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肌红蛋白(MYO)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6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记为观察组,另选择162例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应用免疫分离法检测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对比两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的表达水平,以及BNP、NT-proBNP、MYO、cTnI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并分析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高于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单独检测,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NT-proBNP、MYO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分别高于血浆BNP、cTnI单独检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各指标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BNP、NT-proBNP、MYO及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明显高表达,且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及特异性较高,各指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与CRP(C-reaction protein)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放射法检测血清BNP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水平。比较两组血清BNP、CRP水平的差异及不同心功能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CRP水平,分析血清BNP、CRP水平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Ⅱ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患者(P0.05);心功能Ⅲ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Ⅳ级患者血清BNP、CR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Ⅲ级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NP、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性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CRP水平均与其心功能等级呈显著正相关(r=0.742,P=0.037;r=0.857,P=0.011)。结论: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清BNP与CRP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用于甲亢并发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及心功能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比较左西孟旦(LEV)与米力农(MIL)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RHF)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内皮素(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2例RHF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MIL组给予MIL治疗,LEV组予以LEV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血清NT-proBNP、ET-1水平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后,LEV组总有效率较MIL组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7 d后LVEF、E/A值均显著上升(P0.01),LVIDd值均显著下降(P0.01),且LEV组LVEF、E/A值均显著高于MIL组,LVIDd值均显著低于MIL组(P0.01)。两组治疗7 d后血清NT-proBNP、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且LEV组血清NT-proBNP、ET-1水平均明显低于MIL组(P0.01)。LEV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MI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米力农相比,左西孟旦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能更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症状体征、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更高,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清NT-proBNP、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与术后发生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矫治。根据患儿术后是否出现肺损伤分为无肺损伤组(n=97例)与肺损伤组(n=23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同围术期输血浆量及输血量患儿的术后肺损伤发病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术后肺损伤与围术期输血浆量、围术期输血量、最低红细胞压积(30%)、体外循环时间(80 min)、年龄(≤1岁)以及最低温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肺损伤组与肺损伤组患儿性别间无显著差异(P0.05);肺损伤组患儿年龄、体质量均显著低于无肺损伤组患儿(P0.05),而围术期输血浆量、围术期输血量、最低血红积压、体外循环时间均显著高于无肺损伤组患儿(P0.05)。随着患儿围术期输血浆量及输血量的增加,患儿术后肺损伤的发病率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围术期输血浆量、围术期输血量、最低红细胞压积(30%)、体外循环时间(80 min)以及年龄(≤1岁)是患儿发生术后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围术期输血浆量以及输血量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损伤的发生紧密相关,围术期输血浆量以及输血量越多,肺损伤的发生风险就越高,建议临床上开展多种节约用血措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观察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患儿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CHD行介入封堵术的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K组(氯胺酮麻醉,n=30)和KD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n=30)。观察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和炎性因子指标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KD组患儿喉罩置入后(T1)~手术结束时(T4)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K组患儿(P<0.05)。KD组患儿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低于K组(P<0.05)。KD组患儿术后6 h、术后12 h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K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麻醉用于行CHD介入封堵术患儿,可减轻其血流波动,减少心肌损伤,控制患儿炎症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对先天性心脏病(CHD)介入封堵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心肌损伤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择期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儿 106例。按照住院号奇偶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七氟醚麻醉)和观察组(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麻醉),各53例。观察两组围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反应和心肌损伤指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苏醒时间和围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T0~T4时间点心率(H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平均动脉压(MAP)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即刻的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七氟醚应用于行介入封堵术的CHD患儿,可减少躁动发生情况,同时不影响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苏醒情况,在减轻氧化应激、心肌损伤方面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D-二聚体(D-D)联合监测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212例行手术治疗的ATAAD患者,追踪术后30 d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17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手术和实验室相关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T-proBNP、D-D单独及联合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价值。结果:死亡组年龄≥60岁、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血肌酐(Scr)、NT-proBNP、D-D,术前≥2个脏器灌注不良、联合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输血、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术后并发低心排、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人数占比,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均高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2个脏器灌注不良、术后伴急性肾损伤、联合CABG、术后低心排、NT-proBNP、D-D是影响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NT-proBNP、D-D预测ATAAD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728、0.720,联合NT-proBNP和D-D的曲线下面积为0.834,高于单独应用NT-proBNP、D-D。结论:术前脏器灌注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联合CABG手术、术后低心排、NT-proBNP、D-D是影响ATAAD患者住院30d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联合NT-proBNP和D-D在ATAAD患者预后评估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芪红汤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浆内皮素(E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脑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选用美托络尔治疗,研究组在美托络尔基础上联合芪红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浆ET、hs-CRP、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症状积分、ET、hs-CRP、NT-proBNP、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LVEF、6-WMT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汤联合美托络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浆ET、hs-CRP、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血清因子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于术后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腹膜透析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碳酸氢盐、钙离子、钾离子水平的变化及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IL-6、IL-8、TNF-α、钾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碳酸氢盐、钙离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能够降低病死率,改善肾功能、炎症因子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规律,研究Irisin对心衰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3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44例,Ⅳ级40例,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比较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分析Irisin水平与心衰的关系。结果:①心衰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6790±3628 ng/mL vs 12691±2272 n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②心衰组LVEF值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45.7±8 vs 59.7±4.3,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③心衰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2938±2795 pg/mL vs 184±151 p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升高;④低Irisin组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高Irisin组(92.6%vs47.5%,P0.01);⑤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94,P0.05),与proBNP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20例为研究组,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损害分为A组(有冠状动脉损害)60例和B组(无冠状动脉损害)6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5min N-N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NT-proBNP水平以及cTnI水平。结果:研究组SDNN、SDANN、VLF、LF以及H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A组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T-proBNP水平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T-proBNP与SDNN和HF呈负相关关系(P0.05),cTnI与SDNN和H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有关,与NT-proBNP、cTnI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勇军  王长录  邹琼超  沈向前  王海昌 《生物磁学》2013,(30):5878-5880,5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情况,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治疗指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2年2月~2012年12月我院心内科及神经内科的患者,其中Ⅰ组: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40例、Ⅱ组:单纯冠心病患者40例、Ⅲ组:单纯脑梗死患者40例、以及Ⅳ组:健康成人50例,统计全部患24 h心率变异性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Ⅰ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明显高于其它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下降,心律失常发生率升高。结论:冠心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和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为避免冠心病合并脑梗死的患者突然心律失常及猝死,应积极改变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超滤技术对小儿先心病术后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1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于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手术,观察组在体外循环启动后患儿复温时开始平衡超滤,并于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进行改良超滤,对照组仅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即刻进行改良超滤。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炎症因子、凝血功能及肺功能的变化、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于体外循环结束后(术后)20 min(T1)、术后2 h(T2)、术后6 h(T3)各时点,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IL-10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各时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点肺静脉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泡-动脉氧分压梯度(AaD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活性药使用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感染、弥散性血管性凝血、肺功能损伤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改良超滤技术上,联合平衡超滤更有助于减轻小儿先心病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具有较好的凝血功能、肺功能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围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表达与心功能的关系,为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共50例,分别于术前1 d、术后6 h、24 h、48 h和术后7 d测量患者血浆BNP水平,并观测患者左心射血分数(LVEF)、心功能分级、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767,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浆BNP水平越高;心脏功能IV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Ⅲ级,Ⅲ级患者血浆BNP水平高于II级(P0.05)。术后LVEF50%和LVEF≥50%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分别为(724.21±132.16)pg/m L和(428.64±149.31)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8,P0.001)。不同时间点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003,P0.001)。与术前比较,术后24 h、术后48 h和术后7 d时血浆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术后48h时BNP浓度最高,随后开始下降。术后呼吸机辅助使用时间24 h和≥24 h的患者,术前1 d血浆BN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8,P=0.021)。结论: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浆BNP水平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反映患者心功能情况,对患者术前病情评估和术后临床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考察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内源性Apela、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心室重塑、心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1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纳入研究。参与者被分为两组:心室重构组(n=51)和非心室重构组(n=69),另选取同期体检的47名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除了左心室壁厚度(LVW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外,还测量了血清内源性Apela、NT-proBNP和IL-6表达水平。分析血清内源性Apela、NT-proBNP和IL-6与LVWT、LVMI的相关性,评价其预测心室重构的价值。采用6MWT值、D/S值和ΔWMSI评估心脏储备功能。结果:三组左心室壁厚度(LVWT)和LVMI具有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心室重塑组和非心室重塑组血清内源性Apela水平较低,而IL-6和NT-proBNP水平较高。心室重塑组Apela水平低于非心室重塑组,而IL-6和NT-proBNP水平高于非心室重塑组。三组间血清内源性Apela、IL-6、NT-proBNP水平有差异(P<0.05);在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内源性Apela与LVWT和LVMI呈显著负相关(r=-0.485,-0.428;P=0.001,0.007)。此外,血清IL-6、NT-proBNP与LVWT和LVMI呈显著正相关(r=0.512,0.426;P=0.000,0.000)(r=0.592,0.530;P=0.000,0.000);在AMI后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内源性Apela水平与6WMD和D/S呈显著负相关(r=-0.659,-0.561;P=0.001,0.001)。此外,血清IL-6水平、NT-proBNP水平与6WMD和D/S呈显著正相关(r=0.203,0.381;P=0.000,0.000)(r=0.521,0.481;P=0.000, 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ela水平越低,血清IL-6和NT-proBNP水平越高,心室重塑的可能性越大。因此,血清内源性Apela、IL-6、NT-proBNP和Killip分级是心室重塑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联合检测血清内源性Apela、IL-6和 NT-proBNP水平可提高预测心室重塑的准确性,有助于AMI后心力衰竭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RS(f QRS)波与左心室收缩功能、心率变异性及心脏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于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4例,对患者行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心电图是否出现f QRS波分成f QRS组(59例)和无f QRS组(65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进行检测对比,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统计对比。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统计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f QRS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无f QRS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高于无f QRS组(P0.05)。f QRS组患者总标准差(SDNN)、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PNN50)、差值均方根(RMSSD)均低于无f QRS组(P0.05)。随访期间f QRS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5.59%(21/59),高于无f QRS组患者的13.85%(9/65)(P0.05)。结论:伴有心电图f QRS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且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心电图f QRS波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及心脏事件发生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大内皮素(Bigendothelin-1,Big ET-1)与N末端脑钠肽(NT-pro BNP)的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CHD患者为观察组,及同期接受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的血浆大内皮素与N末端脑钠肽水平以及不同心功能分级CHD患者的血浆大内皮素与N末端脑钠肽水平的差异,分析血浆大内皮素与N末端脑钠肽水平与CHD患者心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Big ET-1和NT-pro BN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HD患者的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血浆Big ET-1和NT-pro BNP的水平逐渐升高,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Big ET-1、NT-pro BNP水平与CHD患者的心功能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结论:CHD患者的血浆Big ET-1与NT-pro BNP水平均异常升高,且与患者的心功能呈正相关,监测其水平对判断CHD的病情及心功能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 Tn T)、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对于心瓣膜疾病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心瓣膜病患者共108例,入院即记录其年龄、性别、BMI指数、NYHA等,于患者出院1个月后开始随访,随访时间为18个月,根据随访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生存曲线显示随访后的不良预后率;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评价各因素对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程度;ROC曲线分析其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P=0.022)、c Tn T(P=0.023)和NT-pro BNP(P=0.016)对患者术后不良预后存在影响,其中,LVEDD的影响程度最高(RR=2.142),其次为NT-pro BNP(RR=2.046);ROC曲线下NT-pro BNP联合c Tn T预测的AUC为0.856,其特异性为83.6%,敏感性为79.3%。结论:NT-pro BNP联合BNP对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