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S100B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其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格拉斯昏迷评分(GCS)进行评价,并依照评分结果判定患者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将GCS评分≤8分的25例患者分为重度组,将GCS评分>8分的55例患者分为非重度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清CRP、白蛋白、S100B蛋白表达水平。随后将80例颅脑损伤患者依照是否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情况分为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n=20)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n=60)对比两组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并分析血清CRP、白蛋白、S100B蛋白对颅脑损伤其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预测价值。结果:不同严重程度颅脑损伤患者白蛋白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CRP、S100B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重度组CRP水平高于非重度组,S100B蛋白水平低于非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白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CRP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100B蛋白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颅脑损伤患者性别、年龄、BMI、颅脑损伤类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和非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组颅脑损伤患者脑挫伤范围、就诊时间、GCS评分、休克指数、CRP、白蛋白、S100B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GCS评分、休克指数、CRP、白蛋白为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入院时检测CRP、S100B蛋白能够早期对颅脑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辅助评价,且当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较高、S100B蛋白和白蛋白水平较低、的患者要警惕急性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及时对患者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白细胞(WBC)计数、血清内毒素(E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急性呼吸道感染组106例患儿(细菌感染组62例、病毒感染组44例)进行WBC计数、血清ET、CRP水平等指标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组患儿WBC计数、血清ET、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ET、CRP水平对诊断脓毒症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WBC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特异性显著高于ET、CRP水平,ET水平特异性显著低于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ET、CRP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WBC计数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测定WBC计数、ET、CRP对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正五聚蛋白-3(PTX-3)在小儿肺动脉高压(PA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2例PAH患儿及32例健康小儿,检测和比较其血清CRP、PTX-3水平,分析血清CRP、PTX-3水平的相关性,通过绘制ROC曲线评价其对于PAH的诊断价值。结果:PAH组血清CRP水平(29.63±15.82 mg/L)、PTX-3水平(1.20±1.03 ng/m L)与对照组[CRP水平(3.38±1.74 mg/L)、PTX-3水平(0.64±0.43 ng/m L)]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CRP与PTX-3的相关系数r为0.356(P0.05)。血清CRP诊断PAH的ROC曲线AUC为0.983,临界点为6.6 mg/L;PTX-3诊断PAH的ROC曲线AUC为0.669,临界点为0.95ng/m L;两者联合诊断的AUC为0.986,临界点为1.01。结论:PAH患儿血清PTX-3和CRP水平均显著升高,CRP大于PTX对PAH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出生的新生儿3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胎龄的不同分为早期早产儿组(胎龄27~31周)78例、中期早产儿组(胎龄32~33周)102例、晚期早产儿组(胎龄34~36周)116例以及足月新生儿组(胎龄37~42周)96例。四组新生儿出生后2h内抽取静脉血检测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新生儿胎龄与上述各项凝血指标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早产儿组、中期早产儿组、晚期早产儿组、足月新生儿组PT、APTT均呈逐渐下降趋势,FIB呈逐渐上升趋势,不同组别新生儿PT、APTT、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呈负相关(r=-0.567、-0.691,P=0.000、0.000),而新生儿胎龄与FIB水平呈正相关(r=0.623,P=0.000)。结论:不同胎龄早产儿早期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变化,新生儿胎龄与PT、APTT均呈负相关关系,与FIB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予以重视,及时检测其凝血指标,必要时应予以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及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12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和比较两组血清hs-CRP、HbA1c水平的差异,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A1c水平与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6.23±1.97)mg/L、(7.96±0.65)%vs.(2.54±0.85)mg/L、(5.21±0.30)%],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8±3.12)分vs. 8.62±3.2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b A1c水平与NIH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5,-0.564,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和HbA1c水平均明显上调,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MP)感染对儿童血常规数及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以6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名MP-IgM阴性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单核细胞比例、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均数或中位数升高,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嗜碱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LY)、淋巴细胞比计数(LY#)、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或中位数降低;观察组患儿的CR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感染与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计数降低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MP感染患儿的血常规参数和CRP水平均发生变化,临床医生应对这些参数给予关注和连续监测,从而提高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儿童白细胞及CRP变化的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6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和同期65例健康儿童的血常规白细胞和CRP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相比,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变化,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通过白细胞、CRP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降纤酶,10U/次,1次/2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评价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38/43),对照组为69.8%(30/43),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TT、PT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治疗后APTT、PT显著高于对照组,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均呈降低趋势,治疗后1周、2周两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NIHSS评分、血清CRP水平显著低于同时点对照组(P0.05)。结论:降纤酶能够延长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时间,降低血清CRP水平,部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金瑛  许业栋  杨元好  赖宇尧 《生物磁学》2011,(18):3521-3523
目的:探讨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儿童白细胞及CRP变化的规律,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65例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和同期65例健康儿童的血常规白细胞和CRP检测结果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比较,分析二者的差异。结果:与同期健康儿童相比,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增高,淋巴细胞比例及绝对值下降,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例及绝对值均无明显变化,CRP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急性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通过白细胞、CRP的变化可以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资料。方法:研究共纳入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68例CHF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确定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用ROC曲线分析确定RDW和hsCRP对于HFpEF诊断的最佳Cut-off值及其预测价值。结果:HFpEF患者的RDW(12.83±1.09)和hsCRP(8.70±17.81)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组患者的RDW(13.58±1.20)和hsCRP(14.24±30.90)水平;较低的RDW(OR=1.831)和hsCRP(OR=1.003)是HFpEF的独立危险因素;对RDW和hsCRP进行ROC曲线分析,hsCRP的AUC为0.814[95%CI(0.758~0.871)],最佳鉴别界值为185.6;RDW的AUC为0.694[95%CI(0.624~0.764)],最佳鉴别界值为13.15。结论:HFpEF患者的RDW和hsCRP水平显著低于非HFpEF型心衰患者,RDW和hsCRP对于HFpEF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HFpEF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肌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强心益气方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变化,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58%)高于对照组(70.83%)(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LVEF、SV治疗后明显升高,而LVEDV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LVEF、SV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而LVEDV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WBC、NEU、肌红蛋白、CRP水平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强心益气方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WBC、NEU、肌红蛋白、CRP含量,安全可靠,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并确诊感染的出生三日内的新生儿106人,以及未感染新生儿57人,将其分为未感染组、一般感染组及败血症组,比较其血清PCT、CRP、SAA、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结果:败血症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败血症组的WBC高于或者低于未感染组(P0.05);一般感染组的N、PCT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败血症组PCT高于感染组(P0.05)。WBC、N、PCT用于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551、0.580、0.815,当PCT的值设为6.785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一般感染和败血症的灵敏度50.0%,特异度为97.7%。结论:PCT对于诊断败血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有效鉴别一般感染和败血症,中性粒细胞比例和白细胞在诊断细菌感染方面是PCT的补充,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病情评分的关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我院诊治的150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脓毒症组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n=118)和死亡组(n=32)。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采用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对两组患者病情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血清PCT、CRP,PT、APTT,APACHE II和SOFA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7.32 ng/mL、CRP>86.73 ng/mL、PT>15.48s、APTT>36.74s、APACHE Ⅱ评分>15.88分和SOFA评分>6.48分均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2.099、1.747、2.333、1.596、1.916、2.208,P<0.05)。血清PCT和CRP均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升高与脓毒症患者死亡相关,两者与脓毒症患者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PT和APTT存在正相关,并且是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预后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凝血功能指标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与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60例非脓毒症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联合检测对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RP、PCT及WBC水平。采取肺炎严重程度CURB-65评分将观察组的76例患者分为低危组(n=63例),CURB-65评分3分,以及高危组(n=13例),CURB-65评分≥3分;依照观察组的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n=70例)以及死亡组(n=6例),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低危组和高危组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CRP、PCT及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低危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死亡组患者的CRP、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P0.05),而WBC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CURB-65评分与PCT、CRP均呈明显的正相关(t=0.532,0.497,P均0.05)。结论:CRP、PCT以及联合检测可以为中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提供有利的信息,且CRP、PCT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评价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8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塞来昔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CRP、RF、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患者的自评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CRP、RF、IL-1、IL-1、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塞来昔布能显著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可能与其有效降低血清CRP、R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与冠心病(CHD)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和作为检测指标的敏感性;检测BMI是否为CHD的独立风险因子。方法:测定102例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33例健康的HCY、CRP、Fib、WBC的水平,比较AMI.UAP.SAP组和对照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BMI24和BMI24两组中AMI、UAP、SPA和Control的构成比的差别,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两组构成有明显差异(P=0.011);女性患者中两组构成没有明显差异(P=0.28)。各组的HCY、CRP、Fib和WBC的水平为:AMI组大于UAP组大于SAP组大于对照组,AMI组与U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UAP组与SA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RP和WBC的诊断价值较好,HCY和Fib的诊断价值中等。结论: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和白细胞水平变化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的四个指标可作为区别冠心病类型和评价其病变严重程度的辅助性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在儿童感染性相关疾病不同疾病种类、不同年龄段及性别的差异情况,并进行分析,从而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266例患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八组,分别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1例)、EB病毒感染(18例)、支气管肺炎(43例)、支气管炎(4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18例)、肺炎(19例)、粒细胞减少(37例)等,应用检验相关手段,对患儿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反应蛋白及血沉等进行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计算各检验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进行相关t检验,进而对不同疾病的检验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八种疾病相关检验的比较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其余七种感染性疾病在异型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沉的数据进行比较,其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疾病相关指标没有统计学差异。在年龄段的分组比较中,异型淋巴细胞在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分组比较中,白细胞在性别与各年龄段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种类感染性疾病及不同年龄、性别相关细胞检查存在差异,各类检测结果的综合对比分析,更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80例急性失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住院号排序后取随机数字后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注血小板治疗,研究组给予早期输注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观察两组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的输注治疗,无终端、退出、输注中死亡等异常情况。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前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水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24 h后两组患者的TT、PT、APTT均降低,Fbg、PLT水平升高,并且研究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变化幅度(P<0.05)。研究组患者的有效止血率、平均止血时间、24 h悬浮红细胞续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失血患者中早期输注冷沉淀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起到较好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