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双重培养技术,使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maFgarita侵染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器官,建立共生联合体。菌丝对根器官的入侵、在根内的分布、原生质在菌丝内的双向流动、根外辅助细胞形成、菌丝的愈伤现象及孢子的产生、发育和再发芽的形态特征。所形成的形态构造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运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毕银丽  汪洪钢 《菌物系统》1999,18(2):159-163
利用双重培养技术,使丛枝菌根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侵染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建立共生联合体。菌丝对根器官的入侵、在根内的分布、原生质在菌丝内的双向流动、根外辅助细胞形成、菌丝的愈伤现象及孢子的产生、发育和再发芽的形态特征。所形成的形态构造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运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三叶草离体根建立VA菌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三叶草(Trifolium pratense L.)离体根在改良的White培养基上能连续继代培养。将发芽的中国球囊霉(Glomus sinensis Peng&Shen)孢子接种三叶草离体根,在以CaHPO4为磷源的White培养基上培养,能稳定地形成泡囊—丛枝状内生菌根(Vesicular—ArbuscularMycorrhizae,YAM)。真菌在侵染前,菌丝在根分泌物的刺激下常进一步伸长,当菌丝接触到根的适当部位后即开始侵染,侵入前常首先形成附着胞,并通过附着胞进一步向根内侵染,形成具有根内菌丝、丛枝和不明显泡囊的内生菌根。随后产生根外菌丝,并产生少量薄壁的“无性孢子”。这些“无性孢子”不能发育成正常的厚垣孢子。本文讨论了这一技术在研究VA菌根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温室盆栽条件下宿主植物高粱(SorghumvulgarePers.)的栽培密度对丛枝菌根(Arbuscularmycorrhizae,AM)真菌Glomus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Trappe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株/盆密度处理的根外菌丝量及孢子数均高于其它处理。在一定栽培密度下(20~60株/盆),植株根系可溶性糖浓度与根外菌丝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根中磷浓度与根外菌丝量、根外菌丝量与孢子数均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根中磷浓度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适当密植虽对植株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却促进了真菌的生长,此时菌根共生体有可能由互惠共生开始向偏利共生或弱寄生转化。密植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在菌剂生产中能获得较大数量的侵染根段、菌丝及孢子等繁殖体。  相似文献   

5.
放线菌3945是从山东济南土壤中分离出来的,产生一种新的抗菌素——创新霉素,形成孢囊,孢囊孢子微游动,极生鞭毛。在合成与有机培养基上,基内菌丝为紫色到深褐紫,培养基染成相应颜色。根据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特性及抗菌性质的研究,放线菌3945有别于游动放线菌属(Actinoplancs)中的已知种,经鉴定认为是个新种,名之为济南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tainanensis n. sp.)。  相似文献   

6.
抗真菌肽LP-1的分离纯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G\|26分泌产生的小肽经两次盐酸沉淀、丙酮分级沉淀和Hi\|pore反相柱两次纯化,分离得到一种新的抗真菌的小肽,命名为LP\|1。经MALDI\|TOF质谱鉴定,分子 量为10573,等电聚焦测得其pI为475。LP\|1对温度有较高的稳定性,100℃保温30min,仍能保持75%的活性。抑菌谱表明,该抗菌肽对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玉蜀黍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长柄链格孢(Alternaria longipe)和番茄蔫萎座镰孢霉(Fusarium oxysporum \%f.\%lycopersici)等植物病原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LP1可造成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菌丝生长形态异常:菌丝端部膨大,菌丝扭曲,分支加剧,菌丝内细胞质分布不均匀,发生凝聚。茚三酮反应以及测序结果均证实其为环肽。  相似文献   

7.
过量铜对4种外生菌根真菌的生长、碳氮和铜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了解外生菌根真菌在过量铜胁迫下的生长和物质积累特点,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对过量铜胁迫的抵抗能力,研究了四种外生菌根真菌—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 grevillei)和红绒盖牛肝(Xerocomus chrysenteron)在过量铜胁迫条件下菌丝中铜积累量、菌丝生长特性以及碳氮积累速率。四种测试菌种菌丝中的铜积累量,随营养液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46mg/L铜培养基下生长15d,四种菌种菌丝内铜浓度分别是对照的40~60倍。B.edulis和X.chrysenteron菌丝中铜浓度与培养基中铜浓度呈直线相关,S.grevilleiG.viscidus为指数相关。菌丝在铜胁迫下依然呈S曲线增长,但初始生长推迟,指数增长期比对照晚1~2d。菌丝生物量和碳氮积累随铜浓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综合所有试验结果显示,四种测试菌种对过量铜的抗性强度为:B.edulis>G.viscidus>S.grevillei>X.chrysenteron。  相似文献   

8.
经形态、细胞壁化学组分、甲基萘醌组分及磷酸类脂等项分类指征的分析,对从云南地区分离到的20株在气生菌丝上可形成孢囊的放线菌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在形态及细胞壁、甲基萘醌组分三个方面均与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相一致,但在磷酸类脂组分上有4株菌与此属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小麦的过程。病菌在穿透寄主之前产生侵染垫、菌丝圈以及形态简单的单附着胞等侵染结构。由侵染垫基部菌丝或附着胞产生的侵染菌丝直接或通过气孔侵入寄主,也可见菌丝直接侵入寄主;菌丝侵入寄主表皮后,迅速在受侵细胞内呈网状扩展,并直接穿透毗邻细胞壁,向其它细胞纵横扩展。受病组织出现细胞变形、变空;接近菌丝的质膜发生质壁分离,质膜断裂:叶绿体变形、变小或接近消失,类囊体被破坏,叶绿体内嗜饿颗料减少或无;线粒体解体等系列组织病变。  相似文献   

10.
黄色直丝链霉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4-773链霉菌对产朊圆酵母(Torulopsis utilis)细胞及稻瘟菌(Piricularia oryzae)菌丝有溶菌作用,对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指出,34—773链霉菌的孢子丝直形,孢子长杆状,表面光滑;气生菌丝体先蚌肉白,后豆汁黄;基内菌丝体淡鹅掌黄、淡雅梨黄;无可溶性色素。经鉴定和国内、外文献中报道的近似种比较定为新种——黄色直丝链霉菌(Streptomyces flavorectus n. sp.)。  相似文献   

11.
丛枝菌根的双重培养方法及其菌丝际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功地建立起丛枝菌根真菌Glomusintraradices与转移Ri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双重培养体系,且在此基础上将根与菌丝分隔开来(两室系统),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成了无杂菌的菌丝际环境。菌丝际的建立为研究菌丝的生理、生化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沙棘和胡颓子属根瘤放线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胡颓子属(Elaaenus)黄果沙枣(Elaeagnus oxycarpa Schlecht.)根瘤上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Eoc 85、Frankla sp.Foe 811。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cs)根瘤中分离得到放线菌Frankia sp.Hrc 97、Frankia sp·}hc 922。又从多花胡颓子(Blaeagnus multiJlora.Ovata)及角花胡颓子(Elaeagnus gonyanthcs)’的根瘤中分离得到Frankia s p.F~noc 1211和Fran&ia sp.Egc 107,均获得纯培养。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无气生菌丝体,基内茵丝体发育好。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于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Eoc 85、E0c 811、Hrc 97、Emoe 1211、Egc 107回接其宿 主,均感染结瘤。根癌的乙炔还原活力分别为:6.05、2.68、0 63、7.15、3 53μmol C2H4/g·鲜重。  相似文献   

13.
马桑共生固氮根瘤及其内生放线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桑型非豆科内生放线菌的共生固氮根瘤的含菌组织与桤木型不同。前者为一马蹄形整体,围绕着中柱维管束;后者完全包围中柱,其中含菌细胞和不含菌细胞交错存在或形成分散的含菌细胞组织团。尼泊尔马桑(Coriaria nepalensis Wall.)根瘤的内生放线菌菌丝形态与桤木根瘤的内生菌形态相同,具有一层电子密度很高的单层壁和具有单层壁的横隔膜。菌丝分枝,具有中间体。成熟的含菌细胞内有一围绕着中央液泡的栅栏排列的柱形泡囊,它们是菌丝的顶端细胞,其电子密度比菌丝高。含菌组织的衰老部分有颗粒体,颗粒体有双层壁,内层壁与菌丝的相同,外层壁比内层壁厚数倍,电子密度低。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斑病是严重危害玉米生产的一个世界性真菌病害。由于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在无性生长过程中迅速产生黑色素,致使原生质体难以分离。测试了包括Fungase、Funcelase、Novozyme、Glucanex、Driselase、Uskizyme、Kitalase在内的7种细胞壁降解酶及其组合、病原菌菌株和培养基对原生质体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的培养形态和菌丝的生长状态显著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效率;酶组合Kitalase+Glucanex+Driselase, Kitalase+Glucanex和Kitalase+Uskizyme能够有效地分离玉米大斑病菌的原生质体。初步的转化试验表明,质粒pAN71可以用于该病原菌的转化。这些结果将为E.turcicumExserohium属其它真菌的基因克隆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357细菌及其拮抗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illuscereus 357细菌及其分泌的拮抗物质对水稻纹枯病菌和草莓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它们可抑制或杀死这两种病原菌的菌丝 ,可使菌丝枯萎和产生畸形。 357细菌分泌的拮抗物质还可抑制草莓灰霉病菌孢子的萌发和孢子的形成。该拮抗物质对热、酸、碱等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丛枝菌根真菌侵染势与接种势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丛枝菌根(AM)真菌的侵染势(Colonizationpotential,CP)和接种势(inoculumpotential,IP)是菌根学领域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IP已定义为接种物中有活力的真菌繁殖体及结构的数量(Liu&Luo,1994)。而CP的定量描述和测定方法尚未建立。本文将CP定义为单位数量接种物在侵染初期侵染植物根系的能力,其定量测定公式为:CP=N×L/IP×T,其中N为单位根长侵入点数+根内和根外菌丝数+含有丛枝的细胞数+泡囊数;L为每株寄主植物根系总长度;IP为接种物的接种势单位数;T为接种后的天数。用棉花(Gossypiumhirsutum)、大豆(Glycinemax)、红三叶(Trifoliumpratense)和玉米(Zeamays)和3种AM真菌Gigasporamargarita(Gim),Glomusintraradices(Gi),andGlomusversiforme(Gv)不同剂量(100,300,900,2700and8100接种势单位)的接种物进行试验,以定量测定CP、以及CP和I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数量的IP条件下,不同AM真菌具有不同的CP,应用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香菇原生质体融合及融合子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香菇(Lentinusedodes)种内不同株一对亲和的单核菌丝(7402〈2〉和9101〈12〉)为亲本,以碘乙酰胺失活7402〈2〉作为筛选标记,经过原生质体制备、PEG融合及融合子再生等步骤,选育得融合子。融合子与双亲无拮抗性,在菌丝形态,核数目及可溶性蛋白质图谱、酯酶同工酶谱和过氧化物酶谱上均与双亲单核菌丝及担孢子杂交子有区别。将Knowlton等于1984年建立的一种分离高频再生衍生株的方法首次运用至食用菌中,使原生质体再生率提高2-3倍,为融合操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的双重培养方法及其菌丛际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毕银丽  汪洪钢 《菌物系统》2000,19(4):517-521
成功地建立超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intraradices与转移Ri T-DNA胡萝卜根器官的双重培养体系,且在此基础上将根与菌丝分隔开来(两室系统),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形成了无杂菌的菌丝际环境。菌丝际的建立为研究菌丝的生理、生化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5个土壤Cu2+水平(0,20,50,100,150mgkg-1)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Cu2+水平接种AM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土壤Cu2+水平升高,紫云英生物量下降,与未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明显提高了紫云英的生物量,接种G.intraradices对紫云英生物量的提高比接种G.mosseae更为明显,两者间呈显著性差异。(2)随着土壤Cu2+水平升高,紫云英根段浸染率下降,菌丝琥珀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也下降。(3)在相同土壤Cu2+水平接种不同的AM真菌,紫云英根段浸染率有显著差异,接种G.intraradices的紫云英根段浸染率显著高于接种G.mosseae的处理,其菌丝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也显著高于接种G.mosseae的处理。(4)接种G.intraradices能显著抑制Cu2+从紫云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运转,降低Cu2+的毒害,接种G.mosseae相对促进了Cu2+的运转。以上结果显示,Cu2+污染土壤中接种G.intraradices对紫云英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金银花生长季节,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药用植物园采集金银花根系及根际土壤,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研究了VAM真菌侵染其根系的过程,并对其孢子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分类。结果表明:(1)VAM真菌侵染金银花根系时,先形成附着胞,然后入侵到皮层细胞,在根内形成线性菌丝、圈状菌丝;菌丝末端产生泡囊;在较粗的菌丝上产生丛枝状菌丝,而且VAM胞内菌丝主干可以穿越相邻的2个皮层细胞,在皮层中连续形成丛枝;VAM菌丝形成丛枝时,首先是胞内菌丝上膨大产生乳状突起,而后在乳状突起上产生较粗的丛枝柄,最后在这些丛枝柄上产生极细的丛枝状菌丝形成成熟的丛枝结构。(2)VAM真菌菌丝在金银花皮层细胞中,有伸展状态、菌丝圈及丛枝状态,所以金银花与VAM真菌形成的菌根是混合型菌根。(3)金银花根际土壤中至少存在3种类型的VAM真菌孢子,因此认为金银花至少可与3种VAM真菌共生。(4)金银花种植地土壤有效磷含量(6.6mg/kg)显著高于对照空地土壤有效磷含量(3.5mg/kg);金银花生长旺盛季(4月下旬到5月中旬)VAM真菌对其根系的侵染率高达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