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住院患者80例,按照患者有无接受抗病毒治疗分为抗病毒治疗组(A组)50例和未抗病毒治疗组(B组)30例,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并发症及生存率。结果:1出院时A组好转率70%;B组好转率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43,P=0.0010.05)。2治疗14周后A组乙肝病毒DNA阴转率72%;B组阴转率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40,P=0.0000.05)。3A组出现细菌感染45例,电解质紊乱41例,消化道出血5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10例,B组出现细菌感染30例,电解质紊乱27例,消化道出血6例,肝性脑病10例,肝肾综合征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755,P=0.0970.05)。4随访5年,A组存活36例,死亡14例,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5%、71.2%、71.2%,B组存活5例,死亡25例,12、36和60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5.4%、27.5%、2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分析引起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连续收集2014年7月—2018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确诊的HBV-ACLF患者,通过评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判断目前9种终末期肝病预后评分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准确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BV-ACL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共纳入91例HBV-ACLF患者,死亡46例。COSSH-ACLFs评分对轻度、重度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具有最佳预测能力(总体死亡率AUROC:28d为0.946,90d为0.920;按器官衰竭数量分级,0~1级:28d为0.900,90d为0.846;2~3级:28d为0.957,90d为0.917);确定COSSH-ACLFs评分的最佳临界点为6.24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评分>6.245的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评分≤6.245的患者(10.7%vs.81.8%,P<0.000 1)。年龄、总胆红素、血小板计数、凝血系统衰竭、肝性脑病是HBV-ACL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生存组(P<0.002 2),血小板计数≤63×10~9/L与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本研究证实COSSH-ACLFs评分模型预测HBV-ACLF患者预后的能力较其他评分模型更为准确,血小板计数与HBV-ACL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局部枸橼酸抗凝 (RCA)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LPE)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使用RCA行DPMAS联合LPE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RCA的抗凝效果、不良反应等。结果:成功完成10例次治疗,治疗结束体外循环管路内无凝血块形成,RCA可延长体外循环管路使用时间。治疗前后患者未出现代谢性酸碱紊乱。有2例患者治疗结束时血清总钙(total calcium,Catot)/离子钙(ionized calcium,Caion)≥2.5判定为枸橼酸蓄积,24小时后恢复正常。在治疗中、治疗结束后患者无新发或再发出血现象。结论:肝衰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代谢枸橼酸的能力,且RCA在人工肝治疗过程中有助于延长体外循环管路的使用时间,同时降低患者出血风险。在严密监测的情况下运用RCA行DPMAS联合低置换量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差异分作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50例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0例。比较两组DCE-MRI相关参数[容量转移常数相对值(rKtrans)、速率常数相对值(r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相对值(rVe)]、入院时PLR、NLR以及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此外,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PLR、NLR单独及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预后良好组各项DCE-MRI参数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预后良好组PLR、NLR、年龄以及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PLR、NLR、年龄以及入院时NIHSS评分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DCE-MRI联合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均高于上述单项预测。结论:DCE-MRI联合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不良的效能较高,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究定量脑电图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比值在急性脑梗死(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10月于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分为溶栓治疗有效组和溶栓治疗无效组,对比两组的功率比指数(DTABR)、PLR、NLR、MPV/PLT比值变化;根据ACI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I静脉溶栓预后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ACI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治疗后,溶栓治疗无效组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高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溶栓治疗有效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高血压史占比、DTABR、中性粒细胞计数、PLT、MPV、PLR、NLR、MPV/PLT比值显著升高(P<0.05),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入院时及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升高、DTABR升高、PLR升高、NLR升高、MPV/PLT比值升高是ACI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DTABR、PLR、NLR、MPV/PLT比值联合预测ACI静脉溶栓预后的效能较高。结论:定量脑电图DTABR、PLR、NLR、MPV/PLT比值与ACI静脉溶栓治疗疗效和短期预后关系密切,对于短期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与乙肝携带者(asymptomatic carrier,ASC)间差异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蛋白酶-1 (Caspase-1)、骨桥蛋白(OPN)在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Ο医院收治的86例HBV-ACLF患者(HBV-ACLF组);另选取同时段接诊的58例慢性HBV感染患者(CHB组);收集同时间段60例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Caspase-1、OPN、肝功能指标水平,探讨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血清Caspase-1、OPN、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ACLF组、CHB组血清Caspase-1、OPN、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BV-ACLF组血清Caspase-1、OPN 、ALT 、AST 、TBIL水平高于CHB组(P<0.05),Alb、CHE水平低于CHB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均与ALT、AST、TBIL呈正相关(P<0.05),与Alb、CHE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HBV-ACLF患者预后与肝硬化、肝性脑病、腹膜炎发生率、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分、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肌酐(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BIL、HBV-DNA载量(HBV-DNA)、Caspase-1、OPN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HGB)、BUN、ALT、AST、CHE、Alb无关(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HBV-DNA、MELD评分、Caspase-1、OPN是影响HBV-ACLF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V-ACLF患者血清Caspase-1、OPN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Caspase-1、OPN高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恶化和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可为HBV-ACLF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及Yes相关蛋白(YAP)联合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 信使RNA(mRNA)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3月~2021年1月收治的131例脓毒症患者,将其按照28d预后情况的差异分成死亡组以及生存组。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表达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此外,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表达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生存组患者(P<0.05)。死亡组年龄大于生存组,住院时间短于生存组,APACHEⅡ评分高于生存组,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的患者比例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机械通气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表达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联合检测预测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45,高于两指标单独检测的0.623、0.687。结论: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以及合并基础疾病等,联合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YAP、STAT3 mRNA表达对脓毒症患者短期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C)比值、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7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常规检查,获得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计算MPV/PC比值、NLR。出院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MPV/PC比值、NLR联合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MPV/PC比值、NLR大于预后良好组(P<0.05),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1、0.710、0.693、0.769、0.771,联合IMT、PSV、EDV、MPV/PC比值、NLR预测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83,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颈动脉超声定量参数联合MPV/PC比值、NLR在AIS患者预后不良评估中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NRDS患儿(NRDS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亚组23例、中度亚组38例、重度亚组41例,根据28 d治疗后结局分为死亡组37例和存活组65例,另选取同期57名健康新生儿(对照组)。检测血清IL-6、CAR、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CAR、NLR对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NRDS组血清IL-6、CAR、NLR均高于对照组(P均<0.001)。轻度、中度、重度亚组血清IL-6、CAR、NLR依次升高(P均<0.001)。死亡组血清IL-6、CAR、NLR高于存活组(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和5min Apgar评分增加为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IL-6、CAR、NLR升高为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CAR、NLR联合评估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各指标单独评估(P均<0.05)。结论:NRDS患儿血清IL-6、CAR、NLR升高与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血清IL-6、CAR联合NLR评估NRDS患儿预后不良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γ(IFN-γ)在慢加急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acute.on.chronihepatitisBloverfailure,ACHBLF)发病中的作用,旨在为ACHBLF的诊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ELSIA法测定30例ACHBLF患者和30例CHB患者血清IFN-γ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常规指标。结果:AcHBLF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TBIL、ALT水平显著高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组PTA水平显著低于CH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CHBLF患者的IFN.叮水平与TBIL呈显著正相关(r=0.818,P〈0.01),与PTA呈显著负相关(r=0.529,P〈0.05),而与ALT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IFN-γ参与ACHBLF的发病,并且是ACHBLF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比值、载脂蛋白B (Apo B)/载脂蛋白A1(Apo A1)比值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临床疗效和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AIS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血运重建、抗血小板等治疗,根据临床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76例)和无效组(26例)。治疗后检测所有AIS患者血清FT3、FT4、Apo B、Apo A1水平,计算FT3/FT4比值、Apo B/Apo A1比值,所有AIS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根据AIS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71例)。比较不同组间血清FT3、FT4、Apo B、Apo A1水平以及FT3/FT4比值、Apo B/Apo A1比值差异,分析影响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因素。结果:无效组血清FT3水平、FT3/FT4比值低于有效组(P<0.05),血清Apo B水平、Apo B/Apo A1比值高于有效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T3水平、FT3/FT4比值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Apo B水平、Apo B/Apo A1比值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高、Apo B/ApoA1比值增高是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FT3/FT4比值增高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AIS临床治疗无效和预后不良患者FT3/ FT4比值降低,Apo B/ApoA1比值增高,低FT3/ FT4比值和高Apo B/ApoA1比值与AIS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和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2月到2016年7月在我院诊治的乙肝患者144例作为乙肝组,同期选择体格检查健康者144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入选者的血清样本,检测血清MIF、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的表达,并对乙肝组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表达分析,直线相关分析乙肝组的血清HBV cccDNA表达量与血清ALT、TBi L、AST、MIF含量相关性。结果:乙肝组的血清MIF、ALT、TBi L、AST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乙肝组的肝组织HBV cccDNA阳性率为54.17%(78/14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乙肝组的肝组织HBV cccDNA表达量与血清ALT、TBi L、AST、MIF含量均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乙肝患者体内血清MIF水平明显升高,伴肝组织HBV cccDNA的表达也升高,两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因此检测血清MIF水平有助于评估乙肝患者HBV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脱氧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1(DNMT1)、T细胞免疫球蛋白粘蛋白-3(TIM-3)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为HBV感染组,根据HBV-DNA病毒载量分为阳性组56例和阴性组13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不良组和结局良好组,另选取同期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孕检的150名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DNMT1、TIM-3水平。比较HBV感染组与对照组、阳性组与阴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DNMT1、TIM-3水平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BV感染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与阴性组比较,阳性组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P<0.05)。186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发生率为55.38%(103/186)。单因素分析显示,妊娠结局不良与HBV感染孕周、HBV-DNA病毒载量、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DNMT1、TIM-3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DNMT1>34.94 ng/mL、TIM-3>18.96 pg/mL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NMT1、TIM-3水平单独和联合检测预测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8、0.791、0.870。结论: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血清DNMT1、TIM-3水平升高与HBV-DNA病毒载量阳性和妊娠结局不良密切相关,血清DNMT1、TIM-3水平联合对妊娠合并HBV感染患者妊娠结局预测价值良好。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对急性胰腺炎(AP)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1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分为轻症AP(MAP组)125例,中重症AP(MSAP组)45例和重症AP(SAP组)40例。对比三组的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根据入院后28d预后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192例、死亡组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Hcy和TG对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和MSAP组患者的qSOFA评分、Hcy、TG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且SAP组高于MSA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分析结果显示,qSOFA评分较高、TG、Hcy水平升高是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qSOFA评分联合Hcy、TG预测AP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715、0.780、0.782。结论:qSOFA评分、TG、Hcy水平均是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联合检测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对AP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和抗病毒治疗应答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初诊CHB患者187例,根据肝穿刺活检分为无纤维化组41例、纤维化S1期组43例、纤维化S2期组39例、纤维化S3期组36例、纤维化S4期组28例;肝纤维化≥S2期患者给予抗病毒治疗,根据治疗应答情况分为应答组(n=76)和无应答组(n=27)。比较不同肝纤维化程度组、不同疗效组治疗前血清GP73、hs-CRP及APR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P73、hs-CRP联合APRI对CHB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的预测价值。结果:血清GP73、hs-CRP水平及APRI纤维化S4期组高于纤维化S3期组,纤维化S3期组高于纤维化S2期组,纤维化S2期组高于纤维化S1期组,纤维化S1期组高于无纤维化组,不应答组高于应答组,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GP73、hs-CRP、APRI及联合预测CHB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3、0.731、0.785和0.903,联合检测的预测准确率大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GP73、hs-CRP及APRI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及抗病毒治疗应答情况有关,联合检测对CHB肝纤维化患者抗病毒治疗无应答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