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陷窝蛋白1(Cav-1)、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20例为ACI组,另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对象76例为对照组;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布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CI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根据脑梗死面积分为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对照组与ACI组以及ACI各亚组间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与梗死面积、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av-1、VILIP-1、UCH-L1预测ACI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和预后的价值。结果: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对照组低于ACI组(P<0.05);轻度组低于中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小面积梗死组低于中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低于大面积梗死组(P<0.05);预后良好组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与NIHSS评分、梗死面积及mRS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Cav-1、VILIP-1、UCH-L1联合预测ACI神经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7、0.907、0.953,均大于单指标检测。结论:ACI患者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异常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脑梗死面积及预后有关,早期联合检测血清Cav-1、VILIP-1、UCH-L1水平有助于ACI病情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黄芪红花配伍是否通过调节小凹蛋白1(Caveolin-1,Cav-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通路促进血管新生保护大鼠脑缺血损伤。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个组:对照组(Sham组,n=12),模型组(MACO组,n=12),黄芪红花40:1组(n=12),20:1组(n=12),5:1(n=12)。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尼龙线栓法制作,连续给药21d后,评价神经功能学评分,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质区的微血管密度,采用RT-PCR法检测皮质区VEGF m RNA和Cav-1 m RNA表达,采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皮质区VEGF和Cav-1的蛋白表达。结果:连续给药21d后,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学评分均有所降低,3个不同比例的黄芪红花组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最为明显(P0.01),脑梗死体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P0.01),微血管密度、VEGF和Cav-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黄芪红花配伍可能通过调节Cav-1/VEGF信号通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内的血管新生,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且最佳的配伍比例为黄芪红花5:1。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HO-1)、一氧化氮(NO)、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1例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n=71)和单药组(n=70)。单药组给予丁苯酞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HO-1、NO、VEGF、Ang-1、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arthel)、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及药物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单药组血清HO-1、NO、VEGF、Ang-1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单药组血清HO-1、NO、VEGF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Ang-1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Barthel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联合组和单药组NIHSS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降低,且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Barthel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且联合组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超时间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效果显著,可能与其可有效改善血清HO-1、NO、VEGF、Ang-1水平有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胆碱酯酶(CHE)、载脂蛋白A1(ApoA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03例AD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CHE、ApoA1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认知功能。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血清SAA、CHE、ApoA1水平及MMSE、MoCA评分。根据MMSE评分将AD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观察并比较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血清SAA、CHE、ApoA1水平。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血清SAA、CHE、ApoA1水平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血清SAA高于对照组,血清CHE、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的MoCA、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SAA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组、中度组血清CHE、ApoA1水平低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内皮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内皮功能、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神经组织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NSE),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 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而治疗组NIHSS评分、S-100β、NSE、ET-1、MDA、TNF-α和s VCAM-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NO、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ACI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状态,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dropin、可溶性ST2受体(s 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9年6月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心衰组,另选同期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比心衰组、对照组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并将心衰组患者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II级组(n=38)、III级组(n=64)、IV级组(n=52),对比三组患者的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心衰组患者经治疗出院后,根据患者的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n=95)和预后不良组(n=59),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心衰组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衰组患者中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升高,患者的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预后不良患者59例,发生率为38.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血常规指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为IV级、Adropin≥10ng/mL、s ST2≥150μg/m L、Gal-3≥5μg/L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显著升高,并随患者的病情加重而升高,血清Adropin、s ST2、Gal-3水平的变化会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的评估价值,分析其分级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甲壳质酶蛋白(YKL-40)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02例ACI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超、超声造影和血清YKL-40、Lp-PLA2检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所有患者随访至发病后4周统计预后。结果:易损斑块组颈动脉斑块造影分级、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5)。不同病情程度组、不同预后组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YKL-40、Lp-PLA2水平随着ACI病情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YKL-40、Lp-PLA2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Spearman秩相关结果显示,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造影分级与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呈正相关(rs=0.751、0.694,P0.05)。结论:ACI患者的颈动脉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超声造影分级高,其分级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以及血清YKL-40、Lp-PLA2水平均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造影可为ACI病情危险分层、预后判断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干扰素-γ(IFN-γ)、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生成素-1(Ang-1)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自2018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检测H-FABP、IFN-γ、Hcy、Ang-1水平,比较各组检测水平,分析联合检测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的H-FABP、IFN-γ、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指标,Ang-1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IFN-γ、Hcy、Ang-1水平在不同病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轻度、中度相比,重度患者的H-FABP、IFN-γ、Hcy水平更高,Ang-1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与H-FABP、IFN-γ、Hcy呈正相关,与Ang-1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与IFN-γ、Hcy指标相互间呈现正相关关系,与Ang-1呈现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H-FABP、IFN-γ、Hcy、Ang-1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疾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关键效应因子,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结合后,在体内发挥维持体液及电解质平衡、收缩血管、调节血压,促进心肌、肾近端小管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血管形成和转移等重要作用。最新研究发现,AT1R相关蛋白特异性作用于AT1R蛋白的碳末端,通过调节受体的内化、细胞膜的再通和受体的敏感性对其表达进行控制,发挥相应的生物学作用。本文的重点在于对AT1R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不同AT1R相关蛋白在RAS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为RAS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对肺脓肿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与高迁移率蛋白1(HMGA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20例肺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肺泡灌洗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清SPA和HMGA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8.3%)显著高于对照组(88.3%)(P0.05);两组的FEV1、PaO_2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PA、HMGA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泡灌洗可有效提高肺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血气状态,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PA与HMGA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yebin bosic protein,M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6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巴曲酶,首次给予10 BU,隔日给予5 BU,每两天给药1次;观察组在巴曲酶的基础上联合口服脑血康胶囊,每天3 次,每次3粒。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MBP、NSE、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NHISS和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25 %,明显高于对照组(64.2%,P<0.05);两组血清MBP、NSE、WBV、HCT、PV和FI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I评分明显升高(P<0.05),NHIS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BP、NSE水平,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预后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以8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以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根据改良Ran Kin评分将观察组分为轻症组(50例)及重症组(30例),对比两组间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差异。并对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重症组HbA1c水平及GSP水平同样明显高于轻症组(P0.05),同时观察组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治疗前后改良Ran Kin评分差值存在显著的负向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入组时HbA1c水平及GSP水平与患者预后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与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D-二聚体(d—dimer,D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ACI的诊治、预防和病情监测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及同期5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灶及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的血清Hcy、DD和NSE水平,同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中Hcy、DD、NSE进行分析。结果:①急性脑梗死组Hcy、DD和NSE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cy、DD和NSE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P〈0.01),但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根据病灶大小,急性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各组之间血中Hcy、DD和NSE含量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y、DD和NSE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cy、DD和NSE的检测对ACI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175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感染标本的培养及鉴定结果分析,探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比例,进一步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9例,感染率8.4%;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观察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溶性骨髓细胞样转录因子-1(sTLT-1)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中度损伤组(61例,NIHSS≤15分)和重度损伤组(39例,NIHSS>15分);根据不同脑梗死体积分为小灶梗死组(41例,梗死体积<5 cm3)、中灶梗死组(35例,5 cm3≤梗死体积≤15 cm3)、大灶梗死组(24例,梗死体积>15 cm3);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mRS>3分)和预后良好组(69例,mRS≤3分)。对比不同脑梗死体积、不同NIHSS评分、不同预后ACI患者的RDW和血清CRP、PCT、sTLT-1水平,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小灶梗死组、中灶梗死组、大灶梗死组患者的RDW和血清CRP、PCT、sTLT-1依次升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损伤组的RDW和血清CRP、PCT、sTLT-1水平高于轻中度损伤组(P<0.05)。预后不良组的RDW和血清CRP、PCT、sTLT-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在脑梗死分型、吸烟史、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年龄、梗死体积、饮酒史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梗死体积偏大、脑梗死分型为完全前循环脑梗死、RDW偏高、CRP偏高、PCT偏高、sTLT-1偏高是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和血清CRP、PCT、sTLT-1水平可有效反映ACI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且ACI患者的预后受到入院时NIHSS评分、梗死体积、脑梗死分型、RDW、CRP、PCT、sTLT-1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β)、N-末端脑钠素原(NT-proBNT)、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7月8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抗血小板、降脂、营养神经、抗凝、自由基清除、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中药复方,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脑血肿体积、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8例,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S评分高于治疗前,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并且试验组患者ESS评分高于对照组,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β、NT-proBNT、hs-CRP及IL-6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上述指标为(1.02±0.21)ng/mL、(120.26±19.47)pmol/L、(8.33±1.45)mg/L、(11.25±2.71)pg/mL,低于对照组的(1.45±0.24)ng/mL、(219.68±22.51)pmol/L、(16.92±2.70)mg/L、(20.07±4.62)pg/mL,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复方治疗其临床疗效确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清S100β、NT-proBNT水平,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