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对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分娩单胎足月初产妇患者,根据第一产程时间并通过PSM法匹配分组,第一产程时间<8 h和≥8 h产妇各771例;分析一般资料、产程时间及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评价产程时间及产程干预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间关系。结果:两组年龄、孕次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 h组及各亚组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组、16~20 h组及≥20 h组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8 h组(P<0.05);接受或未接受产程干预情况下≥8 h组第二产程时间和和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8 h组(P<0.05);≥8 h和<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长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8 h组接受产程干预后产后出血率显著高于未接受产程干预(P<0.05)。结论:单胎足月初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发生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升高,同时第二产程时间往往随第一产程时间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的分娩方法(自然分娩、无痛分娩、剖宫产)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1月在我院进行分娩的80例产妇,其中,自然分娩组15例,无痛分娩组26例、剖宫产组39例。记录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第一、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巨大儿、新生儿黄疸、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等母婴结局,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胎儿体重;且检查产妇的盆底肌力,记录自然分娩组、无痛分娩组、剖宫产组的尿失禁发生率。结果:无痛分娩组的第一、第二产程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s,VAS)评分和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明显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的巨大儿、新生儿黄疸、低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差异(P>0.05);自然分娩组和无痛分娩组的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和胎儿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无痛分娩组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肌力明显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三组尿失禁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分娩不但能减轻分娩疼痛程度,还能减轻对盆底组织功能的损伤,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镇痛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母婴结局及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48例拟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开始分娩镇痛,B组(74例)于宫口扩张>2 cm进行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程、宫口扩张全时间、催产素使用、疼痛、母婴结局、盆底肌电指标以及盆底障碍发生情况。结果:A组宫口扩张全时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B组(P<0.05),催产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高于B组(P<0.05)。A组给药30 min(T1)、60 min(T2)、宫口扩张7-8 cm(T3)、宫口扩张全(T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B组(P<0.05)。A组Ⅰ类肌纤维肌电压、Ⅱ类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P<0.05),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Ⅱ类肌纤维疲劳度绝对值低于B组(P<0.05)。结论: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可降低分娩对女性盆底肌群的损伤;宫口扩张>2 cm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率、产程中催产素使用率相对较低,应结合产妇的个体情况,综合考虑利弊选择最佳的镇痛时机。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饮食运动干预联合格列本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诊治并分娩的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饮食运动干预联合格列本脲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格列本脲治疗。另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常规健康检查并分娩的孕妇5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并对比三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血清CysC和Irisin水平,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产妇和新生儿结局,分娩方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1 h血糖、餐后2 h血糖、HbA1c、血清CysC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清Irisin水平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HOMA-IR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茁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比例、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低血糖和早产儿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剖宫产比例少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饮食运动干预联合格列本脲可显著改善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和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研究双针刺疗法在孕足月初产妇催产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应激反应和内源性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孕足月初产妇10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产妇在临产宫口开至3 cm(T0)后,对照组不予以任何镇痛方法干预,研究组给予双针刺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催产疗效、产程情况、宫颈成熟指标、应激反应和疼痛、内源性神经递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产程、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宫颈口扩张、宫颈管消退、先露位置、宫颈硬度、宫口位置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宫颈口开10 cm(T1)的血糖、皮质醇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的视觉疼痛模拟(VAS)评分、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神经肽Y(NPY)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足月初产妇采用双针刺疗法可提高催产疗效,促进宫颈成熟,缩短产程时间,同时还可减少内源性神经递质的释放,减轻产妇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缩宫素在足月妊娠中的引产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足月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实施人工破膜,2 h后如未见有效宫缩则静脉滴注缩宫素,研究组首先于宫颈处放置COOK球囊,取出球囊后进行人工破膜,30 min后静脉滴注缩宫素,对比两组产妇静滴缩宫素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对比两组产妇不同时间段分娩率,对比两组产妇自然分娩率、胎儿Apgar评分、产后24 h出血量及副作用情况。结果:(1)研究组产妇缩宫素静滴至分娩时间、第1产程、第2产程、总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12 h内研究组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胎儿Apgar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产后24 h出血量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4)两组产妇羊水浑浊、宫缩过强等副作用发生率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引产联合人工破膜及静滴缩宫素的方式,能够显著缩短产妇产程,提高自然分娩率,同时还能够降低分娩后产妇阴道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自发性早产的影响因素,分析母体血清胎儿纤维连接蛋白(fFN)、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激活因子(PAF)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产科门诊产检的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5例发生自发性早产(早产组),255例未发生自发性早产(对照组)。两组受试者均于妊娠30周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fFN、MCP-1、PAF水平。收集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发性早产发生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fFN、MCP-1、PAF预测自发性早产的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组体质量指数<19 kg/m2、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早产史、子宫颈手术史、妊娠间隔时间<18个月、妊娠期并发胎膜早破、妊娠期并发宫颈缩短、妊娠期间吸烟比例、血清fFN、MCP-1、PA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妊娠期合并胎膜早破、宫颈缩短、早产史、fFN水平偏高、MCP-1水平偏高、PAF水平偏高等,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影响因素(OR>1,P<0.05)。fFN、MCP-1、PAF及其联合应用预测自发性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0.95CI)分别为0.736(0.480~0.990)、0.713(0.488~0.935)、0.735(0.495~0.967)、0.866(0.782~0.940),联合应用的预测效能高于单独指标。结论:妊娠期合并胎膜早破、宫颈缩短、早产史、血清fFN、MCP-1、PAF水平升高是自发性早产的危险因素,联合fFN、MCP-1、PAF水平可预测自发性早产风险。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应用于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子宫切除组(34例)与介入组(52例);其中子宫切除组采用子宫切除术治疗,介入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止血效果、出血量、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凝血功能要因子、女性性功能指数量表(FSFI)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结果:两组出血量、止血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介入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子宫切除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感染、伤口渗血、疼痛、阴道出血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其中介入组未见栓塞综合征,且发热发生率低于子宫切除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孕妇血清APTT,PT升高,FIB下降,且介入组的FIB短于子宫切除组,PT、APTT高于子宫切除组(P<0.05);介入组术后6个月的FSFI评分和SF-36评分均高于子宫切除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子宫切除术应用于胎盘因素所致严重产后出血产妇中的效果相当,前者在促进术后康复、改善凝血功能和提高性生活质量、生活质量上具有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妊娠期高血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7例给予腰-硬膜外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48例给予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比较两组产妇镇痛后舒张压、收缩压、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疼痛、缩宫素使用率、产程时间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镇痛后5 min、活跃期及第二产程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0级高于对照组,1级低于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以及缩宫素使用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Apgar评分及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2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佳,降压平稳,能有效缩短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产程时间,减少缩宫素使用率,提升自然分娩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与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分娩的120例早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120例足月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根据观察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感染组母体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均是新生儿感染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与胎盘IL-17 mRNA、血清IL-21与胎盘IL-21 mRNA、血清IL-22与胎盘IL-22 mRNA均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早产产妇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发生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产妇血清和胎盘IL-17、IL-21及IL-22表达水平升高均与新生儿感染发生密切相关,其中血清IL-17、IL-21联合IL-22预测新生儿感染的效能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对分娩方式与结果的影响,提高对产程观察的重视。方法:统计分析249例孕足月胎膜早破者的分娩方式、产程及母儿并发症,并与249例随机抽取同期孕足月无胎膜早破的产妇进行对照。结果:胎膜早破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褥感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易感染,并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与难产、剖宫产有相关性,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积极处理产程,以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本院)采取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01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当产生确切的镇痛效果,进入第二产程后,观察组的51例产妇采用0.4μg/m L舒芬太尼以及0.08%罗哌卡因进行持续镇痛分娩;对照组的50例产妇则在宫口开全后,使用生理盐水替代泵内的局麻药物,直到分娩结束。比较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催产素的使用率、宫口扩张度和第一、第二产程按压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次数、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器械助产率、自然分娩率)、第一产程镇痛时间、第一以及第二产程时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的体质量,脐动脉血pH值,出生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小于8分的新生儿所占的比例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修复会阴部时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对于第二产程镇痛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镇痛分娩对产妇分娩结局和新生儿评分无明显的影响,但可显著提高产妇对第二产程镇痛和修复会阴部时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及正常妊娠女性阴道菌群分布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女性806例,其中先兆早产组206例,胎膜早破组234例,妊娠期糖尿病组156例,正常妊娠组210例。记录四组女性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及异常阴道菌群分布情况。结果:四组女性的年龄、孕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而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异常阴道菌群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白色假丝酵母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胎膜早破组阴道加德纳菌检出率高于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先兆早产组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高于胎膜早破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胎膜早破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先兆早产组、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妊娠女性阴道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阴道加德纳菌为主,且先兆早产、胎膜早破女性阴道致病菌感染率较高,妊娠期糖尿病女性阴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生殖道感染无乳链球菌(GBS)与新生儿感染的关系。方法在慈溪市妇幼保健院1192例胎膜早破妊娠晚期妇女进行宫颈分泌物培养,同时对其分娩的1196个新生儿进行鼻咽分泌物培养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无胎膜早破的妊娠晚期妇女5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胎膜早破合并GBS阳性妊娠晚期妇女与新生儿感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16.1%(192/1192),对照组分离无乳链球菌比例为6.0%(30/500),两组比较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破合并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和分娩产程有关,破膜时间〈24h与〉24h的妊娠晚期妇女,其新生儿感染率与破膜时间成正比,产程〈24h的妊娠晚期妇女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24h以上的妊娠晚期妇女。结论妊娠晚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胎膜早破有关,从而引起新生儿感染,为了早期预防新生儿感染,应对GBS阳性的妊娠晚期妇女及时治疗,并严格控制早破时间和缩短分娩产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对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由于社会因素或者医学因素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并无任何引产禁忌证的110例健康中期妊娠(孕周14~27周)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引产,即口服米非司酮150 mg,并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内注射100 mg乳酸依沙吖啶;观察组采用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进行引产。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产程时间、宫缩发动时间、胎儿娩出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住院时间、引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多次剖宫产患者的引产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的引产成功率为96.36%(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46/55)](P0.05),且观察组的产程时间、宫缩发动时间、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多次剖宫产孕妇引产成功率为33.33%(2/6),观察组多次剖宫产孕妇引产成功率为100.00%(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宫颈裂伤1例,会阴裂伤1例,两组孕妇均未出现羊水栓塞、子宫破裂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乳酸依沙吖啶联合子宫颈扩张单球囊用于瘢痕子宫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口服米非司酮并在B超引导下经腹壁行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会阴完整度、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8月~2020年3月在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220名,根据第一产程是否应用低频神经和肌肉刺激仪分为观察组112例及对照组108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为自愿接受低频神经和肌肉电刺激镇痛的产...  相似文献   

17.
余蓓蓓  肖冰  王慧  吴立兵  樊秦娥 《生物磁学》2013,(34):6729-6732,6771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产妇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指数(Amnitic Fluid Index,AFI)的监测结果,将本组120例产妇分为三组:羊水量正常组82例;羊水量较少组20例;羊水量过少组18例。所有产妇入院后行胎膜早破常规处理,回顾分析并统计三组产妇宫内感染率,胎儿窘迫率和新生儿发病率。结果:在宫内感染发生率上,三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羊水量较少组、羊水量过少组宫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组(P〈0.01)。在胎儿窘迫发生率上,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新生儿发病率上,三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羊水量较少组、羊水量过少组新生儿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纽(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羊水量、产妇基础性疾病和分娩孕周为孕产妇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过少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翠的升高密切相关,产妇于胎膜早破后应加强残余羊水量的监测,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宫内感染和新生儿发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出院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01月到2022年01月与我院就诊的198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分娩时的年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娩时年龄满35周岁为高龄产妇组(98例),分娩时年龄为20~34周岁为适龄组(100例)。比较适龄孕妇和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情况和新生儿住院时间,对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和新生儿出院转归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与适龄孕妇相比,高龄孕妇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更高(P<0.05),新生儿住院时间明显更长(P<0.05)。对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产检检查、分娩方式、是否使用催产素、分娩时麻醉方式和脐带情况与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无关(P>0.05),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妊娠高血压、合并其他疾病状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与高龄孕妇新生儿体重相关(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是影响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新生儿出院转归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次、开奶时间、喂养方式和有无接受治疗与新生儿出院转归无相关性(P>0.05),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疾病与新生儿转归相关(P<0.05)。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病是影响新生儿出院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孕次、产次、羊水情况是影响高龄孕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新生儿出院转归受到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出生窒息史、有无伴发病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