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顺行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26例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MIPO组(42例)采用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组(42例)采用顺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钢板组(42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2个月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PO组和髓内钉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MIPO组和髓内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MIPO组、钢板组术后第12个月UCLA评分均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第12个月MEPS无差异(P>0.05)。术后第12个月MIPO组、钢板组EQ-5D评分高于髓内钉组(P<0.05),MIPO组、钢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桡神经损伤、肩峰损伤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神经损伤以钢板组发生率最高,肩峰损伤以髓内钉组发生率最高。结论:MI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对肩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是肱骨干中段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诊治资料。根据内固定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非刚性组(n=30,采用非刚性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和传统螺钉组(n=30,采用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和完全负重所需时间、手术前后的下胫腓重叠距离(TBOL)和下胫腓间隙(TBCS);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估两组的术后踝关节功能,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的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非刚性组的完全负重所需时间短于传统螺钉组,操作角度大于传统螺钉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均大于术前,TBCS均小于术前(均P<0.05),但两组术后6周、12周和6个月的TBOL和TBCS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非刚性组术后12周的AOFAS评分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均较术后12周升高(P<0.05),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非刚性组的WHOQOL-BREF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传统螺钉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非刚性与传统螺钉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康复效果相当,但非刚性固定的操作更加便利,术后恢复较快,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更高,可较早完全负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对比弹性髓内钉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儿童股骨干骨折患者98例,根据固定方式的不同将患儿分为A组(n=50,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B组(n=48,弹性髓内钉治疗),观察两组优良率、术前/术后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的优良率高于A组(P<0.05)。B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至内固定拆除时间、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更好,可有效改善术中、术后指标,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切开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对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98例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50,切开复位)和B组(n=48,闭合复位),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优良率为78.00%(39/50),高于B组的58.33%(28/48)(P<0.05)。两组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二次手术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A组Ⅰ型、Ⅱ型的例数均多于B组,Ⅲ型例数少于B组(P<0.05)。结论:与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相比,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虽损伤较大,但其术后骨折复位质量和髋关节功能改善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二次手术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髓内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 %,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 %,P<0.05)。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褥疮、固定松动、股骨头坏死及严重疼痛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明显优于Gamma钉治疗,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方式的选择情况及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疗效,进而指导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患者一般情况,内容包括骨折块情况、骨折类型、骨质疏松情况、软组织情况与体质。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跖屈度、踝关节背伸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记录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40例研究对象中,使用克氏针张力带11例,Herbert螺钉10例,解剖锁定钢板7例,解剖复合钢板6例,1/3管型钢板6例。骨折块较小、外踝撕脱性骨折的患者主要应用克氏针张力带;伴有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应用解剖锁定钢板;软组织条件不佳或受损的患者主要应用Herbert螺钉或1/3管型钢板;超重或肥胖患者主要应用解剖复合钢板;瘦弱患者主要应用1/3管型钢板。末次随访时,5种内固定方式患者的踝关节背伸度、踝关节跖屈度、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5种内固定方式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踝关节骨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内固定方式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虽存在差异,但最终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倒"L"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安全性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闭合性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倒"L"入路术式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比例。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愈合时间、延迟愈合比例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膝关节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患者,采用倒"L"入路是一种新型的可靠入路方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其对膝关节功能改善更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对比后外侧与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1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89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钢板螺钉内固定术入路不同手术入路分组,其中41例手术入路为后内侧入路(对照组),48例手术入路为后外侧入路(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23~65岁,平均(39.88±9.36)岁;患侧:左侧23例,右侧18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6例,高处坠落15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41.47±9.27)岁,患侧:左侧28例,右侧20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2例,高处坠落16例。对比术后6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手术指标、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83%,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术前两组踝关节功能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无差异(P>0.05),术后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均提高,而观察组术后踝-后足功能、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6%,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较后内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更佳,可提高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Tile B、C型骨盆骨折患者共6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治疗(观察组)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此外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术后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优良率(Matta优良率)、Majeed骨盆骨折功能评分(Majeed评分)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另记录术后6个月时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天VAS评分、术后7天VAS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Matta优良率和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方法仍保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而经皮骶髂关节空心螺钉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具有低并发症发生率,更利于提升术后早期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Bold螺钉和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纯内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空心螺钉治疗单纯内踝撕脱骨折57例,分为A组Bold螺钉内固定治疗内踝骨折25例,B组使用普通空心螺钉内固定32例。结果:两组57例均获得随访,两组病例远期均能得到较坚强的固定和良好的功能恢复,但Bold螺钉组相对普通螺钉组愈合时间更快(P〈0.05),下床活动时间更早(P〈0.05),早期踝关节功能评分高(P〈0.05),但六个月后没有明显差异。结论:Bold螺钉内固定有助于内踝骨折早期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是一种比较好的内固定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针对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兔股骨中段骨折愈合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成年兔股骨中段骨折40只,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兔子,在手术前禁水、禁食,对其右后肢进行备皮,称重、麻醉,对照组实施髓腔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治疗后1、2、3、4周对兔子的骨折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确定兔子的骨折线模糊情况,并在各周采集样品进行组织学检查。治疗4周后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检查。结果:观察组愈合程度I级、II级、II级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V级、V级比例分别为35.0 %、55.0 %,均高于对照组的5.0 %、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兔子的在1 w、2 w、3 w、4 w骨折线模糊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兔股骨中断骨折治疗中,实施髓腔内固定联合低强度脉冲超声,可以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加速骨折修复,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环经皮内固定架(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到2018年2月诊治的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61例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固定,记录与观察两组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术中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与骨折愈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与术中透视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钉道感染、神经损伤、静脉血栓、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vs.33.3%,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Majeed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3.5%和73.3%,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96.8%和7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环经皮Infix固定联合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能减少创伤,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骨盆复位质量与骨盆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后2周给予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手术后单纯给予功能康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786,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症候功能积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AIMS2-SF生活质量积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著性(P0.05)。结论:活血止痛熏洗剂联合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确切,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临床上应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进行治疗。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术后患者的疼痛情况,应用Enneking评分来评价患者的肢体功能,应用Kanofsky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随访,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3.8±2.5)个月。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无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术后VAS评分、Enneking评分以及Kanofsky评分均显著优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neking评分显示,32例优,34例良,22例中,2例差,优良率为73.3%。结论:髓内钉固定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四肢骨干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与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固定效果及其对患者炎症反应和脊髓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伤椎置钉组(40例)和短节段内固定组(44例)。短节段内固定组患者采用单纯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伤椎置钉组采用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伤椎前沿高度比、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炎性因子指标、脊髓损伤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伤椎置钉组的手术时间长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伤椎置钉组的伤椎前沿高度比明显高于短节段内固定组,Cobb’s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明显低于短节段内固定组(P<0.05),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血清中IL-1β、IL-6、IL-8、TNF-α和pNF-H、NSE、S100β、GFA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伤椎置钉联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有效改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椎体高度、Cobb’s角和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并且不会增加脊髓损伤和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150例髌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钢丝环扎内固定术,实验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临床治疗优良率以及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但手术时间较长,治疗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钢丝环扎内固定术比较,空心钉张力带钢丝联合应用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干骨折是最常见的长骨骨折,对于不稳定的胫骨骨折,胫骨髓内钉因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首选治疗方式。当前对于胫骨干髓内钉入路主要分为髌骨上入路和髌骨下入路。髌骨上入路放置髓内钉时,患肢半伸直位有利于胫骨干骨折的复位与固定,但可能会造成髌骨关节面损伤。髌骨下入路患肢屈曲位可能会造成胫骨干复位的丢失,进而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胫骨髓内钉置入不同入路可能造成不同临床结局,会对临床结局造成不同的影响。目前对于胫骨髓内钉最佳入路仍然存在争议,针对最近发表的相关文献我们对胫骨髓内钉入路及其优缺点进行讨论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后踝骨折两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区别,为后踝骨折的临床诊治提供借鉴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成人胫腓骨骨干骨折和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3578例为研究对象,对两种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后踝骨折合并外踝骨折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TAF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高于单纯踝关节骨折患者的后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TSPMF患者的外踝骨折发生率低于单纯后踝关节骨折的外踝骨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螺旋形骨折与单纯踝关节骨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临床实践中应针对两种骨折的临床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