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耕制及栽培技术的改革,在一些稻区,尤属中稻、单晚与双晚地区,稻绿蝽的发生日趋加重,给水稻的增产造成较重的影响,一般可损失二、三成,严重时可达五成。 稻绿蝽Nezara viridula(Fabricius),系我区为害水稻穗部的主要害虫,以坝区和沿河的潮湿地带较丘山区为重。为害的寄主植物有水稻、小麦、玉米、高梁、黄豆、四季豆、茄子、海椒、藤藤菜、野稗、田菁及多种杂草。  相似文献   

2.
关于稻绿蝽的变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稻绿蝽Nazara Viridula Linnaeus是粮食和油料作物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量有上升趋势,在局部地区已造成了较大损失,值得引起重视。 据有关报道,稻绿蝽有4个变型,即全绿型N.V.forma typica(Linn.)、黄肩型N.V.f.torquata(Fab.)、点绿型N.V.f.aurantiaca Costa及综合型N.V.f.duyuna Chen。但对其分类地位,国内外学者却有不同意见,杨维义(1964年)将前面三型分为三个独立的种;Distant(1902年)在《印度动物志》中将其列为一个种的三个变种;肖采瑜等(1977年)将其定为一个种的三个型;陈凤玉(1980年)同意肖氏等人意见,并且补充记述了一个新型——综合型。我们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系统饲养,对此有一些不同看法,现综述如下: 一、不同变型能自由交配和繁殖 我们在五十年代就观察到不同变型在野外能自由交配,正常产卵。1978年8月从野外采回卵一块,孵出若由98头,用水稻作饲料,除中途陆续死亡外,获得子代成虫31头,其中全绿型25头,黄肩型5头,点绿型1头。可见同一卵块孵出的子代具有不同变型,又通过雄性生殖器解剖,也证明各型构造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3.
稻绿蝽∞eplocortsa vartgornl‘$Fabricius)为害多种植物,据广西农科院报道,为害稻、粟、麦、高粱、玉米、棉、芝麻、甘蔗、梨、桑、甘蓝、苎麻、烟、桃、蔬菜、柑橘、菊及多种禾本科杂草。几年来我们在广东省电白县进行了观察,除为害水稻外,个别年份尚严重为害冬、春植大豆、花生及木麻黄(Casuarz‘na equiseli]olia L·)。 现将它的为害状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雌性稻绿蝽的鸣唱开始了在基质中产生的通讯并引起雄性不同的特定反应。在两种自然情况下 ,我们检验了雄性稻绿蝽对N viridula ,Thyantapallidovirens和Thyantacustatoraccerra个体鸣唱刺激反应的物种特异性水平 ,并对反应强度和同种及异种刺激性鸣唱的时间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 ,证明雄性求偶鸣唱的发送和震动源的定位是最具物种特异性的反应。然而 ,即便是在这个水平上 ,雄性稻绿蝽不能将同种雌性个体的鸣唱与T .custatoraccera的第二个雄性个体的鸣唱区分开来 ,后者与前者有相似的脉冲持续时间和重复时间值。本文也讨论了涉及交配行为鸣唱期的有关信号的物种特定性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中国棉田盲蝽记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盲蝽科(Miridae)是半翅目中最大的一个科。这一科的昆虫都没有单眼,前翅上有一个楔片,膜片上有一个或两个翅室,没有其他的翅脉,很容易识别。 有一些盲蝽是棉花的重要害虫。世界上已知为害棉花的盲蝽有五十余种(Hargreaves,1948),实际的种类恐怕还要超过这个数目。中国在这方面的报告很少,傅胜发等(1948)列举了16种,其中有几种可能是鉴定或记录的错误。彭维城等(1957)在陕西棉区报告  相似文献   

6.
谢蕴贞 《昆虫学报》1957,(4):423-448
荔蝽(Tessaratominae)是蝽科(Pentatomoidae)中一个比较小的亚科,在近代分类学上也有把它列为科的。杨惟义于1935年曾记述本亚科的我国种类共7属15种;Blote于1945 年增加了1属4种,本篇所记共9属23种,其中有 3个是新种,另有1属1种在我国是初次记载。  相似文献   

7.
夏邦颖 《昆虫学报》1981,(1):111-112
一、引言 昆虫的卵除大小差异而外,形状繁多,卵壳的表面结构更是多种多样。这就为鉴别昆虫卵,研究卵壳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依据(D(?)ring 1955,Hinton 1970)。 Hinton(1969,1970)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昆虫卵,做了大量工作。笔者近年也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若干种类的昆虫卵壳结构特征。本文报道桃小食心虫和稻绿蝽卵壳的扫描电镜观察。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苹果、枣、梨、山楂等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卵多产于果实萼洼部  相似文献   

8.
记述中国鳖土蝽属Adrisa 3种,即大鳖土蝽Adrisa magna,黑鳖土蝽Adrisa birmana和台湾鳖土蝽Adrisa rawlinsi.其中黑鳖土蝽Adrisa birmana为中国首次记录种,Adrisa nigra在我国的分布实际应属于Adrisa birmana.编制了鳖土蝽属中国已知种分种检索表,提供了新记录种的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记述中国分布的长头网蝽属昆虫5种,其中包括1新种,鄂长头网蝽Cantacader hubeianus sp.nov.,2个中国新世纪录种,日本长头网蝽C.japanicus Drake,1947和五脊长头网蝽C.quinquecostatus(Fieber,1844)。给出了长头网蝽属中国种类检索表和23幅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南开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黑肩绿盲蝽的两种天敌——尖钩宽黾蝽和稻虱缨小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6年7、8月在杭州水稻田发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th)等飞虱卵及低龄若虫的重要天敌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受到稻飞虱的另二种天敌的攻击。一是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blad,其成、若虫均能刺吸落入水面的黑肩绿盲蝽若虫,刺吸部位一般在头背面、翅芽及胸、腹部背板。取食1、2龄若虫时,捕食者伸出口针,刺入猎物身体,举起猎物,颤动口针,1分钟  相似文献   

11.
作者在查阅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蝽科标本时,发现了中华贝蝽Bathycoelia sinica Zheng&Liu,1987的雄虫标本和滇蝽Tachengia ascra China,1925的雌雄标本,首次记述了此2种雄虫生殖节的形态特征,给出雄虫生殖节构造图并提供了雄成虫背、腹面照片.  相似文献   

12.
珀蝽属中国新记录种──小珀蝽记述关键词半翅目,蝽科,珀蝽属,中国新记录PLAUTIASPLENDENSDISTANT(HEMIPTERA:PENTATOMIDAE)──ANEWRECORDTOCHINA¥LIUQiang;ZHENGLeyi(Dept...  相似文献   

13.
麦蝽(Aclia)为我国北方较常见的一类蝽科昆虫,生活于禾本科植物上,有的种类成为麦类的害虫,所以国内许多昆虫学资料上常称之为“麦蝽象”。本属体菱形,头大,三角形,侧叶远伸出于中叶之前,并相互靠紧,颊延向头下方并成片状下垂,在小颊前占据很大位置,前胸侧板前缘翘起。特征显著,易于辨认。  相似文献   

14.
描述1新种,宽丹蝽Amyotea lata sp.nov.,采自云南、西藏。给出丹蝽属分种检索表,并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的成虫背腹面整体照片12幅以及生殖器解剖图14幅。模式标本除注明者外均保存在南开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15.
对异龟蝽属Ponsilasia Heinze进行了修订,指出Aponsila Hsiao et Jen1977是Ponsilasia Heinze,1934的次异名,Ponsilasia cycloceps(Hsiao et Jen,1977)为一新组合。同时描述了采自云南1新种:云南异龟蝽Ponsilasia yunnanensis sp.nov。文中还提供异龟蝽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伊蝽属全世界已知5种,目前,中国己知有4种,即双带伊蝽Aenaria bivitta sp.nov.,伊蝽A.lewisi(Scott),宽缘伊蝽Aenaria pinchii Yang和直缘伊蝽Aenaria zhangi Chen.双带伊蝽,新种Aenaria bivitta sp.nov.新种与该属模式种伊蝽A.lewisi(Scott,1874)相似,主要区别如下:新种双带伊蝽腹下中央刻点无色,生殖囊腹缘具两个末端尖锐的黑色突起,阳基侧突感觉叶为细长的指状;而伊蝽腹下中央有一条黑色刻点组成的纵条带,生殖囊腹缘不具任何突起,阳基侧突感觉叶为宽钝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7.
长盲蝽属(Dolichomiris Reuter)是盲蝽科(Miridae)中以吸食禾本科植物汁液为主的类群之一,多生活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草原、草甸、草灌混生的草丛及森林草层之中。此属昆虫身体长形、瘦细,体背光滑或具很细微的刻点。唇基大且从上方可见,额扁平,向前延伸覆盖唇基基部或否。复眼接近或接触前胸背板。触角第1、2节(后者  相似文献   

18.
珀蝽属中国种类记述(半翅目:蝽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为珀蝽属中国种类的一次修订,共记述5个种和1个亚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邻珀蝽、黄珀蝽)和1个新亚种(庐山珀蝽云南亚种)。并对与中国区系有关的P.splendens Distant和P.viridicollis模式标本作了重新描述。  相似文献   

19.
<正> 黑肩绿盲蝽Cyrtorrhinus lividipennis Reuter是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与稻黑尾叶蝉Nephotettix(bipunctatus)cincticeps(Uhler)的重要天敌,普遍分布于我国南方稻区。近年来,国际水稻研究所(1971—1974,1978)及其他东南亚国家曾先后对黑肩绿盲蝽在田间控制褐稻虱和二点黑尾叶蝉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我国广东农林学院(1976)及江西省农业科学院(1977-1979)等也曾相继对黑肩绿盲蝽的生活史、生活习性及田间发生经过进行了观察。为了探索黑肩绿盲蝽对褐稻虱的实际控制作用,我们对这两种昆虫进行了两年的室内饲养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蝽的第一个种,Cimex rubrofasciata De Geer,是1773年发现的。1811年Latraille增加了两个种:Redvuius dimidiatus 及R.geniculatus。Laporte(1832)为这些种建立了Triatoma属[Mag.Zool.Ⅱ(52—55):11],以后又改名为Conorhinus(同上:77—78)。但后人发现这个改变是不必要的,所以现在仍以Triatoma为本属的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