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结直肠漏评分(CLS)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直肠癌Dixon手术的260例患者,根据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分为吻合口漏组与无吻合口漏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术后评估两组CLS评分,术后第1、3 d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和白蛋白,计算NLR、CAR;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LS、NLR、CAR对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结果:260例患者术后发生20例吻合口漏,发生率为7.69%。吻合口漏组CLS评分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术后第1 d两组NLR、CA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 d吻合口漏组NLR、CAR高于无吻合口漏组(P<0.05)。两组吻合口至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距肛缘距离、糖尿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肠梗阻、CLS、NLR、CAR是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LS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1,NLR的AUC为0.861,CAR的AUC为0.859,三者联合的AUC为0.945,高于单独检测。结论:Dixon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CLS评分、NLR和CAR升高,CLS评分联合NLR、CAR可有效预测直肠癌Dixon术后吻合口漏发生风险,可作为评估吻合口漏的辅助指标,以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比较早期肠外营养、早期肠内营养在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并分析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16例,均行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早期肠外营养)和研究组(早期肠内营养),各为108例。观察对照组、研究组临床指标、营养指标、炎症因子水平,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排气、术后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周后,两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吻合口瘘的发生与年龄、性别、糖尿病、体质量指数、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术前存在肠梗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为男性、与肛缘距离<5 cm、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是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术中腹腔灌注化疗、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则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患者早期接受肠内营养,可减轻机体炎性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吻合口瘘是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受到性别、与肛缘距离、术后腹泻、糖尿病、术前存在肠梗阻、预防性回肠末端造口、术中腹腔灌注化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AIb)、前白蛋白(P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9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38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研究组, 52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AIb、PA、NLR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AIb、PA、NLR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评估作用。结果:研究组血清AIb、P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造口组术后血清AIb、PA水平显著高于未造口组,NLR水平显著低于未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AIb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67,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0.14%,截断值为33.06 g/L;血清PA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772,灵敏度为80.36%,特异度为89.56%,截断值为119.04 mg/L;血清NLR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AUC为0.991,灵敏度为85.62%,特异度为93.23%,截断值为6.86。结论:监测血清AIb、PA、NLR水平有助早期发现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头侧中间入路对腹腔镜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方法: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选择在江苏省中医院诊治的80例直肠癌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入路方式的不同分为中间组42例与外侧组3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中间组采用头侧中间入路,外侧组给予外侧入路,记录与随访近期疗效及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吻合后系膜、肠管均无张力;中间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少于外侧组(P<0.05),两组的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组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外侧组(P<0.05)。中间组术后9个月的肠梗阻、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8 %,显著低于外侧组23.7 %(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中间组的复发率为2.4 %,显著低于外侧组的15.8 %(P<0.05)。结论:头侧中间入路在腹腔镜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第253组淋巴结的清扫效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近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下进行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食管癌患者,均成功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肺功能、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观察130例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部吻合口瘘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7d,患者的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当天、术后7天,患者的CD3+、CD4+、CD4+ /CD8+较术前下降后升高,CD8+较术前升高后下降(P<0.05)。130例患者术后有28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为21.54%。均为术后3~18 d内确诊为颈部吻合口瘘,按照是否发生颈部吻合口瘘将患者分为有吻合口瘘组(n=28)和无吻合口瘘组(n=102)。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与术前白蛋白、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病变位置、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总量、重症呼吸室(ICU)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纤支镜吸痰次数、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住院时间有关(P<0.05)。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白蛋白偏低、病变位置位于上段、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糖尿病史、吻合方式为手工吻合、住院时间偏长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有效减轻免疫抑制,但不可避免的会影响机体的肺功能,且颈部吻合口瘘的发生受到术前白蛋白、病变位置、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等多方面的影响,应着重关注此类患者,以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的表达及对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进行直肠癌手术患者102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42例发生术后吻合口瘘,设为试验组,剩余60例未发生吻合口瘘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对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预测价值。结果:试验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行预防性造口组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未预防性造口组,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未预防性造口组,差异显著(P<0.05);血清C反应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39.69 mg/L,灵敏度为71.47%,特异度为83.14%,AUC为0. 824,血清白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9.76 g/L,灵敏度为61.20%,特异度为79.40%,AUC为0. 746,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预测术后吻合口瘘的临界值为200.09 pg/mL,灵敏度为61.18%,特异度为80.45%,AUC为0. 605,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56%、86.38%。结论:术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水平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联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TEAS,比较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细胞亚群、认知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5 d CD3+、CD4+/CD8+、CD4+高于对照组,CD8+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5 d、术后7 d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 d、术后3d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EAS联合全身麻醉治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可降低炎性反应,减轻免疫抑制,同时还可降低对机体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评估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与术后吻合口瘘和住院时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完善营养风险筛查表-2002(NRS-2002)对其营养风险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营养风险组(≥3分,43例)和无营养风险组(<3分,62例),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术前营养风险状态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食管癌患者的术前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0.95%(43/1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营养风险组年龄≥65岁、入院体质量指数<18.5 kg/m2、术前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不足、术前白蛋白<35 g/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接受过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不足、术前白蛋白<35 g/L是食管癌患者术前存在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P<0.05)。营养风险组术后胸腔吻合口瘘、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住院时间长于无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过去1周膳食摄入情况、术前白蛋白水平是食管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的影响因素,术前营养风险会增加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风险,延长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0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静吸复合麻醉)和研究组(n=51,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术后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麻醉诱导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丙泊酚使用剂量、瑞芬太尼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手术结束时(T5)时间点心率(HR)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P<0.05),平均动脉压(MAP)呈持续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T2时间点HR高于对照组,插管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时间点HR则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2~T5时间点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拔管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使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对患者术后的认知功能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对胃癌患者应激反应、炎性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93例,根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研究组48例,对照组给予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研究组给予十二指肠优先离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应激反应、炎性因子、生活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清除淋巴结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3 d、术后5 d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琢(TNF-?琢)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主观症状、生理功能状态、社会活动功能、心理情绪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与左侧后入路的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十二指肠优先离断可简化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步骤,减少胃癌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高龄患者经腹腔镜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对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接受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将其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采取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的胃肠功能。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标本切除长度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t=10.394,P0.05;t=6.983,P0.05)。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和患者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以及腹胀持续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试验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其胃泌素和胃动素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手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的优势,并且对于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胃肠功能具有较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术后近期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3月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CT和电子肠镜确诊的右伴结肠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选择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D2)。最后纳入研究对象77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38例,年龄37~75岁。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手术40例,并命名为观察组,剩余37例行开放式根治术,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提供了知情同意书。根据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信息。记录围手术期结局为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液体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和30天之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等。通过蛋白印迹分析患者术后7天血清内Polo样激酶(Polo-like Kinase 1,Plk1)、胸苷激酶1(Thymidine Kinase 1,TK1)、X连锁的凋亡蛋白抑制剂(X-linked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XIAP)的活力。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手术运行时间缩短,失血量减少,血管危险因素病发率降低(P<0.05),淋巴结获得量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住院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输液天数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吻合口漏、乳糜漏、术后腹腔出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等不良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整体不良发生率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Plk1、TK1、XIAP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联合入路翻页式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且具有手术难度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加快术后康复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各32例,分别接受腹腔镜、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变化、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则明显缩短(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腹腔镜组CD4+、CD4+/CD8+比值均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且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其他近期并发症如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远期并发症如黏连性肠梗阻、切口疝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2年的局部复发率、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老年局部进展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当,但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经纤维结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手术组及腹腔镜手术组两组,每组各选取93例。开腹手术组采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腹腔镜手术组采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和手术质量。结果:与开腹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排气时间缩短,术后引流量减少,引流管拔管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20.4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35.48%)(P0.05);切口相关感染发生率(1.08%)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6.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感染发生率(11.83%)低于开腹手术组(30.11%)(P0.05)。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均达到完整系膜切除标准,肿瘤组织、系膜等均整块完整切除且系膜未发现损伤,切除标本质量分级达到C级及以上,切除肠管均距离恶性肿瘤上缘10 cm、下缘15 cm,且对切除肠管上切缘及下切缘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细胞。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肿瘤TNM病理分期方面比较均未发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组肿瘤大小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手术创伤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手术时间还有待优化,应用指征还有待进一步拓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辅助腹腔镜在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治疗中低位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期间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接受TaTME术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60例)患者行手辅助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对照组(70例)行腹腔镜下TaTME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保肛率、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保肛率、淋巴结清扫数目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道感染、盆腔脓肿及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少于对照组的10.00%(7/70),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4年内,研究组总复发率和总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TaTME术治疗,运用手辅助腹腔镜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尽快促进切口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复发率及死亡率较低,实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能量平台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能量平台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局部病灶复发、肠梗阻以及腹腔内出血,其中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平台辅助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几率小,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传统处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快速康复处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当日、术后1 d、5 d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住院费用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L-6、CRP、SA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两组患者血清IL-6、CRP、SAA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5 d血清IL-6、CRP、SAA水平低于术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d、5 d血清IL-6、CRP、SA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7.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能够有效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胃胸内吻合抗返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治疗的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全胸腹腔镜下食管-胃胸内吻合手术,术后采用胃肠吻合器完成食管胃右胸内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根据抗返流方法分为对照组(n=35例)和观察组(n=35例)。对照组术后包埋吻合口,观察组术后采用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两组治疗完毕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后痊愈、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的发生率;采用WHOQol-BREF生活量表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vs. 42.86%,P0.05),全身衰竭死亡、吻合口瘘、返酸及吐苦水返流症状、烧心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及独立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向纳入式人工胃底活瓣用于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患者能降低返流症状的发生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