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114例的资料,根据麻醉方法分组:观察组(58例),采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对照组(56例),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监测各时段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及躁动率。结果: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言语应答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麻醉后气管导管插入即刻(T1)、手术开始10 min(T2)、拔管后10 min(T3)时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较T0均有所降低(P<0.05),而观察组T1、T2、T3时的SpO2、MAP、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含量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而观察组手术开始10 min、术后30 min、术后24 h后的NE、COR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的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的麻醉效果相当,但喉罩通气全身麻醉更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研究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7年10月我院妇科收治的8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七氟烷麻醉后行宫腔镜治疗,观察组则施以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进行宫腔镜治疗,采用Ramsay 镇静评分法对患者的镇静程度进行评价,采用警觉/镇静评分(OAA/S)对患者的清醒程度进行评价,监测记录患者的手术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患者的心率(HR)、心排出量(CO)、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记录,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结束后的清醒时间较短(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以及OAA/S评分较高(P<0.05)。两组患者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于T2、T3时点均显著低于T1(P<0.05),在T4时点又有所回升,观察组CO、HR、MAP、PaCO2、SpO2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T2、T3时点高于对照组(P<0.05),苏醒后的各时间段,观察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依托咪酯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并且对于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佳的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和血清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8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的80例子痫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0,七氟醚)和研究组(n=40,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炎症反应和血清S100β、NSE、镇静情况,记录两组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前(T1)~拔管时(T4)时点,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均下降后又升高(P<0.05),麻醉诱导后(T2)~胎儿娩出时(T3)时点,研究组HR、SpO2、MAP高于对照组(P<0.05)。T4~术后24 h(T6)时点,两组血清S100β、NSE水平升高后下降(P<0.05),T4~T6时点,研究组血清S100β、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6时点,研究组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3、T4时点Richmon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的Apgar评分较出生后1 min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剖宫产分娩的子痫前期患者,可稳定血流波动,减轻炎症反应,同时还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脑糖氧代谢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为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联合右美托咪定注射液麻醉。对比两组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糖氧代谢指标[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O2)、脑动静脉氧差(AVDO2)]、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不良反应。结果: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完毕时(T4)时间点,研究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jvO2高于对照组,CEO2、AVDO2低于对照组(P<0.05)。T4时间点,研究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更好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善脑糖氧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发挥出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对比分析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分别联合艾司氯胺酮、盐酸舒芬太尼在无痛胃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盐酸舒芬太尼进行静脉麻醉,观察组应用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艾司氯胺酮进行静脉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入室时基础值(T1)、开始镇静时(T2)、胃镜置入后(T3)、肠镜置入后(T4)、操作结束即刻(T5)五个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并对比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追加次数、追加麻醉药总量、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对比检查不同时间认知功能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T1时间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同组间T1、T2、T3、T4、T5时间SBP、DBP、MAP、H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T1到T2时间SBP、DBP、MAP、HR水平降低,到T3和T4时间升高,T5时间恢复平稳,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T2、T3、T4时间SBP、DBP、MAP水平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时间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药追加次数、追加麻醉药总量、意识恢复时间、PACU停留时间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检查后6 h S100B 蛋白明显升高,检查后1 d的S100B 蛋白逐渐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检查后6 h褪黑素明显降低,检查后1 d的褪黑素逐渐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联合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依托咪酯混合液联合盐酸舒芬太尼对于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减少麻醉药追加次数,且麻醉起效快,苏醒质量好,另外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检查后认知功能情况,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究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在评价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情中的应用,并分析6MWT同肺结核患者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高龄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格检查的5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6MWT实验,测量两组个体的步行距离、实验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计算SpO2下降率,并对所有实验组患者实施肺功能实验,评估肺功能相关指标同6MWT相关性。结果:(1)对比显示实验组患者的6MWT、SpO2、Pa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CO2高于对照组(P<0.05);(2)实验前后比较显示实验组患者试验后的SpO2、PaO2低于实验前,PaCO2高于实验前(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6MWT同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4)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患者的6MWT同SpO2、PaO2呈正相关,同PaCO2呈负相关(P<0.05)。结论:6MWT同高龄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血气相关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可将6MWT作为老年肺结核患者病情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联合压力控制容量保证通气模式(PCV-VG)对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氧合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在我院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90例老年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0例。所有患者在PCV-VG模式维持机械通气,其中A组、B组、C组的吸入氧浓度分别为40 %、50 %、60 %。检测所有患者通气前(T0)、通气后1 h、2 h和3h(T1-3)及撤管后0.5 h(T4)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右心房压(RAP)、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记录术后24 h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手术前及手术结束后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表达水平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组在T0、T1、T2、T3和T4时HR、MAP、RAP比较无差异(P>0.05);在T1、T2、T3和T4时,A组PaO2、PaO2/FiO2均小于B组和C组,RI均大于B组和C组(P<0.05);而B组与C组在各时间点PaO2、PaO2/FiO2、RI比较无差异(P>0.05);三组PACU停留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B组术后CPIS评分低于A组和C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和C组(P<0.05);C组术后血清SP-A、CC16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50%的吸入氧浓度联合PCV-VG模式可有效改善行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和促进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后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和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全麻方案)和观察组(40例,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方案),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观察不同模式麻醉下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苏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置入喉罩时(T1)~术毕时(T3)心率(HR)先升高后下降,平均动脉压(MAP)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T1~T3时点HR低于对照组,MA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血清PGE2、SP水平和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均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术前先下降后升高(P<0.05);观察组术后2 d、3 d 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 d、2 d、3 d匹兹堡睡眠质量评估量表(PSQI)评分较术前先升高后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3 d 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术中选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镇痛效果显著,可稳定机体血流动力学,减少对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甲组在麻醉诱导后以0.8 μg?kg-1?h-1的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乙组在麻醉诱导后以0.4 μg?kg-1?h-1的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丙组给予患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不同时间点三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应激指标、麻醉恢复时间、气腹时间、拔管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改良镇静-躁动评分(RASS)、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发生情况。结果:T0(麻醉诱导前10 min)时,三组HR、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腹后5 min)时,甲组、乙组HR、MAP均低于丙组,甲组HR、MAP低于乙组(P<0.05);T3(术毕)时,甲组、乙组HR均低于丙组(P<0.05),甲、乙、丙三组MA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两组术后1 h、6 h、12 h时RASS评分均低于丙组(P<0.05),甲组术后1 h、6 h、12 h时RASS评分低于乙组(P<0.05);T1、T2、T3时,甲组、乙组去甲肾上腺素(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丙组,甲组NA、ACTH水平均低于乙组(P<0.05)。甲、乙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丙组,甲组短于乙组(P<0.05)。甲组、乙组、丙组术后POCD发生率为2.00%(1/50)、10.00%(5/50)、24.00%(12/50),甲组POCD发生率低于丙组(P<0.05)。三组麻醉恢复时间、气腹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其中0.8 μg?kg-1?h-1右美托咪定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进行锁骨骨折手术对患者疼痛阈值和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进行手术,对照组单独采用静脉全麻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唤醒时间;不同时间生命体征;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阈值;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以及每天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长以及唤醒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1到T4时间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无明显波动,对照组T1到T4时间上述指标波动明显,且两组患者T2、T3时间SPO2、SBP、DBP、MAP、HR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COR、NE在T2、T3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COR在T2、T3呈上升趋势(P<0.05)。观察组运动神经阻滞时间以及感觉神经阻滞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 h、12 h、24 h疼痛阈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和谵妄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锁骨骨折手术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有效降低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唤醒时间,同时稳定患者生命体征,提升麻醉效果,降低术后疼痛阈,并且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以及每天睡眠时间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对无痛人流患者麻醉情况及术后疼痛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自愿申请无痛人流孕妇20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104)和对照组(n=104),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用药,实验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用药。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手术前(T1)、扩宫时(T2)、术后(T3)的MAP、SpO_2、RR、HR;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患者醒后宫缩VAS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在T1和T2时的MAP、SpO_2、RR、HR均有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丙泊酚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平均苏醒时间、醒后宫缩VAS疼痛评分及丙泊酚注射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较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镇痛作用更佳,术后恢复更快,值得在无痛人流手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经皮气管切开术(P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因呼吸困难行P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喉上神经阻滞,对照组(30例)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实验组(3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T1)、麻醉药物注射结束后(T2)、气管切开置入套管时(T3)、手术结束时(T4)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及平均动脉压(MAP)、警觉/镇静(OAA/S)评分的变化及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T3、T4时刻SBP、DBP、HR、MAP均较T1时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实验组同时点(P0.05),而实验组T2、T3、T4时SBP、DBP、HR、MAP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呛咳、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4时刻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T1时刻,且实验组OA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刻(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右美托咪啶和瑞舒芬太尼应用于PT中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应激反应,降低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房颤动的疗程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AMI且合并心房颤动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毛花苷丙治疗,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房颤动控制率、窦性心律维持率、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0%(18/37)、94.6%(27/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6%(27/37)、73.0%(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21);房颤动控制率及窦性心律维持率分别为67.6%(25/37)、81.1%(30/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16/37)、45.9%(1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P=0.002);病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2/37)、10.8%(4/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8/37)、51.8%(1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P0.001)。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AMI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显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腹股沟疝气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静脉注射氯胺酮,观察组(41例)先吸入8%七氟醚,然后进行骶管阻滞麻醉,通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生命体征、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手术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和麻醉诱导期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切皮后T1、T2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高于T0时的值(P0.05),两组切皮后T1、T2时组间HR、MAP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切皮后T3时HR、MAP水平基本恢复到T0时的水平。两组切皮前后4个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Sp O2)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术中麻醉持续时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能达到期望麻醉时间,观察组患儿PAED评分和IC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小儿疝气手术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麻醉诱导快,苏醒快,小儿配合度高,术后躁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麻醉诱导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困难气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插管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麻醉前(T1)、纤支镜经过会厌时(T2)、声门时(T3)、插管即刻(T4)、插管后60 s(T5)、插管后180 s(T6)、插管后300 s(T7)时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_2)及Ramsay评分变化,并监测T1、T4及T6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及皮质醇(Cortisol,Cor)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Sp O_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患者在T3-T7时间点的MAP、HR显著低于对照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1时的NE、E及Co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研究组T4及T6时NE、E及Co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呛咳、恶心、躁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联合咪达唑仑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安全性更高,患者应激反应较低,在困难气道插管麻醉诱导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静吸复合麻醉)和研究组(n=51,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使用剂量、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心率(HR)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0.05),平均动脉压(MAP)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插管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5时间点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对胺碘酮用于急诊阵发性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2017年于宣武医院急诊科诊断为阵发性非瓣膜病房颤(发病48h内)的患者共110例,记录所有患者人院时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数据及测定肌钙蛋白I(Troponin-I, TnI)水平和基线NT-proBNP水平,均给予胺碘酮静脉转复治疗。按照胺碘酮转复情况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成功转复91例(82.7%),平均转复时间8.15小时(SD10.16),转复失败者24 h内心室率均控制在100次/min以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成功组血浆基线NT-pro BNP水平显著低于失败组(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室血压、心室率、胸痛、房颤持续时间、入室心电图ST段压低、Tn I水平、冠心病史、高血压、糖尿病、房颤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的自然对数,即In(NT-proBNP)为急诊房颤胺碘酮复律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于非瓣膜病房颤急性发作48 h的患者,胺碘酮转复是安全有效的;基线NT-proBNP水平是药物复律成功的重要预测因子,如基线NT-proBNP水平较高,则复律成功率低,为了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考虑控制心室率,而不是复律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在无水乙醇治疗儿童先天性周围血管畸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无水乙醇治疗周围血管畸形儿童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持续输注组(P组),M组以咪达唑仑和氯胺酮基础下全麻,P组采用芬太尼镇痛基础下丙泊酚持续静注全麻,观察并记录入室(T_0)、麻醉诱导后5 min(T_1)、手术开始后30、60、90 min(分别为T_2、T_3、T_4)、拔管后5 min(T_5)的MAP与HR,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并记录BIS40次数、平均注射无水乙醇量、术中输液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5 min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s,VAS)、Ramsay镇静评分结果。结果:(1)与M组相比,P组MAP(T_2~T_54个时间点)、HR(T_1~T_55个时间点)和BIS值(T_3和T_42个时间点)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指标其余时间点两组患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M组患儿相比,P组BIS值40的患儿例数以及应用阿托品和麻黄碱例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平均无水乙醇注射量比较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M组相比,P组患儿全麻苏醒拔管后5 min VAS评分显著降低,Ramsay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下全麻应用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儿童周围血管畸形,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且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