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脂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免疫失衡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3月长沙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10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来体检健康的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HCMV-脱氧核糖核酸(DNA)检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阳性组41例和阴性组59例。检测并比较对照组、研究组HCMV-DNA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脂糖代谢[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老年T2DM患者HCMV感染与脂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及免疫失衡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HCMV-DNA阳性率、HCMV-DNA载量高于对照组,阴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的CD4+、CD4+/CD8+低于对照组,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的CD8+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的HbA1c、FBG、TC、TG、LDL-C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的HDL-C低于对照组,且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阴性组的HOMA-IR、FINS高于对照组,且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MV-DNA载量与CD4+、CD4+/CD8+、HDL-C呈负相关(P<0.05),而与CD8+、HbA1c、FBG、TC、TG、LDL-C、FINS、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HCMV病毒感染可导致老年T2DM患者脂糖代谢紊乱,促进胰岛素抵抗,加重免疫失衡,加速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表达及其与肝肾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门诊及病房住院治疗经临床确诊的175例呼吸道感染儿童为研究对象,依据EBV-DNA载量水平分为阳性组(n=117)和阴性组(n=58),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的呼吸道感染患儿EBV-DNA阳性率,根据EBV-DNA载量峰值将阳性组患儿分为EBV-DNA高载量组(n=21)、中载量组(n=35)和低载量组(n=61),比较不同EBV-DNA载量组患儿肝肾功能异常比例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胱抑素 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EBV-DNA载量与ALT、AST、CysC、β2-MG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患儿间E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3-6岁年龄段儿童中EBV -DNA阳性率最高,不同年龄间患儿EBV -D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BV-DNA低载量组、中载量组、高载量组的肝异常比例为19.67%、48.57%、66.67%,肾异常比例为13.11%、42.86%、52.38%,不同EBV -DNA载量患儿肝肾功能异常比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LT、AST、CysC、β2-MG水平随EBV-DNA载量升高而升高(P<0.05), EBV -DNA载量与ALT、AST、CysC、β2-MG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EBV -DNA载量升高会增加发生肝肾功能损伤的风险,且在1-6岁儿童EBV -DNA阳性率较高,检测EBV -DNA载量有助于呼吸道感染患儿肝肾功能的损伤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肺炎患儿血清炎症因子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60例RSV感染肺炎患儿均来自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集的病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接受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均治疗7d。对比两组患儿疗效、血清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症状缓解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8+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音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RSV感染肺炎患儿采用热毒宁注射液联合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D)患者血清高半胱氨酸蛋白61(CYR61)、Fractalkine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1年10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GD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检测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相关指标。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与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腺原氨酸(FT4)均高于对照组,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与FT3、FT4、TGAb、TPOAb、TRAb水平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TSH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GD患者血清CYR61、Fractalkine水平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自身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通过检测及分析住院患儿血清中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探讨两种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的方法定性检测患儿血清中的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采用卡方检验对不同年份、性别、年龄及季节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分别为3.6%、22.4%,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为1.3%。PIV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每一年中6-14岁感染阳性率最高;MP每年女性患儿比男性患儿阳性率高,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的阳性率也升高,6-14岁阳性率最高。PIV与MP在每年的四季中,感染的阳性率各不相同,并且没有相对的规律可循,但是在冬季阳性率还是较高,其次是春季、秋季,最低的是夏季。结论:掌握儿童副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有助于了解疾病感染特点,从而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及时快速地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维持期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ALL维持期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和研究组(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n=31)。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情况、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平均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感染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M)组内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槐杞黄颗粒联合CCLG-ALL2008方案治疗ALL维持期患儿,可减轻患儿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功能,减少感染发作次数,缩短抗生素使用时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儿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FD患儿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例数分别为48例和49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多潘立酮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炎症因子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91.84%)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腹胀、恶心呕吐、腹痛、厌食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蛋白酶原I(PGI)、胃蛋白酶原II(PGII)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生长抑素(SS)、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多潘立酮治疗FD患儿,可促进患儿症状改善,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能与有效调节血清胃肠激素、胃蛋白酶原和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21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蓝光治疗)61例和研究组(蓝光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60例,均治疗5 d。观察两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生长发育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5 d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相比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胎便排空时间、退黄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5 d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CD8+更低,CD4+、CD3+、CD4+/CD8+更高(P<0.05)。治疗5 d后,相比于对照组患儿,研究组患儿的体质量、头围更大,身长更长(P<0.05)。研究组治疗3 d、5 d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8.33%(5/61),与研究组的14.75%(9/6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提高治疗效果,可促进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缩短症状缓解时间,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改善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口服补液盐(ORS)联合米多君对小儿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疗效及血清电解质水平、皮质醇(Cor)和脑钠肽(BN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VVS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基础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片,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服ORS。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HUTT转阴率、复发率、心率和血压变化、血清电解质水平以及血清Cor和BNP的表达水平变化,并记录研究期间两组患儿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后HR和SB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钠、钙、氯的浓度均显著升高,而磷、钾的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钠、钙、氯的浓度较高,而磷、钾的浓度较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Cor和BN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治疗后均较低(P<0.05)。两组患儿研究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ORS联合盐酸米多君对儿童VVS疗效显著,患儿血清电解质水平显著改善,血清Cor和BNP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该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MP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阿奇霉素和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n=40)和研究组(小儿推拿、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阿奇霉素治疗,n=40)。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期间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和血清炎性因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肺部啰音、咳嗽和X线片肺部病灶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较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CD3+、CD4+、CD4+/CD8+更高,CD8+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14 d后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推拿联合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和阿奇霉素治疗MPP患儿,可促进症状改善,优化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调节患儿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1.
SUMO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对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不可或缺。到目前为止已筛选到上千个可能的SUMO底物,但由于SUMO化修饰水平普遍很低,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该文详细描述了检测蛋白SUMO化修饰的常用方法,包括体外和体内SUMO化实验,以及SUMO化修饰位点的检测方法,旨在为深入研究植物蛋白SUMO化修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SaV sequences which are either genetically identical or similar were detected from oysters, feces from gastroenteritis patients, and domestic wastewater samples in geographically close area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e detection of SaV in oysters which meet the legal requirements for raw consumption in Japan.  相似文献   

13.
14.
Detection of prions in blood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Castilla J  Saá P  Soto C 《Nature medicine》2005,11(9):982-985
Prion diseases are caused by an unconventional infectious agent termed prion, composed mainly of the misfolded prion protein (PrP(Sc)).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assays for biochemical detection of PrP(Sc) in blood is a top priority for minimizing the spread of the disease. Here we show that the 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 (PMCA) technology can be automated and optimized for high-efficiency amplification of PrP(Sc). We show that 140 PMCA cycles leads to a 6,600-fold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over standard detection methods. Two successive rounds of PMCA cycles resulted in a 10 million-fold increase in sensitivity and a capability to detect as little as 8,000 equivalent molecules of PrP(Sc). Notably, serial PMCA enables detection of PrP(Sc) in blood samples of scrapie-afflicted hamsters with 89% sensitivity and 100% specificity. These findings represent the first time that PrP(Sc) has been detected biochemically in blood, offering promise for developing a noninvasive method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rion diseases.  相似文献   

15.
Detection of Rotavirus in Sewage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For detection of rotavirus, domestic sewage was concentrated by two different methods: (i) adsorption to and elution from positively charged Seitz filters, followed by ultracentrifugation, and (ii) chemical precipitation. The concentrated fluids were tested by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In 6 of 24 (25%) samples, rotavirus was detectable after the combined filtration and ultracentrifugation technique with both an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No positive results were obtained after chemical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6.
17.
18.
根据基因组信息和KEGG数据库分析小立碗藓基因组中合成萜类物质的基因,比较小立碗藓与酵母和拟南芥合成萜类物质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同时利用UPLC-QTOF分析小立碗藓中物质组成,来分析小立碗藓基因组中萜类物质合成的基因及小立碗藓中存在的萜类物质。与酵母相比,小立碗藓两条萜类次生代谢途径完整,途径中的基因及氨基酸丰富性更高,提示可以合成更丰富的前体物质如FPP,GPP等;小立碗藓与拟南芥的序列相似性较高,萜类背景简单。UPLC-QTOF分析检测到小立碗藓中次生代谢物质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及各类生物碱,一种萜类物质ent-16beta-Methoxy-19-kauranoic acid。小立碗藓中本身具有合成萜类前体物质和二萜的基因,检测到少量萜类物质,适合作为萜类活性物质异源合成的底盘细胞。  相似文献   

19.
凝胶电泳、实时荧光PCR等常规核酸检测方法存在操作繁琐、设备昂贵、反应时间长等局限性。随着核酸检测市场规模的大幅提升,常规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诊断、检验检疫的需求。核酸试纸条(nucleic acid detection strip,NADS)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便捷、结果可视化、成本低且耗时短等优势,在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断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综述近年来NADS的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系统总结该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临床潜在转化价值,以期为NADS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CMAJ》1968,98(21):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