种,而我们目前  相似文献   

2.
1植物名称中华猕猴桃变种(Actinidia chinensis var.rufopulpa)"红阳"猕猴桃×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两性品种.  相似文献   

3.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当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由于果味好、营养价值高等优点,引起国内外普遍重视。我国是中华猕猴桃的原产地,资源极为丰富,全世界猕猴桃共有54种(变种),我国就有52个种(变种)。虽已部分加以利用,但仍处于野生状态,其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都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4.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ianch原产我国。它以含维生素C很高而著名,受到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成为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兴水果。中华猕猴桃在我国有两个变种,即硬毛变种(A.Chinensis Var.hispida)和软毛变种(A.Chinensis Var.chinensis)。目前世界各国栽培的均为硬毛猕猴桃,其表面粗糙、外皮较厚、感观欠佳。因此培育无毛猕猴桃新品种已是育种家们十分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梁畴芬  福格逊   《广西植物》1985,(2):71-72
<正> 我们在《广西植物》第4卷第3期发表了“中华猕猴桃硬毛变种学名订正”一文之后,最近又向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张洁女士借得为李惠林博士提供的采自台湾岛的刺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setosa Li标本三张仔细观察,见此种植物的叶子(标本上共有十余片)的先端都为急尖或短渐尖,腹面均被粗糙硬毛,营养枝上的叶子和结果枝上的叶子同是如此形态。八月十七日采得的果标本(产自嘉义阿里山)干燥后椭圆形,长仅23毫米。据此而论,它的形态特征与中华猕猴桃形态特征的差别之大,比美味猕猴桃  相似文献   

6.
天然保鲜剂对猕猴桃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低温、气调和去除乙烯等措施对猕猴桃进行贮藏保鲜。Arpaia等(1985)曾应用化学防腐剂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hispida)进行过采后处理。我国盛产中华猕猴桃(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为了探索其贮藏保鲜的新途径,从1989年起我们将天然防腐剂CH、RQA和天然保鲜剂KF应用于猕猴桃保鲜实验,其中CH、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是雌雄异株的藤本果树,我国有52个种、变种和类型。其中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经济价值最高,果实大而富含维生素C(100-420毫克/100克鲜果肉),酸甜适口,人们喜食;而毛花猕猴桃(Actinidia eriantna Benth.)维生素C含量特高(400-1000豪克/100克鲜果肉),果实耐贮藏,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华猕猴桃硬毛变种学名订正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梁畴芬  福格逊   《广西植物》1984,(3):181-182
<正> 我们最近仔细研读了法国学者A.Chevalier在1940年和1941年连续发表的两篇文章,确认他在头篇文章中描述的Aetinidia latifolia Merr. var. deliciosa A. Chev. 和第二篇文章中改为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 deliciosa A. Chev.的植物与梁畴芬1975年发表的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hispida C. F. Liang为同一植物。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优先律,应承认A.Chevalier发表的名称为正名。 我们又研究了这一种植物与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相区别的特征,认为这种猕猴桃应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物种。现特把它和它的两个变型作出如下的学名订正处理。  相似文献   

9.
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和中华猕猴桃软毛变种(A.chinensis var.chin-ensis)的胚珠系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单珠被和薄珠心。这两个猕猴桃种的大孢子发生相似,但是在四分体阶段,中华猕猴桃软毛变种只有合点端大孢子发育,而美味猕猴桃四个大孢子中的任何一个大孢子都可具功能。大孢子发生属蓼型。合子休眠约8周。  相似文献   

10.
中华猕猴桃两变种的比较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 通过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var.chinensis)和硬毛猕猴 桃(A.chinensis Planch.var.hispida C.F.Liang)的枝、果、叶、花粉等的比较 观察,发现它们在冬芽形状、花粉大小、果型及毛被情况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 中华猕猴桃冬芽外露,呈马蹄状,为具毛的黄褐色鳞片所包裹;果多近圆形,枝及 果上具灰白色茸毛;花粉扁球形—近球形,17.5x 20微米,表面光滑。硬毛猕猴 桃冬芽为丘形,不外露,完全包裹于皮部之下;果多为长柱形,枝及果上具褐色长 硬毛;花粉扁球形—近球形,22.5x 25微米,表面具极模糊的细网状纹饰。 在雌株茎段的组织培养中,它们对培养基的反应也有显著差异,中华猕猴桃 茎段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弱,再分化产生小苗的频率低(45.4%),硬毛猕猴 桃的茎段,产生愈伤组织的能力强,再分化产生小苗的频率高(81.3%)。 鉴于它们在形态及组织培养中的这些不同,建议将硬毛猕猴桃由变种提升为种。  相似文献   

11.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当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由于它的果实营养丰富,功效特异,因此引起国内外普遍的重视。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国内正在开展选种、栽培及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但对于酶化学的研究则基本上空白,其基础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都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软枣猕猴桃ICE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抗寒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4℃低温处理24 h的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 Planch) c D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技术克隆ICE1基因。[结果]该基因c DNA长1524 bp,可编码507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ICE1基因是编码MYC2型的b HLH转录因子,编码蛋白是定位于细胞核的非跨膜亲水蛋白。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 chinensis)和山葡萄(Vitis amurensis) ICE1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成功克隆到软枣猕猴桃抗寒转录因子命名为AaICE1。  相似文献   

13.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是当前世界上一种新兴的果树。我国是猕猴桃的原产地,野生资源极为丰富,目前尚未全部开发利用。近年来,国内虽然开展了猕猴桃果实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但由于现行的加工方法不合理,致使其中重要成分之一的蛋白酶活性受到破坏。为了开发猕猴桃果实的新用途,我们选用我国独有的种类--野生中华猕猴桃的原变种(软毛变种)为材料,先把其中的蛋白酶(以下简称猕酶)分离出来,然后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以富含维生素C及其他营养物质而驰名,有"长寿果"、"仙桃"之美称,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新兴的栽培果树。  相似文献   

15.
段林东 《植物研究》2006,26(5):609-609
根据对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合模式标本的研究,对硬毛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var. hispida C. F. Liang)的名称作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16.
同工酶鉴定中华猕猴桃性别的负结果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又名藤梨、阳桃、杨桃等。是原产我国的一种多年生藤本落叶果树,雌雄异株,在开花结实前雌雄不易辨认。本文试图用同工酶分析的方法对其性别进行早期鉴定,可惜未达目的,结果无规律可循。现将实验资料整理出来供同行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以营养丰富、功效特异而被誉为果中珍品,有"仙桃"、"长生果"之称。早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已有关于猕猴桃药用价值的论述。近年来的临床试验,认为猕猴桃能使病人手术后提早康复,对于防止致癌物质的产生亦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8.
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PEG融合方法,分别进行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chinensis)(2n=2x=58)子叶愈伤组织来源的原生质体与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iciosa)(2n=6x=174)子叶愈伤组织原生质体、以及狗枣猕猴桃(A.kolomikta)(2n=2x=58)叶肉原生质体种间原生质体融合。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融合的1个克隆和中华猕猴桃与狗枣猕猴桃融合的4个克隆的RAPD谱带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谱带;经流式细胞仪分析,前者细胞核倍性推测为8倍体,后者细胞核为3倍体、4倍体和5倍体。初步鉴定这5个克隆是猕猴桃属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19.
在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栽培条件下,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了解其适应性,为该地区栽培中华猕猴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猕猴桃驯化改良百年启示及天然居群遗传渐渗的基因发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宏文 《植物学报》2009,44(2):127-142
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是近代由野生到人工商品化栽培最为成功的植物驯化范例。该文综述了我国猕猴桃资源流失国外及其驯化改良和产业发展的100年历史, 概述了我国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分布状况, 并在总结我国猕猴桃品种选育改良、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基础上, 阐明了我国猕猴桃资源及其发掘利用对世界猕猴桃产业的重要影响。通过深入分析野生猕猴桃资源的可持续发掘利用问题, 提出了利用天然杂交带的遗传渐渗作用开展野生植物新种质和新基因型发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