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不同麻醉深度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麻醉效果,并分析其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老年THA患者。根据术中麻醉意识深度分为A、B、C组,其中A组41例,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为40~49;B组43例,BIS值为50~59;C组46例,BIS值为60~69。观察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包括苏醒质量、术后谵妄发生情况、麻醉不良反应。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无谵妄组和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HA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果:A组、B组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呼叫开始至睁眼时间短于C组,且B组短于A组(P<0.05)。B组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P<0.05)。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C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的谵妄发生率较A组和C组低(P<0.05)。A组、C组的谵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分级、冠心病、术中出血量、血钠浓度、术后低氧血症、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术前焦虑、麻醉时间、术后贫血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偏高、术后贫血、体质量指数偏低、血钠浓度偏低、术中出血量偏多、术后低氧血症、麻醉时间偏长、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是老年THA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BIS值为50~59的情况下复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THA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可降低术后谵妄、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年龄、术后贫血、体质量指数、血钠浓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低氧血症、麻醉时间、术前合并低蛋白血症均是老年THA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调查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296例,统计其术后谵妄发生率,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96例老年脊柱手术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谵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47%。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与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Hb)水平、年龄、脑卒中病史、术中低氧血症、麻醉方式、手术部位、术前焦虑、苏醒时间、慢阻肺病史、术中低血压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Hb<100 g/L、有慢阻肺病史、手术部位为颈椎、有术前焦虑、苏醒时间≥60 min、有术中低氧血症是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较高,且受手术时间、年龄、术前Hb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应结合相关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以减少此类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修正衰弱指数(mFI)联合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7A(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谵妄(POD)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7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27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OD分为POD组和非POD组。计算术前mFI,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GE2、IL-17A水平。分析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预测价值。结果:276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发生率为17.03%(47/276)。与非POD组比较,POD组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脑卒中、mFI、PGE2、IL-17A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FI联合血清PGE2、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mFI、PGE2、IL-17A单独预测(P<0.05)。结论:mFI和血清PGE2、IL-17A水平升高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独立相关,mFI联合血清PGE2、IL-17A预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POD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效果,并分析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53例)、B组(53例)和C组(54例)。A组和B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0.5 μg/kg右美托咪定,以0.2 μg/kg?h速率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30 min,A组术后镇痛时再给予右美托咪定0.05 μg/kg?h。C组给予等容量和等速率的生理盐水。观察三组的应激反应、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n=28)和无谵妄组(n=13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三组术后第3 d 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多巴胺、肾上腺素均较手术结束升高(P<0.05)。A组、B组术后第3 d CRP、IL-6、多巴胺、肾上腺素低于C组(P<0.05)。A组、B组术后第3dCRP、IL-6、多巴胺、肾上腺素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B组、C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B组的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A组、C组谵妄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谵妄的发生与年龄、术前抑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白蛋白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抑郁、年龄≥7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偏高、白蛋白偏低是导致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提高老年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谵妄的发生率,同时术前抑郁、年龄≥70岁、术前合并基础疾病数量≥3、术中低氧血症、气腹后PaCO2偏高、白蛋白偏低是引起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修正衰弱指数(mFI)联合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谵妄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2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谵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谵妄组(63例)和无谵妄组(289例)。术前采用mFI评估衰弱状态,检测C反应蛋白、白蛋白、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计数,计算CAR和NLR。分析影响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以及mFI、CAR和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价值。结果:谵妄组mFI、CAR、NLR大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饮酒史、脑血管病史、精神病史、术后转重症监护病房(ICU)比例高于无谵妄组(P<0.05)。年龄、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联合mFI、CAR、NLR预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高于单独mFI、CAR、NLR预测的0.688、0.741、0.733。结论:mFI、CAR、NLR升高是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三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评估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腰麻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应激反应、肾脏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2年10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收治的84例拟择期在腰麻下行THA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腰麻,n=42)和观察组(常规腰麻联合右美托咪定,n=42)。观察两组镇静、镇痛评分、应激反应、肾脏功能、睡眠质量、谵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术后1 d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7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肌酐(Cr)、血尿素氮(BU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腰麻下老年THA患者,可减轻应激反应,减轻肾脏功能损伤,降低对人体睡眠质量的影响,减少谵妄的发生率,有较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全身麻醉)和研究组(全身麻醉基础上联合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氧化应激、血流动力学、疼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前~术毕清醒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麻醉10 min后SpO2、MAP、HR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呈降低后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呈升高后降低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的SOD高于对照组,MDA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1 d~术后3 d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 h、术后12 h、术后24 h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 VA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机体血流波动、氧化应激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同时还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疗法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睡眠时间及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0例为受试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临床路径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疗法。入院后每天使用谵妄量表分析系统(CAM-CR)对所有患者进行评估,若确诊为谵妄,则进行谵妄评定量表-98修订版(DRS-R-98)评定,并记录首次及末次DRS-R-98分值及谵妄持续时间;记录患者每天睡眠时间;同时在入院当天、术前1天及术后1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评分。结果:对照组术后1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37.14%;观察组术后5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4.29%,两组术后谵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谵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每天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SAS评分和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应用耳穴压豆疗法可缓解患者的焦虑水平,改善睡眠,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减少谵妄的持续时间,促进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老年THA患者8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例数分别为41例和42例,分别接受早期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干预,对比两组睡眠质量、疼痛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术后多个时点的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Barthel指数(BI)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arris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逐渐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联合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下床活动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可促进老年THA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联合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闭合复位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3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209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检测血清NSE、LP-PLA2、CAR,术后根据是否发生谵妄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谵妄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SE、LP-PLA2、CAR预测术后谵妄的价值。结果:术后43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20.57%。谵妄组血清NSE、LP-PLA2、CAR高于非谵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偏大、手术时间过长、高NSE、高LP-PLA2、高CAR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NSE、LP-PLA2、CAR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谵妄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4、0.808、0.820,联合预测的AUC 为0.907,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ENA术后谵妄患者血清NSE、LP-PLA2、CAR增高,高水平NSE、LP-PLA2、CAR是术后谵妄的主要危险因素。联合NSE、LP-PLA2、CAR对术后谵妄风险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对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静效果及谵妄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于我院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全身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诱导,对照组患者给予丙泊酚进行镇静诱导。术后24h,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镇静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周,对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谵妄评定量表(CAM)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h,观察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镇痛药追加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CAM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6%,与对照组的14.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髋部骨折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获得更好的术后镇静、镇痛效果,能够降低谵妄的发生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关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麻醉恢复室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谵妄)和对照组(术后未发生谵妄),分析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老年骨科全麻患者中,发生术后谵妄的患者83例,发生率为41.50%(83/2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与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吸烟史、术前血糖、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红细胞压积、手术类型、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有关(P<0.05),而与性别、体质量指数(BMI)、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术前总蛋白、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钾、手术时间无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5岁、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12g/dl、术中失血量≥200 mL、电解质紊乱均为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起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麻醉恢复室谵妄的危险因素较多,包括年龄、合并其它基础疾病、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电解质紊乱等,临床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合理制定手术方案,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固定与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因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参考患者自身意愿按照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内固定组与关节置换组。内固定组主要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关节置换组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内固定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固定组(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术前存在合并症、手术时机≥2h、采用内固定手术。结论:与内固定术相比,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均更高,但采用该手术治疗时需注意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及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术前心理沟通疏导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状态以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9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术前干预组和常规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按常规行术前患者教育,术前干预组行术前心理沟通疏导,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应激反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疼痛情况。结果:术前干预组术后2周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即刻醛固酮(ALD)、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出院时SDS评分、SAS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前干预组术后VAS评分、SF-MPQ评分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结论:术前心理沟通疏导能够明显减轻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不良情绪,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Postoperative delirium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geriatric patients.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assesses cognitive 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However, whether there is an age-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operative MMSE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remains unknown.MethodsWe therefore set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MMSE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young-old (≤80 year-old, 75.46±4.69 years, 27.0% male, n = 63) and old-old (>80 year-old, 84.51±3.46 years, 20.9% male, n = 67) participants, who had repairs of hip fracture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The 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and Memorial Delirium Assessment Scale were administrated before surgery, and on the first, second and fourth days after surgery,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the delirium, respectively. A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analysis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 of MMSE in predicting postoperative delirium.ResultsThirty-four (26.2%) of 130 patients (80.12±6.12 years, 23.8% male) develope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Preoperative MMSE score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higher incidences and greater severity of postoperative delirium.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s of MMS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for young-old and old-old participants were 18.4 and 21.4, with a sensitivity of 60% and 83.8%, and a specificity of 92.5% and 62.8%,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data demonstrated the optimal cutoff score of MMSE associated with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n young-old adults might be lower than that in old-old adults. Pend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MMSE score and postoperative delirium is age-depende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