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同种药物不同动物及同种药物同种动物不同性别便秘模型的建造效果差异,探讨建模的最佳方案。方法 48只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雌、雄正常对照组,雌、雄洛哌丁胺组,雌、雄硫糖铝组),每组动物数量相等,24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雌、雄正常对照组,雌、雄洛哌丁胺组),每组数量相等,洛哌丁胺组1天2次洛哌丁胺灌胃给药,硫糖铝组1天1次灌胃给药。从动物体质量、饮水、进食、粪便含水量、口-肛传输时间及远端结肠组织学分析等指标进行造模效果评价。结果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在体重、粪便含水量及口-肛传输时间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造模组与空白对照组有差异;洛哌丁胺组与硫糖铝组差异不是很明显;雌性与雄性造模效果相比雌性更为显著。结论从造模效果、动物抵抗力、药物使用便捷程度等角度考虑,洛哌丁胺致雌性动物便秘模型较佳,而大鼠、小鼠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药效实验而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洛哌丁胺诱导的大鼠便秘模型,分别使用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对模型进行干预,用以探讨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对便秘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洛哌丁胺腹腔注射(5mg/kg),连续5d,建立大鼠便秘模型,益生菌(2mL/只),膳食纤维(1g/kg),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2mL/只)干预7d。造模5d后,通过观察各组大鼠的粪便性状以及检测其粪便含水率,用以判断造模是否成功。第12天通过碳粉推进率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利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分析各组菌群多样性的改变。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样品中VIP、P、Cl~-、Ca~(2+)浓度。Western blotting实验方法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AQP3、C-Kit进行含量检测。RT-PCR实验方法测定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PKA、NK1的含量变化。应用Na~+-K~+-ATP酶活性测定试剂盒对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a~+-K~+-ATP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粪便干结呈颗粒状,粪便含水率显著下降,提示造模成功。经益生菌、膳食纤维以及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干预7d后,与经自然恢复的便秘模型组相比,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升高,更接近正常大鼠,小肠推进率、VIP、P、Cl~-、Ca~(2+)、AQP3、C-kit、PKA、NK1以及Na~+-K~+-ATP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其中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益生菌和膳食纤维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便秘,而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可显著改善便秘。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裙带菜多糖及其寡糖对洛哌丁胺引起小鼠便秘的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9.6mg/kg浓度的洛哌丁胺每日2次连续灌胃14d,分别给予裙带菜多糖和裙带菜寡糖,通过PCRDGGE技术获得菌群指纹图谱和16SRNA测序,用Quantity One软件构建进化树,对图谱进行相似性及多样性分析,并选取差异条带进行测序。结果裙带菜多糖可以明显改善小鼠由洛哌丁胺引起的便秘并且增加菌群多样性,裙带菜寡糖虽然也可以改善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对便秘和菌群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裙带菜多糖及其寡糖可以(通过改善肠道菌群从而)改善由洛哌丁胺引起的便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蜂蜜对洛哌丁胺诱导的便秘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20只),同时模型组再分为自然恢复组(10只)、蜂蜜组(10只)。应用洛哌丁胺制备便秘小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给蜂蜜后第5天对每只小鼠进行称重、采便;之后于第12天称重、采便,处死小鼠,进行小肠推进率、结肠组织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5-羟色胺(5-HT)测定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洛哌丁胺造模后的第5天,模型组小鼠粪便含水量及体质量下降;蜂蜜组小鼠体质量下降,但粪便含水量无明显变化。蜂蜜治疗至第12天时,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SP增加,粪便含水量及小肠推进率增加,蜂蜜组小鼠与模型组比VIP、5-HT变化不明显。此外蜂蜜干预后便秘小鼠肠道中拟杆菌属和厚壁菌属的细菌丰度有所降低,Alistipes obesi的含量增加。结论蜂蜜对小鼠5-HT分泌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以提高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SP含量、增加粪便含水量、加快小肠推进率;调节肠道微生态失衡,对便秘发挥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动物模型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究鸟苷酸环化酶C(guanylate cyclase C,GC-C)激动剂(利那洛肽)对便秘的治疗作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便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便秘模型组及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小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便秘模型组和治疗组小鼠给予洛哌丁胺灌胃构建便秘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小鼠给予GC-C激动剂灌胃。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粪便含水率、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小肠推进率以及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使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3组小鼠肠道菌群特点和差异。结果 与便秘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粪便含水量、小肠推进率显著提升(t=3.418,P=0.003 1;t=3.141,P=0.005 6),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t=4.756,P=0.000 2);血清VIP水平降低(t=4.894,P=0.000 5),SP水平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便秘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显...  相似文献   

6.
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由环磷酰胺两种不同给药方式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效果,并对效果较稳定的一种给药方式进行最佳造模剂量摸索,以期确定一个造模效果较好,毒副作用较低,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疗效的血小板减少症模型.模型A组,第1天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然后连续6 d,每天1次以维持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模型B组,按150 mg/kg皮下注射环磷酰胺,每天1次,连续3 d.结果显示模型B组造模效果较好,故以模型B组给药方法进行剂量摸索实验.由第7天的血小板计数可知环磷酰胺低(100 mg/kg)、中(120mg/kg)、高(140 mg/kg)剂量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而低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更有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的作用,可用于具有升血小板作用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环磷酰胺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建立(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由环磷酰胺两种不同给药方式诱导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模型的效果,并对效果较稳定的一种给药方式进行最佳造模剂量摸索,以期确定一个造模效果较好,毒副作用较低,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疗效的血小板减少症模型。模型A组,第1天尾静脉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然后连续6 d,每天1次以维持剂量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模型B组,按150 mg/kg皮下注射环磷酰胺,每天1次,连续3 d。结果显示模型B组造模效果较好,故以模型B组给药方法进行剂量摸索实验。由第7天的血小板计数可知环磷酰胺低(100 mg/kg)、中(120 mg/kg)、高(140 mg/kg)剂量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症,而低剂量组与其他组比较有高效低毒的特点,更有利于观察治疗药物的作用,可用于具有升血小板作用药物的药效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润肠通便合剂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对结肠黏蛋白(MUC2)、水通道蛋白(AQ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及润肠通便合剂高、中、低剂量组(40、20、10 ml/kg)(n=10),通过复方地芬诺酯(30 mg/kg灌胃1次或20 mg/kg灌胃14 d)来复制便秘动物模型,观测润肠通便合剂给药3 d对便秘小鼠排便、小肠推进的影响,给药14 d对便秘小鼠结肠病理学、含水量、结肠灌洗液(CLAF)中Muc2以及结肠AQP3基因表达水平,观测润肠通便合剂给药3 d或14 d对便秘小鼠排便、小肠推进、结肠病理学、含水量、结肠灌洗液(CLAF)中Muc2以及结肠AQP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给予30 mg/kg复方地芬诺酯1次后,小肠推进长度及推进率显著降低,首便时间延长,6 h排便粒数减少;给予20 mg/kg复方地芬诺酯14 d后,小鼠结肠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CLAF中Muc2的含量降低,近端结肠AQP3的基因表达水平升高,结肠湿干重比值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予润肠通便合剂能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由乳双歧杆菌V9、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9组成的复合益生菌粉对便秘模型小鼠的排便情况、肠动力水平的改善及肠道菌群结构的调整作用。方法 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两大组,每组又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以及复合益生菌粉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其中A组50只用于排便情况测定,B组50只用于结肠HE染色及肠道菌群的检测。实验共进行15 d,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蒸馏水15 d,复合益生菌粉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的复合益生菌粉15 d;同时,除空白组外,于第7天、第15天灌胃盐酸洛哌丁胺(4 mg/kg)进行造模。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延长(P<0.01),6 h内粪便质量显著减轻(P<0.05),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复合益生菌粉低、高剂量组首次排黑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同时高剂量组小鼠6 h排便量增加(P<0.05)。HE结果显示,复合益生菌粉可以增厚结肠肌层,恢复受损的结肠黏膜组织,并且腺管排列恢复至正常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建立东莨菪碱记忆障碍模型,采用中药复方金思维进行干预,观察金思维对东莨菪碱致记忆障碍模型小鼠行为学和胆碱能系统的影响,探讨该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溶媒0.5%CMC;阳性对照组,多奈哌齐,0.92 mg/(kg·d);金思维大、中、小剂量组,20、10、5 mg/(kg·d)。每组18只,按0.1 mL/10 g小鼠体重连续灌胃给药30 d。末次给药后造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腹腔注射东莨菪碱3 mg/(kg·d),溶于0.9%生理盐水,按0.1 mL/10 g小鼠体重注射,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取皮层和海马组织,分别测定皮层和海马中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酯酶(Ach E)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活性。结果 金思维可使模型小鼠游泳距离和游泳时间缩短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长;金思维可使模型组小鼠脑内Ach含量升高、Ach E活性下降和Ch AT活性升高。结论 金思维可以改善东莨菪碱导致的记忆障碍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胆碱能能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3种不同方案制备的动物模型,探索稳定、可靠且重复性好的小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方法 将25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ZC组)、实验A组(MA组)、B组(MB组)和C组(MC组)。实验组采取不同制备方案连续注射ISO,其中MA组和MB组为浓度递减造模法,MA组(第1天10 mg/kg、第2天5 mg/kg、第3~30天2.5 mg/(kg·d);皮下注射30 d);MB组(第1天20 mg/kg、第2天10 mg/kg、第3~14天5 mg/(kg·d);皮下注射14 d);MC组(浓度恒定7.5 mg/(kg·d),腹腔注射28 d),构建慢性心衰动物模型。在注射结束后的第2天,计算各组小鼠存活率和成模率情况。通过心脏超声检测心功能,并用ELISA测定血清中NT-pro BNP、IL-6、TNF-α水平。结果 在第30天注射结束后,各实验组虽都能有效诱导慢性心力衰竭,但发现7.5 mg/kg浓度MC组的造模情况最稳定,更适合后续开展中医药相关的心衰研究。结论 ISO制备小鼠慢性心衰模型以恒定7.5 mg/(kg·d),连续腹腔注射28 d为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探讨牦牛皮胶对环磷酰胺所致的贫血小鼠的血象红系参数和脾脏结构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小鼠贫血模型,造模4天后各给药组小鼠分别ig牦牛皮胶1、2、3、6 g/(kg·d),阿胶补血颗粒14.05 g/(kg·d),在给药后的第7、14、21天检测各组小鼠的外周血象,计算脾脏和胸腺系数,切片观察脾脏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1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21 d,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 0.05); 2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21天,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平均血红蛋白量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0.05); 3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14、21天,红细胞数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 0.05); 6 g/(kg·d)牦牛皮胶给药组给药7、14天,平均血红蛋白量显著升高(P 0.05);各给药组脾脏淋巴细胞增多,白髓与红髓的界限变清晰。综上,各浓度牦牛皮胶对贫血小鼠均有补血作用,其中2 g/(kg·d)的牦牛皮胶给药剂量,14天的给药时间的补血作用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PCR-DGGE方法分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灌喂红霉素(330 mg/kg)、罗红霉素(50 mg/kg)、阿奇霉素(165 mg/kg)10 d,停药7 d。在实验的0、3、10 d以及停药7 d收集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不同给药周期小鼠(BALB/c雌性)各聚成一簇,且灌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减小。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为对象,利用小鼠爬杆和负重游泳为实验模型,研究了其多糖的抗疲劳作用。实验随机将小鼠分为五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人参蜂王浆,7 mL/kg)对照组、牛大力多糖低剂量组[212.5 mg/(kg·d)]、中剂量组[425 mg/(kg·d)]、高剂量组[850 mg/(kg·d)],灌胃给药14 d后,考察其对小鼠爬杆时间、负重游泳时间以及血乳酸(LD)、血乳酸脱氢酶(LD-H)、血中尿素氮(BU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大力多糖能延长小鼠爬杆时间,增加小鼠游泳耐力,降低LD、BUN的含量、提高血中LD-H含量。且中剂量的药效与阳性药对照组的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芜菁正丁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对小鼠禁食不禁水24 h后,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溶液(160 mg/kg),60 h后再禁食不禁水12 h,剪尾尖取血,测血糖值,将血糖值大于11.1 mmol/L的小鼠为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实验保留10只空白对照,取符合实验模型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阳性(海堤参芪丸对照组225 mg/kg)和芜菁正丁醇提取物低、高剂量(20、40 g/kg)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14 d。实验期间分别于复制模型前、后,用药7、14 d后,剪尾取血检测血糖;末次给药结束时,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用药7、14 d后芜菁正丁醇提取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小鼠血糖值显著降低(P0.01);SOD活性显著增强(P0.01);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通过研究表明高原植物芜菁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模型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索淫羊藿苷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将SPF级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10 mg/kg)、淫羊藿苷高(50 mg/kg)、低(25 mg/kg)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56 d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建立抑郁症模型。造模第1 d开始灌胃给予各组小鼠相应药物,连续56 d。于给药后第53~56 d,进行行为学测试。末次给药后,取材。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脑组织匀浆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多巴胺(dopamine, D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检测脑组织中IL-6、IL-10、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分化簇206(cluster of di...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与抗性糊精复合配方对便秘小鼠模型的肠推进和促进排便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复合配方中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小肠推进的影响;采用地芬诺酯灌胃造成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受试样品对动物排便的影响;采用体外细胞模型,观察莱菔子提取物和党参提取物单独或联合作用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结果 :单独使用党参及莱菔子提取物(933mg/kg BW)小鼠肠推进和首粒排黑便时间有明显效果,抗性糊精(1 000mg/kg BW) 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有明显作用,二者复合配方(1 933mg/kg)在肠推进、对首粒排黑便时间、排黑便粒数和总重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作用,表明了二者的体内协同作用。同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党参提取物(IC50,7.97mg/mL)、莱菔子提取物(IC50,1.95mg/mL)以及二者复合使用(IC50,4.84mg/mL)对鸦片受体的抑制作用显著。结论 :该复合配方能显著增加小鼠的小肠推进,缩短便秘小鼠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及便重,具有辅助通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腹腔注射百草枯构建小鼠肺纤维化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百草枯一次性腹腔注射致小鼠肺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及半数致死剂量(LD50),进而制备肺纤维化病理改变稳定的百草枯中毒小鼠肺纤维化模型。方法:60只正常雌性C57BL/6J小鼠被随机分为6组,10只/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及百草枯给药30、40、50、60和80 mg/kg组,所有小鼠于造模后28 d处死,取其左肺用于病理观察(HE染色),并计算LD50及各组肺纤维化Ashcroft评级。结果:至观察期28 d,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的LD50为55.1923 mg/kg;各染毒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改变,且注射剂量越高,肺纤维化病变越严重,但早期死亡率亦越高。结论:一次性腹腔注射百草枯可制备小鼠肺纤维化模型,40和50 mg/kg为较合适的造模剂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欧前胡素(imperatorin,Imp)对Aβ_(1-42)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小鼠脑室内注射Aβ_(1-42)制备AD模型,Imp 2.5 mg/kg和5.0 mg/kg在手术后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给药13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在相同的给药时间点给予溶媒0.1 mL/10 g。第14 d,采用跳台法观察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检测小鼠脑组织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及ATP酶活性。研究显示,同AD模型组比较,Imp 2.5 mg/kg和5.0 mg/kg组小鼠的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和错误次数明显减少(P0.05,P0.01),Imp 2.5 mg/kg和5.0 mg/kg组小鼠脑组织中ROS和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Imp 5.0 mg/kg组T-AOC明显增强(P0.01),Imp 2.5 mg/kg和5.0 mg/kg组Na~+、K~+-ATP与Ca~(2+)-ATP酶的活性明显增强(P0.05,P0.01)。研究结果提示,Imp可能通过抑制AD小鼠脑组织中氧化应激损伤,从而改善Aβ_(1-42)致AD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别建立大鼠血虚、阴虚和阳虚便秘模型并比较其结肠动力、结肠水代谢、结肠黏液分泌和结肠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水平。方法:4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n=10):正常对照组(N)、血虚便秘组(XC)、阴虚便秘组(YC)、阳虚便秘组(YAC)。分别采用放血+洛哌丁胺、甲状腺素+洛哌丁胺、冰水刺激+洛哌丁胺建立血虚便秘、阴虚便秘、阳虚便秘大鼠模型,放血每周1次,药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42 d。检测大鼠活动状态、体质量、大便性状、口肛传输时间、小肠推进率、粪便和结肠含水量等体征指标,对结肠组织进行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黏液分泌情况和AQP2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种模型大鼠体重增长减慢;造模第40天自主活动量变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YC、XC和YAC;造模第30天出现固体硬质粪便,粪便评分升高顺序为XC、YC和YAC;口肛传输时间均显著延长、小肠推进率均显著降低(P < 0.05,P < 0.01),肠动力减低顺序为YC、YAC和XC;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减少(P < 0.05,P < 0.01),XC和YAC组大鼠结肠含水量显著减少(P < 0.05,P <0.01),YC大鼠结肠含水量有减少趋势,结肠水代谢顺序为YC、YAC和XC;3种模型大鼠结肠黏膜层腺管和杯状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缩小,黏液分泌减少,分泌功能障碍顺序为YAC、YC和XC,且近端和远端结肠AQP2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 < 0.05,P < 0.01),增加顺序近端结肠为YAC、YC、XC,远端结肠为YAC、XC和YC。结论:复合因素长期刺激均可建立符合中医体征的便秘大鼠模型,且各模型大鼠结肠运动、结肠水代谢、结肠黏液分泌和AQP2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