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从人基因组DNA中扩增了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 cDNA和hBDNF成熟蛋白编码片段,分别克隆到pUC18中.经测序确认两个插入片段序列正确.hBDNF cDNA在CMV启动子控制下在NIH/3T3细胞中表达,用RT-PCR检测转染细胞确有BDNF mRNA存在.BDNF成熟蛋白编码序列在T7启动子控制下在E.coli中表达,SDS-PAGE表明,BDNF得到表达,以包涵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大熊猫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林峰  陈红卫 《兽类学报》1998,18(2):95-99
参照人BDNF基因序列设计出一对引物和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首次从大熊猫基因组DNA中扩增和克隆到BDNF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表达。序列分析表明,大熊猫和人的BDNF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4%。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除在前导肽区有两个氨基酸的差异外,大熊猫BDNF的成熟区与人和其它已报道的哺乳动物BDNF成熟区的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显示了极高的保守性。本文首次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大熊猫核基因组功能基因进行研究分析,其结果为深入开展大熊猫的神经系统疾病防治,神经生理以及分子进化,系统发育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在结构上与神经生长因子相关。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类型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护和再生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以及神经系统迟行性疾病有显疗效。本对其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特征、生物学功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分泌性多肽类生长因子,可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元的生长、存活以及分化,但其前体分子却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活性,也有着不同的受体以及细胞内信号通路。本文对近年来关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蛋白的研究予以综述,着重讨论其在神经损伤与情绪障碍和神经退行性变疾病模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志敏  王慧娟  刘中来  熊国梅 《遗传》2006,28(6):665-671
沿用本室改进的粪便提取方法,参照马来熊BDN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首次从亚洲黑熊粪便DNA中扩增和克隆到包含完整核BDNF基因的753 bp片段,以毛发作阳性对照并进行重复实验,获得稳定一致结果。序列分析表明,亚洲黑熊的BDNF基因非常保守,与人相比,一致性达94.5%,与大熊猫比达98.9%。在推导的多肽序列中,其成熟区氨基酸序列与所有已报道哺乳动物的完全一致;对亚洲黑熊及其相关物种BDNF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与包括黑熊在内的熊科动物亲缘关系更近,而与小熊猫较远。文章首次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法在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亚洲黑熊基因组核BDNF基因进行分析,不仅为亚洲黑熊的保护和繁育提供重要参考资料,为非损伤性取样在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拓宽了思路,也为亚洲黑熊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分类研究提供分子证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幼龄大鼠长期运动中摄食调节活动的关系。方法:3周龄断乳SD大鼠随机分为运动组(E)和对照组(C),运动组进行9周的游泳运动(每天1次,每周6 d),运动时间由开始每次30 min逐渐增加到每次90 min。12周龄时用ELISA法测试血清BDNF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下丘脑中BDNF mRNA、pro-BDNF和BDF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E组大鼠在运动第1周、第9周以及整个实验期间摄食量无变化。12周龄时与C组相比,E组血清BDNF含量和下丘脑BDNF mRNA表达水平无变化,但下丘脑pro-BDNF和BDN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长期运动使幼龄大鼠下丘脑BDNF和pro-BDNF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G196A、C270T及Val66Met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选取无亲缘关系的ADHD患者共114例,健康对照共9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G196A、C270T和Val66Met3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3.0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BDNF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ADHD组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DNF基因Val66Me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DHD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DHD组Val66Met位点的等位基因G(Val)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与ADHD发病有关,携带有Val66Met多态性位点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产生ADH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G196A、C270T及Val66Met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关系。方法:选取无亲缘关系的ADHD患者共114例,健康对照共9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G196A、C270T和Val66Met3个多态性位点的多态性,采用HaploView4.0及SPSS13.0软件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比较两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BDNF三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ADHD组G196A和C270T多态性位点分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BDNF基因Val66Me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ADHD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DHD组Val66Met位点的等位基因G(Val)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BDNF基因Val66Met多态性可能与ADHD发病有关,携带有Val66Met多态性位点G等位基因的个体可能更容易产生ADHD。  相似文献   

9.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是继神经生长因子 (NGF)后发现的第二个神经营养因子 ,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功能维持和神经元群的成形性上起重要作用。国内外正积极开发 BDNF用于神经损伤的治疗。本文就 BDNF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以及临床研究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维持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抗抑郁剂通过提高BDNF表达来促进神经细胞的生存,增加突触可塑性及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用PCR技术从我国水稻品种“广陆矮”(Oryza sativa var. indica)和“中花8 号”(O. sativavar. japonica)中特异地扩增并克隆测序了富硫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它共有525 个核苷酸,编码134 个氨基酸。经分析,克隆的基因与水稻属其它种或品种的同类基因同源率为96.6% 到100% ,与玉米10 kD醇溶蛋白基因同源率为34.2% ;与某些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也有一定的同源性,例如和巴西豆富硫水溶蛋白同源率达31.2% 。水稻10 kD醇溶谷蛋白N 端有一段信号肽含24 个氨基酸,经分析,发现这段信号肽与禾谷类玉米、高粱和燕麦的贮藏蛋白信号肽同源率很高,分别为65.0% 、65.0% 和62.5% ,而在双子叶植物的贮藏蛋白中未发现有相似序列。所测定的“广陆矮”和“中华8 号”10 kD醇溶谷蛋白基因序列已被EMBL数据库接受,收录号分别为L36604 和L36605  相似文献   

12.
神经营养素3(NT-3)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是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同源物,体外实验表明NT-3和BDNF能促进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存活,但是NT-3和BDNF在脊髓中的生物学作用和定位分布还不十分清楚。本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了NT-3和BDNF的免疫阳性反应物在大鼠脊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呈NT-3样免疫阳性反应的胶质细胞分布于脊髓的后索、侧索和前索中;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元主要见于脊髓前角,少数见于脊髓后角。BDNF位于大鼠的脊髓前角动物神经元;在脊髓Ⅱ板层中还可见较多的BDNF免疫反应阳性的神经终末。提示NT-3和BDNF在维持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生理功能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曲霉N25植酸酶phy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黑曲霉N2 5植酸酶phyA基因PCR扩增 ,获得了一条长约 1 6kb的特异性PCR产物 ,并进行了酶切鉴定。然后在pUC1 8质粒中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片段的克隆质粒pFNP 1。DNA序列测定表明 ,目的基因片段含有植酸酶phyA基因的完整序列 ,phyA基因全长1 50 6bp,其中包含一段长 1 0 2bp的内含子 ,编码 467个氨基酸 ,5’端有一段编码 1 9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黑曲霉N2 5与产植酸酶酶活最高的天然黑曲霉标准菌株NRRL31 35的植酸酶phyA基因 (GenBankAccession :M94550 )相比较 ,其同源性为 96 746% ,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 97 64%。将黑曲霉N2 5植酸酶phyA基因序列及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 (注册号分别为 :AF2 1 881 3,AAF2 5481 1 ) ,此基因是目前中国在国际基因库中注册的第一个植酸酶phyA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仙系石蒜科水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枝多,花香浓郁,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但水仙花色单一,影响其观赏价值。花色形成与植物体内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类黄酮有关。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CHS)是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体内它催化丙二酰基辅酶A的三个乙酸基和对羟苯丙烯酰辅酶A的一个乙酸基的缩合,产生柚配基查尔酮(naringenin)。此中心中  相似文献   

15.
alpha2 巨球蛋白(α2M)是一类广谱的蛋白酶抑制因子, 存在于许多无脊椎或脊椎动物的血浆中1。它不仅可以与机体内过量的蛋白酶相结合产生α2M-蛋白酶复合物,清除血液中流动的蛋白酶2, 还能与细菌内毒素脂多糖,丝裂原ConA、PHA 结合, 通过调节释放其活性; 同时还参与抗原递呈3。因此, α2M 在动物的先天性免疫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噬菌体lambda EMBL3 DNA为载体,通过克隆绿色木酶(Trichoderma viride)高分子量基因组DNA的部分酶解片段,并将重组分子进行体外包装后侵染Escherichia.coli K802,由此构建了绿色木霉基因文库。以李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纤维素酶CBHII基因的末端片段为探针,用轮迥噬菌斑原位杂交从文库中筛选出CBHII基因的阳性克隆5个,随机取其中3个克隆用上述探针作斑点杂交,结果进一步证明克隆了全长或近全长的绿色木霉CBHII基因,用李氏木霉CBHI基因的末端片段探针作斑点杂交,结果提示CBHI与CBHII基因的末端序列之间无同源性存在。从斑点杂交的阳性克隆中提取DNA,酶切鉴定插入片段的长度,并克隆于质粒pUC19,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获得了含绿色木霉CBHII基因的重组质粒pCBHII-14。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牛朊病毒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中国牛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所设计引物以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出不致病的朊病毒蛋白(PrP~c)基因,并克隆到pGEM-Teasy Vector.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牛PrP~c的片段大小为795bp,包含了牛朊病毒基因的完整编码区序列.该基因无内含子,同国外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根据欧洲鲇(Silurus glanis)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PCR扩增,得到1138 bp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对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之间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同源性介于61.38%-91.12%,氨基酸同源性介于76.62%-95.52%。对兰州鲇、欧洲鲇、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鲇(Silurus asotus)、越南鲇(Silurus cochinchinensis)的Cytb基因之间进行碱基替代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Cytb基因与鲇之间替换率最低,值为8.87%,转换/颠换值为3.21;与越南鲇之间替换率最高,值为14.41%,转换/颠换值为1.83。对本文克隆的兰州鲇Cytb基因与王庆容等测定的兰州鲇线粒体Cytb序列进行序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替换率为11.16%,存在127个变异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08,遗传距离为0.1230。由NJ法基于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从两例鼻咽癌(NPC)病人的活检组织切片中,用PCR方法扩增出EB病毒潜伏感染膜蛋白(LMP)基因的ExonⅠ、IntronⅠ、ExonⅡ和IntronⅡ共500bp的片段,克隆入载体pGEM-3zf(+)′,测定核苷酸序列,其中有一个样品所测序列段与台湾株相似,另一个样品则与E95-8极为相似。由此可知,中国大陆南方的NPC组织中EBV-LMP基因存在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