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摘要 目的:对比单孔腹腔镜疝修补术(SSLH)与双孔腹腔镜疝修补术(DSLH)治疗腹股沟疝患儿的疗效,并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患儿应激反应和疼痛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36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儿分为DSLH组(DSLH,71例)和SSLH组(SSLH,65例)。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应激反应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醛固酮(ALD)]、疼痛介质指标[P物质(SP)、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SSLH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DSLH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DSLH组,手术时间长于DSLH组(P<0.05)。术后1 d两组Cor、NE、ALD均升高,但SSLH组均低于DSLH组同时间点(P<0.05)。术后1 d两组SP、5-HT均升高,但SSLH组均低于DSLH组同时间点;β-EP下降,但SSLH组高于DSLH组同时间点(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DSLH相比,SSLH治疗腹股沟疝患儿,具有更好的疗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轻应激反应程度,降低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斌 《蛇志》2022,(2):206-208
目的 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治疗儿童腹股沟型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斜疝合并同侧隐睾患儿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经腹腔入路行腹腔镜疝囊高位关闭联合隐睾下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效果以及两组患儿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及随访6个月时的腹股沟斜疝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观察组炎症因子指标中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发生睾丸回缩、阴囊血肿、切口感染和睾丸萎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腹股沟斜疝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治疗隐睾合并腹股沟斜疝的效果确切,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孔组(n=85,常规三孔LC治疗)和单孔组(n=72,单孔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但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4+/CD8+均降低,但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三孔LC相比,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对机体肝功能、免疫学的影响,促进肠胃功能改善,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和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20年7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甲疝外科治疗的118例老年(≥60岁)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组,68例患者行TAPP作为TAPP组,50例患者行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作为Lichtenstei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TAP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切口VAS评分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TAPP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Lichtenstein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TAPP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患者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李金斯坦(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对血清睾酮浓度、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80例腹股沟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TAPP组(n=44)与Lichtenstein组(n=36),记录两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血清检测睾酮和MMP-2水平。结果:TAPP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少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TAPP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Lichtenstein组,住院费用高于Lichtenstein组(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无差异(P>0.05);TAPP组阴囊水肿发生率显著低于Lichtenstein组(P<0.05),其它并发症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血清睾酮均无变化(P>0.05)。术后两组MMP-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股沟疝患者睾丸功能均无损伤,且均可有效降低血清MMP-2水平,防止股沟疝复发,安全有效;相比之下,腹腔镜ATPP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但手术难度较大,费用较高,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的列线图模型预测价值及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1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n=12例)和非感染组(n=82例)。查阅两组病历资料,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引入R软件建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获得预测风险值;绘制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对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效能。结果: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中12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感染率为12.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胆囊破裂是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看出:年龄得分为63分,住院时间得分为37.6分,手术时间得分为71.5分,胆囊破裂得分为50分,预测风险值为2.221,ROC曲线下面积为0.832。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切口感染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能获得较高的预测效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肛门功能、肠道菌群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3月期间本院接收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68例,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常规组(常规经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32例)和改良组(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36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肛门功能、肠道菌群、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手术时间、术后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改良组的优良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健康生活量表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肠球菌高于常规组(P<0.05),大肠杆菌低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的中期并发症发生率、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与常规经腹腔镜辅助下Soave术相比,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采用腹腔镜下改良Soave术治疗,在改善肛门功能、肠道菌群、生活质量、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与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精液质量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13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7)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观察组给予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比其精液质量、性激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半年,两组患者精子密度等相关指标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浓度水平比较,观察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腹股沟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经外环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更有利于患者精子质量的提高,改善性激素水平,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比较腔镜下Soave根治术与开腹改良Soave术治疗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HD)患儿的疗效,观察两种术式对应激反应和控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长段型HD患儿8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开腹组和微创组,例数分别为43例和45例。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指标、控便功能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的术中失血量少于开腹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肠管切除长度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较术前升高,血氧饱和度(SpO2)较术前下降,但微创组HR、MAP低于开腹组,SpO2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儿术后1年大便性状、排便次数、污粪、需要治疗(灌肠、药物、尿布)评分及Heikkinen总分均较术前升高,且微创组高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的近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和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与开腹改良Soave术相比,采用腔镜下Soave根治术治疗长段型HD患儿可缩短手术时间、禁食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改善患儿控便功能,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李超  黄陈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4):6779-6782
腹壁疝是普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腹股沟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等,手术是其唯一的治愈方法。腹腔镜腹壁疝修 补术是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微创技术,主要包括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LIHR),如经腹腔镜腹膜前补片修 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修补术(TEP),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及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其术后常见并发症与传统疝修 补术相同,但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的开腹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相比,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疤痕 小、复发率低等优势,因此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主要就腹腔镜下腹壁疝修补术的治疗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 is very rare cause of AV block. We report such a patient with sick sinus node syndrome and previous AAIR pacemaker implantation, in which intermittent AV block was diagnosed by 24-hours ECG monitoring and upgrade of pacing system to DDDR wa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 hernia system,PHS)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应用普理灵疝装置治疗的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术后能力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项目进行分析.结果:11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50min,其中42例局麻患者术后即能下床活动,68例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第2天能离床活动.本组患者无死亡,无切口感染、缺血性睾丸炎、尿潴留等.术后有排尿困难4例,在12h后症状缓解;部分术后伤口稍微疼痛,于术后1~2天缓解;伤口异物感3例,全部切口Ⅰ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4d.术后110例随访2~18个月,无明显异物感,无慢性疼痛,无复发病例.结论:PHS可有效降低老年腹股沟疝术后的复发率、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适合于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修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为普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借鉴的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将所选病例分为传统开腹式疝修补术组(48例)和腹腔镜疝修补术组(64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肢体活动时间、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腹腔镜疝修补术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肢体活动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的患者,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88%,虽然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39.58%),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疝修补术组复发率为3.13%,明显低于传统疝修补术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但术后易发生肠粘连、阴囊血肿等并发症,术中应妥善处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odified Kugel补片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操作要点,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应用ModifiedKugel补片行开放性前入路腹膜前修补术的8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5±10)min,术后住院(5.2±1.4)d。术后无尿潴留、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全组病人伤口一期愈合,无浆液肿及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2-23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Modified 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疝是一种创伤小、无张力、安全的手术方式,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股沟疝56例的效果。方法局麻下、使用聚丙烯编织而成的平片对56例各类腹股沟疝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治疗。结果与在硬麻或全麻下与传统的修补方法相比,具有手术适应证广、方法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低率。结论应用国产的平片修补腹股沟疝效果良好,价格便宜,局麻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腹股沟疝是外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的惟一可靠方法。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尤其是完全腹膜外腹腔镜(Totally Extra-preperioneal Prosthetic,TEP)疝修补术,已经成为腹股沟疝治疗的"金标准"。然而,针对65岁以上老年人群,心血管基础疾病较多,全麻风险大,TEP术式疗效是否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拟探讨针对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排除两种修补术明确的禁忌症患者,对研究入组的92例≥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根据手术方式(TEP术或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分组,术后分别统计:(1)围手术期评价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疼痛等级、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2)远期随访指标(术后2年内的慢性疼痛和复发情况)。综合评估腹腔镜下修补术与无张力修补术应用于老年腹股沟疝气治疗的综合疗效。结果:TEP术相比于无张力疝术只显示出在平均减少20 m L出血量及缓解术后24小时1个AVS疼痛数量级的优势(P0.01);在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后96小时疼痛指数、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慢性疼痛指数及远期疗效等主要评价指标中均与无张力修补术相当(P0.05);但却大大增加了手术费用(P0.01)。结论:针对≥65岁腹股沟疝老年患者,尤其是基础疾病多,对医疗费用敏感的人群,开展无张力修补术仍不失为目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