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到2009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6例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5例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并发症,恢复较好.经脐手术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33±0.82,与传统腔镜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73±0.96)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也无差异(P>0.05).结论:在慎重选择病例的基础上,经脐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前瞻性分析常规腹腔镜器械下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2009年3月至2009年7月,入选18例胆囊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该手术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及经脐部同一小切口的三个穿刺套管.结果:18例患者(男性5人,女性13人)均没有中转为常规多孔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患者平均年龄39岁(25-53岁),平均手术时间69 min(45-115 min).无明显失血或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1.7天(1-3天).术后患者满意度为100%.术后2周,患者脐部切口几乎不可见.结论:常规腹腔镜器械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可行的.它能够在没有专门器械及额外费用的情况下实施.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与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57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三孔组(n=85,常规三孔LC治疗)和单孔组(n=72,单孔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肠胃功能、肝功能及免疫学指标,并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单孔组住院时间短于三孔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三孔组(P<0.05),单孔组手术时间长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单孔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短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升高,但单孔组低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1 d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CD3+、CD4+/CD8+均降低,但单孔组高于三孔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三孔LC相比,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有效减轻对机体肝功能、免疫学的影响,促进肠胃功能改善,减轻术后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单孔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胆胰外科2018年6月至2019年8月期间施行单孔(单孔组)和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四孔组)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手术方案转变率、手术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率(胆漏、出血、伤口感染)、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和术后满意度等。结果:单孔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四孔组[(42.48±6.66)min Vs (32.18±7.08)min],单孔组腹腔引流管留置率显著低于四孔组(1.67% Vs 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四孔组[(2.22±0.65)天 Vs (2.71±0.57)天],单孔组住院费用高于四孔组[(2.19±0.17)万元Vs (1.81±0.14)万元],单孔组术后24 h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四孔组(4.17% Vs 16.67%),术后满意度评分单孔组较四孔组更高[(4.68±0.64)分 Vs (4.47±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方案转变率以及术后并发症与四孔组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手术安全性与传统四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无明显差异,同时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小切口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3d的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NE)百分数、空腹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含量、C-反应蛋白(CRP)含量。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小切口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小切口组(P0.05)。术前,两组的WBC、NE、Glu、Cor、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3 d的Glu、Cor、CRP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WBC、NE也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小切口组术后1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术后3 d的WBC、NE、Glu、Cor、CRP水平有所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且高于同期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引起的应激反应更轻,并有利于胆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老年患者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晓率。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找出老年患者对该术知晓率低的原因,制定并实施相应措施。结果 经医生判断符合该术标准的老年患者,对手术的知晓率、选择率显著增加;术后疼痛评分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家属的负担减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及人际关系能力、创新精神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老年患者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晓率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OC)对胆囊结石患者手术疗效、肝肾功能及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2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和研究组(n=63),对照组给予OC治疗,研究组给予LC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检测两组术前、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及机体应激指标水平,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 d Alb/UCr、NAG/UCr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后1 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d白蛋白(Alb)/尿肌酐(UCr)、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UCr降低(P0.05),但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水平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C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安全有效,临床相关指标改善程度优于OC术式,术后肾功能恢复更快,且对患者肝功能、机体应激程度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传统组(97例)和微创组(101例)。传统组接受开放性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组接受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组间对比。结果: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切口总长度更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均高于传统组(P<0.05)。术后2 d组间对比,微创组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该术式引起的炎症反应及免疫抑制程度均较传统治疗更轻,是治疗此类患儿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羟考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6例,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有53例,对照组予以芬太尼镇痛,实验组予以羟考酮镇痛,比较两组痛觉指标[5-羟色胺(5-HT)、P物质]、疼痛数字评分(NRS)、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麻醉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干预后,实验组5-HT、P物质水平、NRS评分、PT、Fg、APTT、PLT以及血流动力学、炎症因子、应激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羟考酮的镇痛作用与芬太尼相当,但能够更有效减轻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倒刺线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治疗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的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108例的临床资料,按照穿孔缝线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缝线修补穿孔(n=57例),观察组采用倒刺线缝合修补穿孔(n=51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指标、疼痛指标、术后1个月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穿孔缝合时间和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肠道屏障功能指标血浆D-乳酸(D-Lac)、二胺氧化酶(DAO)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使用倒刺线缝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能够一定程度降低腹腔镜下穿孔的缝合难度,并且可显著减少缝合和手术时间,从而加快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术后康复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2例2015年8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后路脊柱术治疗且术后切口出现感染的患者,对其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测定细菌药敏性。对浅层切口感染患者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而深部感染者在早期进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32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共检出3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7株,占47.22%,革兰阳性菌19株,占52.78%。前四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溶血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耐药率为0.00%;黄色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耐药率均为0.00%。浅层切口感染及深部切口感染患者全部治愈,所有患者愈后均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感染病例。结论:后路脊柱术后切口感染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临床应对深部切口感染患者行早期行扩创冲洗引流,并根据耐药性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9年1月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普通外科一病区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感染组,术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感染组分离出病原菌75株,包括43株革兰阴性菌(57.33%)、28株革兰阳性菌(27.33%)、4株真菌(5.33%),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有无合并糖尿病、有无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与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有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 h、有植入性器械、住院时间≥1月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病原菌株以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主,针对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保证患者手术效果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分析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影响因素及术后切口感染对凝血纤溶功能的影响。结果:390例行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28例,术后切口感染率为7.18%(28/390),将未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纳为未感染组(n=362),发生的纳为感染组(n=28)。28例发生感染的患者共分离培养病原菌3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比38.89%(14/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1株,占比58.33%(21/36),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改良根治术后乳腺癌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包括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引流时间、年龄、白蛋白(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年龄≥60岁、白蛋白<35 g/L、手术时间≥120 min均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术后30 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升高,且未感染组高于感染组(P<0.05),纤维蛋白原(FIB)降低,且未感染组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切口感染较为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合并基础疾病、白蛋白、手术时间均是其影响因素,同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可影响凝血纤溶功能的恢复,临床医生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从而保证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253例行剖宫产术的GDM患者,根据剖宫产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检测血清PCT、HbA1c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CT和HbA1c对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253例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5.02%(38/253)。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年龄≥35岁、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500 mL、肛检/阴检≥3次、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比例和PCT、HbA1c高于非感染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 h、肛检/阴检≥3次、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PCT升高、HbA1c升高为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T和HbA1c单独与联合预测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7、0.774、0.875。结论:手术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肛检/阴检、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生殖道炎症、PCT和HbA1c为GDM患者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术前血清PCT和HbA1c联合预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防控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84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284例患者的临床病历数据资料以及细菌培养与鉴定的结果,分析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及病原菌分布,以及产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84例患者共有8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是28.8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占56.10%;检出病原菌88株,革兰阴性菌71株,占80.68%,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占30.68%。革兰阳性菌17株,占19.32%,以金葡菌为主,占9.09%。单因素分析发现,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5 d以及有糖尿病史是胸外科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胸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金葡菌为主,应重点防范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并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79例接受腹腔镜或开腹手术的AA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切口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AA患者临床资料并检测NLR、PCT、CRP水平。分析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LR、PCT、CRP对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379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12.40%(47/379),47例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切口分泌物共检测出75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分别占比42.67%(32/75)、57.33%(43/75)。感染组NLR、PCT、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病程≥24 h、阑尾化脓或坏疽及穿孔、开腹手术、留置引流管和血清NLR、PCT、CRP升高为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PCT、CRP联合预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大于NLR、PCT、CRP单独预测。结论:术后切口感染AA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术前NLR、PCT、CRP水平升高与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三者联合预测AA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