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绿色荧光蛋白与Wee1 Hu融合基因的构建及其真核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Wee1Hu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GFP)融合基因表达载体 ,并对其在真核细胞的表达及生物学效应进行研究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载体 ,脂质体转染胰岛 β细胞株 ,流式细胞仪和免疫沉淀 Western印迹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 ,共聚焦显微镜分析融合蛋白在活细胞内的分布 ,3 D结构模建分析其结构特点 ,并用MTT法检测其生物学活性 .结果显示融合基因在瞬时或稳定转染的真核细胞中均获表达 ,融合蛋白主要分布在胞核区 ,融合蛋白中Wee1Hu的空间构象与天然Wee1Hu完全相同 ,表达融合蛋白的胰岛β细胞可避免其被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杀伤 .结果表明GFP Wee1Hu融合蛋白中 ,可发绿色荧光的分子标签GFP未能影响Wee1Hu的结构及其生物学活性 ;Wee1Hu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而阻断CTL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SDF-1α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进而观察SDF-1α基因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用EcoRI内切酶从pMD-T18一SDF-1α重组载体中酶切分离SDF-1α基因的完整ORF,构建pEGFP-C1-SDF-1α的融合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SDF-1α基因在COS-7细胞中高效表达,激光共聚焦的结果显示,SDF-1α基因定位在细胞质内。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C1-SDF-1α的融合表达载体,SDF-1α基因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  相似文献   

3.
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HCV核心蛋白(core)基因的嵌合体,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48kDa的融合蛋白,经DotELISA和Westernblot免疫活性分析证实,融合蛋白仍具有core抗原的三个免疫活性部位,同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用荧光光度计测定了大肠杆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的荧光光谱,结果证实,我们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FPcore融合蛋白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有HCV核心蛋白的抗原活性,实现了用绿色荧光蛋白等分子标记抗原,为免疫诊断新方法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绿色荧光蛋白在een基因表达产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en是一个新的人类急性白血病相关基因,为了确定een基因在CHO细胞中表达产物的作用部位,用绿色荧光蛋白载体将een基因导入其中并得到表达。结果表明,een基因的表达产物定位于胞浆中。  相似文献   

5.
质粒pS65T含有T7启动子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突变型gfpS65T基因,经修饰后,在其中插入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基因,使两基因同框成为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由于T7启动子的控制,高效表达了具有双功能(抗原性和发光性)的融合蛋白(GFP-HBeAg)。融合蛋白MW为52kDa,N端有6个组氨酸残基,因而用Ni金属螯合层析柱对融合蛋白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诊断HBV的ELISA试剂盒检测了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了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并探讨了用其组装成新型免疫诊断试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观察人类无精症相关基因ZNF230在Cos7细胞中的蛋白质表达及定位,用PCR方法扩增得到突变的人和小鼠mt ZNF230和mt znf230基因,使其3′端的终止密码TGA突变为TGG,并装入T 载体,双酶切后通过定向克隆将其与真核表达载体pEGFP N1的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基因融合,构建了ZNF230—荧光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经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介导,导入Cos7细胞系。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在空白载体pEGFP N1转染的Cos细胞中荧光布满整个细胞,而在转染阳性载体pEGFP ZNF230和pEGFP znf230的Cos细胞中荧光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表明转染的Cos细胞系能高效表达人ZNF230和小鼠znf230蛋白,ZNF230基因表达的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7.
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获得了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HCV核心蛋白基因的嵌合体,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48kDa的融合蛋白,经Dot-ELISA和Western blot免疫活性分析证实,融合蛋白仍具有core抗原的三个免疫活性部位,同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用荧光光度计测定了大肠直菌表达的融合蛋白的荧光光谱,结果证实,我们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GFP-core融合蛋白既能发射易于检测的绿色荧光,又具  相似文献   

8.
通过RT PCR的方法从人外周血白细胞扩增血管生成素 (Ang)cDNA .在计算机分子结构模建的基础上 ,通过柔性连接臂构建了Ang与Gfp融合基因 ,并在大肠杆菌DH5α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 32 %.融合蛋白经初步纯化后 ,在紫外线激发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 ,同时能够显著地促进鸡胚尿囊膜毛细血管的新生 ,而且所获融合蛋白在体外具有促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这种双功能融合蛋白的表达为阐明Ang的核转位过程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阐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人高亲和力钠离子依赖性二羧酸共转运蛋白(high-affinity sodium-dependent dicarboxylate co-transporter, SDCT2,NaDC3)在细胞内的定位,构建了SDCT2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染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SDCT2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的基底侧膜上.同时将SDCT2-EGFP融合基因mRNA显微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中表达,可见融合蛋白的绿色荧光仅分布在细胞膜上.为了进一步确定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信号序列,将SDCT2基因的N端及C端分别缺失,并构建缺失突变体与EGFP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将它们转染到LLC-PK1中,观察SDCT2 缺失体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N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中,顶膜和基底侧膜上也有表达;C端缺失的SDCT2蛋白主要位于基底侧膜上,顶膜几乎没有表达,细胞质中表达很少.免疫组化结果也显示,SDCT2只表达于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膜.这表明SDCT2蛋白的N端序列对其亚细胞定位是必需的,人SDCT2蛋白的基底膜定位信号位于N端序列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携带人脆性X相关基因1(Fragile X related gene 1,FXR1)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融合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为研究FXR1基因在脆性X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重组质粒pYESTrp3/FXR1为模板,PCR扩增FXR1基因,将扩增片段双酶切后连接到质粒pEGFP-N1中,形成重组表达载体pEGFP-N1/FXR1,并用脂质体法转染人胚肾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在细胞内的表达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FXR1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GFP-N1/FXR1,在人胚肾细胞实现表达,检测到融合蛋白EGFP/FXR1.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EFGP和FXR1重组共表达载体并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XR1在脆性X综合征中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寻找人endostain基因的核心作用自然,先用PCR方法从人的肝脏cDNA库克隆出人endostain基因。然后,利用限制性内匹酶酶切得到5个不同的endostatin基因片段,并净它们构建到肠杆菌表达得到rh Endo-statin/MPB6个不同片段的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技术分离纯化,并分别作用于 外培养的牛肾上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检测它们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rh Endostain/MBP不同片段的融合蛋白对经bFGF刺激引起的BCE细胞的快速增殖有不同程序的抑制作用。Endostain作用的活性片段位于Endostain蛋白N端的第55-96氨基酸位置内。  相似文献   

12.
将以绿荧光蛋白基因(gfp)的 cDNA为模板,用人工合成引物经PCR扩增获得的09kbDNA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11C上构建成gfp表达载体pHN115。从pHN115上切下的不含启动子,但保留了SD序列的gfp基因经克隆载体SK(+)和pIJ2925亚克隆后再克隆到广谱稳定性质粒pTR102上构建成广谱、稳定、可视的启动子探针载体pHN127。并用它从费氏中华根瘤菌HN01的总DNA中成功地钓出组成型和诱导型表达的启动子。  相似文献   

13.
HeLa细胞表达分泌重组eGFP-DPF-1在卵母细胞上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兔输卵管蛋白(DPF-1)基因连结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5′端,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EGFP-N1/DPF-1),转染HeLa细胞,获得稳定表达分泌融合蛋白eGFP-DPF-1的HeLa细胞株。该融合蛋白呈现的分子量达120 KD,提示经翻译后修饰。取兔卵母细胞-卵丘细胞复合物(COC)、去除卵丘细胞后的卵母细胞或输卵管内的卵母细胞,与该株细胞共培养或培养于该株细胞条件培液中,观察兔输卵管蛋白在兔卵母细胞上的分布。结果显示DPF-1大量结合于卵母细胞透明带,先结合于透明带内层,然后维持在内层多外层少的分布状态上;在卵母细胞质膜表面则呈点状均匀分布。DPF-1在卵母细胞上的分布不受其周围颗粒细胞的阻碍,且颗粒细胞上未见有DPF-1结合的痕迹。本实验首次证实体外真核细胞表达分泌的输卵管蛋白能与卵母细胞结合,并借助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示踪信号体外直接观察到该表达产物在卵母细胞上的动态分布,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输卵管蛋白的功能提供了线索,也为研究输卵管内其他蛋白在配子/早胚上定位提供了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荧光蛋白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绿色荧光蛋白(GFP)是海洋生物水母(Aequoreavictoria)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分子量27kD,由238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65~67位SerTyrGly三种氨基酸环化加氧形成特殊的生色团结构。野生型GFP发光较弱,而且gfpcDNA含有隐蔽型剪切位点,而加工改造的GFP在植物中能够正常表达并且加强了荧光信号。GFP作为新的报告基因和遗传标记被广泛应用于植物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以pUC9质粒DNA作为载体,用PstⅠ酶切、碱性磷酸酯酶处理后,与PstⅠ部分酶切的多能硫杆菌染色体DNA3-10kbDNA片段连接,转化大肠杆菌JM83,在MacConkey培养基上筛选重组于,所得的重组子为6.5×103,达到建库要求的理论值。进一步用光合细菌Rhodobactersphaeroides类型Ⅱ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基因(rbcL-rbcS)为探针,从该库中筛选到了含有多能硫杆菌的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基因片段的重组子  相似文献   

16.
ZnT3与Aβ在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的定位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锌转运体-3(zinc transporter 3,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及海马内的表达,探讨ZnT3与β-淀粉样蛋白(β-amylold,Aβ)在老年斑内的定位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ZnT3在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的表达及其与Aβ在老年斑内的位置关系。结果ZnT3主要分布于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皮层和海马的老年斑中,海马苔藓纤维也可见ZnT3的阳性反应产物;ZnT3和Aβ双标的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结果证实几乎所有Aβ老年斑中均有不同程度的ZnT3表达,且主要定位在老年斑周围的变性的神经元及其突起内,围绕老年斑的Aβ核心分布。结论ZnT3与Aβ共同表达于APP/PS1转基因小鼠老年斑内,提示ZnT3可能在老年斑内的锌离子的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参与了APP/PS1转基因小鼠大脑内Aβ老年斑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式(UUO)建立肾梗阻模型.分别于术后3、6、14和28d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来检测TGF-β1、Smad2/3、p-Smad2/3和观察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凋亡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变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于术后3d梗阻肾TGF-β1、Smad2/3、p-Smad2/3开始升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升高,I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亦升高.第6d各项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第14、28d升高更加明显(P<0.01).B3、B6、B14和B28组之间也随天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肾间质病变面积增加显著(P<0.01).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中TGF-β1、Smad2/3、p-Smad2/3及细胞凋亡明显上升,同时I型胶原及α-SMA表达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探讨胃粘膜内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表达与慢性胃炎的关系及意义。检测标本均取自胃窦部活检的胃粘膜组织。结果显示 CD3+细胞主要分布于粘膜上皮、腺上皮和固有膜内 ,而 S- 10 0 +树突状细胞则主要位于固有膜内 ,正常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和萎缩性胃炎组 ,浅表性胃炎组与萎缩性胃炎组细胞数量有显著性差异(P<0 .0 1) ,n NOS阳性反应主要位于粘膜上皮和腺上皮的基底部 ,但各组之间 n NOS的表达程度不同 ,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与浅表性胃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我们认为 ,对 CD3+细胞 ,S- 10 0 +树突状细胞和 n NOS的检测 ,不仅有助于判断胃炎的病变程度和临床疗效 ,而且也为胃炎的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po,rHuEPO)对戊四氮(pentylenetetrazol,PTZ)点燃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应用PI3K(phosphatidyl inositol 3 kinase磷脂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LY294002进一步探讨rHuEPO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PTZ点燃大鼠SE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B组:PTZ组(PTZ+NS)、C组:rHuEPO组(PTZ+rHuE-PO)、D组:LY294002组(PTZ+LY294002+rHuEPO)、E组:LY294002溶剂DMSO(二甲基亚砜)对照组(PTZ+DMSO+rHuEPO),检测大鼠行为学和脑电图的改变及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的改变;用TUNEL方法检测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磷酸化蛋白激酶B、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表达。结果在PTZ点燃大鼠SE后rHuPO活化了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  相似文献   

20.
We have used isoform-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the Na+K+-ATPase αα1, α2 and α3) and ββ1 and β2) subunit isofor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ir specific localization in isolated bovine articular chondrocytes. Immunoblotting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the α1 and α3 isoforms, although α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α3 as assess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and PCR. A similar approach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he β1 and β2 isoforms in chondrocytes, although β2 immunostaining on the plasma membrane was more punctate than β1 which in contrast predominated in a subcellular compartment. The plasma membrane abundance of the Na+K+-ATPase was found to be sensitive to the extracellular ionic concentration and long-term elevation of extracellular Na+concentration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Na+K+-ATPase density as measured by specific3H-ouabain binding. Our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expression of α3 and β2 is not restricted to excitable tissues as previously reported. The physiological relevance of α3 expression in chondrocytes may be related to its low affinity for intracellular Na+in an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where Na+concentration is unusually high (260–350mm) compared to other cell types (140mm). Glycoproteins and their branched carbohydrate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cell recognition events, thus the β2 subunit glycoprotein may allow the chondrocyte to detect changes in its extracellular environment by physically interacting with components of the cellular cytoskeleton and matrix macromolecu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