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8年7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518例,统计所有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例数,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因、住院时间、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是否有腹水、Child-Pugh分级、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是否有合并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分析肺部感染与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的关系,并检测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51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80例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与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无关(P0.05),年龄、病因、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腹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芏60岁、住院时间芏2周、有侵入性操作、有腹水、Child-Pugh分级为C级、有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基础疾病均是肝硬化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80例肝硬化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9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1株,占比54.84%,革兰阳性菌37株,占比39.78%,真菌5株,占比5.38%。结论:肝硬化合并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且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根据其危险因素做好相对应的防治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统计其术后慢性疼痛发生情况,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200例,统计NSCLC患者术后慢性感染情况、发生术后慢性疼痛情况,观察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并分析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结果:NSCLC患者200例,术后医院感染31例,发生率为15.50%(31/200),以呼吸道感染率最高,占比64.52%(20/31)。31 例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培养病原菌43株 ,其中革兰阳性菌13株占比30.23%(13/43),革兰阴性菌26株占比60.47%(26/43),真菌4株占比9.30%(4/43)。主要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头孢曲松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耐药率较高。NSCLC患者术后发生慢性疼痛25例,发生率为12.50%(25/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与年龄、住院时间、手术时长、文化程度、糖尿病史、心理焦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有糖尿病史、有心理焦虑为NSCLC患者术后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SCLC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术后发生慢性疼痛的人数占比较高,应格外重视年龄偏大、住院时间偏长、文化程度低、有糖尿病史、心理焦虑的患者,给予相关防范措施,降低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96例,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96例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48.96%(47/96);共分离培养病原菌104株,包括革兰阴性菌69株(66.35%)、革兰阳性菌20株(19.23%)和真菌15株(14.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卧床时间、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人工气道、吸痰次数及雾化吸入次数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体重、脑卒中类型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均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为:气管切开时间的临界点(阈值C)是4.3天,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将分别为0.851和0.918。结论: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45岁、合并患有基础疾病、气管切开时间5 d、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吸烟史及建立人工气道能够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并且气管切开时间超过4.3天,脑卒中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应根据病原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并发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于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接受治疗的267例单侧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感染病例,分析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主要革兰阳性菌和主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性,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67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68例,感染率为25.47%;68例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8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64.63%,革兰阴性菌占28.05%,真菌占7.3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比较敏感;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比较敏感;单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原因、骨折部位、有无合并糖尿病、受伤至手术时间、清创情况、止血情况、引流情况、术后有无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手术时间6 h、清创不彻底、止血不彻底、引流不通畅、术后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是导致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对青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低,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有效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分析及血清炎性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0例为感染组,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肺癌未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00例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对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类型进行总结分析,分析常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统计病原菌耐药率。对比三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水平。结果:9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痰液标本共检出100株病原菌,100株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占比63.00%、22.00%、15.00%。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甲氨苄啶的耐药率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低。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较低。感染组、肺癌组的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感染组以上指标水平高于肺癌组(P<0.05)。结论: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体内病原菌种类繁多,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且患者体内存在较强的炎性反应,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7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采集肺部感染患者深部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结果:764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部感染146例,感染率为19.11%;肺部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培养获得病原菌18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6株,占62.70%,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最多,分别占18.38%和14.05%;革兰阳性菌40株,占21.62%,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占8.65%;真菌29株,占15.68%,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占9.19%。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美洛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占70.59%、73.08%、86.96%、62.5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占5.88%、3.85%、26.09%、12.50%。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最高,分别占81.25%、63.64%,溶血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最高,均占71.43%,肠球菌对头孢唑林、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均占100.00%;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均为0.00%。结论: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主要对美洛西林、头孢唑林、阿奇霉素、环丙沙星产生耐药性,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耐药性较低,临床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耐药性特点及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开展痰分离培养,并对分离获取的病原菌实施药物敏感试验。此外,统计入院后28 d内死亡患者例数,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98例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占比从高到低分别为革兰阴性菌123株占75.46%、革兰阳性菌33株占20.25%、真菌7株占4.29%。其中革兰阴性菌又以铜绿假单胞菌(50株占30.67%)、鲍氏不动杆菌(32株占19.63%)以及肺炎克雷伯菌(21株占12.88%)较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降钙素原(PCT)水平升高、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25分、氧合指数<80 mmHg、入住内科重症监护室(MICU)时长≥10 d以及机械通气时间≥6 d均是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均OR>1,P<0.05)。结论:ARDS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左氧氟沙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年龄、CRP、PCT、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入住MICU时长以及机械通气时间是此类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感染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 h的1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15例患者中,18例经确诊出现肺部感染,占15.65%。感染者中7例死亡,病死率为38.89%。1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检出35株病原菌,主要包括6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恶臭假单胞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与未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糖尿病史、低白蛋白血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机械通气时间、插管方式、鼻饲方法、抗生素使用情况、气管切开、定时吸痰和APACHEII评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因素较多,应根据患者病史、病情及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从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PCI术后发生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血液标本,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此外,将所有患者按照PCI术后是否存在ISR分成ISR组120例与非ISR组34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SR的危险因素。结果:29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培养分离获得病原菌3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比34.21%,革兰阳性菌22株,占比57.89%,真菌3株,占比7.89%。ISR组男性、糖尿病、吸烟史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ISR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血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SR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糖尿病、吸烟史、TC(较高)、UA(较高)、hs-CRP(较高)均是影响ISR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引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随着TC、UA、hs-CRP水平的升高,PCI术后ISR的发生风险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菌分布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3月期间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936例,统计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情况.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观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并分析NEC患儿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20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NEC患儿50例(NEC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出生的10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观察NEC患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并分析NEC发病的影响因素。结果:50例NEC患儿共培养出病原菌63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8株,占比60.32%;革兰阳性菌23株,占比36.51%;真菌2株,占比3.17%。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唑林、阿莫西林、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性较低,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多粘菌素高度敏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EC发病与新生儿体重、母乳喂养、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合并败血症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母乳喂养是NEC发病的保护因素,合并败血症、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体重、合并肺部感染、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是NEC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NEC患儿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同时影响NEC发病的因素较多,应结合相关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或治疗措施,以减少NEC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为防治ICU烧伤感染患者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7月-2019年7月期间的86例ICU烧伤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脓毒症,将其分为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等情况,分析1CU烧伤感染患者脓...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影响因素及病原菌分布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93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54例)与非感染组(439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特征,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早期临床特点。结果: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占比、先天性心脏病占比、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的占比、机械通气时间>24 h的占比、PICC置管时间>14 d的占比、住院时间比较(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持续时间>14 d、机械通气时间>24 h、PICC置管时间>14 d均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54例院内感染患儿中,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0株,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真菌7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与真菌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反应低下、发热、消化系统症状、血小板减少、血氧下降或呼吸暂停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院内感染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PICC置管时间密切相关,病原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早期临床特点缺乏特异性,可作为防治院内感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统计术后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根据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85)。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出现血流感染17例,感染发生率为16.67%。17例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4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株(64.44%)、革兰氏阳性菌13株(28.89%)、真菌3株(6.67%)。感染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史、抗生素疗程、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二次气管插管比例、机械通气比例、深静脉置管时长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二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高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有较高的血流感染发生率,且主要感染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中高龄、二次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时间长、手术时长、植入人工瓣膜比例高是患者术后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