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免疫球蛋白(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7例RRTI患儿(感染组)和83例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Ig水平,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占比以及骨密度。分析维生素A、维生素E与Ig、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IgG、IgA、IgM及外周血CD3+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维生素A及维生素E水平与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P<0.05),与IgG、IgA、IgM水平,外周血CD3+ T细胞百分比、CD4+T细胞百分比、CD3-CD56+ NK细胞百分比、CD56brightNK细胞百分比、CD56dimNK细胞百分比、桡骨和胫骨骨密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RRTI患儿血清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明显降低,且与免疫功能障碍和骨密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脂代谢指标及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产检及住院分娩的722例妊娠妇女,选取94例子痫前期的妊娠妇女作为A组,其中轻度子痫前期32例作为A1组,重度子痫前期62例作为A2组,并从剩余的628例正常妊娠者中选取126例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妊娠妇女作为B组。收集并记录妊娠妇女的临床指标,包括入院时的孕周、孕次、产次、流产次数、血脂代谢指标、血清维生素A、E水平,分析血脂代谢指标、血清维生素A、E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结果:三组孕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整体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A2组的TC、TG、LDL、HDL、ApoA、ApoB、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2组TG、LDL高于A1组,而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低于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C、TG、LDL、ApoB水平与子痫前期呈正相关(r=0.214,0.432,0.517,0.226,P=0.012,0.008,0.005,0.012),HDL、ApoA、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与子痫前期呈负相关(r=-0.282,-0.357,-0.539,-1.217,P=0.010,0.009,0.003,0.000)。结论:血脂代谢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在子痫前期孕妇中表达异常,且这些指标与子痫前期密切相关,应重视妊娠期孕妇的血脂代谢指标、维生素A、维生素E水平的监测,并控制其水平,从而有效防治子痫前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微量元素及体液免疫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微量元素钙(Ca)、铁(Fe)、铜(Cu)、锌(Zn)、镁(Mg)等的水平、体液免疫因子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及血清补体C3、C4、C5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Ca、Fe、Z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Cu、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儿童(P0.05)。两组儿童血清补体C3、C4、C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Ca、Fe、Zn与血清IgA、IgM、Ig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血清Ca、Fe、Zn微量元素缺乏及血清IgA、IgM、IgG水平降低现象,且它们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可能共同促进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儿科疾病,有着显著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反复呼吸道感染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维生素D具有一系列与人体健康有关的作用,包括与呼吸道的感染有关。为了分析维生素D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探讨维生素D影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本研究通过临床分析了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发生之间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炎症模型,观察了外源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运用ELISA检测了维生素D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影响。本结果表明,维生素D缺乏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并且维生素D能促进人气道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但对人气道上皮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炎症因子的产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微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在幼儿中较为常见。本文对40例RRI患儿口咽部菌群进行了定性、定量、定位检测。结果表明,需氧菌细菌群密度为2.1635±0.5047。32例分离出两种以上需氧菌、以奈瑟氏菌和肺炎链球菌为多见,共检出9种需氧菌,70株,6种厌氧菌,39株。药敏试验表明,几种致病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较敏感,而对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25-(OH)D水平对维生素D(Vit D)营养状况进行分组,其中严重缺乏组9例,缺乏组28例,不足组42例和充足组21例。对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BMD水平以及不同Vit D营养状况儿童对应的BMD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年龄的相关性。结果:5-9岁和10-14岁儿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低于1-4岁儿童,而10-14岁儿童又低于5-9岁儿童(P0.05)。男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儿童的BMD水平均分别低于充足组,且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低于不足组,严重缺乏组又低于缺乏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儿童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但与年龄则呈负相关,及时补充适量的Vit D以满足儿童的机体所需,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匹多莫德(PDT)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22例RRTI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PDT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细菌溶解产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IL-10、IgA、IgG、Ig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0.3%)(P0.05)。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应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匹多莫德治疗更能有效调节机体促炎-抗炎介质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呼吸道感染患者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到2020年2月本院诊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样本进行细菌分离与耐药分析,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患者65例中,分离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32株,占比49.2 %,其中下呼吸道、上呼吸道、灌洗液、血液标本分别占50.0 %、9.4 %、25.0 %、6.3 %。32株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71.9 %、87.5 %、96.9 %、84.4 %、81.3 %,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59.4 %、68.8 %、81.3 %、75.0 %、81.3 %。非条件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在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比较常见,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比较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比较高,血型A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引流、机械通气、糖尿病等为导致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病原学检出情况及其流行规律,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收治的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呼吸道分泌物中呼吸道病毒的检出情况,并分析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与年龄、季节、疾病类型的关系。结果:2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98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5.00%,其中有2份标本中检出2种病毒感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0.71%;在所有病毒类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1岁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年龄段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感染患儿春季、冬季的病毒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夏季、秋季(P0.05)。不同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患儿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结论:RSV是呼吸道感染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主要致病病原体,1岁的婴幼儿较易感染,春季、冬季为其高发季节,且以肺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病毒感染阳性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发生医院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324例,检验并分析其病原体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324例患儿中,病毒感染260例,占80.25%,共检出病毒272株,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构成比最高,占47.43%,其他依次是柯萨奇病毒(CBV)占9.93%、鼻病毒(RV)占4.04%、腺病毒(ADV)占3.68%及冠状病毒(COV)占3.31%,其他病毒占31.62%;细菌感染64例,占19.75%,共检出细菌7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构成比最高,占41.10%,其他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51%、肺炎克雷伯菌占17.81%、阴沟肠杆菌占6.85%及不动杆菌属占2.7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6个月、早产儿、父母患有呼吸道疾病及家庭经济状况差是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复杂,临床应对不同性别、年龄、是否早产儿、父母是否患有呼吸道疾病及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患儿进行差别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常规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免疫学指标检测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8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原体类型分为病毒组87例、细菌组64例、支原体组34例,并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健康组。检测和比较四组的白细胞计数(WBC)、血清hs-CRP和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细菌组的hs-CRP水平和WBC高于其它三组(P0.05),病毒组和支原体组的hs-CRP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病毒组的WBC低于且支原体组的WBC高于健康组(P0.05),病毒组的WBC低于支原体组(P0.05);病毒组、细菌组和支原体组的CD4~+和CD4~+/CD8~+低于且CD8~+高于健康组(P0.05),但病毒组、细菌组和支原体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高于各单项检测(P0.05),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两两联合检测(P0.05),且准确度略高于两两联合检测,WBC、hs-CRP和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低于hs-CRP和T淋巴细胞单项检测(P0.05),且略低于WBC单项检测。结论:WBC和hs-CRP有利于鉴别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细胞免疫失调,而在WBC和hs-CRP检测的基础上联合免疫学指标有利于提高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武汉协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80例过敏性紫癜初诊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分为消化道出血组11例,非消化道出血组69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年龄、地区、性别、发病季节、紫癜分布特征、是否合并紫癜性肾炎、hsCRP、ESR、血常规、生化等。结果:与非消化道出血组相比,消化道出血组患儿的发病季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钙离子(C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紫癜性肾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消化道出血组合并紫癜性肾炎的比例(45.5%)明显高于非消化道出血组(21.7%)。结论:夏冬季节、高水平血清CRP、低水平血清Ca~(2+)是过敏性紫癜患儿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ICU行气管切开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血清PCT、hCRP联合检测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ICU病房接受气管切开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下呼吸道感染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为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照组为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人。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征、血清超敏C-蛋白(h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值、细菌性感染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情况与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有关,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病人的PCT及h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CURB病情高低分为:高危组8例、中危组11例和低危组22例,高危组病人的血清hCRP和PCT检测值明显高于低危组和中危组(P0.05);PCT检测的病人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hCRP的检测结果(P0.05);年龄、入住ICU时间、手术时间、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气道开放时间及抗生素≥2种≥2周均为ICU行气管切开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如年龄、入住ICU时间、气道开放时间、手术时机、呼吸机的应用、侵入性操作、使用抗生素种类及使用抗生素时间等均为主要因素,血清PCT及hCRP水平变化可作为ICU下呼吸道感染病人早期诊断和病情检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成研究组(80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退热、止咳、平喘与化痰等对症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匹多莫德口服。比较两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发热、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尿路感染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2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9例)和无感染组(209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年龄≥60岁、女性、2型糖尿病病程≥10年、留置导尿管、住院时间≥10 d、糖化血红蛋白(HbA1c)≥7%、血肌酐(Scr)≥110 μ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女性、HbA1c≥7%、留置导尿管是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高龄、女性、血糖水平控制不良、留置导尿管是其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高危患者进行干预,以避免尿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并分析胆道感染与肝脏损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50例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比较各组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和肝纤维化指标[层黏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结果:250例胆道梗阻中共有132例合并胆道感染,感染率为52.80%,共分离出病原菌150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粪肠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屎肠球菌对林可霉素的耐药率最高,均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对妥布霉素的耐药率最低。年龄≥60岁、有胆道手术史、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1分是胆道梗阻合并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胆道感染组的AST、ALT、GGT、DBIL、LN、HA、PCⅢ、Ⅳ-C水平高于无胆道感染组和对照组,且无胆道感染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道梗阻患者胆道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并且胆道感染会进一步加重胆道梗阻患者的肝脏损伤,临床应根据其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做好相应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