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壳多糖酶3样蛋白1(YKL-40)、外周血CD4+/CD8+比值与腺病毒肺炎(AP)患儿炎性因子和并发喘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97例AP患儿为AP组,根据是否并发喘息分别为喘息组和无喘息组,另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收集AP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YKL-40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8+比例并计算CD4+/CD8+比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AP患儿血清YKL-40、CD4+/CD8+比值与炎性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儿并发喘息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组血清YKL-40、外周血CD8+比例升高,CD4+比例、CD4+/CD8+比值降低(P<0.05)。AP组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儿血清YKL-40与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外周血CD4+/CD8+比值与IL-6、IL-8、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97例AP患儿住院期间喘息发生率为50.52%(49/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小气道病变、特应性体质和血清IL-6、IL-8、TNF-α、YKL-40升高为AP患儿并发喘息的独立危险因素,外周血CD4+/CD8+比值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AP患儿血清YKL-40水平升高和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与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和并发喘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了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研究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水平及CD4+/ CD8+值、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显著高于对照组78.85%(40/5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pH值、PaO2、SaO2、CD4+T细胞、CD4+/CD8+、IgA、IgM、IgG显著升高,PaCO2、IL-6、TNF-α、CRP、CD8+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血pH值、PaO2、SaO2、CD4+T细胞、CD4+/CD8+值、IgA、IgM、IgG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IL-6、TNF-α、CRP、CD8+T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可纠正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免疫功能,缓解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外周血分化簇(CD)4+T/CD8+T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LN患者137例(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52例)、中度活动组(45例)、重度活动组(40例)。随访1年,根据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s、TWEAK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比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患者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与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对LN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组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TWEAK依次升高,外周血CD4+T/CD8+T依次降低(P<0.05)。LN患者SLEDAI-2000评分与血清NETs、TWEAK呈正相关,与外周血CD4+T/CD8+T呈负相关(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4期、SLEDAI-2000评分升高、NETs升高、TWEAK升高为L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D4+T/CD8+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联合预测L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单独预测的0.790、0.788、0.799(P<0.05)。结论:LN患者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NETs、TWEAK联合外周血CD4+T/CD8+T预测LN患者肾脏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25-羟维生素D3 [25-(OH)D3]、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免疫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重症MMP患儿作为重症组,同期收治的101例轻症MMP患儿(轻症组)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25-(OH)D3、IL-6、PCT水平,计算NLR。分析NLR、25-(OH)D3、IL-6、PCT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重症MMP患儿治疗后随访半年,根据重症MMP患儿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75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MMP患儿预后的因素。结果:重症组NLR、IL-6、PCT水平,CD8+高于轻症组(P<0.05),25-(OH)D3水平、CD3+、CD4+、CD4+/CD8+低于轻症组(P<0.05)。NLR、IL-6、PCT水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25-(OH)D3与CD3+、CD4+、CD4+/CD8+呈正相关(P<0.05),与CD8+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大片实变影、NLR(较高)、IL-6(较高)、PCT(较高)是重症MPP患儿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25-(OH)D3(较高)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重症MMP患儿NLR、IL-6、PCT水平升高,25-(OH)D3水平降低,且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及预后不良有关,检测NLR、IL-6、PCT、25-(OH)D3有助于评估重症MMP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FMD患儿90例作为考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治疗,研究组接受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血清免疫球蛋白指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相比,研究组的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的退热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升高,CD8+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指标:IgA、IgM、IgG升高(P<0.05)。治疗后,研究组IgA、IgM、IgG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IL-1β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利巴韦林喷雾剂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HFMD患儿,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水平和免疫功能,促进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7例RRTI患儿(感染组)和83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Ig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占比以及骨密度。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IgG、IgA、IgM及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E水平与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IgG、IgA、IgM水平,外周血CD3+ 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RRTI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免疫功能障碍和骨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在2017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例数各为45例,分别接受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治疗、芬吗通治疗,观察两组疗效、性激素、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雌二醇(E2)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卵泡生成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CD3+、CD4+、CD4+/CD8+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QOL)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坤泰胶囊联合芬吗通可有效调节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老年肺癌患者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12月期间200例我院收治的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100)、对照组(n=100)。对照组术后镇痛选用舒芬太尼,研究组术后镇痛选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观察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炎性因子和疼痛介质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6 h、12 h、24 h、48 h的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后1 h下降(P<0.05),且研究组以上时间点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6(IL-6)升高,但研究组术后24 h血清IFN-γ、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外周血CD8+升高,CD3+、CD4+、CD4+/CD8+降低(P<0.05),但术后24 h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P物质(SP)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肺癌患者术后镇痛,镇痛、镇静效果确切,同时可减轻免疫抑制及炎性反应,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方对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IL-6、γ干扰素(INF-γ)的影响。方法:将40只Lewis肺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扶正方低剂量组(A组)、扶正方高剂量组(B组)、顺铂组(S组),每组10只,A组、B组分别给予扶正方0.4 mL/20 g、0.8 mL/20 g灌胃,M组给予生理盐水0.4 mL/20 g灌胃,S组给予顺铂1 mg/mL,0.4 mL灌胃,连续14d,比较各组小鼠一般情况、肿瘤重量,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比例细胞百分比,鼠肿瘤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及外周血IL-2、IL-6、INF-γ水平。结果:A组、B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M组,S组小鼠肿瘤重量低于A组、B组(P<0.05),治疗前各组小鼠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A组、B组小鼠体重高于S组、M组(P<0.05)。A组、B组小鼠胸腺指数显著高于M组、S组(P<0.05)。A组、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M组、S组,CD8+显著低于M组、S组(P<0.05),B组CD3+、CD4+、CD4+/CD8+显著高于A组,CD8+低于A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肿瘤组织PI3K蛋白、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A组、B组、S组小鼠外周血IL-2、INF-γ水平显著高于M组,IL-6水平显著低于M组(P<0.05)。结论:扶正方可以提升Lewis肺癌小鼠免疫功能,调节IL-2、IL-6、INF-γ细胞因子水平,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起到抗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RSVP)患儿T细胞亚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5例RSVP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给予治疗7 d。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比较两组的一般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CD3+、CD4+、CD8+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咳嗽减轻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外周血CD3+、CD4+水平升高,外周血CD8+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外周血CD8+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比治疗前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CRP、IL-6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x2=0.501,P=0.479)。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RSVP患儿的临床疗效较好,有助于临床症状的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早期宫颈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60例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在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CD8+T细胞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CD4+/CD8+比值均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情演变有关,其中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CD4+/CD8+比值与继发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7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53例)及非肺部感染组(44例)。检测两组血清PCT、HMGB1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比值。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价值。结果:肺部感染组血清PCT、HMGB1水平高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外周血CD4+/CD8+比值低于非肺部感染组(P<0.05)。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PCT、HMGB1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高CD4+/CD8+比值是保护因素(P<0.05)。PCT、HMGB1、CD4+/CD8+比值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719、0.761、0.738,联合PCT、HMGB1和CD4+/CD8+比值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8,高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血清PCT、HMGB1水平增高,外周血CD4+/CD8+比值降低,均与继发肺部感染有关,PCT、HMGB1联合CD4+/CD8+比值可辅助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VCAM-1及CRP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方法:2017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42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手足口病不合并脑炎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并判断检测价值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的血清VCAM-1及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80例患儿中,Spearsman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和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和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为导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多伴随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血清VCAM-1、CRP的高表达,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为导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HH组、AHH+CLCVP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AHH组给予AHH血液管理,AHH+ CLCVP组给予AHH联合CLCVP血液管理。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HH+CLCVP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心率(HR)于手术开始后60 min(T2)~术毕(T3)先升高后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MAP)先降低后升高(P<0.05),对照组和AHH组中心静脉压(CVP)于T2~T3先升高后降低(P<0.05),AHH+CLCVP组T0~T3 CVP保持稳定水平(P>0.05)。AHH+CLCVP组T2~T3 HR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MAP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CVP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3 HR低于对照组(P<0.05),MAP高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相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CD8+于T2~术后24 h(T4)先升高后降低(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于T2~T4先降低后升高(P<0.05)。AHH+CLCVP组T2~T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CLCVP可稳定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0例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不孕症患者做为本研究的不孕症组和80例正常生育的健康女性做为本研究的健康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人口学基本资料、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s)、浆细胞(PC)水平、血清性激素水平、子宫内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情况、免疫细胞水平。通过Person法分析不孕症患者的子宫自然杀伤细胞、浆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BMI指数、流产史、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患者uNKs、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C、卵泡刺激素(FSH)、雌激素(Estrogen)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VEGF阳性表达水平、CD4+、CD8+和CD4+/CD8+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不孕症患者的uNKs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1.555,P<0.001);PC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3.778,P<0.001)。结论:不孕症患者的uNKs、PC参与不孕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统计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DAS-28积分和症状体征指数积分,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8+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后DAS-28积分、症状体征指数积分、CRP、RF、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指数积分、DAS-28积分、RF、CRP、ESR、CD8+及血清TNF-α、IL-1及IL-6水平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CD3+、CD4+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归饮加减方联合"固本通络"针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明确,有助于改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及减轻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以及影响因素,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CD38表达(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接诊的442例HIV/AIDS患者(HIV/AIDS组)和163例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HIV/AIDS组扩增pol基因,进行HIV-1基因耐药分析,检测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析HIV/AIDS患者HIV-1耐药的影响因素,分析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HIV/AIDS组442例HIV/AIDS患者中376例获得HIV-1 pol基因序列,HIV-1耐药35例,耐药率9.31%(35/37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感染途径、HIV病毒载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性性传播、注射吸毒、高HIV病毒载量是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1耐药的危险因素(P<0.05)。HIV/AIDS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CD8+CD3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前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HIV-1耐药率,传播途径、HIV-1病毒载量与HIV-1耐药有关。CD8+T细胞表面CD38过表达与HIV/AIDS 患者CD4+T T细胞的过度消耗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HDCP患者(HDCP组),另取同期产前检查健康孕妇80例为对照组,根据HDCP分类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26例)、子痫前期-子痫组(35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21例)、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组(18例)。检测血清E2水平,比较对比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血清E2水平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E2水平预测HDCP的价值。结果:HDCP组血清E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子痫前期-子痫组血清E2水平低于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组、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组血清E2水平低于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组、妊娠期高血压组(P<0.05)。年龄≥35岁、高孕前BMI、产次≥2次、高血压家族史、母亲HDCP病史是HDCP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E2是保护因素(P<0.05)。E2预测HDCP的临界值为162.35 ng/L,曲线下面积为0.744,灵敏度为79.00%,特异度为76.25%。结论:HDCP患者孕早期血清E2水平显著降低,且与HDCP病情加重有关,检测E2水平可预测HDCP风险。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观察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性因子、肠黏膜功能及外周血Th17、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4年7月~2018年9月期间来我院香山路门诊部接受诊治的80例UC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泮托拉唑治疗),各40例。对比两组的疗效、炎性因子、肠黏膜功能及外周血中Th17及CD4+CD25+Treg细胞表达 。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37/40),对照组为70.00%(2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D-乳酸含量、二胺氧化酶(DAO)水平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联合组治疗6个月后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比对照组低,CD4+CD25+Treg细胞表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泮托拉唑治疗UC患者,可有效改善肠道环境,使外周血中的 Th17 细胞表达降低,CD4+CD25+Treg细胞表达增加,并缓解炎症状态,临床效果满意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北沙参对肺癌大鼠PI3K/Akt信号通路及免疫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从6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选取15只作为对照组,其余45只大鼠采用气管内灌注致癌碘油液建立肺癌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模型组(n=15)、环磷酰胺组(n=15)、北沙参组(n=15),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干预,北沙参组给予北沙参干预。比较各组大鼠免疫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PI3K/Akt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北沙参组、模型组脾脏指数依次降低,而肺脏指数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北沙参组、模型组CD3+、CD4+百分比及CD4+/CD8+依次降低,而CD8+百分比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北沙参组、模型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依次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环磷酰胺组、北沙参组、模型组PI3K、Akt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结论:北沙参能够有效调节肺癌大鼠的脏器指数,促进免疫功能改善,抑制炎症反应,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