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肾神经在肾缺血预处理对麻醉家兔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Ding YF  Zhang MM  He RR 《生理学报》2001,53(1):7-12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家兔上,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RIP)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影响,旨在证实RIP对心肌有无保护效应,并明确肾神经在其中的作用。所得结果如下(1)在心脏45min缺血和180min再灌注过程中,血压、心率和心肌耗氧量呈进行性下降;心外膜电图ST段在缺血期明显抬高,再灌注过程中逐渐恢复到基础对照值。心肌梗塞范围占缺血心肌的55.80±1.25%。(2)RIP时心肌梗塞范围为36.51±2.8%,较单纯心肌缺血-再灌注显著减少(P<0.01),表明RIP对心肌有保护作用。(3)肾神经切断可取消RIP对心肌的保护效应,但肾神经切断本身对单纯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4)肾缺血(10min)时,肾传入神经放电活动由0.14±0.08增至0.65±0.12imp/s(P<0.01)。(5)预先应用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茶碱可明显减弱肾缺血所激活的肾传入神经活动,提示肾传入活动的增强是由肾缺血产生的腺苷所介导。以上结果表明,肾短暂缺血-再灌注所诱发的肾神经传入活动在RIP心肌保护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时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肢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后以及应用缺血预处理干预对肾损伤的影响。分别从右颈外静脉、肾动脉和肾静脉取血,代表外周血以及入、出肾血,观察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尿素氮(BUN);同时测定入肾血和出肾血NO、SOD、MDA和肾组织SOD、MD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以及缺血预处理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缺血再灌组松夹后4h外周血、入、出肾血及肾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高(P〈0.01);外周血BUN以及入、出肾血NO和肾组织iNOS含量升高(P〈0.01);在缺血前给予缺血预处理组.SOD活性升高,而MDA、BUN、NO、iNOS含量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BUN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时伴有肾脏氧自由基代谢紊乱,缺血预处理可以增强肾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肢体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著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著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三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著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著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研究》2017,(2):111-116
通过建立C57/B6雄性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模型,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将36只6~8周C57/B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及缺血预处理组(Ipost组)。然后,利用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Td T-mediated d UTP-biotin nick end labeling,TUNEL)染色、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对比3组小鼠的心肌病理学改变、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梗死心肌边缘区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变化,以及肿瘤相关蛋白质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即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的编码产物)、自噬相关蛋白质LC3I/II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5-AMP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I/R组心肌组织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较Sham组明显,而Ipost组中的情况相比I/R组有明显改善;同时,Ipost组心肌凋亡率高于Sham组,但显著低于I/R组(P0.01);Ipost组梗死心肌边缘区域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I/R组(P0.01)。此外,缺血预处理后,PTEN的表达水平降低,AMPK磷酸化水平以及LC3I/II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增强。由此可见,缺血预处理可减轻I/R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轻心肌水肿,对心肌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梗死心肌中PTEN表达下调、AMPK磷酸化水平增强、心肌细胞自噬增强和凋亡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时肺损伤的变化并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其保护作用。方法:复制家兔LI/R损伤模型,观察肢体缺血4 h再灌注4 h肺损伤的变化以及采用肢体IPC干预后对肺损伤的影响。从右颈外静脉和左颈总动脉采血,分别代表入肺血和出肺血,检测入、出肺血及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脂质过氧化物的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同时测定肺组织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性以及肢体IPC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和缺血前比较,LI/R组松夹再灌注4 h入、出肺血及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和NO含量增高(P〈0.05,P〈0.01);肺组织tNOS和iNOS活性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缺血前给予IPC组,SOD活性升高,而MDA、NO含量降低,tNOS、iNOS活性也降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MDA与SOD间存在明显负相关(P〈0.01),而MDA与NO及iNOS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I/R时并发的急性肺损伤与组织氧化代谢紊乱有关,IPC通过改善LI/R时肺组织氧化与抗氧化之间的平衡,进而增强肺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对LI/R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葛根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HIR).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R组和HIR-葛根素预处理组.分析各组动物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变化,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AST、ALT、LDH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肝脏门静脉周围瘀血明显,可见少量散在的肝细胞片状坏死灶,有少量炎性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肝细胞肿胀、脂肪空泡变性、核浓缩;经40mg/kg剂量的葛根素预处理7天后,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AST、ALT、LDH均显著降低,肝脏的瘀血明显较模型组轻,肝小叶结构基本正常,微血管未见明显损伤,窦间隙稍宽,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偶见少量肝细胞坏死.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天礼  黄玉芝 《生理学报》1997,49(2):178-184
本文用黄鼠和大鼠离体心脏比较了两种预缺血处理方案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用Langendorff方法灌流秋季未入眠的达乌尔黄鼠和Wistar大鼠离体心脏,以冠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CK)释放活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功能恢复等为指标,检验不同预缺血处理时间对随后缺血再灌损伤的影响。标本平衡10min后对照组的两种动物经受缺灌15min再灌15min预缺血处理,接着进行两次缺灌10min再灌10min  相似文献   

10.
SMT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SMT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SD大鼠18只,体重320 ̄380g,随机分为三组:①缺血-再灌注组(IR):夹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60min,松夹20min。②缺血-再灌注+SMT组(SMT):再灌注前5min,股静脉注射iNOS抑制剂S-methylisothiourea sulfate(SMT 5mg/kg w),余同IR组;③对照组(C):暴露心脏后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及低温对幼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及低温对幼兔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取3~4周龄幼兔心脏,分别给予不同次数的IP后使其在20℃低温下缺血或给予同样次数的IP后使其分别在不同低温下缺血。常温再灌注30min。记录心脏缺血/再灌注前后左心室功能指标,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Ca^2 -ATP酶的活性。结果:再灌注末,IP2组左心室各功能指标的恢复率及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及Ca^2 -ATP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和IP3组;SIP1、SIP2组的左心室各功能指标的恢复率及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SConn1组和SCon2组。其心肌组织MDA含量亦分别低于SCon1组和SCon2组。结论:IP可减轻低温缺血的幼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应与IP的次数和低温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IPC)大鼠循环血中微囊泡(MVs)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反复短暂结扎/松开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大鼠IPC模型,自腹主动脉取血,超速离心法分离循环血中的IPC-MVs,并对其进行流式鉴定。建立在体大鼠心肌I/R模型,股静脉注射IPC-MVs 7 mg/kg。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范围,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比色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caspase 3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IPC-MVs浓度为4380±745个/μl。与I/R组比较,IPC-MVs能够减轻I/R大鼠心肌组织损伤,缩小心肌梗死范围(P<0.01),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数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LDH活力(P<0.01),降低心肌组织caspase 3活力(P<0.01),升高Bcl-2蛋白表达(P<0.01),降低Bax蛋白表达(P<0.01),升高Bcl-2/Bax比值(P<0.01)。结论:IPC-MVs显著减轻大鼠在体心肌I/R损伤,通过上调心肌组织中Bcl-2的蛋白表达,下调Bax的蛋白表达,升高Bcl-2/Bax比值,降低caspase 3活力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I/R)后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肢体缺血/再灌注组(LI/R),缺血预适应组(IPC)和L-NAME组。各组大鼠均于肢体缺血4h再灌注4h处死,分别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浆及肺组织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计算血浆NO/ET比值;以及肺湿干比(W/D)、肺系数(LI),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结果:大鼠LI/R后4h,PaO2明显降低;W/D、LI、血浆及肺组织的MDA、NO、ET和肺组织MPO活性均明显增加,而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与LI/R组比较,IPC组各项损伤指标明显减轻,NO水平升高,血浆NO/ET比值明显增大。与对照组和IPC组比较,L-NAME处理组,各项损伤指标数值明显增加,NO水平降低;血浆NO/ET比值明显减小,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各组大鼠PaCO2的变化无显著性。结论: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内源性NO合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4.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such a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 (FGFs) are currently in clinical trials for accelerating blood vessel formation in myocardial and limb ischemic conditions. However, recent experimental evidence suggests that FGFs can also participate as endogenous cardioprotective agents. In this report, the current knowledge for FGFs implication in myocardial ischemic tolerance will be summarized. Pharmacologic preconditioning with drugs as FGFs that mimic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could lead to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disorders including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相似文献   

15.
Zhu SS  Zhang ZM  Zhang YC  Xu PC  Dong HY  Fan JW  Zeng YM 《生理学报》2004,56(3):389-396
本文拟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合并低温及晶体停搏液对幼兔的离体心脏是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液为Krebs-Henseleit液(K-H液).取3~4周龄幼兔心脏,在第一部分实验中分为Con、IP1、IP2、IP3组(n=6),分别给予0、1、2、3次IP,其后各组心脏均在20℃低温下停灌2 h,37℃常温下再灌注30 min.在第二部分实验中分为SConI、SCon2、SCon3、SIPl、SIP2、SIP3组(n=8),其中SIPl、SIP2、SIP3组给予2次IP后灌注St.Tho-mas Ⅱ晶体停搏液(CCS)使心脏停搏,然后分别使心脏在32℃、25℃、20℃下停灌30、90和120min,其后各组均在37℃再灌注30 min.SConl,SCon2,SCon3三组则不给予IP,继续灌注20min后灌注CCS使心脏停搏,然后分别在32℃、25℃、20℃下停灌30、90和120 min,其后各组均在37℃再灌注30 min.以Maclab/4 s生理实验系统记录平衡末、缺血前、再灌注后1、3、5、10、20、30 min时心率(HR)、左心室发展压(LVDP)以及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测定再灌注末心肌组织中ATP和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20℃低温停灌且停灌期间不给予CCS时,再灌注末IP2组LVDP×HR、+dp/dtmax和-dp/dtmax的恢复率分别为96%±21%、101%±19%和84%±15%,显著高于Con组和IP3组(P<0.01,P<0.05);心肌组织的ATP含量亦高于Con组(P<0.01).在不同低温停灌且停灌期间给予CCS时,再灌注末SIP1、SIP2组的LVDP×HR、+dp/dtmax分别恢复到87%±14%、99%±26%(P<0.05,vs SConl group)和87%±16%、102%±20%(P<0.05,vs SCon2 group);心肌组织的ATP含量均分别显著高于SCon1组和SCon2组(P<0.05),心肌组织MDA含量亦分别低于SCon1组和SCon2组(P<0.05).上述结果提示,IP对在20℃低温停灌的兔未成熟心脏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2次IP的保护效应优于1次或3次IP.在停灌期间应用CCS,IP的心肌保护作用随停灌期间低温程度的升高而减弱.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粘膜自由基及钙含量改变与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缺血预适应对其变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和小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丙二醛(MDA)的含量,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小肠组织的Be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检测小肠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肢体I/R后血浆和小肠粘膜SOD减少而XOD和MDA增加;小肠组织钙及线粒体钙含量增多;Bel-2蛋白表迭和Bax表达增多,但Bel-2/Bax比值降低;凋亡细胞增多。IPC减轻了I/R后引起的XOD、MDA含量的升高,并且增加了SOD的含量;减轻了组织和线粒体钙超载;Bel-2的表达则明显升高而Bax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Bel-2/Bax比值升高;凋亡细胞减少。结论:肢体IR引起小肠粘膜自由基的增多,钙超栽,凋亡细胞增多;IPC可能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及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而对肢体I/R继发的小肠功能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损伤变化,并探讨缺血预适应(IPC)的保护效应及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对照(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C+I/R)组。分别测定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以及TXB2/6-keto-PGF1α比值的变化;测定骨骼肌、小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肺湿干比(W/D)及小肠组织DAO含量。观察骨骼肌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IPC+I/R组血浆LDH、CK、ROS、MDA、TXB2/6-keto-PGF1α比值明显低于I/R组,PaO2较I/R组明显升高。IPC+I/R组肺湿干比(W/D),骨骼肌、肺、小肠组织MPO含量明显低于I/R组,而小肠DAO活性升高。骨骼肌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结论:缺血预适应减轻了缺血/再灌注后骨骼肌、小肠、肺功能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氧化损伤、改善TXB2/6-keto-PGF1α的平衡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