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勐宋Sangpabawa中棕榈藤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少武  陈三阳   《广西植物》1998,18(2):100-104
物种多样性的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Sang pabawa是哈尼语“头人的藤林”,它是我国仅有的为保护棕榈藤资源而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通过对勐宋Sangpabawa中棕榈藤资源现状的研究,分析了棕榈藤数量锐减的原因:1.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管理不善,造成人们过度采收藤条,并且采收时滥砍乱伐;2.外界干扰影响了棕榈藤的正常自然更新;3.良种藤的栽培使非良种藤在当地处于濒危或渐危状态。并提出利用价值是衡量保护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这一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勐宋Sangpabawa中棕榈藤资源的保护对策:1.挖掘藤类资源的利用价值,增强人们对它的保护意识;2.加强对Sangpabawa的管理,完善村规民约,防止偷砍乱伐;3.建立棕榈藤收集区和种苗基地,保护藤类资源多样性,满足生产种植需求;4.建立商品藤生产和加工基地,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棕榈藤资源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材林产品,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野外调查和标本鉴定,对中国棕榈藤植物的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分布有较丰富的棕榈藤植物资源,共计3属40种(含变种),在云南、海南、广西等12个省区均有分布,其生长习性以攀援型为主。(2)中国棕榈藤植物表现出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水平地域性分布明显,形成了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和东南(海南省)两大分布中心,而其他区域分布的种类相对较少;海拔1000m以下地区分布的种类较多,有一定数量的广布种。(3)中国棕榈藤植物可划分为10个分布区类型,其中,以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型的种类为主,特有种也占有一定比例;种类的分布与中南半岛、南亚棕榈藤植物区系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低地次生雨林棕榈藤分布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海南岛甘什岭6种天然棕榈藤为研究对象,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与冗余分析(RDA)筛选了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生境因子,探究了种群密度随主要环境因子梯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和大白藤(C.faberii)种群密度最大,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和白藤(C.tetradactylus)次之,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和单叶省藤(C.simplicifolius)种群密度最小;影响棕榈藤分布的条件作用因子为5种,影响大小为全P坡位全N坡形岩石裸露率,排序轴中第一轴解释33.5%物种-生境相关性信息,4轴共解释73.7%的相关性信息;棕榈藤在5种生境梯度下呈现一定的差异性,白藤适宜于全P含量相对较高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下位斜坡;大白藤适宜N、P含量相对较少且岩石裸露率低的中上位地段;单叶省藤适宜于N、P偏低的中位凹地,杖藤适宜于土壤全P和岩石裸露率低的凹地;黄藤适宜于全P偏低的岩石裸露偏高的中上位凹地;小钩叶藤幼苗适宜于N、P含量偏高的斜坡。综上所述,杖藤和黄藤对该地区生境的适应能力最强,全P、坡位、坡形、全N和岩石裸露率是影响该地区棕榈藤种群分布的主要因素,6种棕榈藤对生境响应不同,且幼苗期棕榈藤对生境的响应较其他生长期有明显差异。在棕榈藤天然更新资源保护和恢复过程中,针对不同种类和生长阶段采取相应措施有利于藤资源保存。  相似文献   

4.
海南岛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伴生群落优势种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南岛甘什岭自然保护区次生低地雨林群落优势种及棕榈藤为试验材料,通过重要值筛选群落优势种,利用生态位宽度、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探究棕榈藤与各林层优势种对资源的作用机制,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参考。结果显示:(1)青梅(Vatica mangachapoi)和铁凌(Hopea reticulata)为群落建群种,5种棕榈藤在整个群落中具有相对较高的重要值,但差异较大,其中杖藤(Calamus rhabdocladus)最大(0.286),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最小(0.053),其排序为:杖藤大白藤(C.faberii)黄藤(Daemonorops jenkinsiana)白藤(C.tetradactylus)小钩叶藤。(2)5种棕榈藤在群落中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其中杖藤最大(Bi和Ba分别为2.900和0.612),且明显大于草本层,但与其他林层优势种差异小。(3)棕榈藤种间与优势种均表现出较低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除黄藤与亮叶鸡血藤(Callerya nitida)外,各林层优势种与所有棕榈藤种相似性比例最高的物种相同,为益智(Alpinia oxyphylla)、百足藤(Pothos repens)、铁凌和青梅;藤种间,杖藤与各其它棕榈藤具有较高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小钩叶藤最小。(4)林层优势种和棕榈藤的Lik和Lki值总体较低,均低于0.1,且生态位宽度大的不一定重叠程度越高;其中0~0.023的重叠数量占总数的63.5%,0.023~0.046为36.0%,0.046的仅占0.5%。研究认为,棕榈藤在群落中具有相对较高的资源利用能力,但种间差异较大,棕榈藤种间及其与优势种间均表现为生态位分化,物种间倾向于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5.
棕榈藤是一种重要的非木质森林资源,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热带雨林恢复过程及林分结构对棕榈藤分布生长的影响,应用样方调查和排序分析法,对海南岛甘什岭3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次生雨林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棕榈藤多度在恢复中前期最高(74±43),中期次之(32±37),前期最低(0±0),棕榈藤频度分布整体表现为中前期中期前期。中期的杖藤(13.62±8.39 mm)、小钩叶藤(8.01±3.05 mm)、多果省藤(6.54±7.52 mm)和黄藤(3.62±2.52 mm)地径生长大于中前期(7.52±3.75,6.72±3.33,4.73±5.20,3.51±2.4 mm),白藤(1.32±0.53 mm)小于中前期(7.87±6.45mm);中期林分的杖藤(131. 35±62. 72 cm)和黄藤(23. 93±15. 23 cm)高生长大于中前期(90.02±92.13,23.72±17.93 cm),但白藤(8.31±0.85 cm)、多果省藤(32.43±30.91 cm)和小钩叶藤(31.62±8.74 cm)小于中前期(54.30±50.77,48.46±78.11,34.35±7.10 cm)。(2)棕榈藤多分布在恢复中前期和中期林分中,灌丛群落不利于棕榈藤分布,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倾向于分布在恢复中前期的群落中,小钩叶藤多分布在恢复中期的群落中。(3)平均树高与棕榈藤多度均呈正相关,立木密度与棕榈藤多度呈正相关,最大胸径、平均胸径与小钩叶藤多度呈正相关。建议资源保护要加强对热带雨林的保护,资源培育利用要根据不同藤种进行林分结构调整或者选择适宜林分结构进行近自然培育。  相似文献   

6.
胡璇  徐瑞晶  漆良华  彭超  丁霞  程昌锦  郭雯  张建 《生态学报》2019,39(22):8539-8546
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大白藤(C.faberii)、华南省藤(C.rhabdocladus)、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和小钩叶藤(Plectocomia microstachys)5种棕榈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棕榈藤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海南岛甘什岭热带低地雨林棕榈藤种群的空间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小尺度上,5种棕榈藤种群都更倾向于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长,各棕榈藤种群主要趋向于随机分布,形成不同的空间分布格局。(2)各藤种间的空间关联情况在整体尺度上表现出明显负关联的是白藤和黄藤、白藤和大白藤,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对生存空间及养分的需求相同或相似,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3)华南省藤和大白藤在整体尺度上表现出明显正关联,这可能是由于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相互庇护,用于抵御动物捕食和热带雨林内多变的外部环境。(4)黄藤和小钩叶藤以及白藤和小钩叶藤呈现出明显不相关,这说明它们对环境和生存空间的依赖没有冲突性,能做到和平共存。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棕榈科11种省藤属植物的基因组总DNA进行EcoRⅠ+TaqⅠ与EcoRⅠ+PstⅠ限制性双酶切,采用AFLP标记技术分析其亲缘关系.用12对引物对11种棕榈藤的30个代表植株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扩增谱带998条,其中多态条带981条,多态性带达98.3%.用MEGA 4.0软件中p-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11种棕榈藤30份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391之间,平均为0.297;当遗传距离为0.15时,11种棕榈藤可聚为4个组;第Ⅰ组包括直立省藤、滇南省藤、杖藤、小省藤、勐腊鞭藤、长鞭藤、褐鞘省藤共7个种,第Ⅱ组仅有云南省藤1个种,第Ⅲ组由宽刺藤和泽生藤2个种构成,第Ⅳ组仅含省藤一种,可能为新种.AFLP检测结果表明,以形态特征为依据所划分的鞭轴亚属(Rhachicirrus)植物单独聚为一类;而原始省藤亚属(Protocalamus)和省藤亚属(Calamus)两个亚属的物种在整个聚类图上互相交叉渗透,各亚属植物未能独立成组;省藤亚属植物种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因此,省藤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亚属的标准、依据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8.
棕榈藤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华  尹光天  甘四明 《广西植物》2004,24(4):354-358
对国内外棕榈藤的资源保护、遗传多样性以及繁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述 ,提出了棕榈藤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并借鉴其它植物育种现状提出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C3植物可以通过转入C4植物基因而具备C4植物光合特性,从而提高产量。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测定我国华南地区分布的黄藤(Daemonoropsmargaritae(Hance)Becc.)、单叶省藤(CalamussimplicifoliusC.F.Wei)和白藤(C.tetradactylusHance)等3个棕榈藤种苗木和成年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carboxylase,PEPC)、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yruvatephosphatedikinase,PPDK)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等指标以判别3个藤种的光合途径,为棕榈藤转入C4植物基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藤种苗木和成年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密度比常见C3植物和C4植物高,但叶绿素a/b值、叶片上下表面气孔比值、PEPC酶活性、PPDK酶活性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等指标均较低,与常见C3植物的对应指标相当或略低,而远小于常见C4植物,因此认为黄藤、单叶省藤和白藤等3个藤种是C3植物。  相似文献   

10.
C3植物uT以通过转入C4植物基因而具备C4植物光合特性,从而提高产量.有鉴于此,本文通过测定我国华南地区分布的黄藤(Daemonorops margarttae(Hance)Becc.)、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lius C.F.Wei)和白藤(C.tetradactylus Hance)等3个棕榈藤种苗木和成年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PEPC)、丙酮酸磷酸二激酶(pyruvate phosphate dikinase,PPDK)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等指标以判别3个藤种的光合途径,为棕榈藤转入C4植物基因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藤种苗木和成年植株的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密度比常见C3植物和C4植物高,但叶绿素a/b值、叶片上下表面气孔比值、PEPC酶活性、PPDK酶活性和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等指标均较低,与常见C3植物的对应指标相当或略低,而远小于常见C4植物,因此认为黄藤、单叶省藤和白藤等3个藤种是C3植物.  相似文献   

11.
多鳞藤属(Myrialepis)是棕榈科的一个广布属,广泛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生长于低地到山地雨林中,也常见于林缘和次生林地。近期首次在中国云南发现有其新分布,本文对该属的形态及生境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编制了中国棕榈藤属的分类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正>千金藤[Stephania japonica (Thunb.) Miers]是双子叶植物纲防己科(Menispermaceae)、千金藤属(Stephania)植物。根据雌花花被状态、雌雄花的萼片和花瓣数量、根的形状等,千金藤属植物分为山乌龟亚属、粉防己亚属和千金藤亚属。千金藤属植物全世界有60种,我国有39种1变种。千金藤亚属植物在我国有12种,如千金藤、光叶千金藤(S.japonica var.timoriensis)、桐叶千金藤(S.japonica var.discolor)、雅丽千金藤(S.elegans)、纤细千金藤(S.gracilenta)、草质千金藤(S.herbacea)、西南千金藤、四川千金藤(S.subpeltata)、景东千金藤(S.chingtungensis)等。  相似文献   

13.
棕榈藤茎的表皮特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产棕榈藤3属21种茎的表皮组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观察,首次报道了棕榈藤茎表皮细 胞的排列式样,并结合表皮细胞类型和气孔、“反射体”的有无等特征,将国产棕榈藤茎的表皮组织划分 为3种类型3种亚型。(1)钩叶藤型:表皮细胞为长方形,细胞交错排列呈砖墙状。(2)黄藤型:表皮细 胞为不规则的四边形,细胞排列呈不规则网状,如龟背。(3)省藤型:A亚型,表皮细胞六边形,细胞排列 呈网状,气孔平列型或四轮列型;B亚型,表皮细胞四边形,细胞交错排列呈砖墙状,细胞长轴平行于茎轴,气孔梭状四轮列型;C亚型,表皮细胞四边形,垂周壁呈波浪状,细胞交错排列如砖墙状,细胞的长轴.平行于茎轴。本文还讨论了棕榈藤茎表皮组织的特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荊条藤草,它可以编织各种型式美观、朴素大方的日用品和工艺品,如藤床、藤箱、藤椅、草席、草帽、草袋、提篮、提包、门帘、地毡、拖鞋、扫把、杯套、果盒等五花八门,用途很大。不仅活跃市场供应,有的还可出口换取外汇。因此,每年“小秋收”季节,采集山野荆条藤草,成为农村副业门路之一,也是农家编织业的原料来源,生财致富好门路。山野荆条藤草品种繁多。常见常用的有黄荆条,桎木条、鼠条、上藤、芦苇、野桐麻、  相似文献   

15.
云南棕榈藤新资料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1年中国植物志———棕榈科卷出版后 ,在承担云南植物志棕榈科的工作中 ,我们先后到红河、文山、思茅、临沧和西双版纳等地州进行棕榈藤补点调查 ,发现一些新分类群和我国新分布种 ,以及原有种或变种的新分布点 ,现予以报道。新分类群和分布新记录1 无量山省藤 (新种 )CalamuswuliangshanensisS .Y .Chen ,K .L .WangetS .J .Pei,sp .nov .QuoaddispositionemsegmentorumfoliorumadC .viminalemaccedit,sedfructib…  相似文献   

16.
<正>庭院深深深几许,藤萝为枝,帘幕无重数。藤本植物的花形态各异、颜色丰富,颇具观赏价值。根据花的颜色主要分为白、黄、红、粉、蓝、紫、绿及杂色共8个大类。白色类有龙吐珠、白花飘香藤等;黄色类有金杯藤、黑眼花、软枝黄蝉、炮仗藤等;红色类有红花西番莲、使君子、口红花等;粉色类有珊瑚藤等;紫色类有非洲凌霄、大花山牵牛、蓝花藤、蒜香藤等;蓝紫色类有假连翘、蓝花丹、蔓长春花等;  相似文献   

17.
海金沙     
<正>海金沙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是生长在海里的植物吗?其实,它的命名和它的孢子外形有关,《本草纲目》记载:"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海金沙为多年生攀援蕨类植物海金沙的成熟孢子,具有金沙藤、左转藤、竹园荽等别名。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过早过迟均易脱落),晒干,搓揉后打下孢子,剔净藤叶即得。海金沙一般生长于阴湿的山坡或路边的灌木丛中。主产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苏、湖南等地,但以福建产量居多。  相似文献   

18.
一.杀虫剂发展簡史在远古时期,就有人試用各种物质来防治害虫;我国民间用艾草熏蒸驅虫以及用油类治虫的年代都很早。但是真正使用化学物貭防治害虫是比較晚的,只有在化学作为一門科学出現之后,才有了我們目前所称的杀虫剂。在早期,人們往往是凭着已往的經驗,将一些对人类本身有毒的化合物在昆虫上試用;例如砒霜(砷素剂)、水銀或汞制剂、石灰、硫黄等。在这一时期中也有一部分是前人經驗中摸索知道的有毒植物,例如烟草、魚藤等。到19世紀,由于化学的发展,更多的新化学物貭被試驗用来杀虫,施药的方法也有了改进。在这时期中,砷素剂中有更多种类被应用,关于它对植物的安全性有了改善;氟素剂开始試用,油类有了发展,并且  相似文献   

19.
<正> 红杜仲系夹竹桃科(Apocynaceae)杜仲藤属和花皮胶藤属几种植物老茎皮和根皮的通称,它与杜仲科(Eucommiaceae)杜仲属的传统中药杜仲是不同科的植物,但因其形似杜仲,也含有丰富弹性的白色胶丝,外表面呈紫褐色或棕褐色,故名。红杜仲原是我国华南地区民间常用的草药,沿用已久,也是“中华跌打丸”等中药制剂的原料之一。1971年广西  相似文献   

20.
木波罗(Artocarpus integrifolia)属桑科,它的种子油中含少量蓖麻醇酸(7.2%)。通过薄层色谱法,红外线,核磁共振、质谱法以及化学降解进行了鉴定。油的主要成份是亚油酸(40.2%)和棕榈酸(30.2%)。木波罗是一种高大的热带果树,原产于印度。其果实富含淀粉,烘烤或煮后食用。木材可用来作乐器,木头中含一种着色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