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FD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1.84%)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长抑素(SS)、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复方谷氨酰胺以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2月安徽省濉溪县医院收治的81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患者仅口服420 mg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每天3次;观察组40例患者加用500 mg的复方谷氨酰胺,每天3次。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水平;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血浆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并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P<0.05);两组的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活性及D-乳酸、IL-6、TNF-α、IL-8、hs-CRP水平、血浆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有2例嗜睡、头晕、乏力不适,发生率为5.00 %,对照组有2例头晕,1例头痛、口干,发生率为7.32 %,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其可有效修复肠黏膜屏障损伤,可能与其减轻炎症反应并改善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观察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变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从中随机抽取10例为疾病组,并以10例体检的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用高通量测序法对比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对照组肠道菌结构的差异。另一方面,将入选的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两组患儿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血清IL-4、IL-12、IgE水平变化。结果 过敏性鼻炎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患儿肠道菌群以拟杆菌门为主,健康对照组以厚壁菌门为主(P<0.05)。患儿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健康对照组,而毛螺菌属,瘤胃菌属,红蝽菌属和普雷沃菌属有所增多(均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IL-12水平明显升高,且治疗组患儿以上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过敏性鼻炎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存在差异,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促进过敏性鼻炎发生发展的一个因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过敏性鼻炎有辅助治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调节机体的免疫能力,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NF-琢、IL-8 及IL-10 水平的影响。方 法:选择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UC 患者6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美沙拉嗪 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TNF-alpha、IL-8及IL-10 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P <0.05);治疗后,两组TNF-alpha、IL-8 水平显著降低,IL-10 水平显著 升高(均P<0.01),研究组TNF-alpha、IL-8 显著低于对照组,IL-10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三联活菌对UC 患者黏膜的保护作用显著,且有效抑制UC 相关的炎性反应,安全可靠,适于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重症肺炎(S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33(IL-33)与肠道菌群和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6月济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SP患者,记作研究组。另取同期收治的90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含量,并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的关系。此外,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治疗后临床转归情况的差异分为好转组60例及恶化组3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P患者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IL-18、IL-23、IL-33与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拟杆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好转组年龄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均低于恶化组,且机械通气与长期卧床人数占比均低于恶化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大、机械通气、长期卧床以及血清IL-18、IL-23、IL-33水平高均是SP患者治疗后恶化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SP患者血清IL-18、IL-23、IL-33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且随着上述三项血清指标水平的升高,患者临床转归越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浆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7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9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研究组(n=49),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血浆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心肌酶指标[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磷酸肌酸激酶(CK)]及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7 d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对照组的75.00%(36/48)(P<0.05)。两组治疗7 d后血浆IL-6、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d后血清LDH、CK、CK-MB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7 d后CD8+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CD4+、CD4+/CD8+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葡萄糖酸锌颗粒联合消旋卡多曲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炎性因子、心肌酶指标,提升患儿免疫功能,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和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维持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牙周临床指标、血清炎症因子、龈下菌群、龈沟液中自噬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指数(GI)、牙周附着丧失(AL)、牙周袋深度(PD)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IL-17、IL-1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中间普雷沃菌、福赛斯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相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调节慢性牙周炎伴冠心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龈下菌群,降低龈沟液中自噬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蓝光治疗)61例和研究组(蓝光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60例,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生长发育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相比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胎便排空时间、退黄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5 d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8+更低,CD4+、CD3+、CD4+/CD8+更高(P<0.05)。治疗5 d后,相比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体质量、头围更大,身长更长(P<0.05)。研究组治疗3 d、5 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5/61),与研究组的14.75%(9/6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治疗效果,可促进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改善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HP相关性胃炎患儿93例,根据乱数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n=47)、对照组(n=46),对照组患儿给予三联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总评分、炎性因子、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23%(41/47),高于对照组的69.57%(32/46)(P<0.05)。两组治疗2周后、1个月后的临床症状总评分及治疗1个月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均下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且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肺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MPP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则予以糖皮质激素辅助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肺功能[呼气峰流速值(PEF)、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潮气量(V-T)]、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体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等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46/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gG、IgA、IgM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IL-10、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PEF、FEV1、V-T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MPP患儿,可减轻机体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儿肺功能的同时还可缓解体液免疫紊乱,且联合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蒙脱石散联合止泻保童颗粒对腹泻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心肌酶谱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腹泻患儿,39例采取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39例采取蒙脱石散联合止泻保童颗粒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有关症状改善时间和临床疗效,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CRP及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止泻时间、大便恢复至正常时间、退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泻患儿经蒙脱石散联合止泻保童颗粒治疗较单用蒙脱石散能更有效降低患儿血清CRP水平,改善患儿的心肌酶谱水平,患儿的临床症状可快速恢复,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奥司他韦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2年1月期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按照双色球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和研究组(给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两组各为90例。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研究组的咳嗽、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研究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力,降低血清PCT、IL-6、SAA、hs-CRP水平,有助于临床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C1(APOC1)、乳酸脱氢酶(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肺通气功能、预后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且结果正常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入选者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肺通气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观察组患儿均严格按照《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接受治疗,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对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预后不良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患儿中,重症组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表达水平均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IL-6均是其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其预后不良的AUC为0.930。结论:血清APOC1、LDH及炎性感染指标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其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其中APOC1、LDH、CRP联合IL-6预测预后不良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水平、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首次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155例,依据入院前2周内是否曾有过自杀行为将其分为自杀未遂组(n=75)和无自杀行为组(n=8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分析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5-HT、TC、CRP及IL-6水平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自杀未遂组HAMD评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5-HT及TC水平均低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CRP及IL-6水平均高于无自杀行为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5-HT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重度组低于中度组(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5-HT、TC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P<0.05);CRP、IL-6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自杀未遂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5-HT、TC水平降低,CRP、IL-6水平升高,检测血清5-HT、TC、CRP及IL-6有助于评价其病情严重程度及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经由我院诊治的102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征求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4例通过常规的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48例采用前外侧入路方式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和D-二聚体水平,并通过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RP、IL-6及D-二聚体在手术后12 h时升高,在7 d和14 d时,逐渐下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D-二聚体水平在术后12 h、7 d和14 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常规入路方式更显著,且可有效降低血清CRP、IL-6和D-二聚体水平,更加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穿孔性阑尾炎患儿肠道功能恢复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患儿120例,上述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研究组(n=60),两组均给予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组给予ERAS,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WBC、CRP、IL-6水平,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状况及满意度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较对照组短,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清WBC、CRP、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而满意率则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联合腹腔镜技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患儿安全有效,可减轻患儿疼痛及炎性应激,促进其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三者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于2016年8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脓毒症患儿60例开展回顾性研究,作为脓毒症组,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根据脓毒症患儿1个月内的生存、死亡情况,分成生存组(n=42)、死亡组(n=1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AA、PCT、CRP水平,经COX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AA、PCT、CRP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结果:脓毒症组血清SAA、PCT、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器官障碍数量>2个、脓毒性休克患儿占比分别为55.56%、44.44%,显著高于生存组的19.05%、9.52%(P<0.05);死亡组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患儿占比为38.89%,显著低于生存组的69.05%(P<0.05);死亡组血清SAA、PCT、CRP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器官障碍数量>2、脓毒性休克及血清SAA、PCT、CRP水平升高是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后1 h内使用抗菌治疗是脓毒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保护性因素(P<0.05)。血清SAA、PCT、CRP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80、0.761、0.912。结论:脓毒症患儿血清SAA、PCT、CRP明显升高,三者升高均为脓毒症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且对脓毒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骨保护素(OPG)、骨钙素(BGP)、碱性磷酸酶(AL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2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arris评分、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OPG、BGP、ALP、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肯定,虽可引起血清OPG、BGP、ALP、CRP、IL-6水平上升,但未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泛福舒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L-4(Interleukin-4)、hs-CRP(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Ang-2(Angiotensin-2)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给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联合泛福舒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治疗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PEF(peak expiratory flow)、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IL-4、hs-CRP、Ang-2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hs-CRP、Ang-2水平均明显降低,PEF、FEV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IL-4、hs-CRP、Ang-2水平明显较低,PEF、FEV1水平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D3~+、CD4~+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泛福舒胶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可有效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肺功能,可能与其显著降低患儿血清IL-4、hs-CRP、Ang-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联合肾衰宁颗粒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炎症反应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HFH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肾衰宁颗粒。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包括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钙磷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钙、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PTH);炎症反应指标,包括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营养状况指标,包括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UN、Scr、GFR、血清磷、PTH、PCT、CRP、IL-6较治疗前降低,血清钙、ALB、Hb、TP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患者BUN、Scr、GFR、血清磷、PTH、PCT、CRP、IL-6低于对照组,血清钙、ALB、Hb、T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联合肾衰宁颗粒治疗尿毒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钙磷代谢和肾功能,改善机体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