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利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乙醇对F_1-ATP酶和H~(+)-ATP酶复合体的抑制与其结合核苷酸位点状态的关系,结果表明天然情况下乙醇对F_1呈现反竞争性抑制类型,对H~(+)-ATP酶呈现非竞争性抑制类型,且乙醇对F_1和H~(+)-ATP酶的抑制与核苷酸结合位点的构象密切相关。游离状态下和膜结合状态下的F_1在部分结合的核苷酸被洗脱前后动力学行为的不同,反映了二种状态下的F_1具有不同的构象,且F_0和膜脂对F_1起着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线粒体ATP合成酶是由具有H~+转运活性的F_0亚基,可溶性的催化中心F_1和连接二者的致寡霉素敏感蛋白(OSCP)所组成. 将纯化的猪心线粒体H—ATP酶复合体的F_0亚基,用胆酸盐透析法在有Mg~(2+)和无Mg~(2+)条件下在大豆磷脂脂质体上重建得脂酶体(L·F_0).用探剂9-AA荧光淬灭法和电权法测定了两种脂酶体的质子转运活力.由两种方法所得的实验结果均表明,在透返介质中加入1mmolmg~(2+)条件下形成的脂酶体(L·F_0)+Mg~(2+)较无Mg~(2+)者的质子转运活性明显增加.前者的荧光强度变化较后者增加约30%;由电极法测得的质子转运的初速度,前者为5nmolH~+′sF_0,后者为3nmolH~+′s·nmolF_O,质子转运活性高约一倍.这进一步支持Mg~(2+)通过调节脂的物理状态而诱导F_O具有较适合的构象,并进而将这一影响传递至F_1,使整个H~+—AhP酶具有较高活性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槐(Sophora japonica 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而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的小脂体。淀粉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绿豆子叶线粒体发育过程中腺苷酸能荷(AEC)的变化及其和细胞能量状态的关系。观察到吸胀2小时的绿豆子叶线粒体发育不完全,吸胀12小时线粒体内膜出现明显的内嵴。随着线粒体完整性的增加,H~ -ATPase 的活性明显增大,细胞的 ATP 水平也明显提高,AMP 水平下降,AEC 值剧增,但此时线粒体本身的腺苷酸水平及 AEC 值变化不大。经1×10~(-4)mol/1和5×10~(-4)mol/1 DNP 处理的子叶,细胞中 ATP 含量大大降低,AMP 增多,AEC 随之下降,而线粒体的腺苷酸及 AEC 仍然保持衡定,腺苷酸激酶(AK)的活性不但不受 DNP 的抑制,反比对照增加约50%。线粒体能量状态的维持可能受 AK 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用电镜和细胞化学技术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节部“韧皮部结”发育过程中Ca^2+-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在“韧皮部结”形成期,仅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上具有很高的Ca^2+-ATP酶活性;随着“韧皮部结”的发育,发育期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形成期有所降低,而细胞核上仍保持较高的Ca^2+-ATP酶活性,胞间连丝、运输小泡膜上都具有Ca^2+-ATP酶活性;发育后期,液泡膜及内质网上也开始出现Ca^2+-ATP酶沉积物;成熟期的“韧皮部结”细胞质膜上的Ca^2+-ATP酶活性较发育期有所升高,并且在“韧皮部结”成熟的过程中,细胞核、内质网、胞间连丝、质体膜和细胞质降解物上始终都有较高的Ca^2+-ATP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韧皮部结”细胞具有活跃的生理代谢以及频繁的共质体运输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7.
纯化的牛心线粒体F1ATP酶(F_1)在有1mol/LKCl的介质中,0℃保温1h,酶活性降到接近于零,经脱盐并在室温(20—25℃)保温,可恢复约60%的酶活性。电泳结果表明,冷盐处理1h的样品解来成了四个亚部分,这四个部分的亚基组成分别是Ⅰ,α,γ,δ,ε,Ⅱ,β,δ,ε,Ⅲ,β,ε,Ⅳ,β。经冷盐处理1h和5h的F_1进行HPLC分析的结果有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CaMBP-10在活体处理条件下,抑制IAA诱导的质膜H -ATh酶活性及其磷酸化,抑制作用可被IAA逆转并在外加CaM时被消除,与前期BP-10对IAA生理应答的调节效应相吻合。并且在各项处理中,质膜H -ATh酶活性与其磷酸化水平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结果表明,质膜H -ATh酶活性受其磷酸化的调节,CaMBP-10参与了这一调节过程,它通过介导该酶磷酸化调节其活性,在IAA应答反应中发挥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9.
实验结果表明:豌豆种子发育过程中单粒鲜重、DNA和RNA含量都随开花后日数增加而增加。其中豌豆开花第21天,RNA含量达最高峰,拖尾现象消失而趋于单一带区,DNA的迁移率也降到最低,从而确定出豌豆开花后第21天是基因转录活动降低的转折点,为种子蛋白质基因工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槐(SophorajaponicaL.)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储藏物质,光镜和电镜下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到开花后30d,叶肉细胞高度液泡化,其中分布着大量的质体、粗面内质网、一些线粒体和小脂体。淀粉粒开始积累。开花后60d,淀粉粒和脂体不断长大,数量明显增多,液泡中蛋白体开始形成。从花后90d开始,液泡中有大量蛋白体形成且不断长大,有些蛋白体变得不规则形。至种子成熟期,叶肉细胞几乎完全被蛋白体及脂体所填充。淀粉粒及大多数细胞器消失。基于上述观察,还对种子发育过程中子叶细胞过氧化物酶活力及同工酶港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Electron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indicated that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 of pea cotyledon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integral structure during seeds imbibition. ATP-synthesizing activity of H+-ATPase increased in company with mitochondrial development, but the content of F1-ATPase subunits was not different on the mitochondria of cotyledon imbibed for 6 hours and for 24 hours in water. After cotyledon was imbibed at low temperature, the content of γ and β subunits of F1-ATPase was distinctly reduced with the inhibition of H+-ATPas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2.
膜脂状态在Mg~2+对线粒体H~+-ATP酶影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猪心线粒体H-ATP酶体系中膜脂在Mg~(2 )的激活功能中起极重要的作用。通过DPH外源荧光探针和5-NSESR探针测膜脂表层Mg~(2 )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Mg~(2 )首先对膜脂作用,增加膜脂的有序性。TU颗粒和复合体的酶、色氨酸残基内源荧光偏振度测定的结果表明Mg~(2 )可进而影响内嵌蛋Fo,最终导致F_1上功能位点的构象和功能的变化。但膜脂的原始状态对Mg~(2 )起作用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胡杨愈伤组织质膜的两相分离法及其H~+-ATPase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胡杨愈伤组织为材料,用PEG3350/DextranT500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质膜微囊,研究质膜H+-AT-Pase的特性。结果显示:由6.3%PEG3350、6.3%DextranT500、KCl、磷酸缓冲液(pH7.8)和蔗糖构成的两相系统提取膜微囊的H+-ATPase活性分别被Na3VO4、KNO3、NaN3抑制了约75%、2.6%和1.3%。方向性检测显示原位膜微囊占提取质膜微囊的90%,翻转膜微囊仅占10%。去垢剂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说明0.015%的TritonX-100和0.01%~0.1%的Brij58适用于测定质膜H+-ATPase活性。Lineweaver-Burk动力学分析该酶的Km值为0.65mmol·L-1,Vmax为37.59μmolPi·mg-1protein·h-1。研究结果表明:两相法提取的质膜微囊主要是正向密闭的膜微囊;胡杨愈伤组织质膜H+-ATPase的最适pH为6.5,最适温度为37℃左右。  相似文献   

14.
质子泵H~ -ATPase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有极为重要的生理作用。近几年来,对H~ -ATPase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对复合体的组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H~ -ATPase的主要亚基已经完成序列测定及分析,对各亚基生理功能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工作揭示:生物体内以多种方式对编码H~ -ATPase主要亚基的基因表达和该酶的活力进行调控。其中,对于线粒体H~ -ATPasc的研究显得尤为突出。本文综述了线粒体H~ -ATPase的结构、功能、和调节方面的研究现状,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发现线粒体H~ -ATPase复合体先用0.5μg/ml的DCCD(二环己基碳二亚胺预保温处理,再经12.5%(V/V)乙醇进一步保温处理,则乙醇可完全消除DCCD引起的H~ -ATPase的抑制效应。若H~ -ATPase用DCCD和乙醇同时预保温处理,则DCCD同样消失其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甲醇代替乙醇,则仅可部分的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用相同浓度的DMSO(二甲基亚砜)代替乙醇,则不能消除DCCD的抑制作用。同样浓度的乙醇保温处理经预先用2μg/ml的寡霉素(Oligomycin)处理的H~ -ATPase,并不对寡霉素的抑制作用发生任何影响。表明此浓度的乙醇并未对H~ -ATPase产生解偶联效应。动力学研究表明乙醇对H~ -ATPase水解活力呈现非竞争抑制行为,推测乙醇可能导致H~ -ATPase中的F_1构象的改变,因而影响酶的活性。DPH标记的荧光偏振度,N-[1-P]M标记的荧光强度和内源荧光强度的测定结果显示,乙醇消除DCCD抑制作用的机理,是由于乙醇和DCCD所引起的构象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杜氏盐藻是一种以甘油为渗透调节物质的单细胞海藻,能够在0.08~5.0mol/L NaGl的培养液中生长。当外界NaGl浓度从0.5mol/L上升到4.0mol/L时,藻细胞内的Na~+和K~+含量变化不大,甘油含量则从6.20Pg/cell上升到51.50pg/cell。当藻细胞承受2.0mol/L到3.0mol/L NaCl的高渗胁迫时,能通过增加细胞内甘油含量来恢复原有形态;同时,藻细胞的H~+分泌增加,ATP含量下降;20μmol/L Na_3VO_4抑制了这些变化。KGN处理虽降低藻细胞内的ATP含量,却增加K~+外流和Na~+内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