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应用大鼠外周血G0期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对铬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价太铬具有不同的诱变性。与常用的短期致突变测试法的实验结果相一致,本方法作为环境诱变剂的短期初筛试验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培养人淋巴细胞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开先  沈宗丽 《遗传学报》1991,18(5):401-406
  相似文献   

3.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核损伤指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薛开先  王苏 《遗传学报》1990,17(1):70-74
核异常作为组织特异性的遗传毒理体内短期检测法,现已日益受到重视。它比微核测试更敏感和合理。核异常包括多种形式的核损伤,而它们与致癌因子的损伤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本文以r-射线作为致癌与诱变因子,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系统地比较研究了常用核损伤指标:微核、核变形、核碎裂和核固缩等的剂量(0-5Grag)一反应关系,并作线形回归分析。作者认为,作为人体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应包括微核,核变形及核碎裂3个核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测试法(CB-MNT)的实用价值,本研究用0.025-0.4μg/mL的丝裂霉素C(MMC)处理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比较CB-与常规(C)-MNT检测遗传毒性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在整个剂量范围内,两法测得的微核率(MNF)均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但CB法测得MNF低于常规法,随剂量增加而加著;CB法测知的最低浓度为0.1μg/ml,常规法为0.025μg/ml,可见常规法的敏感性优于CB法;(2)我们首次比较了CB法与常规法所检测微核的平均体积,发现CB法检测微核的体积接近常规法的3倍,并提出由于微核形成前后,微核间及微核与主核间的融合,导致了微核体积的增大和数量的减少,进而引起了MNF的下降;(3)CB法检测健康人自发MNF明显高于常规法,这可能是CB法检测低剂量诱变剂效应,较常规法不够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后作者结合文献讨论了CB-与C-MNT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健康人及超量电子束照射病员淋巴细胞核异常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开  先周  平王苏  马国建 《遗传》1991,13(1):29-31
本文报告了213例健康人不同年龄组的各种淋巴细胞损伤指标: 核变形、微核、核裂解、核固缩与核空泡等的自然发生率,并检测了21例受超量电子束照射的病人的核异常改变。作者认为,与常用的微核测试法相比,核异常检测在不增加工作量的情况下,可更敏感地反映遗传毒理因子对人体细胞不同程度的损伤,可用于受辐射污染人群的监察及体外评价其遗传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6.
孔志明  王Yuan 《遗传学报》1993,20(4):290-293
本文用不同剂量的MMC处理大鼠外周血,放置18小时后直接制备淋巴细胞血涂片,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MMC可诱发G_(?)期淋巴细胞的核损伤。本实验对各种核损伤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微核、核变形和核碎裂等指标与MMC剂量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作者认为,大鼠外周血G_(?)期淋巴细胞核异常测试法比传统的微核测试法更敏感、合理,在致突变试验中可作为初筛的体外短期测试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培养人淋巴细胞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沈维干 《生物学杂志》1999,16(1):28-28,48
本实验应用不同剂量的雷公藤多甙处理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放置18小时后,直接观察微核率及核损伤的变化。结果显示,雷公藤多甙对人外周血Go期淋巴细胞微核率,核变形率和核碎裂率均无明显的影响,亦无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因此,作者认为,雷公藤多甙是一种对人类无潜在遗传毒性的药物,临床上可以安全作用,另一方面,本实验方法比传统的微核测试法更为直接,简便,敏感,有望成为一种简便实用检测化学诱变剂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9.
化学刺激大鼠缰核引起的呼吸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绍年  王绍 《动物学报》1993,39(2):181-184
本文旨在确定兴奋缰核(Hb)细胞体引起的呼吸效应。实验用马拉坦麻醉的大鼠上进行。Hb内微量注射海人藻酸(KA)使呼吸频率和胸廓运动幅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及呼吸节律不齐。结果表明,激活Hb细胞体可引起明显的呼吸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用中低剂量γ射线体外照射4个供血员的全血,系统地比较观察了胞质分裂阻滞与常规微核测试法测得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表明用常规法检测,低剂量γ-射线(0.1,0.3Gy)可诱发平均MNCF的逐渐增加,和对照组相比,至0.3Gy差异显著(p<0.01);而BC法测得的平均MNCF无上升,相反在0.1Gy时明显下降(p<0.05)。在中剂量区(0.7—3.1Gy),用BC法测得的平均MNCF的增加较常规法明显,至3.1Gy时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氨氮胁迫对黄河鲤幼鱼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鲤幼鱼为实验动物,研究氨氮暴露对鲤鱼红细胞微核、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可引起鲤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率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氨氮暴露浓度的增加,鲤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率呈现规律性上升变化,且方差分析差异显著(P<0.01);随着氨氮暴露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呈现上升趋势,核异常及总核异常率呈现先升再降趋势,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在试验浓度范围内氨氮对鲤鱼红细胞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氨氮的毒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紫外线A对花背蟾蜍的毒性作用,选择微核及核异常为毒理监测指标,对花背蟾蜍红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紫外线A对花背蟾蜍成熟红细胞和非成熟红细胞核异常均有诱导作用并随照射强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150 min的紫外线A短时间照射内,紫外线对核异常能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紫外线A能够刺激造血器官释放新的红细胞至外周血中以补充损伤的成熟红细胞.紫外线诱导的核异形主要是核畸形和核膨大.  相似文献   

13.
以花背蟾蜍蝌蚪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作为毒理监测指标,对Gosner 31、42和46期蝌蚪进行观察,研究了复合肥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用复合肥溶液浓度为1、1.5、2、2.5和3g·L-1进行染毒时,红细胞出现了大、小2种类型的微核,在核异常类型中出现了严重的核分叶和双核类型;在3个被观察的蝌蚪发育期中,42期蝌蚪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和核异常细胞率数值明显低于其他两个发育期;在5个浓度的染毒中,2.5g·L-1浓度组在微核、双核和核分叶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花背蟾蜍不同发育时期的蝌蚪,对生境中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且微核和核异常与复合肥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化工铬渣堆场渗出液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化工铬渣渗出液含有较高浓度的Cr6+,能明显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具有较强的遗传毒性。当铬渣渗出液中Cr6+浓度为186.6460 mg/L时,微核率达到最大。铬渣渗出液所诱导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因子毒性试验法与微核测定法,研究4种不同浓度双酚A(bisphenol A,BPA)(1.90mg·L-1、2.30mg·L-1、2.70mg·L-1和3.00mg·L-1)在不同暴露时间(3d,6d,9d和12d)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datus外周血红细胞微核与核异常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双酚A处理组出现了较多微核及双核、无核、核质外突与内凹、核位异常、核内空泡化、核固缩、核染色质凝聚成小颗粒状、无丝分裂、核不均等缢缩等核异常现象;较低浓度(1.90mg·L-1、2.3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上升,较高浓度(2.70mg·L-1、3.00mg·L-1)处理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随双酚A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上述结果说明,双酚A对泥鳅具有潜在的遗传毒性,且毒性效应在一定的条件下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达到一定浓度和时间后毒性效应被抑制。  相似文献   

16.
污水诱导大蒜细胞微核及异常有丝分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鑫成 《植物研究》2006,26(3):361-363
研究污染的河水对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及细胞分裂的效应。结果表明,较重污染(PI=7.63)的河水对大蒜根尖染毒24 h以上,致使其有丝分裂指数下降明显(p<0.05),诱发间期细胞微核显著(p<0.01),导致有丝分裂异常和前微核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的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病人均达到临床治愈,顺利出院。结论:术前充分的术前准备,配合术中术后血压的观察和调整是手术治疗嗜铬细胞瘤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治疗和护理嗜铬细胞瘤病人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张贵生  傅荣恕 《四川动物》2007,26(3):644-646
研究了稀土元素镧与铜离子单独或联合作用时,对鲹鲦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24h,0.01~0.5mg/L的La3 能显著降低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不具遗传毒性.但当浓度为1~50mg/L时则能诱发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与对照组相比,相差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具较强的遗传毒性;铜能显著诱导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的发生;联合作用时,微核率及核异常率明显低于Cu2 而高于La3 单独作用时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提示一定浓度的稀土元素能减轻其他重金属元素引起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长期冻存后PBMCs总数及各亚型的变化,评价PBMCs的长期冻存效果。方法:收集志愿者外周血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液氮冻存后PBMCs细胞总数及其亚型的变化。结果:长期冻存后,PBMCs总细胞量和细胞活力无显著改变(P=0.19, P=0.32);T细胞、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但B细胞比例增多(P0.01),单核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01);低温保存影响活化的T细胞和Tregs细胞数量(P0.05, P0.05),其中初始Tregs和记忆Tregs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PBMCs长期冻存会影响B细胞,单核细胞、活化T细胞和Tregs细胞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凝胶迁移率变化的实验方法,对饲养在光照-黑暗循环的条件和持续黑暗的条件下Wistar雄性大鼠下丘脑交叉上核中CREB含量的昼夜间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CREB在交叉上核中具有内源性的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