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贲门癌患者102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将患者分成营养风险组(n=45)、无营养风险组(n=57),分析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NRS2002评分与SF-36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102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4.12%。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3.914,95%CI:1.718-8.917)、术前血红蛋白异常(OR=2.522,95%CI:1.124-5.659)、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3.447,95%CI:1.519-7.822)、家庭月收入≤1000元(OR=2.974,95%CI:1.415-6.251)均是贲门癌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OR=0.941,95%CI:0.897-0.987)、家庭月收入>5000元(OR=0.947,95%CI:0.901-0.995)均是其营养风险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营养风险组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NRS2002评分与情绪角色功能(r=-0.811)、心理健康(r=-0.627)、躯体功能(r=-0.524)、躯体疼痛(r=-0.619)、躯体角色功能(r=-0.587)、总体健康(r=-0.718)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贲门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需尽早对患者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利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食管癌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进行评估,并分析营养不良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食管癌住院患者110例,治疗前经NRS2002分析营养风险,经主观整体营养评估法(PG-SGA)评估营养不良情况,分析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根据PG-SGA评分将患者分成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经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比较四组SF-36评分与预后。结果:110例患者中,NRS2002分析提示有营养风险者78例,无营养风险者32例。PG-SGA评分提示营养正常37例,轻度营养不良28例,中度营养不良25例,重度营养不良2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95%CI:1.312-3.374,OR=2.104)、消化道症状数目>2个(95%CI:1.052-6.701,OR=2.655)、吞咽障碍(95%CI:1.711-13.601,OR=4.824)、术前合并症(95%CI:1.274-10.406,OR=3.641)是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轻、中、重度营养不良组的躯体疼痛、精力、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较营养正常组降低,且中、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轻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低于中度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正常组生存率为94.59%,高于重度营养不良组的70.00%(P<0.05)。营养正常组、轻度营养不良组、中度营养不良组的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其营养状态主要受患者年龄、消化道症状数目、吞咽障碍、术前合并症的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影响较大,营养评估有望成为预测食管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0例可切除NSCLC患者,根据术前PNI将患者分为高PNI组(PNI≥50,235例)和低PNI组(PNI<50,165例)。患者术后住院期间生活质量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患者均采用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随访3年,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不同PNI指数下可切除N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生存率、总生存期(OS)生存率,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高PNI组术后SF-36各项评分和总分,PFS生存率、OS生存率均高于低PNI组(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Ⅲa期、低PNI是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术前高PNI可切除NSCLC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均高于低PNI者,术前PNI可能作为可切除NSCLC患者远期预后评估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及焦虑对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根据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焦虑组(n=27)和非焦虑组(n=73)。统计患者基础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核心30(EORTC QLQ-C30)评分和早期预后。结果:男性、家庭收入≥50000元/年为肺癌患者术前焦虑独立保护因素,年龄≥60岁、吸烟史、合并慢性疾病、术前住院时间≥5 d为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比非焦虑组,焦虑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分值明显降低,疲劳、失眠、食欲丧失分值和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比例、新发心律失常比例、舒芬太尼用量、盐酸托烷司琼用量明显升高,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性别、年龄、吸烟史、家庭收入、合并慢性疾病、术前住院时间均可影响肺癌患者术前焦虑,术前焦虑会降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并影响预后,应完善术前心理干预,降低焦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放疗患者139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中的宫颈癌量表(FACT-Cx)对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采用Jalowiec的应对量表(JCS)记录并评估所有患者的应对方式,并...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群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患者122例,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及出院3后个月、6个月进行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MSAS-HF)、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分析患者MSAS-HF评分与MLHFQ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疲倦、不适、情绪、淤血、缺血、呼吸困难症状群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入院时,且出院后6个月的情绪症状群评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情绪领域、躯体领域、其他领域评分及总分低于入院时,且出院后6个月的情绪领域评分、总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出院后6个月心力衰竭患者MSAS-HF各维度评分及总分与MLHFQ总分呈正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与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时MSAS-HF总分、入院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病程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入院时LVEF≤40%、入院时NYHA Ⅳ级、病程>5年是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而入院时MSAS-HF总分<40分是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3、6个月的症状群程度均减轻,生活质量有所改善,患者入院时症状群对生活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ICS)患者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ICS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心理弹性量表(CD-RICS)调查ICS患者的心理弹性状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ICS患者生活质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S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36条目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120例ICS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64.41±5.73)分,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乐观、力量、坚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ICS患者的生活质量平均分与心理弹性总分呈正相关(P<0.05)。冠心病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兴趣爱好数量、居住地对ICS患者的心理弹性得分有影响(P<0.05)。冠心病患病时间≥10年、文化程度为初中及其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兴趣爱好为1~2个、居住地为农村是ICS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ICS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一般,且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冠心病病程时长、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兴趣爱好、居住地等多种因素影响,应制定合理措施来提高ICS患者的心理弹性,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230例CHF患者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常规心血管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明尼苏达州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价两组生活质量,选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两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3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16例健康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估所有受试者心理弹性、社会支持、生活质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肺癌组CD-RISC、SSRS、SF-36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情况、转移情况患者之间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转移均为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癌患者CD-RISC评分与SSRS、SF-36评分均呈正相关(r=0.567、0.617,P=0.047、0.346)。结论:肺癌患者心理弹性较正常人降低,性别、教育程度、性格特征、SSRS评分、治疗阶段、复发、转移是影响肺癌患者心理弹性的主要因素。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均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ESRD患者198例为研究对象.患者睡眠质量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评价.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用肾病生活质量评...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症状群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大肠癌患者110例,经患者尊严量表(PDI)评估尊严受损情况,并据此分成受损组(PDI>50分)和未受损组(PDI≤50分),经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利用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症状,提取主因子分析症状群变化,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生活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在110例患者中,尊严受损发生率为29.09%。受损组独立性、症状困扰、社会支持、生存困扰、平和心态评分及PDI总分高于未受损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患者临床分期Ⅳ期(OR=2.577,95%CI:1.385-4.795)、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OR=2.996,95%CI:1.395-6.434)、家庭月收入<1000元(OR=2.068,95%CI:1.316-3.250)、肿瘤转移(OR=3.412,95%CI:1.498-7.772)、病程≥12个月(OR=3.898,95%CI:1.425-10.663)是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的影响因素(P<0.05)。受损组核心症状、症状对正常生活干扰程度评分及总分高于未受损组,但受损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低于未受损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尊严受损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有关,尊严受损者的症状群明显加重,生活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胞质分裂作用因子10(Dock10)在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肺癌预后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98例,检测其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ock10的表达情况。分析Dock10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Dock10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Dock10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平均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Dock10表达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TNM分期、分化程度、Dock10表达均为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ock10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及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894、1.877 ng/mL,具有一定诊断价值。Dock10低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Dock10高表达患者(P<0.05)。结论:Dock10对肺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调查并分析肺癌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5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肺癌患者病耻感量表(CLCSS)评估入选患者的病耻感,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肿瘤患者专用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单因素及多元线性COX回归分析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病耻感与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发放159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56份,无效问卷3份,回收成功率为98.11%。肺癌患者病耻感中的社会隔离、耻辱与羞愧、吸烟、总评分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中位分(P<0.05),EORTC QLQ-C30评分低于国内常模中位分(P<0.05),而歧视与国内常模中位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LCSS总评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而与EORTC QLQ-C30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可知,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文化程度、病程的肺癌患者病耻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慢性病、是否吸烟、不同个人月收入的肺癌患者病耻感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慢性病、吸烟、个人月收入<2000元均是影响肺癌患者病耻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肺癌患者病耻感处于偏高水平,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和负性情绪息息相关,其中合并慢性病、吸烟、个人月收入是影响患者病耻感的主要因素,应给予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其病耻感,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及其与生活质量和睡眠卫生意识的关系。方法:选取400例肺癌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评定患者睡眠质量,采用肺癌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ACT-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睡眠卫生意识量表(SHA)评定患者睡眠卫生意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的相关性。根据AIS总分将患者分为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和非睡眠障碍组(AIS总分≤6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00例肺癌初治患者共有252例发生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3.00%(252/400)。睡眠障碍组生理/情感/功能/(社会/家庭)维度、肺癌附加模块、FACT-L总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睡眠障碍组患者SHA总分、睡前2h剧烈运动、白天睡午觉、定期服用催眠类药物、晚上喝酒得分维度评分均低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IS总分与FACT-L总分、SHA总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与性别、化疗次数、肿瘤分期、疼痛、焦虑、抑郁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焦虑、疼痛、肿瘤分期、抑郁(P<0.05)。结论:肺癌初治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且受疼痛、肿瘤分期、焦虑、抑郁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不良的睡眠卫生意识可导致较为严重的睡眠障碍,从而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淋巴瘤幸存者复发恐惧(FCR)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为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7月~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淋巴瘤患者80例,根据病历资料获取患者婚姻状况、疾病分期、工作状况、年龄、治愈时间、文化程度、疾病类型、性别、医疗费用承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瘤幸存者FCR的影响因素。将80例淋巴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变化。结果:淋巴瘤幸存者FCR总分为(86.90±5.96)分。不同婚姻状况、年龄、疾病分期、家庭人均月收入的患者FCR总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婚姻状况、疾病分期、年龄是淋巴瘤幸存者FCR的影响因素(P<0.05)。干预后,两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淋巴瘤幸存者的FCR应得到重视,尤其针对年龄偏低、婚姻状况为离异/未婚/丧偶、家庭人均月收入偏低、疾病分期高的人群,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