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型与抗核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癌患者81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8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以及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比较不同抗核抗体、年龄、性别、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病理类型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8+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III+IV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I+II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I+II肺癌患者(P<0.05);(3)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4+、和CD4+/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非小肺癌患者,而CD8+淋巴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小肺癌患者(P<0.05);(4)肺癌患者抗核抗体血清滴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抗核抗体阳性患者CD4+和CD4+/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显著低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而CD8+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显著高于抗核抗体阴性患者(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异常,并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抗核抗体滴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分组,将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35例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将65例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缓解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CD3+、CD4+、CD8+以及CD4+/CD8+比值,并对比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程度的相关性,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预测价值。结果:三组受检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对比有差异,且活动期组CD3+、CD4+、CD4+/CD8+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CD8+水平较高(P<0.05);三组受检者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且活动期组血红蛋白水平较缓解期组和对照组低,血小板水平较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D3+、CD4+、CD4+/CD8+、血红蛋白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CD8+、血小板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为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疾病活动期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细胞比例、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表达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且与其活动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以CD4+/CD8+升高、血红蛋白升高及血小板降低情况可独立判定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因此临床上对于上述指标升高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及时改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与早期宫颈癌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60例接受子宫颈癌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的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外周血Treg细胞、CD8+T细胞水平较术前降低,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较术前升高(P<0.05);在6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12例;淋巴结转移组术前外周血Treg细胞水平、CD8+T细胞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均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CD4+/CD8+比值均是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外周血Treg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水平与早期宫颈癌的病情演变有关,其中外周血Treg细胞、CD3+T细胞联合CD4+/CD8+比值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外周血分化簇(CD)4+T/CD8+T比例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收治的LN患者137例(LN组),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2000评分分为轻度活动组(52例)、中度活动组(45例)、重度活动组(40例)。随访1年,根据肾脏相关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43例)和预后良好组(94例),另选取同期76名体检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ETs、TWEAK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CD8+T比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LN患者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与SLEDAI-2000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N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对LN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N组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P<0.05)。轻度活动组、中度活动组、重度活动组血清NETs、TWEAK依次升高,外周血CD4+T/CD8+T依次降低(P<0.05)。LN患者SLEDAI-2000评分与血清NETs、TWEAK呈正相关,与外周血CD4+T/CD8+T呈负相关(P<0.05)。慢性肾脏病分期4期、SLEDAI-2000评分升高、NETs升高、TWEAK升高为LN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升高、CD4+T/CD8+T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联合预测LN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大于血清NETs、TWEAK和外周血CD4+T/CD8+T单独预测的0.790、0.788、0.799(P<0.05)。结论:LN患者血清NETs、TWEAK水平升高,外周血CD4+T/CD8+T降低,与疾病活动度及肾脏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NETs、TWEAK联合外周血CD4+T/CD8+T预测LN患者肾脏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为探讨淋巴细胞及其亚群、NK细胞与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复发的关系,评估其预测价值,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中心初发首诊为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165例患儿,根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与无复发组,评估ITP复发的影响因素,利用ROC曲线评估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复发的预测价值,运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与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相关的儿童ITP无复发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165名ITP患儿,复发率24.8%。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对儿童ITP无复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为0.613-0.795(P<0.05),最佳截断值为3.21×109/L。儿童ITP是否复发与年龄、淋巴细胞计数、出血评分、ESR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ITP是否复发与CD3+CD19-细胞计数、CD3+CD4+细胞计数、CD3+CD8+细胞计数、CD4+/CD8+细胞比例、NK细胞计数有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可作为评估儿童ITP复发的预测指标,儿童ITP复发与初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计数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表达特点,分析胸腺肽?琢-1治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40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9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结果将脓毒症患者分为APACHE Ⅱ 0~10分组(51例)、11~20分组(62例)和>20分组(27例);SOFA评分0~5分组(48例)、6~10分组(60例)和>10分组(32例)。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表达、CD8+T细胞上PD-1表达,比较组间差异性。Pearson秩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表达、CD8+T细胞上PD-1表达与APACHE Ⅱ、SOFA评分相关性。根据治疗方法将脓毒症患者分为A组(60例)和B组(80例),A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乌司他丁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NK细胞(CD3-CD16+CD56+)差异。结果:脓毒症组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表达、CD8+T细胞上PD-1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表达、CD8+T细胞上PD-1表达随APACHE Ⅱ、SOFA评分的增加而增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Pearso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4+T细胞上PD-1表达、CD8+T细胞上PD-1表达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呈正相关(r=0.569、0.475;0.653、0.509,P均<0.05)。B组治疗后CD3+、CD4+、CD3-CD16+CD56+高于A组(P<0.05),CD8+低于A组(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外周血CD4+、CD8+T细胞上PD-1表达均增高,其表达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给予胸腺肽α-1治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VCAM-1及CRP的表达水平及其检测价值。方法:2017年4月到2020年10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42例作为合并组,同期选择手足口病不合并脑炎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及C-反应蛋白(CRP)表达水平,并判断检测价值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合并组的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的血清VCAM-1及CR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80例患儿中,Spearsman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和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和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为导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生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多伴随有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血清VCAM-1、CRP的高表达,CD4+、CD8+T淋巴细胞相对比例、血清VCAM-1、CRP含量都为导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细胞活化分子CD38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45例IM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活化分子CD38和HLA-DR在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与30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比。分析IM患儿急性期CD38和HLA-DR在T细胞的表达水平与EB病毒载量、肝功能指标、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D8+CD38+T和CD8+HLA-DR+T细胞百分比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M急性期患儿的CD38和HLA-DR在T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D8+CD38+T、CD8+HLA-DR+T细胞百分比分别与EBV-DNA、ALT、AST、LDH、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呈正相关(P<0.05),与白蛋白(ALB)呈负相关(P<0.05);CD4+CD38+T、CD4+HLA-DR+T细胞百分比与上述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IM恢复期CD38和HLA-DR在T细胞的表达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P<0.05)。ROC曲线分析CD8+CD38+T、CD8+HLA-DR+T细胞百分比显示诊断儿童IM的AUC值分别为0.931和0.993,特异度均为100%,灵敏度分别为88.89 %和93.33 %。结论:流式法检测CD38和HLA-DR在T细胞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变化。外周血CD8+CD38+T、CD8+HLA-DR+T细胞百分比不仅能反映出IM急性期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还可作为儿童IM的流式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方法: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慢阻肺患者88例作为慢阻肺组,同期选择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8例作为健康组,检测两组T细胞亚群含量,判定两组的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阻肺组的CD8+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健康组,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慢阻肺组的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率为20.9 %,明显高于健康组的1.2 %(P<0.05)。在慢阻肺中,Spearsman分析显示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率与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都为影响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阻肺患者多伴随有T细胞亚群异常,也多伴随有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与T细胞亚群存在相关性,也表明T细胞亚群紊乱是导致运动负荷气道反应性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镇痛效果,以及围手术期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到2020年进行根治术手术的68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的维持,研究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2 h、8 h和24 h VAS和Ramsay评分以及麻醉诱导前、术中1 h和术后24 h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手术后2 h、8 h和24 h VAS和Ramsay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麻醉诱导前,两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中1 h和术后24 h,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4+以及CD4+/CD8+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外周血CD8+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和维持不会影响患者镇痛效果,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影响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小鼠之间的差异变化,探讨其差异变化的意义。方法:在正常KM小鼠肝脏种植H22细胞,建立小鼠原位模型。采用流式细胞术,以健康正常小鼠为对照,检测肝癌小鼠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与健康正常小鼠相比,肝癌小鼠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例有显著性降低,CD8~+T淋巴细胞显著性升高;脾脏CD3~+、CD4~+T淋巴细胞有显著性降低。结论: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外周血以及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异常,免疫系统紊乱,可以反映小鼠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联合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CLCVP)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炎症、免疫调节、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HH组、AHH+CLCVP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乳酸钠林格氏液血液稀释,AHH组给予AHH血液管理,AHH+ CLCVP组给予AHH联合CLCVP血液管理。比较三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炎症因子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AHH+CLCVP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术中出血量、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点相比,三组心率(HR)于手术开始后60 min(T2)~术毕(T3)先升高后降低(P<0.05),平均动脉压(MAP)先降低后升高(P<0.05),对照组和AHH组中心静脉压(CVP)于T2~T3先升高后降低(P<0.05),AHH+CLCVP组T0~T3 CVP保持稳定水平(P>0.05)。AHH+CLCVP组T2~T3 HR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MAP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CVP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3 HR低于对照组(P<0.05),MAP高于对照组(P<0.05)。与T1时间相比,三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外周血CD8+于T2~术后24 h(T4)先升高后降低(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于T2~T4先降低后升高(P<0.05)。AHH+CLCVP组T2~T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AHH组和对照组(P<0.05),AHH组T2~T4血清PCT、CRP、IL-6水平、外周血CD8+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HH联合CLCVP可稳定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6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7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age related change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C57BL/6 mice and immune function. Multi-color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s that were used to analyse relative numbers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include CD4+, CD8+, naive and memory CD4+ and CD8+, CD8+CD2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C57BL/6 mice from different age groups (Group I: 2 months old; Group II: 7 months old; Group III: 21 months old); Splenocytes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group mice were stimulated with Con A to evaluate the proliferative ability. Compared with group I, group II ha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 naive CD4+ and CD8+ T cells and an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8+ T cells, while group III ha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CD4+, naive CD4+ and CD8+ T cells an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CD8+, memory CD4+ and CD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Compared with group II, group III ha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percentage of naive CD8+ T cells and increase in the percentage of memory CD4+ and CD8+, CD8+CD28+ T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The T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in vitro showed that groups II and III had a lower proliferative capacity than group I, between groups II and III, there was no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e provide relative values for the T 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C57BL/6 mice. The immune system began aging at 7 months old in C57BL/6 mice under a specific pathogen fre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对乳腺癌患者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信封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多西他赛治疗)和研究组(n=32,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的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3.75%(14/3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22/32),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3+、CD4+/CD8+、CD80、CD8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癌胚抗原(CEA)、糖蛋白 125(CA125)、糖蛋白 153(CA153)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乳腺癌患者,可有效减少肿瘤标志物分泌,抑制肿瘤生长,减轻机体免疫抑制,改善外周血象,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离外人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淋巴细胞并检测其分离纯度及存活率。方法:本文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选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为例,推而广之,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同时分选CD4~+、CD8~+T淋巴细胞,分离细胞再通过流式细胞仪回测其分离纯度并通过台盼蓝染色检测分离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采用此方法能有效人外周血细胞CD4~+、CD8~+T淋巴细胞,分选前CD4~+淋巴细胞纯度为(50.5±11.5)%、CD8~+T淋巴细胞纯度为纯度为(15.4±7.1)%;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为(94.3±1.3)%、CD8~+T淋巴细胞纯度为(93.6±1.6)%;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存活率为(95.3±1.8)%,CD8~+T淋巴细胞存活率为(94.8±1.5)%,细胞的形态完整。结论: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制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的方法能够高效、快速的分离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且存活率高,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提供了保证。采用不同的荧光抗体标记其他淋巴细胞亚群,也能高效、快速的分离出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